疫情背景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pidemic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DOI: 10.12677/ASS.2023.121030, PDF, HTML, XML, 下载: 300  浏览: 48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朱 君: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疫情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pidemic Situation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伴随网络高速发展,网络舆情也迅速传播并呈现出新特征,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其热情单纯、有冲劲,高度关注与疫情有关的网络信息,但又因其思维简单、心理脆弱等特征,易受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对此,高校要通过净化网络舆情空间、营造良好的舆情环境、加强国内外疫情对比、控制疫情谣言和大力宣传抗疫英雄事迹等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VID-19,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has also spread rapidly and presented new characteristics. As a young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enthusiastic, simple and energetic, and pay high attention to Interne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epidemic. However, they are vulnerable to bad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because of their simple thinking and fragile mentality. In this rega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y purifying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pace, creating a good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the comparis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pidemic situations, controlling epidemic rumors, and vigorously publicizing the heroic deeds of anti epidemic.
文章引用:朱君. 疫情背景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 212-21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03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 [1]。因此,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在当前复杂的抗疫形势和网络舆情的影响下,为保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我国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疫情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

新冠疫情和以往的流感病毒相比无论在传播速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还是其破坏力方面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其产生的网络舆情更是对全球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都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2.1. 传播速度快且影响范围广

据统计,截止2022年6月,我国目前网民规模已达到10.51亿 [2],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舆情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疫情信息主要集中在百度、微博、今日头条、微信等用户使用率较广的网络平台上迅速传播,引起民众的广泛讨论。而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空余时间多,参与意识也更强,更易间接加速疫情间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同时增加网络舆情治理的难度。受舆情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影响,其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力也迅速扩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四项要求。但是在疫情期间,仍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借网络平台散播不良网络舆情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大学生思想带来不利影响。

2.2. 持续时间长且不确定性多

持续发展的疫情导致疫情下的网络舆情也在不断地发酵,其带来的网络舆情也相较普通舆情持续时间更长,并且不确定性也更多。首先,由于新冠病毒本身具有隐匿性、多变性等特征,这让专家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不确定性增多。其次,我国虽然要求互联网实名制,但总有一些网民抓住漏洞,对疫情随意发表评论并传播扩散,而疫情间的舆论本身难辨真假且具有一定的夸张性,近而导致舆论传播发酵转变为网络舆情,促使疫情的演变趋势、可能出现的后果等一时难以准确预测和掌控,增加其不确定性。最后,近年新兴网络平台层出不穷,能够熟练使用新兴网络平台的大多是大学生,其在互联网上的交流互动也最为频繁,这些新兴网络平台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疫情相关信息传播的时间,并且多种新兴网络传播平台的出现也使得疫情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发展走向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

2.3. 复杂危害性大且破坏性强

如今,在我们党和政府有效的治理下疫情呈现出逐渐明朗的趋势,但新冠病毒的潜在未知性也致使其产生的网络舆情相较普通舆情更加复杂。如今疫情虽然平稳,但部分地区疫情仍然严重,为了社会稳定,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党和政府往往会号召人民群众居家隔离办公,在校大学生也大多处于封校的状态。因此,他们迫切地需要通过互联网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体现自己的社会参与,更出现了像“营销号”这种为了赚钱而肆意传播半真半假信息的媒体,其试图通过传播疫情舆论来博取关注,达到目的,进一步加剧了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当代大学生虽然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看法,但有些不良舆情过于隐蔽会对其日常生活和思考产生冲击,他们作为还未出社会的年轻群体、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轻信谣言,更导致不良网络舆情的危害性与破坏性扩大。

3. 疫情背景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当今社会舆论场的主导力量。由公共突发事件所引发的公共危机一直是媒体特别关注的话题,媒体在这些公共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政治意识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3]。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网络舆情更是对大学生的思想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正确的网络舆情对其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消极错误的网络舆情则会其发展有着阻碍作用。

3.1. 积极影响

3.1.1. 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疫情背景下出现的正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党中央的领导部署下,各地区医护人员、国家公务人员,以及全体人民都积极配合政府的抗疫防疫要求,展现出我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的积极一面。在此期间,我国主流媒体对我国疫情防控的新闻报道也始终是积极的舆情方向,如建设者们只用了大约十天就建成了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 [4];钟南山院士高龄却仍然临危受命,选择在疫情最严重时深入一线等,这些都彰显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因此,大学生在浏览这些正向新闻报道时,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其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使其意志更加坚韧。在抗疫过程中,大学生也深刻的意识到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面对“无情的病毒”对全体人类的折磨,也会使其更加坚定的拿起“武器”,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示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

3.1.2.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

疫情背景下出现的正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自疫情出现以来,西方媒体就带有有色眼镜对我国进行抹黑,甚至恶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称为“中国病毒”“武汉肺炎”等具有歧视性的称呼,认为武汉是病毒的起源地,故意引导其民众对中国人以及华人华侨进行网络暴力,甚至上升到整个亚裔群体,西方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唯恐天下不乱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肩负着复兴中华的重任,面对西方媒体对新冠肺炎及我国的恶意诋毁,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也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大多数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都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要求,甚至部分大学生充分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进入抗疫一线、充当志愿者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青年人的责任担当,用自身行动提升自己的政治责任感。

3.1.3.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疫情背景下出现的正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有一定的创新作用。在疫情还未出现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于课堂这种传统的“线下”模式,并且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加强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思政教师也可以通过直接探讨最新网络舆情而清晰了解其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如今,经济、科技、互联网不断发展,加之疫情的蔓延,传统“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弊端也不断暴露。因此,高校也充分利用了当前丰富的新兴网络平台,不断创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各类当下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媒体软件,结合疫情期间的正向网络舆情,深入宣传我国抗疫典型人物与案例,将“抗疫精神”与思政课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弘扬我国的社会正气,使大学生更加坚定其理想信念,也不断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3.2. 消极影响

3.2.1. 大学生网络、教育环境被破坏

网络不仅是疫情期间传播防控、进展、研发等关键信息的主要平台,也是大学生了解外界最新信息的主要来源。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传染病疫情,也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最严重的突发疫情事件。在全社会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疫情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无论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困扰。众多网友在内心焦虑、头脑不清晰的情况下,面对没有科学依据的网络谣言、部分有心之人的危言耸听,往往会缺乏理性思考,随意在网络上发布言论,致使其广泛传播,导致不良网络舆情的扩散,对网络安全秩序产生严重威胁。大学生处在一个复杂混乱的网络环境之下,面对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其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而对社会稳定有一定危害的负面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破坏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被削弱。

3.2.2. 大学生理性认知产生偏差

人类目前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现代社会传播媒介、传播载体十分丰富,重大突发事件的各种灾难性信息必然会弥漫网络空间场域 [5]。在新冠疫情蔓延的同时,网络平台中的各类谣言、虚假信息也在迅速扩散,在微博、朋友圈、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频繁推送和转发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理性认知会产生偏差,盲目跟风。除了国内无良媒体为博取眼球而传播转发的网络谣言在不断发酵外,西方媒体故意针对中国政府、武汉等地的不实网络攻击与责骂至今也从未停歇,甚至这些不良网络舆情获得许多不了解其真相的网民的支持与跟风指责。因此,大学生的理性认知同时面临着国内外网络舆情的双重挑战。我国多数大学生都拥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能够识破许多谣言,但面对那些经过精心编辑、隐含政治意图的谣言时,部分大学生就会缺乏足够的判断力与分辨力,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题。

3.2.3. 大学生情绪焦虑、意志脆弱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千禧年左右出生,他们生在新时代,长在春风里,在党的带领保护下,他们如幼苗般被精心呵护,随着国家强大、社会稳定而茁壮成长。大学生们也在这场艰难的战“疫”中,首次亲身经历并深刻感受到了我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战斗的美好图景。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完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略显慌乱。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期间,虽然身处“封闭”隔离环境下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关心了解疫情的最新情况,但是面对每天逐渐增加的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大学生们首次经历感染规模如此之大的全球性流感病毒,以及看到人类在面对病毒时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再加上国内外不良网络媒体的夸张渲染,与疫情有关的网络舆情的传播更容易加剧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使之在不良情绪的累积中不堪重负,加速情绪失衡,导致情绪危机 [6]。

4. 疫情背景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4.1. 净化网络舆情空间,营造网络舆情健康环境

从互联网诞生之初被视为一种技术,到逐步呈现出媒体属性、社交属性、意识形态属性,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汇聚正能量的新场域、打赢舆论斗争的新阵地。由此可见,在疫情期间净化网络舆情空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疫情期间,广大医护人员冲在战“疫”的最前线,他们与病毒赛跑,抢救每一位感染者,反映出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疫情期间,高校更要紧紧抓住“战疫”这一题材,通过大学生熟悉的方式在网络平台及时传播疫情期间社会正能量,在网络空间中大力宣扬主旋律、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大学生能够看到我国在此次抗疫过程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面对由疫情在网络空间中所引发的不良网络舆情,高校也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特点,以大学生容易理解并且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有亲和力的舆情指引,以达到净化网络舆情空间,营造网络舆情健康环境的目的。

4.2. 加强国内外抗疫对比宣传,控制疫情谣言

此次疫情传播范围较以往流感而言,几乎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由于各个国家地区的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其抗疫的具体措施也不尽相同。最为明显的是,欧美部分国家的领导集体,为了谋得自身党派的根本利益而致民众安危于水火之中,坚持发展经济,低估疫情的严重性,防控不力,导致其民众大面积感染,深陷痛苦。但在我国,疫情在武汉爆发后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便已初步遏制住了其蔓延势头,随后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将国内每日新增病例人数控制在个位数之内,在专家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夺取了全国防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 [7]。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明显优势,对国内外抗疫形势进行对比,使大学生更加清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西方政府借疫情并通过意识形态和恶意舆论导向等手段故意打压中国的霸权思维,其本质是要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其肆意传播谣言,不断鼓吹,大肆宣扬“中国阴谋论”“武汉病毒论”“中国要对此负责论”时,我们党和政府正为了全体人民的安危和疫情赛跑,这一对比宣传会更加坚定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也会使其理性认知更加清晰。因此高校在日常思政教学中,要加强对目前国内外抗疫形势的对比宣传,也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自觉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4.3. 将“抗疫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大学生既是伟大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模式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三观及思维模式会对我国未来社会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关系我们国家的繁荣与长治久安 [8]。高校思政课正是在疫情期间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基本环节,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我们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与新冠肺炎疫情抗争的伟大历程,就是高校思政课上宣扬“中国制度、中国精神”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线上课堂”期间积极运用各类网络平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深度挖掘其抗疫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运用多媒体讲好抗击疫情中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组织大学生对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英雄事迹;对抗疫过程中因劳累倒在抗疫一线,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生命的医护人员事迹;对坚守在每一个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事迹进行讨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们从这些战“疫”英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其责任与担当意识,并通过致敬疫情中这些“逆行”英雄,激发其思想正能量,进一步坚定其理想信念

5. 总结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疫情事件,我国政府更应加强舆情风险应急管控体制机制建设,并加强对不良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控制,增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分辨能力。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平台也应积极传播我国在疫情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积极应对措施,使大学生在浏览这些新闻报道时能够看到面对疫情时我们党和全体人民展现出的整体精神风貌。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牢牢抓住疫情期间网络舆情这一宝贵契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通过具体分析热门舆情事件,使大学生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高尚道德、科学精神和感恩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9]。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第21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项目编号:Y21C068。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2-05-13(01).
[2] 张璁, 王政, 喻思南. 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N]. 人民日报, 2022-09-02(002).
[3] 李键江, 花筝, 彭冬艳.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8): 43-46.
[4] 贺广华, 汪晓东, 侯琳良, 程远州, 鲜敢. “两山速度”彰显中国力量[N]. 人民日报, 2020-04-21(001).
[5] 温晓年. 重大突发事件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领力建设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30): 7-10.
[6] 张纤纤. 重大疫情事件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与治理探析[J]. 高校后勤研究, 2021(7): 14-1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N]. 人民日报, 2020-06-08(010).
[8] 余勇, 杨俊. “协同育人”视角下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15): I0009-I0009.
[9] 王戈弋.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 菏泽学院学报, 2020, 42(6):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