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语言退化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
A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guage Degrad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Taking Yunn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3.134296, PDF, HTML, XML, 下载: 221  浏览: 4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成 磊*, 曹 敏*, 何 亮, 向生建, 黄湘镭, 栾梦雨, 林锦屏#: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大学生语言退化语言磨蚀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Degradation Language Attrition
摘要: 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应该是大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现实状况却有些不尽如人意,许多大学生都出现语言退化的问题,其中表现在学习,求职,实习与实践和生活方面言语表达能力的不断下降。本文主要运用问卷法对大学生语言退化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运用SPSS软件,集合统计学分析、数据挖掘、预测分析等分析方法构造了相关分析模型,分析出哪些因素与大学生语言退化具有强烈的相关性,发现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和学习使用英语对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冲击是造成大学生语言退化的主要原因。基于乔姆斯基的语言转换生成语法对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进行分析,对大学生语言退化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探讨出预防大学生语言能力退化的相关可实施建议。
Abstract: Good language skill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basic abi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 reality is somewhat unsatisfactory. Many 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 problem of language degradation,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aspects of study, job hunting, practice and practice, and life.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degeneration, uses SPSS software, and integrates statistical analysis, data mining, predictive analysis and other analysis methods to construct a correlation analysis model, and analyzes which factors have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college students’ language degeneration corre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impact of frequent use of Internet language and learning to use English on the languag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anguage degrad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Chomsky’s language conversion generative gramma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people’s language learning,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degrad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discusses relevant practical suggestions to prevent the degradation of languag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文章引用:成磊, 曹敏, 何亮, 向生建, 黄湘镭, 栾梦雨, 林锦屏. 大学生群体语言退化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4): 1855-187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4296

1. 引言

语言技能退化(language attrition)的研究始于国外学者 [1] 。1980年以前主要出现在病理性或生理性(如老年人的语言技能退化)的研究领域,后来逐渐用来进行语言习得的研究,包括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现在我国学术界用得较多的译法是“语言磨蚀” [2] 。语言退化一般是指人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3] 。本次研究针对云南大学大学生群体汉语语言退化的现象。

导致语言退化的因素分病理性和非病理性因素,本文主要研究其中的非病理性因素。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及近几年疫情的严重影响,人们在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越来越少,在网络上的交流似乎更方便和受欢迎,而其中有许多因素使得人们变得不会说、不会写。本文旨在以云南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集合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等分析方法构建相关性分析模型来研究影响大学生语言退化的因素,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得出解决策略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退化主要分为语言磨蚀以及语言能力退化,关于语言退化的研究方向,国外学者更倾向于语言磨蚀的研究,并且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成熟的研究途径但在国内只有少数学者在近几年才涉及了该课题。部分国内学者在外国学者语言磨蚀的研究基础上又加入了语言能力退化的研究,使对语言退化这一研究更加完善。关于语言退化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国外学者Hansen [4] 曾考查了学习与再学习在发展结构和顺序上是否平行一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但许多研究实验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一些问题上尚无定论。Bahrick研究作为外语的西班牙语磨蚀时发现语言的磨蚀过程呈现一种前快–中慢–后快的发展趋势 [5] 。Weltens et al.的研究表明词汇知识比形态–句法知识更易磨蚀。Moorcroft & Gardner的研究发现产出性技能比接受性技能更易磨蚀。Gardner et al.的研究表明语言态度和动机是影响外语磨蚀的间接因素之一 [6] 。de Bot & Weltens曾对语言磨蚀,特别是外语磨蚀做过综述性评述,主要分析了在语言磨蚀研究开展以来研究者所做的大量的研究。Hansen的研究分析了明示教学与浸泡式教学或直接教学对外语磨蚀的影响。de Bot & Stoessel为了研究如何再次获得被遗忘的语言时,开始将认知心理学的保留范式引入语言磨蚀的研究 [7] 。Schmid & de Bot较为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从社会语言学研究视角所做的语言磨蚀研究 [8] 。国外这方面研究比较有影响的著作不少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研究母语方面较突出的著述如Lambert和Freed合编的《语言技能的遗失》等 [9] 。

在国内,蔡寒松&周榕对语言磨蚀进行了综述性研究,从记忆原理、外语磨蚀实质、影响磨蚀的因素等方面探究外语学习的磨蚀和保持问题 [10] ;倪传斌,严俊荣分析了影响外语磨蚀的因素 [11] ;李艳红从语音、词形、语义三个方面,明确了外语词汇磨蚀的语言学表征;倪传斌阐释了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霖君对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12] ;王海灌、赵丹、刘巍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分别探讨了语言态度、学习策略、习得方式和外语水平对外语磨蚀的影响;杨连瑞等主要介绍了语言磨蚀研究的几个重要理论模式,国外语言损耗研究动态以及二语损耗研究方法的设计 [13] [14] ;金晓斌从词频、词形、意义以及词性等单一因素和综合因素两个层面分析了汉语环境中英语磨蚀词汇的语言学特征;李旭奎等对国外二语词汇磨蚀研究作了述评。倪传斌将语言磨蚀定义为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者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 [15] [16] 。王湘云从语言的内部机制(学习动机、语言态度、目的语接触频率、文化程度)与外部机制(不同语言之间的干扰、目的语文化氛围)共同作用入手研究语言磨蚀 [17] 。国内关于外语磨蚀与语言结构差异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情感因素方面比较全面的是倪传斌的研究 [18] 动机和态度方面都有探讨,但是对于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还期待更多的文献。目前国内的研究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对我国外语学习者的整体外语水平有个客观和科学的界定,其次如何确定关键阅值。

近些年来,大学生母语综合能力普遍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不能够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能准确地使用汉字和标点符号,语音语调标准的偏离、不能自如地运用各种句式表达思想,应用写作能力差,归纳分析能力差等。通过研究大学生语言能力退化的影响因素,使人们对语言能力退化这一现象进行高度重视,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地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针对导致大学生语言退化的因素,对大学生如何提高语言能力提出意见,并提出解决中国大学生语言能力退化的应对措施,为提升中国大学生语言能力和素质提供优化途径和方法。

2. 研究意义

(1) 理论方面:通过对研究大学生语言能力退化的影响因素,使人们对语言能力退化这一现象进行高度重视,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地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

(2) 实践方面:针对导致大学生语言退化的因素,对大学生如何提高语言能力提出意见,并提出解决中国大学生语言能力退化的应对措施,为提升中国大学生语言能力和素质提供优化途径和方法。

3. 语言退化分析研究

3.1. 数据处理与模型建立

3.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将所填写的522份调查问卷(附录)整理并统计,将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SPSS软件,集合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等分析方法主要构建相关性分析模型。分析出哪些因素与大学生语言退化具有强烈的相关性,探讨罗列出导致大学生语言能力退化的原因,并对部分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探讨出预防大学生语言能力退化的相关可实施建议。

在处理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中,我们重点统计第四项和第九项目问题得数量,并将调查问卷得第4项问题中“经常出现提笔忘字”定义为出现了语言磨蚀。对造成语言磨蚀现象分为了两个主要原因,分别为:

(1) 经常使用网络语言。

(2) 学习使用英语对自己语言能力的冲击。

将上述原因与出现语言磨蚀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Table 1. Correlation between some reasons and language attrition

表1. 部分原因与语言磨蚀相关性表

注:*在0.05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表1,小结:语言退化与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现象具有高的相关性。

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some reasons and language attrition

表2. 部分原因与语言磨蚀相关性表

表2,小结:语言退化与经常使用英语日常用语现象不具有高的相关性。

3.1.2. 建立皮尔逊相关性模型

将所得数据输入到Excel表格,找到调查问卷中造成语言退化原因出现频率最高得几项,将他们提取出来。我们将造成语言磨蚀的原因记为XN,语言磨蚀记为YN。其中XN{X1, X2, X3, X4, X5…},其中X1,X2,X3,X4…分别代表出现频率最高的五项原因的各个总频数。YN{Y1…},Y1…代表问卷中出现语言磨蚀次数的数量。将这五项原因的数据数量提取,运用相关性分析模型得皮尔逊相关公式:

r = x m x ( y m y ) x m x 2 y m y 2

公式中:x代表造成语言磨蚀原因的数据数量;

y代表出现语言磨蚀的数据数量;

Mx代表语言磨蚀原因数据数量的平均值;

My代表语言磨蚀数量的平均值。

根据计算出来的r确定各个原因与语言磨蚀的相关性属于强还是弱。并制作散点图。

Table 3. Daily use of text table

表3. 日常使用文字情况表

Figure 1. A line chart of daily use of text

图1. 日常使用文字情况折线图

Table 4. The frequency table of using text

表4. 使用文字频率情况表

Figure 2. Table of Frequency of Using Words

图2. 使用文字频率情况表

样品分析:

如上表3表4图1图2,按上述统计了522份样本,其中第四项问题“你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吗?”的填写中有4份样本填写了“总是”或者“经常”,我们定义为出现了语言磨蚀,则YN{Y1,Y2},Y1为115,Y2为157。

第九项目问题“你“提笔忘字”的原因是什么?”

A日常以电子产品使用文字出现了245次;

B电子产品按音而非形输入文字出现了261次;

C日常很少用手写文字出现了193次;

D日常使用外语为主,较少或不使用汉语出现了188次;

E对英语水平、技能的追求出现了125次;

F其他出现了36次。

则XN{X1, X2, X3, X4, X5, X6}中X分别为245 261 193 188 125 36。

根据皮尔逊相关公式:

r = x m x ( y m y ) x m x 2 y m y 2

我们计算出每个原因与语言磨蚀的相关度为:

Ar = 1 Br = 0.75 Cr = 1 Dr = −1 Er = −0.86 Fr = 0.8

出现提笔忘字的原因与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的相关系数R为1。

除了原因D和E每个计算r都接近于1,说明每个原因与出现语言磨蚀现象都有高的相关性,原因D与E (日常使用外语为主,较少或不使用汉语)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不是具有很强相关性,这与日常现象符合。

3.1.3. 词嵌入矩阵分析法

对于大学生日常学习中,英语与汉语的相互转换密不可分,但同时英语的学习是否对日常汉语的学习造成了冲击?上述数据处理中得到使用英语对汉语冲击不具有很强相关性,但长期的使用英语是否是这样?在调查问卷中,会经常使用英语忽视汉语学习中有128份,使用汉语英语复杂词语117,使用汉英简单词语157,我们使用词嵌入矩阵进行具体分析。

训练神经网络的时候,假设正确的单词是wi,则对于隐藏层向量hi,我们需要把wi往hi的方向推,同时把其他单词往hi的反方向推,如下面的公式所示。

max log exp ( h i , w i ) t = 1 N exp ( h i , w i ) = max log exp ( h i , w i ) log t = 1 N exp ( h i , w t )

在自然语言中,词汇表通常比较大,而绝大部分的单词词频却很小,即符合长尾分布。因此绝大部分的单词都会被推向整体隐藏向量(原文为most hidden states),这些单词会指向相似的方向并分布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极端情况下存在一些词完全没有出现在训练预料中,而NLP任务中词频是符合长尾分布的,即大部分的单词具有很低的词频。假设第N个词WN没有出现在训练集,并且其他参数已经训练好并固定不变,则对于WN,我们的优化目标如下:

max W N 1 M i = 1 M log exp ( h i , w i ) l = 1 N exp ( h i , w l )

min W N 1 M i = 1 M log ( exp ( h i , w i ) + C i )

C i = l = 1 N 1 exp ( h i , w i ) 可以看成常量。

此时,我们对权重绑定的情况与不绑定的情况进行对比,图3(a)为Transformer,图3(b)为Word2Vec

(a)(b)

Figure 3. (a) Transformer; (b) Word2Vec

图3. (a) Transformer; (b) Word2Vec

图3中,我们不难看出,后两个方法获得的词向量分布都十分离散,而第一个方法的词向量(由Transformer原型得到)并不理想,而是后重前轻的分布。由此说明汉语与英语的相互转换中,并不能将对方原有的意思十分明确的表达出来,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词汇的使用,都会将大部分的汉英单词推向整体隐藏向量,图3(b)的原语言表达词向量分布十分均匀。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认为英语的学习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冲击母语冲击,但当长词频与短词频绝大部分的单词都会被推向整体隐藏向量时,还是会出现表达退化这一现象。

3.2. 语言层次分析法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由三部分组成:句法部分、音位、部分和语义部分。句法部分又叫基础部分,它包括改写规则和词典两部分。乔姆斯基关于语言能力的天赋性和创造性的理论: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是一种可以了解这种语言的本质的能力。它具有创造性,是一种内在的先验能力。

例如:婴儿在会讲话之前他就能发出和模仿各种声音。如果他发出的音偶然与某一个词接近时,父母或周围其他的人就会以各种方式给予肯定。正是由于这种肯定,儿童完全可能重复那个音。经过一定时间的重复肯定,他就掌握了这个音。而现代生活中我们从调查数据得知大部分人对人交流大多数都以网络社交为主,那么他所受的语言环境反馈就会相应减少,或者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大多在聊天、写笔记中,得到的语言反馈弧度长并不能很快的刺激语言能力的创造能力,这也是导致语言出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乔姆斯基还认为,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和表层。深层结构指短语或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语法关系,但这种语法关系不能直接从它们的线性系列上看出来。在转换生成语法里:句子的抽象句法表达,它规定所有支配句子应如何解释的因素,决定句子的意思。表层结构是指句子的句法表达的最后阶段,是由深层结构转换得来的,是对实际上形成的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进行线形排列的结果。现代相当一部分的“流行语”只是口头禅,它并不具有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使得人们对句子的语法理解不能很好的从结构与层次解析,无法充分理解句子的含义,比如“火钳刘明”这种词语使得人们对句子结构与层次是一头雾水,这也使得人们对语言不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久而久之对语言结构和层次的解析就会退化,从而造成说话颠三倒四的迹象。

人们学习语言是一种创造性活用过程,不是单纯靠机械的模仿和记忆。况且,语言所含的句子是无限的,只靠模仿记忆来掌握一门语言是完全不可能的。在乔姆斯基看来,人的大脑具有识别和理解句子的能力,并能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推导出语言规则,生成合乎规则的句子。通过无数的假设、验证和纠正,他就逐步地掌握了语言规则,使其成为一种内在的能力。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如此。

基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要想保持基本的语言能力,首先要有一个能够得到快速反馈的语言环境,去帮助我们刺激语言的创造能力;其次需要理解句子的层次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具有逻辑性;最后更需要去注意自己语言的错误,去纠正错误并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生成合乎规则的句子。这样改善语言退化的社会现象,更好地传承民族语言文化。

4. 结语

结合云南大学地球科学院学生语言能力退化的现象,从实际出发除了原因D和原因E每个计算r都接近于1,说明每个原因与出现语言磨蚀现象都有高的相关性,原因D与E (日常使用外语为主,较少或不使用汉语)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不是具有很强相关性,这与日常现象符合。我们认为“日常以电子产品使用文字”和“电子产品按音而非形输入文字”是造成大学生语言文字退化的主要因素。

在汉语与英语的相互学习转换中,并不能将对方原有的意思十分明确的表达出来,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词汇的使用,都会将大部分的汉英单词推向整体隐藏向量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认为英语的学习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冲击母语冲击,但当长词频与短词频绝大部分的单词都会被推向整体隐藏向量时,还是会出现表达退化这一现象。

我们提出大学生语言能力退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和学习使用英语对自己语言能力的冲击两个大类,对此我们认为要防范当代大学生出现语言退化,首先要有一个能够得到快速反馈的语言环境,去帮助我们刺激语言的创造能力;其次需要理解句子的层次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具有逻辑性;最后更需要去注意自己语言的错误,去纠正错误并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生成合乎规则的句子。这样才能改善语言退化的社会现象,更好地传承民族语言文化。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1031);云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群体语言退化影响因素研究”(202205073)。

附录

云南大学大学生群体语言退化研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您好!

感谢您阅读这份调查问卷。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群体语言退化现状,分析语言退化原因并制定相应解决对策,提高我校大学生语言技巧能力,我们特地展开此次调查活动。本次调查的学生是以随机方式抽取的,调查者不必署名,我们对您提供的答案绝对保密。请您如实说明自己的情况和看法。您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填表说明:

1. 填写问卷时,请不要与他(她)人商量。

2. 在您所选择的答案前面的“□”中打“ ”;或在“ ”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3. 请认真阅读填答,以免遗漏问题。

4. 如无特别说明,以下题目均为单选必答题。

5. 现在请您开始填表。

1. 您的性别?

□A男 □B女

2. 您是哪个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及以上

3. 您属于哪个学院?

4. 你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吗?

□A总是 □B经常 □C偶尔□D很少 □E从来没有

5. 出现“提笔忘字”是在以下哪种情况?

□A简单常用的字或词较多

□B复杂少用的字或词较多

□C以上都有

6. 除了考试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笔写字:[多选题]

□A上课做笔记

□B课后做作业

□C平常写报告

□D其他

7. 你平时会自主手写一些东西吗?(如写文章、写日记)

□A总是 □B经常 □C一般 □D偶尔 □E很少

8. 你觉得自己“提笔忘字”的情况严重吗?

□A非常严重 □B严重 □C一般 □D不严重 □E完全没有

9. 你“提笔忘字”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A日常以电子产品使用文字

□B电子产品按音而非形输入文字

□C日常很少用手写文字

□D日常使用外语为主,较少或不使用汉语

□E对英语水平、技能的追求

□F其他

10. 你对“提笔忘字”这一现象持什么态度?

□A无所谓,没什么太大影响

□B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C是国际化、西方化的产物

□D追求效率与速度的结果

□E应当重视,汉字文化应该传承

11. 你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吗?

□A非常赞成

□B赞成

□C不赞成

□D完全不赞成

□E不清楚

12. 你觉得当下年轻人语言贫乏有哪些表现:[多选题]

□A基本不会说成语

□B基本不会说诗句

□C基本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

□D只会说网络流行语

□E同样的意思只会单一的表达

□F说话汉语夹杂着英语

□F都没有

□G其他

13. 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语言贫乏的问题:[多选题]

□A表达和修辞教育的缺失

□B互联网时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

□C形成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

□D日常学习英语,忽视汉语学习

□E读书太少,没有文化沉淀

□F其他

14. 你觉得该怎样改善年轻人语言贫乏的问题:[多选题]

□A多读经典,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

□B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

□C创造鼓励多元化表达的平台和氛围

□D正确对待流行的互联网词汇

□E汉语与外语一起纳入考核

□F其他

15. 你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吗?

□A总是使用 □B经常使用 □C偶尔使用□D很少使用 □D完全不用

16. 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习得这些用语的?

□A与人聊天

□B网络平台

□C电影电视剧

□D查阅书籍

□E其他

17. 你知道网络用语的含义以及他的出处吗?

□A完全不了解

□B不了解,但有所耳闻

□C从网上或朋友那了解一些

□D大部分了解,并且会去使用

□E十分了解,会去找出处的视频或资料

18. 日常生活中什么场合下使用的较多

□A与身边的朋友同学交谈中

□B在自己的qq、微博、微信中

□C其他

19. 你认为为什么会使用这些用语

□A突出自己的个性

□B调节说话气氛

□C别人说我也说

□D其他

20. 你认为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出现什么问题:[多选题]

□A表达同质化

□B代际沟通更加困难

□C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D表达能力退化

□E其他

21. 你对身边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态度如何

□A非常赞成,很好玩很有趣

□B比较赞成。

□C比较不认同。

□D非常不认同。

□E无所谓

22. 你认为网络用语的使用会造成交际困难吗?

□A非常赞成

□B比较赞成

□C不赞成

□D完全不赞成

□E不清楚,认为有利有弊

23. 你平时聊天时是否会觉得表情包比自己用语言描述的更简洁准确?

□A肯定是 □B有时是 □C不是 □D完全不是□E不清楚

24. 面对面与他人交流时你是否会出现对话时畏畏缩缩,说话颠三倒四,严重情况下还会磕磕巴巴,表达十分不流畅的情况?

□A总是 □B经常 □C偶尔 □D很少 □E完全没有

25. 你认为在网络上交流是否会比面对面交流更好?

□A非常赞成

□B比较赞成

□C不赞成

□D完全不赞成

□E不清楚。

26. 你会使用英语日常用语吗?

□A总是使用 □B经常使用 □C偶尔使用□D很少使用 □D完全不用

27. 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习得这些用语的?

□A与人聊天

□B网络平台

□C电影电视剧

□D上课学习

□E其他

28. 你知道英语用语的含义以及他的出处吗?

□A完全不了解

□B不了解,但有所耳闻

□C从老师或朋友那了解一些

□D大部分了解,并且会去使用

□E十分了解,会去主动学习

29. 日常生活中什么场合下使用的较多

□A与身边的朋友同学交谈中

□B与老师交流、课堂讨论

□C其他

30. 你认为为什么会使用这些用语

□A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B突出自己的个性

□C别人说我也说

□D其他

31. 你认为过多使用英语日常用语会出现什么问题:[多选题]

□A提升英语成绩,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B代际沟通更加困难

□C忽略了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本民族传统文化

□D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影响

□E其他

32. 你对身边大学生汉语夹杂外语的态度如何

□A非常赞成

□B比较赞成。

□C比较不认同。

□D非常不认同。

□E无所谓

33. 你认为英语日常用语的使用会造成交际困难吗?

□A非常赞成

□B比较赞成

□C不赞成

□D完全不赞成

□E不清楚,认为有利有弊

34. 你认为学习外语会影响你的母语能力嘛?

□A肯定会 □B可能会 □C不会 □D一定不会 □E不清楚

35. 完成外语演讲是否比汉语演讲更有成就感?

□A总是 □B经常 □C偶尔 □D很少 □E完全没有

36. 你认为英语考核(四六级、考研等)是否严重影响了汉语学习热情?

□A非常赞成

□B比较赞成

□C不赞成

□D完全不赞成

□E不清楚。

37. 你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对自身发展的重要程度是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不重要 □D完全不重要□E无所谓

38. 如果给你一个提高自己语言能力的机会,但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你会参加吗?

□A一定会 □B可能会 □C不会 □D一定不会 □E不知道

39. 你认为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提高口头语言能力:[多选题]

□A积极与同学、老师交谈

□B多听多看汉语名师讲堂,在语言上进行模仿

□C大量阅读书籍,增加知识储备

□D辩论、讲课等比赛项目

□E多进行实践训练,获得反馈

□F其他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柯子刊. 青年语言贫乏的三维解读[J]. 人民论坛, 2020(4): 114-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3381.2020.04.041
[2] 宁建庚, 赵丽. 语言磨蚀现象与成因的实证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 26(2): 140-142.
[3] 霖君. 互联网会导致我们的语言退化吗? [J]. 记者观察, 2017(11): 44-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3799(s).2017.11.014
[4] Hansen, L. (1999)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42-156.
[5] Bahrick, H.P. (1984) Fifty Years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mplications for Programmatic Research.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68, 105-118.
https://doi.org/10.1111/j.1540-4781.1984.tb01551.x
[6] Gardner, R.C., Lalonde, R.N., Moorcroft, R. and Evers, F.T. (1987)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Use.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6, 29-47.
https://doi.org/10.1177/0261927X8700600102
[7] de Bot, C.L.J. and Weltens, B. (1995) Foreign Language Attrition.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5, 151-166.
https://doi.org/10.1017/S026719050000266X
[8] Schmid, M.S. and de Bot, K. (2004) Language Attrition. In: Davies, A. and Elder, C., Eds., The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 Blackwell, Hoboken, 210-234.
https://doi.org/10.1002/9780470757000.ch8
[9] Lambert, R.D. and Freed, B.F. (1982) 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 Newbury House, Rowley.
[10] 蔡寒松, 周榕. 语言损耗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 2004(4): 924-926.
[11] 倪传斌. 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 外国语, 2007(1): 42-51.
[12] 霖君. 互联网会导致我们的语言退化吗? [J]. 记者观察, 2017(11): 44-46.
[13] 杨连瑞. 二语损耗研究的方法设计[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6): 79-84.
[14] 杨连瑞. 国外语言损耗研究的社会心理因素[J]. 外语教学, 2011, 32(2): 40-43.
[15] 倪传斌, 延俊荣. 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1): 50-55.
[16] 张彬. 语言磨蚀理论下的“五步教学法” [J]. 语文建设, 2017(33): 12-13.
https://doi.org/10.16412/j.cnki.1001-8476.2017.33.006
[17] 王湘云. 论语言磨蚀机制与模式[J]. 山东大学学报, 2011(2): 133-138.
[18] 倪传斌. 外语词汇磨蚀的动态过程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 45(6): 90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