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现状分析及实践探究——以南京溧水区W幼儿园为例
Analysis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in Rural Kindergartens—A Case Study of W Kindergarten in Lishui, Nanjing
DOI: 10.12677/AE.2023.135417, PDF, HTML, XML, 下载: 213  浏览: 70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冒 炎, 陆芊奕, 王 艳, 李 捷: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乡村儿童学前教育红色文化Rural Children Preschool Education Red Culture
摘要: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乡村幼儿园红色教育存在主题课程普及程度低,教师红色文化活动方式单一,乡村地区红色文化认识程度有待提升等问题。研究所对乡村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提出四点理论设想:倾听幼儿想法,创新活动形式;结合当地文化,因地制宜教学;注重教师素养,秉承立德树人传统;完善协同教育模式,传承红色教育理念。通过教育实践,研究提出完善乡村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的对策:一是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包括红色文化调研,学习走进社区;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二是多种感官联动学习,包括阅读红色绘本,传唱红色歌谣,绘画红色景象。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currently problems with the low popularity of theme courses in rural kindergartens, the single way teachers engage in red culture activities,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red culture in rural areas. Research proposes four theoretical ideas for red culture education in rural kindergartens: listening to children’s ideas and innovating activity forms; combining local culture and teaching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emphasizing teacher literacy and adhering to the tradition of 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people; improv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and inherit the concept of red education. Through educational practice, research has proposed strategies to improve red culture education in rural kindergartens: firstly, create a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red culture, including conducting research on red culture and learning to enter the community; utilize red resources to inherit red genes; the second is multi sensory linkage learning, including reading red picture books, singing red songs, and painting red scenes.
文章引用:冒炎, 陆芊奕, 王艳, 李捷. 乡村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现状分析及实践探究——以南京溧水区W幼儿园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5): 2648-265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417

1. 引言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文化振兴包括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其中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自我革新和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教育应贯穿教育的各个阶段,聚焦幼儿园阶段,开展红色文化课程,将红色精神融入幼儿园教育,是承担和落实文化传承使命的主要方式。研究者针对乡村幼儿园教育中的“隐性课程”——红色文化教育进行实践探索,提出发展建议,助力幼儿园红色精神传承。

2. 乡村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现状及问题

2.1. 乡村幼儿园红色主题课程普及程度低

乡村幼儿园在办园水平和教学资源上,相较于城市幼儿园,仍有一定差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文化,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但是,研究团队在走访中发现,乡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在经济资源、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在保证现有保教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对当地社会资源的开发较少,特别是红色文化课程较为薄弱,课程占比较少,课程的推广普及存在一定困难,导致乡村幼儿无法接受系统性的红色文化课程教育。

2.2. 教师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单一

经过团队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幼儿园在本就少有的红色文化课程设计上,更多偏向于单向的知识传输,以说教的方式进行红色课程的普及,这与幼儿接受红色教育的理想形式有较大出入,对幼儿接受红色文化学习意义不大,效果甚微。调查还发现乡村幼儿园在普及红色文化知识方面,更多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没有将红色文化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由于媒体资源的匮乏,乡村幼儿园往往依托各种已有的影视作品、动画图像,将红色人物、事件简单化呈现,使得幼儿对内容一知半解,经过幼儿大脑不成熟的分析加工,往往还会偏离原有释义,造成幼儿认知偏差。

2.3. 乡村地区红色文化认识程度有待提升

调查发现,一些乡村地区的家长和教师思想认识方面较为闭塞,对于学前教育的红色文化课程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对学前阶段红色文化课程教育的态度较为保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十分注重“家园共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家庭作为幼儿的生活港湾,也是幼儿红色文化学习的场所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地区外出谋生的年轻家长较多,因此留在家里的孩子多由老人照顾。老人对幼儿的红色文化学习意识淡薄,并不关注也不配合幼儿的红色文化课程。

3. 构建农村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的理论设想

3.1. 幼儿园完善协同教育模式,传承红色教育理念

红色文化环境的建设,对乡村幼儿的影响深远。陈鹤琴在《论幼稚园的环境布置》中特别提到了环境的作用,认为环境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陶冶儿童的性情 [1] ;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中指出,要“注意自然的美和丰富的形态以及声音” [2]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期,也是文化价值的启蒙阶段。让红色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周边环境,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由无意实践变成有意实践。

3.2. 教师倾听幼儿想法,创新活动形式

幼儿需要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有意义学习,这些学习特质与幼儿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家庭教育、多元的社会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在坚守“保教合一”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是创新课程的立足点。调查发现,幼儿更容易接受直接现实性、主动实践性强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在幼儿认识形成初期,实践性红色文化学习主题活动比知识性说教更加生动有趣,幼儿对自己在在实践课堂上亲手创作出的作品也十分珍惜。因此,要改变重知识灌输、轻身心培育的不平衡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倾听幼儿内心深处的想法,关爱幼儿,创建特色活动,成为幼儿和红色文化之间的桥梁。

3.3. 社会完善协同教育模式,传承红色教育理念

农村学前教育的改革除了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外,还有许多不是由学前教育本身引起的问题。因此,要在农村地区普及红色文化,首先必须以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教育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为基础,将普及红色文化与整体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其次,红色文化的普及不仅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切实履行教育改革职责,形成有效的协同体系,同时,还需要幼儿园有效协调家长、社区和社会组织,为幼儿创设“人人了解红色文化”“人人带动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

4. 完善农村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对策

研究团队依托红色主题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希望能找到适合乡村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的适宜方式。红色文化课程内容多为回顾历史事件、缅怀革命人物、弘扬时代旋律、讴歌革命精神等,在活动设计中,重点将红色元素融入各个环节,为幼儿感知红色精神,接受红色教育,陶冶革命情操,树立初步的爱国主义理想提供有效支撑。

4.1. 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潜移默化育人

陈鹤琴认为“施以良好的教育,则将来成为良好的国民,倘施以恶劣的教育,那么将来成为恶劣的青年了” [3] 。幼儿园需要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找到合适的课程切入点,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以及乡村幼儿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4.1.1. 红色文化调研,学习走进社区

研究团队与当地党支部共同组织开展了乡村社区内红色文化调研活动,带动乡民一起加入幼儿红色文化教育中。活动也是以“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展现新担当”为主题的乡民共建活动,由社区党支部组织工作人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史学习教育团队队员共同参与。老、中、青三代党员们带领幼儿重温了入党誓词,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讲解了党史知识,带领幼儿走访了乡村社区内的村史馆、校史馆、革命烈士园、红色文物纪念馆等。研究团队还组织乡民和幼儿一同观看红色党史视频,聆听英雄事迹;共同绘制长征线路图等,开展“网上学党史”研学活动。幼儿参与一起自主设计研学目录,通过网上查访、实地探寻、文物溯源等活动,切实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大无畏的奋斗精神。使得幼儿对于当地的红色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信仰在心中萌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在幼儿心中传承和赓续,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4.1.2. 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更好地挖掘W幼儿园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团队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例如队员利用幼儿园所在地竹林丛生的特点,设计了“红小丫勇闯黑竹林”的活动,并鼓励幼儿持续创编系类活动。在活动中,队员积极鼓励幼儿向“红小丫”看齐,学习红小丫在恶劣环境中坚韧不拔、勇敢顽强、与敌人斗争到底的优秀品质,并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进行有关红色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交流。幼儿在活动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对红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队员们和幼儿的关系如同伙伴般亲密无间,在倾听幼儿内心深处的想法的同时表达自己的建议,将自己红色文化学习的工作经历改编成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讲与幼儿听,也帮助幼儿记录他们的所闻所见、所思所创,开发成新的活动。

4.2. 多种感官联动学习,爱党情怀根植于心

多种感官联动是通过巧妙设计,充分调动幼儿的触觉、知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形成施教合力,从而达到“1 + 1 > 2”的教学效果。多种感官联动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直接主动的学习特点,以及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发展特征。利用多种感官联动的方式对幼儿施以红色文化教育,是幼儿早期红色教育中最为活泼有效的方式,在开发幼儿多感官潜能的同时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种在幼儿心田。

4.2.1. 阅读红色绘本,厚植爱国情怀

绘本作为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儿童文学艺术,能深及儿童的内心,对其学习有着重要的价值。绘本因其独特的图文排版和表现形式,能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学习。研究团队开展了“星火接力,阅微盛光”红色绘本故事活动。团队设计的红色主题绘本,围绕长征故事、战争故事、英雄先烈故事来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运用文学与图画独有的表现力,向幼儿展示战争的艰辛与苦难。通过故事阅读寓教于乐,共同参与。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幼儿课堂印象,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绘本阅读结束后,队员还邀请孩子们一起亲身实践,扮演绘本中的红军战士,表演了绘本中红军走长征路的奋斗故事。实践表演让幼儿对当年红军的艰苦生活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于长征精神和红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红色主题绘本通过精心设计的艺术字、插图的方式,让幼儿以审美的方式有感情地触摸历史长河,为幼儿早期历史观念的形成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4.2.2. 传唱红色歌谣,红歌鼓舞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红歌是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4] 。基于此,研究团队将乡村幼儿园中的早操以红色歌曲为背景音乐加以改编,让幼儿在红歌的熏陶中成长,这对于可利用资源有限的乡村幼儿园来说,无疑是很好的教育方法。队员通过音乐教育活动,让幼儿对红歌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从教育活动五大领域着手,将红色曲目融入各领域的活动,为幼儿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增添学习乐趣,提升学习效果。

4.2.3. 绘画红色景象,执笔心绘党恩

由于乡村幼儿接触到的红色文化形象有限,队员们开展了“手执新笔,心绘党恩”红色绘画活动,如《画出心中美丽中国》、《红船精神伴我行》等,幼儿都很珍惜自己的实践成果,活动结束后会将作品叠好放在口袋里。幼儿借助绘画的形式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党旗、党徽与国旗。接着,队员通过绘画欣赏的方式从科技成就、山水景色、繁华都市等方面带幼儿介绍现在的美好生活,让幼儿深刻意识到,正是共产党人的艰苦拼搏,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最后,邀请幼儿共绘祖国的大好河山,用手中五彩的画笔绘出心中最灿烂的明天。每次活动都在队员细心的关怀与教导中,在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中顺利开展。

在新时代,乡村学前教育依旧要坚守初心,做好传承红色文化的工作,努力实现乡村幼儿全面发展,构筑当今世界视野下中华民族幼儿教育的美好未来,做乡村学前教育的筑梦者、追梦人。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改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SSNUJXGG2021YB0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基于学前儿童意外伤害认知的教育干预研究”(B-a/2020/01/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 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M].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02: 361-365.
[2] 陈鹤琴. 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M].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02: 337-350.
[3] 李建国. 家庭裂变后的学生的教育问题[J]. 江西教育科研, 1989(4): 71-73.
[4] 董晓. 论“红歌”的艺术特点和社会功能[J]. 艺术教育, 2009(8):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