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多语种教育与规划——以临清市第三中学为例
Multilingual Education and Planning in Middle Schools—Taking Linqing No. 3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3.13121501, PDF, HTML, XML, 下载: 152  浏览: 215 
作者: 郭雨晴: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中学多语种教育语言规划小语种教学Multilingu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Language Planning Small Language Teaching
摘要: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改革课程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开设其它语种课程。然而中学多语种教育发展还面对较多困难,受经济因素和政策影响,不同地区小语种课程在开课数量以及师资和政府支持上相差很大。对此家庭、学校、国家必须协同配合,在各个层面做好语言规划。本文以临清市第三中学为例,采用访谈的方式对该学校小语种课程开课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小语种教学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program, more and more mid-dle schools have begun to offer other language course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lingual education in upper secondary schools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as the number of courses offered,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teacher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varies greatly from region to region, de-pending on economic factors and policies. In this regard, families, schools and the state must work together to have language planning at all levels. This paper takes the Third Middle School of Linqing City as an example, and uses interviews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small language courses in the school,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small language teaching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文章引用:郭雨晴. 中学多语种教育与规划——以临清市第三中学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9700-971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501

1. 引言

多语种教育顾名思义是除英语之外的其它语种的教育教学。中学多语种教育不仅包括国家对对中学多学语言的规划,还包括家庭以及个人对何种语种进行学习的选择。从政策角度来说,20世纪50年代以俄语为主,到改革开放后英语独领风骚,我国外语教育一直处于语种单一的格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在客观上影响了国家语言教育规划。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是人类有意识地影响和干预、调整、管理语言发展的活动,是对语言多样性的一种人工调节,是一种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活动 [1] 。国家语言教育规划是国家语言规划总目标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现和落实。赵蓉辉认为国家外语规划是语言教育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国防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2] 。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我国中学的教育也一直以英语为主,其它小语种则发展缓慢( [3] , p. 64)。

我国自2000年以来,上海率先在全国颁布了在中小学开展多语教学的政策文件,开始了全市范围内的多语种教学的探索。2001年,上海市教委正式启动多语种教学的探索。2003年,上海市教委已基本确定了首批20所多语种教学实验学校,着重开展法语、德语、日语三个语种的教学。2004年起,上海市教委开始筹划在中学开展多语种课程与教学的计划。除英语外,法语、德语、日语等语种逐渐进入一部分中学成为第二外语,一些外国语中学甚至以第一外语进入课堂( [4] , p. 54)。临清市第三中学(原名:临清一中分校)此时抓住机遇,对中学多语种教育进行大胆探索。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的差异,上海市中学的多语种教育不断地向上发展,领先临清市很多年;临清三中将近二十年的发展虽然也逐渐成熟,但是这个过程可谓艰辛,培养的小语种人才大多都以升学为目的,很少继续在小语种方面深造。本文将以临清三中为例,探索小语种在经济欠发达的困境与措施,希望能为此类地区的小语种教育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2. 研究过程

本研究于2023年暑假以访谈的方式进行,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即1) 小语种学习时间。2) 什么样的学习情况可以学习小语种,是强制学习还是自愿学习。3) 有没有调查过学生选小语种的原因,主要是一下哪些或哪一方面,如:① 英语较弱,故改修主修语种,升学需要。② 学生个人兴趣。③ 计划到现在选择的小语种国家留学。④ 社会认同。认为自己学小语种相对于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同学来说比较特殊,显得高级。⑤ 就业认识。以后想从事与小语种相关的工作。⑥ 地域、民族原因。如家长老家在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大学开设俄语的学校相对较多,故学俄语。4) 是否考虑过后续大学的发展,是继续学习小语种深造,还是只是学小语种升学,大学选择英语学习。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高中缺失的三年英语学习对大学的英语学习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访谈对象为临清市第三中学的小语种老师。

3. 临清三中学多语种外语教育优劣势分析

经搜集资料如中国教育报与访谈结果,本文以下将从小语种开设的基本情况与具体学情、教学资源与师资、教学特色、培养目标、教学成果以及参加小语种课程学生升学情况与专业选择方面对临清三中的小语种教育情况进行分析。

3.1. 小语种开设的基本情况与具体学情

从临清三中的韩老师和刘老师的访谈中了解到,临清三中从2004年起,就开设了俄语、日语课程。教学班主要分为小语种班或走班制,高一入学即分班,有单独的小语种班,也有和英语学生一块的班级,只不过上外语时需要走班。选择小语种的原因主要是英语成绩不好,基础较弱,主要是为了升学,因为英语对他们来说很难弥补。但也存在对小语种特别感兴趣的情况。老师都会尊重学生意愿,不会强制学生学习小语种,学生会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学可以选择专业时,同时可以选择小语种作为外语学习,可以不用考英语四六级而选择考日语四六级,公共外语有的继续学日语,有的转学英语。也有少量学生大学选择小语种专业,二外选择英语或其它语种,通过学生大学的努力并没有影响毕业。

单艳君,黄汝君对临清三中小语种教学做了相关报道。临清三中进行小语种特色教学,要从20年前学校的具体学情说起。当时学校生源主要来自附近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弱,知识“欠账”多,跟不上高中英语教学进度。面对这一难题怎样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外语成绩、让更多孩子走进大学,就成了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不断尝试各种办法,但都收效甚微。学校领导经过多次商讨研判,逐渐转变思路,当时国内大部分中学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人们对小语种不甚了解等原因,在教学中仅开设英语一门外语,导致学生在高考时只有英语一种选择。既然学生基础薄弱,可否开设一些小语种课程?学校的这一发展思路,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语言天赋,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也符合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契合当时学校学情,发展小语种的特色被快速提上日程 [5] 。

3.2. 教学资源与师资

小语种教学开课之初,学校没有现成的资料,周边学校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甚至课本也不齐全,学校刚毕业的几个大学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己出考题、做学案、开展磨课与研讨,这样从无到有搭建起了最初的小语种教师队伍。为了不断提升小语种教师素养,学校一边进行内部研修,每周组织跨年级小语种学科集体备课、上公开课,让教师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一方面注重外部“取经”,定期派小语种教师到名校进修、参加全国小语种教学研讨会,吸收各学校先进经验,打造出一支精明强干的小语种教师队伍。临清三中的两位小语种老师已被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聘为俄语、日语学科兼职教研员 [5] 。

临清三中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合作,近年来先后组织教师到德州临邑一中、东阿实验高中、单县五中等有规模的小语种特色学校考察学习;威海三中、肥城三中、微山二中等学校先后到校交流。此外学校还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事务所、俄罗斯别尔哥国立工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5] 。

3.3. 教学特色

选择小语种的学生普遍没有任何小语种基础,因此学校必须从零开始教学。经过不断尝试,目前学校已形成“三段七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三段”,即教学过程分为三段:课前编制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注重师生互动,强调小组合作探究;课后,强化跟踪辅导,夯实基础。课堂教学分为七步,即创设情境、目标引领、展示交流、师生质疑、精讲点拨、拓展训练、总结提升。为提升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学校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定期举行学生日俄语背诵、单词拼写、书写比赛,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作文、配音、歌咏、演讲等比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

3.4. 培养目标

国家对外开放,社会一定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重视外语教育是必然,但是我们同时要牢记外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服务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对待外语与母语的地位关系时要牢记母语是本,外语是末( [6] , p. 27)。临清三中始终牢记学校教育的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所以,在小语种教学中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将德育渗透到小语种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在学习俄罗斯、日本等国的文化历史时,会与我国历史相勾连,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课后活动同样重视德育教育,例如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确定为学校小语种演讲比赛主题,要求学生用俄语、日语等表达自己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5] 。

3.5. 教学成果

经过10多年的拼搏与发展,临清三中不仅帮助多数学子进入理想的大学,还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尝试教学)实验基地”、“教育部门重点课题(诱思探究教学)实验基地”、“山东省规划学校”等几十项国家、省、市级荣誉。2021年,该学校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日语教学实验校”、“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多语种教育发展分会会员单位” [5] 。

3.6. 升学情况及专业选择

十几年来,临清三中小语种学生考入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名校。多语种特色课程为不同学生搭起通往大学的新阶梯,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初家长和学生对小语种教育不支持、不认可,后来有段时间山东省高考英语学科自主命题,小语种优势不明显。直到近几年,山东省高考各学科逐步采用全国卷,高校高考总成绩的前五名中有三名日语学生,这才使小语种教学形式出现反弹,人数逐年增加,成绩逐步提升。2016年学校37名小语种学生中,28名考上大学,8名考入重点大学;2017年,46名俄语生参加高考,一次上线39人。俄语最高分144分,日语最高分133分。2018年高考,临清三中再次实现新突破:文理增幅明显,小语种教学成绩突出,名校生不断涌现。如下表1,2019年录取数为450人,俄语录取数为9人,日语录取数为125人,小语种录取人数约占总录取数的30%。2020年录取数为464人,俄语录取数为81人,日语录取人数为68人,小语种录取人数约占总录取数的32%。2021年录取数为529人,俄语录取数为96人,日语录取数为107人,小语种录取人数约占总录取数的38%。

Table 1. Admission status by language from 2019 to 2021

表1. 2019~2021年各语种录取情况

Table 2. Admission status in 2019

表2. 2019年录取情况

Table 3. Admission status in 2020

表3. 2020年录取情况

Table 4. Admission status in 2021

表4. 2021年录取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临清教育”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zExMzgzNQ==&mid=2247544087&idx=3&sn=f32e3da61648a959833221690cb60fc1&chksm=f9c3e913ceb460054b5fb269e3148093d57b8c3c3e9967106b46791e69c1be2773b02d78aafc&scene=27)

根据上表2~4数据可知,学习小语种的学生在大学中继续选择小语种的情况很少,大多把小语种当成快速提分的选择。从这些学生大学选择的专业来看,不仅仅是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同样有总体成绩中等甚至偏下,或者艺术类或体育类考生,在文化课不占优势,想选择“小语种 + 特长专业”达到迅速提高的目的,圆大学梦。

虽然临清三中目前取得的成绩硕果累累,但是小语种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招考政策方面,许多高校的非语言专业并未开设以其它语种为第一外语的课程,或开设的语种课程不全。大多高校还未开设其它语种的高起班,这使主修其他外语的中学生在大学学习时受到限制,因此学生不得不转而学习其它专业,把其它外语换成英语。学生在高中时选择其它语种学习首先考虑的是成绩问题,学校开设其它外语课程也不得不考虑升学率的问题,精力有限,高中缺失的三年英语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的英语学习造成困难。

俄语、日语高考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教学和考试都比较完善。2020年高考新规出台,小语种正式列入高中课程,英语不再是高考必考,高考小语种除了日语、俄语外,还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这确实给了高中生更多选择,但是相较于英语,其它语种的学科教学大纲仍存在较多问题,如言语技能各项指标描述不细致、考试要求界定不明确、教学指导不到位等。试卷难度的不稳定导致许多家长担心孩子高考成绩的稳定性、因而不敢让孩子冒险去选择其它语种进行考试。以2020年的西班牙语高考试题为例,其中涉及的一些语法知识超出了教学大纲对高考题目的界定,题目也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还有诸如采用自命题卷和全国卷的情况,也会使小语种的稳定性波动( [3] , p. 65)。

除政策因素外,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多语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上海的多语种教育比县级城市的多语种教育发展得快。吴玉琦( [4] , p. 55)对上海市中学多语种课程教学做了调研,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上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开设语言已达到7种: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韩语、阿拉伯语。德语是开设学校数最多的语种,占80%;其次是法语,占76%。在多语种课程教学实施中得到区、市一级调研机构指导的学校占24%,得到大使馆、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基金等机构帮助的占40%。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合作每年两次对全国日语教师在北京举办培训;德国领事馆文化交流处、德国ZFA机构、同济大学德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有针对上海中小学德语教师的培训项目。此外许多学校还和国外大学建立友好关系、推荐优秀生到国外大学就读。许多学校为学生学习多语种课程开辟了实践渠道,比较多的是与国外学生交流和与国外学校互访,还有些学校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畅通的国际交流渠道,注重学生实践是成功开展多语种教学的重要途径。借鉴发达多家中小学外语学习经验,在教学安排上灵活多样,许多学校都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为学生到国外学习、旅行提供帮助,鼓励学生接触地地道道的语言,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上海的中学在2011年多语种教育的情况,受到的帮助,领先县城中学很多年。不仅如此,上海市教委2014年批准立项了“上海市中学非通用语种学习计划”;2019年市教委教学研究室设立“小语种综合教研员”,主要负责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幼教等多年段的多语种教学活动指导与统筹工作。能够看出上海市教委对小语种教育的重视程度( [7] , p. 140)。许晓芳等也对上海市的中学多语种外语教学状况进行了考察。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非通用语种学习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共有7个区的15所基地学校开设了9个语种课程18个教学班。截止2020年,上海市共有11所中学的第一外语课程达到2个语种及以上,其中公办学校10所,民办学校1所。覆盖7个语种( [7] , p. 141)。

在学习动机方面,其它语种的出题难度要比英语简单5%~10%,这成为学生选择其它语种参加高考的重要原因之一。临清三中选择小语种的家长让学生选择其它语种参加高考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为了能让孩子考上大学,故改换主修语种。这也能从2020~2021年学生录取专业得知。然而,以其它语种参加高考,英语能力薄弱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英语这一弱项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他们今后的发展,如专业课程的学习、论文阅读乃至交流访学等。调查发现,英语较差的学生通常会选择与英语差别较大而与汉语差别较小的语言进行学习,因此选择日语的学生占比最大。为了升学,选择小语种达到短期提分的效果是有合理之处的,但是家长和学生应从长远出发,认真考虑语种的选择。

4. 中学多语种外语教育的建议

4.1. 国家层面

我国在多语种外语教育方面面临的形式有其特殊性,各地区的多语种外语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制定和规划多外语教育政策和措施时,不能简单地模仿其它国家的相关政策或其它地区的相关政策,而应在综合考虑我国的现实需求基础上,借鉴其它国家或国内其它地区的中小学多语种外语教育的优秀经验。

我们应站在全局的角度,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各方面的需求,确定中学乃至大学的“关键语种”,统筹布局各语种教育。各语种专业人士不能片面地强调本语种的重要性,我们还应深入调查我国各语种使用情况和需求,获得客观数据,才能为政府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并根据这些材料和数据制定科学的多外语教育规划 [8] 。这就需要各语种专业的研究者协同推进语种需求调查,使我国多语种外语教育的形式更加明晰( [3] , p. 67)。

为了缩小地域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上的差距,政府应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给予适当地资金、政策和人才的支持。其次,政府应承认地域差异,充分利用各地区优势,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外语教育规划。束定芳认为在外语规划问题上,我们特别需要根据区域特点,发挥地域优势,服务国家整体利益和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合理的外语语种和人才规划与布局 [9] 。

我们要学外语,但不能因学外语而背弃母语,同时学习外语也不能成为母语水平差的借口,外语和母语可以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6] , p. 28)。当前,我国国民语言能力尤其是母语能力存在下滑的现象,而满足世界需求、尽好中国义务、积极做好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工作、提高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一个负责任大国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 [10]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自己的母语单纯重视外语教育,应该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培养。

4.2. 学校层面

开设小语种的学校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中学教育体制改革,改善当前的中学外语教育局面,处理好英语与其它语种的关系,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为了让更多家庭了解其它语种、基于孩子兴趣基础上愿意让孩子学习其它语种,学校应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不能为追求短期效果忽视学生的自身兴趣、学习外语的热情、语言天赋等等。此外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适当降低其它语种的高考难度、适当调整招考政策等,但是这些政策的支持应在适度的范围内,不能影响高考的公平。

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对学习小语种的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聘请外教、奖励小语种学习出色或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短期海外交流等让学生走出枯燥的课堂,真正学以致用,提升小语种学习的获得感。

陈琳提出了“一条龙、多层次、广协作”的外语教育设想 [11] 。“一条龙”即外语学习从小抓到大。为了掌握一门语言,个体必须靠长期不断的练习。以英语和其它语种为例。经济因素的原因,某些地区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有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高中,英语学习收效甚微,转而学习其它语种。学习其它语种需要投入的时间较多,学生的高中三年时间还要面对其它学科的压力。若仅用三年时间学习其它语种显然是不可能的。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没必要在中小学阶段学习其它语种,原因之一是“可以长大后在学习”。这固然与中学阶段的学习压力有关,但也因此错过了学习语言的良好时期。“多层次”即中学应开设不同层次的多语种外语课程,包括高考班、留学班和辅修班,不同的班级达到的目标和语言学习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开设这些课程前,学校可以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合理规划在中学开设的语种、时间和层次等,给学生及家长合适的选择。“广协作”即高校与中学之间进行合作、新开办语种的中学与有经验的中学进行合作、国内中学与目标语国家学校进行合作。虽然这些在其它发达地区已经实现,但仍需要继续推进。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先从中学与中学之间的合作做起,进而与国内大学合作,然后与目标语学校进行合作,由政府牵头,丰富小语种学生的外语学习与生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显性和隐性的学习环境。让小语种学生不仅能凭借小语种进行升学,而且能够热爱小语种学习,能够稳定地向国家输送小语种人才,避免资源浪费。

4.3. 教材编写

各语种的教材编写首先应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应制定更加合适的教学和高考大纲。应重视高考大纲在各学校的落实情况,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国内外趋势,定期对大纲进行修订和反馈。教材编写可以借鉴该语种国家的语言教材,但不能丢失我国的文化,在介绍国外文化时注重弘扬我国的价值观,把德育融入到小语种学习中。教材编写应为不同学习阶段外语水平提供统一的评估标注,以实现各层次各阶段的衔接。

4.4. 师资方面

高校各语种专业可以选拔一批能力较好且有意向从事中学教师职业的学生,重点培养,并开设相关课程,为合作学校提供完备的师资,并给予小语种学生充分的实习机会。政府应适当提高小语种教师的工资水平及其他待遇。政府应定期为小语种教师进行培训并定期和小语种教师进行交流,倾听来自教学一线的意见和建议,为小语种教学更好地保驾护航。同时也应尽可能多地聘请外籍教师,外籍教师通常具备纯正的口音和流利的表达能力,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入模仿标准,同时他们也具备跨文化的教学经验,带来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5. 家庭方面

学校应及时向家长反馈当前小语种的情况及趋势,让家庭知晓学校开设小语种的各类教学条件,让家庭真正了解在中学阶段合理安排个性化外语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引导家长树立大局意识,理性地响应国家外语战略规划的需求,避免盲目跟风。

家庭对学生的外语学习必须有清晰的规划。家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目标、学习能力等审慎考量,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规划。避免单纯为了升学而选择小语种学习,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的浪费,而且也会造成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家庭做出合适的选择,教师应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临清第三中学的教师的访谈,结合高考数据及网络资源,总结了当前我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多语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本研究尚有局限性,如只研究了临清市一所开设小语种的高中,而且仅上海和临清两个城市的小语种教学与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篇幅有限,研究样本数量较少,但旨在对比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小语种教学与发展情况。希望本研究能在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多语种外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海涛. 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从定义变迁看学科发展[M]//陈章太. 语言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6.
[2] 赵蓉晖. 中国外语规划与外语政策的基本问题[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6(1): 1-7.
[3] 李季诗语. 中学多语种外语教育与家庭外语规划[J]. 教育观察, 2021, 10(31): 64-68.
[4] 吴玉琦. 上海市中学多语种课程教学调研报告[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11): 54-57.
[5] 单艳君, 黄汝君. 创新办学特色 拓宽成才渠道[N]. 中国教育报, 2021-10-27(008).
[6] 张治国. 外语教育过程中要防止走极端现象[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1): 27-28.
[7] 许晓芳, 郁琼蕊, 刘思静. 中学多语种外语教学状况考察[C]//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生活皮书——上海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0: 10.
[8] 胡文仲.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43(1): 130-136+160.
[9] 束定芳.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 45(3): 426-435.
[10] 赵世举. 国家软实力建设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重要语言问题[J].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6, 1(2): 36-51.
[11] 陈琳. 试论“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J]. 英语学习, 2016(6):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