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隐喻视角下国际中文教师角色认知及其定位
The Role Cognition and Positioning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Metaphor
DOI: 10.12677/AE.2023.13121637, PDF, HTML, XML, 下载: 125  浏览: 207 
作者: 周思宇: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教师隐喻教师角色定位国际中文教师Teacher’s Metaphor Teacher Role Positioning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摘要: 隐喻从传统的修辞格逐渐演变为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教育学界和第二语言教学界提供了研究思路。“教师隐喻”对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师隐喻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过于单一,片面,不利于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本文以概念隐喻为基础,首先对典型的教师隐喻进行分析,其次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国际中文教师角色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最后从传统的教师隐喻和国际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出发,结合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符合其特点的隐喻。
Abstract: Metaphor has gradually evolved from a traditional rhetorical device to an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 i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has provided research ideas for the educational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commun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eacher metaphor”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positioning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metaphor is too singular and one-sided in positioning the role of teacher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ole positioning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concep-tual metaphors. Firstly, it analyzes typical teacher metaphors.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Finally, star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metaphors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international teacher role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t pro-poses metaphors that align with their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role positioning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文章引用:周思宇. 教师隐喻视角下国际中文教师角色认知及其定位[J]. 教育进展, 2023, 13(12): 10615-1061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21637

1. 引言

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教师隐喻是隐喻与教育学有机结合而产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产物,并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教师隐喻的生成实际上就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教师这份职业在心理上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对教师这一角色的看法及其评价和对教师工作成果的期望。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 [1] 王添淼认为:“教师隐喻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多维性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国际中文教师对教育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解释隐喻背后隐藏着的教师是什么的深刻含义。” [2] 教师隐喻对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拉考夫(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到隐喻的系统性使我们能通过彼概念来理解此概念的一个方面,但这系统性也必然会隐藏此概念的其他方面 [3] 。这也说明在一些典型和著名的教师隐喻只能反映教师角色的部分特征而并非全部。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实际就是要明确国际文教师在国际中文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国际中文教师相对传统的教师的工作其职能更具特殊性,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而教师隐喻的形成与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有紧密的联系,这也导致了国际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际中文教师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其角色的定位对中文和中华文化的推广有直接的影响。

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正在经历由“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正面临转型升级,国际教育事业的推广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现有国际中文教师,在质量和数量上出现失衡,成为阻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障碍。汉语尚未成为像英语一样的普遍使用的交际语言,汉语发展及其推广任重而道远。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之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新时代之下,为了更好的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把教师置于隐喻的框架构建之下,从整体的框架结构中分析教师的角色。

2. 经典和著名的教师隐喻分析

教师隐喻是通过与教师角色有相似特征和价值的人物或事物对教师职业的暗喻,以此能够生动形象地突出教师的角色价值及其职能,并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文化符号。教师隐喻对于教师的自我认识和和职业发展会产生影响,传统的教师隐喻蕴含的教师角色神圣性,内化为教师的品质,并先于教师个体的自我存在,使教师在教育关系中成为支配角色。大众所熟知的教师隐喻主要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教师是百科全书”“教师是水桶”这一系列的传统教师隐喻都体现了社会大众对教师群体的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这些传统的教师隐喻对教师职业有着神圣化的倾向,强调了教师在教育系统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没有看清师生之间“共生”关系。教师角色定位过于单一,以至于忽视了教师这一角色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所充当角色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这无疑会影响社会大众和教师个人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角色评价和定位。

其次,教师隐喻的形成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极大的关系,以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伦理原则作为社会主流价值的原则国家或地区的儒家文化圈,对教师的心理期待和角色定位高,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教师角色地定位更加职业化,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东西方国家对教师的称呼中可以对比出来。因此传统的教师隐喻不适合所有类型教师,且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师隐喻已经不符合当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3. 国际中文教师角色特殊性多角度分析

国际中文教师,相对于传统的语言教师角色,更具时代特性和国际性,且易受国际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传统的教师隐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的自我约束提供宏观的标准。科学地定位国际中文教师角色,赋予国际中文教师更合理、更贴切的国际中文教师隐喻,我们需要去了解国际中文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国际中文教育相比于传统的语言教学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文化模式、思维观念、学习者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分别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国际中文教师职能的特殊性、学习者的特殊性三方面来讨论国际中文教师角色的特殊性。

3.1. 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特殊性

国际中文教育的目的是要推广中文和中国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认识中国。相比于传统的语言教学和语文教学,国际中文教育具有学科和事业的双重属性,它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又属于一项“国家与民族的事业”(宁继鸣,2018) [4] 。1998年9月第一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5] 因此,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被赋予了国家的使命和责任,这是一项代表着国家和中国人民形象的教学事业。在新时代和新国际环境背景之下,国际中文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这一特殊性更加凸显。这一特殊性也会对国际中文教师隐喻的形成和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产生影响。

3.2. 国际中文教师角色的特殊性

国际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是面向全球进行中文教学,促进中外文化的合作交流和良性互动。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中的五大标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主要包括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题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五部分 [6] 。其工作特点体现了实用性、操作性和有效性,特别突出了国际中文教师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三项基本技能 [7] 。因此国际中文教师的工作,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教学工作的跨地区、跨群体、跨文化性。再者,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由于教师隐喻的形成受到所处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影响,国际中文教师的隐喻的形成更具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3.3. 中文学习者的特殊性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分析国际中文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者的跨群体性。国际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其面对的学习者来自于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主流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国际中文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产生认知差异。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文化定势,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影响最为突出。文化定势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普遍认识方式,这对国际中文教师隐喻的形成会产生直接地影响。国际中文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进行汉语语言教学和汉语推广,更为重要的工作职能是在汉语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向世界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但由于受到文化定势的影响,学习者总会站在某一种立场来看待中文教师的文化输出,学习者在国际中文教师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定势主要表现在:1) 偏见:因自身有限的经验,形成的对某人某物不全面不科学不充分的一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态度和看法。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之下,大众传媒的影响之下,总会对学习者的认识产生深刻影响。2) 民族中心主义:对于普通的汉语学习者来说,由于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习惯将本民族文化视为中心文化。3) 基于学习者对某一文化偏爱所形成的文化定势,这主要是受强势文化的影响所导致的,如很多汉语学习者总会以欧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对中文教师进行评价。因此不论学习者以何种文化定势来看待国际中文教师的文化传播行为,都会对国际中文教师的形成和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产生影响。

4. 国际中文教师角色定位

4.1. 国际中文教师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推销员”

语言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国际中文教师隐喻和教师角色定位提供理论支持。语言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965年马尔萨克发表于《行为科学》的一篇文章里。他指出语言具有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等经济特性 [8] 。在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支持之下,语言实际上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和特点的。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种语言推广,在为国际传播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供公共产品。因此,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既要实现社会效益,也要重视其产业价值和产业效益,实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国际中文教育还属于推广阶段,尚未实现经济收益。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中,现阶段国际中文教师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推广的过程中的身份是一名推销员。这一角色定位更符合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和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这一要求。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是一份国家和民族的产业,中文和中国优秀文化就是其产品,中文学习者就是中文教育和中国文化等相关产品的客户或者消费群体。产业的壮大和产品的销量,推销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推销员,在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相关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发挥中文教师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推销员这一角色的作用。从现阶段的国际中文教育供给主体来看,整个供给主体关系中,国际中文教师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2. 国际中文教师是国际中文教育生态系统的各生态因子联系的桥梁

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Greming)在他的专著《公共教育》专著中,首次提到“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平衡的观点,系统研究教育现象的动态视图和生态影响 [9] 。教育生态学是关于教育空间的隐喻。国际中文教育生态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及其拓展,国际中文教育生态环境的形成需要国际中文教育系统内部人员的相互协作,共同配合。同时,国际中文教育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国际中文教育内部各生态因子的配合与协调,也受到外部的社会大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国际大环境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如果只是关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生态因子的作用,而忽视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力,就会导致教育生态系统失衡。本文主要论述国际中文教师在国际教育事业当中的角色作用。国际中文教师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最活跃,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中文学习者、国际中文供给主体、国家和教师自我发展存在共生关系。国际中文教师在这一系统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协调教育生态中各生态系统的关系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5. 结语

教师隐喻对国际中文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角色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师隐喻易受文化和社会背景影响较大,其内涵是随社会和时代动态发展的。其次,国际中文教师相比与传统的教师更易受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所影响。因此,国际中文教师隐喻的生成更具情境性,时代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以开阔的国际视野,从当前新国际形势出发,结合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和国际中文教师职能的特殊性,对国际中文教师角色进行科学定位,以促进国际中文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玲英. 反思与重构: 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1(12): 45-47.
[2] 王添淼. 教师隐喻与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0, 18(5): 18-23.
[3] [美]莱考夫, [美]约翰逊, 著.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 何文忠, 译.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1-3.
[4] 宁继鸣. 汉语国际教育: “事业”与“学科”双重属性的反思[J]. 语言战略研究, 2018, 3(6): 6-16.
[5] 刘力, 夏宇华, 余傲然. 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现状研究及“1 + 2”构想[J]. 科技视界, 2020(14): 72-74.
[6] 范金梅.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借鉴[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2): 138-140.
[7] 林振男.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华才艺课程设置与海外适用现状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
[8] 惠天罡. 国际中文教育供给侧优化的理论依据与发展路径[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86-95.
[9] 张彦鸽. 生态学视角下的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4): 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