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方言(白杨话)音系和演变规律研究
A Study on the Phonology and Evolution Rules of Henan (河南) Yiyang (宜阳) Dialect (Baiyang (白杨) Dialect)
DOI: 10.12677/CnC.2024.121017, PDF, HTML, XML, 下载: 77  浏览: 149 
作者: 李瑞琳: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澳门
关键词: 宜阳方言音系演变规律 Yiyang (宜阳) Dialect Phonology Evolution Rules
摘要: 宜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隶属洛阳市。本文聚焦宜阳县下辖的白杨镇,基于田野调查,收集、归纳宜阳方言(白杨话)的声韵调系统。宜阳方言(白杨话)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40个韵母(不包括儿化韵),4个声调(不包括轻声和变调)。此外,本文还通过比较宜阳方言(白杨话)与中古音的异同,总结宜阳方言(白杨话)的发展演变规律。
Abstract: Yiyang (宜阳)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Henan (河南) Province and is part of the Luoyang (洛阳) Cit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Baiyang (白杨) Town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Yiyang (宜阳) County. Based on field surveys, it collects and summarizes the initials, finals and tones of Yiyang (宜阳) dialect (Baiyang (白杨) dialect). Yiyang (宜阳) dialect (Baiyang (白杨) dialect) has 23 initials (including zero initials), 40 finals (excluding Erhua), and 4 tones (excluding neutral tone and tone sandhi).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also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rules of Yiyang (宜阳) dialect (Baiyang (白杨) dialect) by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Yiyang (宜阳) dialect (Baiyang (白杨) dialect) and the medieval pronunciation.
文章引用:李瑞琳. 河南宜阳方言(白杨话)音系和演变规律研究[J]. 国学, 2024, 12(1): 101-110.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4.121017

1. 引言

宜阳县位于豫西地区,隶属河南省洛阳市。东与伊川县接壤,南接嵩县,西与洛宁县为邻,北与三门峡市、新安县、洛阳市相连。宜阳县地貌复杂,包含山地、河谷、丘陵、盆地、川地等各种地形。主要有洛、伊两河从县境内穿过。《洛阳市志·第一卷》(1994)中将其地貌特征概括为:“三山六丘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 [1] 。

宜阳县下辖白杨镇、城关镇、柳泉镇、韩城镇、香鹿山镇、锦屏镇、三乡镇、张坞镇、莲庄镇、樊村镇、高村镇、赵保镇、董王庄乡、盐镇乡、花果山乡、上观乡共16个乡镇。其中,白杨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二十公里。东与伊川县高山镇毗邻,南接嵩县田湖镇,西连赵保镇、董王庄镇,北邻城关镇、樊村镇。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四面环山,地势由四周向中倾斜。白杨自明代建制,受宜阳县管辖。1927年,白杨归入平等县。1932年废平等县,后划归伊川县。1956年1月,设白杨乡,从属宜阳县。1998年12月,撤乡建镇,改立白杨镇 [2] 。

宜阳方言属中原官话,语音上同普通话一致程度高。与普通话不同的是,宜阳方言多儿化音、合音词、分音词。此外,宜阳县境内南北、东西跨度大,地形复杂,内部交通不便,加之周围其他县市方言的影响,宜阳县内方言在语音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韵母读音的不同。据发音特点和部分韵母的读音差异可将宜阳方言分为宜北、三乡、丰李和宜南四种土话。

宜北土话以县城为中心,使用人口超过一半。三乡土话受周围其他县区方言影响明显,语音接近洛宁方言。丰李土话由于地理上紧邻洛阳市,受洛阳方言影响明显。白杨话属于宜南土话,因交通不便,仅与县城交流频繁,所以语音近似宜北土话。

2. 研究方法

2.1. 田野调查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查字表》(1981)收集语音,利用国际音标记录语音、整理音系 [3] 。此外,在声调方面,本文主要以宜阳方言单字调为研究对象,暂不考虑轻声及变调等情况。

2.2. 对比研究法

本研究采用历时比较,对比得出宜阳方言(白杨话)音系和中古音的异同,揭示出该方言的演变规律。

2.3. 文献研究法

搜集相关地方志及前人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和补充。其中,本研究在音系的收集和归纳上,主要参考并采纳了韦国国《宜阳方言语音研究》(2019)一文的说法 [4] 。

不过,根据笔者调查,白杨话的上声字单字调在实际发音中是一个前平后降的调型,故本文将其调值记作[331]。

3. 研究设计

3.1. 发音合作人

发音合作人1:李健人,男,汉族,1964年出生于白杨镇,高中文化。主要使用白杨话,会说普通话,现居洛阳市。

发音合作人2:李淑琴,女,汉族,1959年出生于白杨镇,初中文化。只使用白杨话,现居宜阳县城。

3.2. 调查时间及地点

调查时间为2022年3月4日至2022年4月10日。调查地点为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

3.3. 具体调查流程

1、录音。向发音合作人依次出示《方言调查字表》中收录的单字,利用手机录音。

2、记音。根据录音,参考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2010) [5] ,采用宽式国际音标、利用Excel表格记音。Excel表格中主要包含单字,该字在宜阳方言(白杨话)中的声母、韵母、声调,该字中古音的声母、清浊、韵摄、韵目、开合、等第、声调等信息。见图1

Figure 1. Phonetic examples

图1. 记音示例

3、校音。在前期调查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或者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

1) 文白异读。文白异读本身反映着方言语音演变的历史层次,也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如遇文白异读问题,本研究将保留两种读音并加以标注。

2) 一字多音。有些字在方言区中是多音字,但《方言调查字表》中没有给出区分。如果调查时,发音人各读了这个多音字中的其中一个音,就会出现发音不一致的情况。如遇此类情况,本研究将再次询问发音人该字是否存在多个读音,并由发音人再次来确认该字在方言中有几个音,分别读什么。

3) 发音错误。调查时,发音人可能因紧张、疲惫等情绪影响发音。如遇此类情况,本研究将再次邀请发音人在更自然舒适的环境中再次发音。

4. 宜阳方言(白杨话)的声韵调系统

4.1. 声母系统

宜阳方言(白杨话)共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见表1表2

Table 1. Pronunciation of initials

表1. 声母发音情况

Table 2. Examples

表2. 例字

4.2. 韵母系统

宜阳方言(白杨话)共有40个韵母(不包括儿化韵)。见表3

Table 3. Pronunciation of finals and examples

表3. 韵母发音情况及例字

4.3. 声调系统

宜阳方言(白杨话)共有4个声调(不包括轻声和变调)。见表4

Table 4. Pronunciation of tones and examples

表4. 声调发音情况及例字

5. 宜阳方言(白杨话)的声韵调特点

5.1. 声母特点

1、白杨话与普通话声母系统大致相似,但比普通话多一个唇齿浊擦音[v]。

2、白杨话中声母为唇齿浊擦音[v]的字,多来源于中古微母字,今普通话中多为零声母合口呼音节。如:袜、味、物、微、文。有四个字在白杨话中声母为[v],但非中古微母字:缚、往、维、唯。有一个字在白杨话中声母为[v],但非普通话零声母合口呼音节:芒(麦芒)。

3、白杨话声母分尖团音。中古精组字今与齐齿呼、撮口呼相拼在白杨话中声母读尖音。如:祭[tsi51]、蛆[tsʰy44]、疾[tsi44]、消[siau44]、袖[siəu51]。

4、白杨话声母分[n] [l]。如:脑[nɔ331]≠老[lɔ331]。

5、白杨话会将普通话中部分舌尖后音[tʂ][tʂʰ][ʂ]读成舌尖前音[ts] [tsʰ] [s]。如:纸[tsɿ331]、撑[tsʰəŋ44]、沙[sa44]。

5.2. 韵母特点

1、白杨话韵母系统包括单韵母12个,复韵母13个,鼻韵母15个。

2、白杨话中无复韵母[au],由单韵母[ɔ]替代。如:包[pɔ44]。

3、白杨话韵母[ɯ]只同舌面后音[k] [kʰ] [x]及边音[l]相拼。如:胳[kɯ44]、坷(坷垃) [kʰɯ44]、杏(杏核) [xɯ51]、耳[lɯ53]。

4、白杨话韵母[ɛ] [ʯ]只同舌尖后音[tʂ] [tʂʰ] [ʂ] [ʐ]相拼。如:这[tʂɛ51]、书[ʂʯ44]。

5、白杨话中齐齿呼韵母[i]能同唇齿清擦音[f]相拼。如:妃[fi44]、肥[fi53]。

6、白杨话区分前后鼻音。如:心[siən44]≠星[siəŋ44]。

5.3. 声调特点

1、白杨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调型。

2、白杨话没有升调和曲调,有一个半高平调、两个降调(一个半降,一个全降)、一个中平降调。

3、白杨话无入声,中古入声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八[pa44]、察[tsʰa53]、凿[tsuə331]、肉[ʐəu51]。

6. 宜阳方言(白杨话)的声韵调演变规律

6.1. 声母演变规律

1、今白杨话中双唇音[p][pʰ][m]主要由中古帮组演变而来。泥母个别字在今白杨话中演变为浊鼻音[m]。

其中,不送气清塞音[p]主要由中古帮母演变而来。如:霸[pa51]、碧[pi51]。部分由中古並母仄声演变而来。如:雹[pɔ44]、鼻[pi53]。个别由中古滂母演变而来。如:玻[po44]、怖[pu51]。

送气清塞音[pʰ]主要由中古滂母演变而来。如:怕[pʰa51]、破[pʰo51]。部分由中古並母平声演变而来。如:婆[pʰo53]、皮[pʰi53] (存在个别例外。如“瀑、仆”二字白杨话声母为[pʰ],来源于中古並母仄声。)。个别由中古帮母演变而来。如:痹[pʰi51]、谱[pʰu331]。

浊鼻音[m]主要由中古明母演变而来。如:妈[ma44]、馍[mo53]。但存在两个例外:泌[mi44]、溺[mi51]。

2、今白杨话中唇齿音[f] [v]主要由中古非组演变而来。云、以母个别字在今白杨话中演变为浊擦音[v]。

其中,清擦音[f]主要由中古非、敷、奉母演变而来。如:福[fu44]、妃[fi44]、伐[fa53]。

浊擦音[v]主要由中古微母演变而来。如:袜[va44]、物[vu44]。但存在四个例外:缚[vu51]、往[vaŋ331]、维[vi53]、唯[vi53]。

3、今白杨话中舌尖前音[ts] [tsʰ] [s]主要由中古精、庄组演变而来。中古章组部分字,知、见组个别字在今白杨话中也演变为舌尖前音。

其中,不送气清塞擦音[ts]主要由中古精、庄母演变而来。如:早[tsɔ331]、楂[tsa44]。部分由中古从、崇母仄声,章母演变而来。如:在[tsai51]、铡[tsa53]、支[tsɿ44]。个别由中古澄母仄声,清、心、知、初母演变而来。如:择[tsai53]、缉[tsi44]、怂(怂恿) [tsuəŋ51]、罩[tsɔ51]、栅[tsa51]。

送气清塞擦音[tsʰ]主要由中古清、初母演变而来。如:切[tsʰiɛ44]、插[tsʰa44]。部分由中古从、崇母平声演变而来。如:慈[tsʰɿ53]、巢[tsʰɔ53]。个别由中古邪、澄平声,心、徹、庄、昌、生、书母演变而来。如:辞[tsʰɿ53]、茶[tsʰa53]、赐[tsʰɿ51]、拆[tsʰai44]、侧[tsʰai44]、齿[tsʰɿ331]、产[tsʰan331]、翅[tsʰɿ51]。

清擦音[s]主要由中古心、邪母演变而来。如:雪[syɛ44]、寻[siən53]。部分由中古生、书母演变而来。如:沙[sa44]、诗[sɿ44]。个别由中古崇、船、禅、见、晓、匣母演变而来。如:士[sɿ51]、示[sɿ51]、谁[səi53]、懈[siɛ51]、喧[syan44]、悬[syan53]。

4、今白杨话中舌尖中音[t] [tʰ] [n] [l]主要由中古端组演变而来。中古精、知、章、见组个别字在今白杨话中也演变为舌尖中音。

其中,不送气清塞音[t]主要由中古端母演变而来。如:刀[tɔ44]、点[tian331]。部分由中古定母仄声演变而来。如:大[ta51]、毒[təu53] (存在个别例外。如“饨”字白杨话声母为[t],来源于中古定母平声。)。个别由中古透、从、知、澄母演变而来。如:贷[tai51]、蹲[tuən44]、爹[tiɛ44]、瞪[təŋ51] (“蹲、澄、瞪”三字白杨话声母为[t],“蹲、澄”二字分别来源于中古从、澄母平声,“瞪”字来源于中古澄母仄声。)。

送气清塞音[tʰ]主要由中古透母演变而来。如:贴[tʰiɛ44]、体[tʰi331]。部分由中古定母平声演变而来。如:涛[tʰɔ44]、谈[tʰan53]。但存在个别例外。如:特、突、挺三字白杨话声母为[tʰ],却来源于中古定母仄声。

浊鼻音[n]主要由中古泥母演变而来。如:纳[na44]、年[nian53]。个别由中古端、来、书、疑母演变而来。如:鸟[niau331]、弄[nuəŋ51]、摄(摄影) [niɛ44]、孽[niɛ44]。

今白杨话中浊边音[l]主要由中古来母演变而来。如:路[ləu51]、立[li44]。个别由中古泥、见母演变而来。如:嫩[lyən331]、脸[lian331]。中古日母拼止摄开口三等字在今白杨话中声母全部演变为[l]。如:儿[lɯ53]、二[lɯ51]。

5、今白杨话中舌尖后音[tʂ] [tʂʰ] [ʂ] [ʐ]主要由中古知、章组演变而来。中古庄组部分字,端、见、影组个别字在今白杨话中也演变为舌尖后音。

其中,不送气清塞擦音[tʂ]主要由中古知、章母演变而来。如:镇[tʂən51]、招[tʂɔ44]。部分由中古澄母仄声演变而来。如:住[tʂʯ51]、浊[tʂuə53]。个别由中古崇、禅母仄声,徹、庄母演变而来。如:助[tʂəu51]、植[tʂʅ44]、侦[tʂəŋ44]、抓[tʂua44]。

送气清塞擦音[tʂʰ]主要由中古徹、昌母演变而来。如:彻[tʂʰɛ51]、唱[tʂʰaŋ51]。部分由中古澄母平声演变而来。如:虫[tʂʰuəŋ53]、缠[tʂʰan53]。个别由中古崇、船、禅母平声,初、书、溪母演变而来。如:床[tʂʰuaŋ53]、船[tʂʰuan53]、纯[tʂʰuən53]、窗[tʂʰuaŋ44]、式[tʂʰʅ51]、吃[tʂʰʅ44]。

清擦音[ʂ]主要由中古船、书、禅母演变而来。如:食[ʂʅ53]、税[ʂuəi51]、善[ʂan51]。部分由中古生母演变而来。如:刷[ʂua44]、霜[ʂuaŋ44]。个别由中古徹、昌母演变而来。如:蛏[ʂəŋ51]、枢[ʂʯ44]。

浊擦音[ʐ]主要由中古日母演变而来。如:软[ʐuan331]、人[ʐən53]。个别由中古泥、禅、疑、影、云、以母演变而来。如:酿(酝酿) [ʐaŋ331]、瑞[ʐuəi51]、阮[ʐuan331]、秧[ʐaŋ44]、荣[ʐuəŋ53]、锐[ʐuəi51]。

6、今白杨话中舌面前音[tɕ] [tɕʰ] [ɕ]主要由中古见组(除疑母)拼细音演变而来。中古精、章、影组个别字在今白杨话中也演变为舌面前音。

其中,不送气清塞擦音[tɕ]主要由中古见母拼细音演变而来。如:家[tɕia44]、脚[tɕyə44]。部分由中古群母仄声拼细音演变而来。如:杰[tɕiɛ53]、菌[tɕyən51]。个别由中古匣母仄声,精、以母拼细音演变而来。如:械[tɕiɛ51]、剿[tɕiau44]、捐[tɕyan44] (存在个别例外。如“茎”字白杨话声母为[tɕ],来源于中古匣母平声。)。

送气清塞擦音[tɕʰ]主要由中古溪母拼细音演变而来。如:器[tɕʰi51]、去[tɕʰy51]。部分由中古群母平声拼细音演变而来。如:茄[tɕʰiɛ53]、瘸[tɕʰyɛ53]。个别由中古邪、见、匣、以母拼细音演变而来。如:囚[tɕʰiəu53]、讫[tɕʰi51]、确[tɕʰyə44]、铅[tɕʰian44] (“囚、确、洽”三字白杨话声母为[tɕʰ],“囚”来源于中古邪母平声,“确、洽”来源于中古匣母仄声。)。

清擦音[ɕ]主要由中古晓母拼细音演变而来。如:歇[ɕiɛ44]、兄[ɕyəŋ44]。部分由中古匣母拼细音演变而来。如:霞[ɕia53]、玄[ɕyan53]。个别由中古心、书、溪、云母拼细音演变而来。如:玺[ɕi331]、饷[ɕiaŋ331]、墟[ɕy44]、熊[ɕyəŋ53]。

7、今白杨话中舌面后音[k] [kʰ] [x]主要由中古见组(除疑母)拼洪音演变而来。

其中,不送气清塞音[k]主要由中古见母拼洪音演变而来。如:革[kai44]、姑[ku44]。个别由中古群、匣母仄声拼洪音演变而来。如:跪[kuəi51]、汞[kuəŋ331]。

送气清塞音[kʰ]主要由中古溪母拼洪音演变而来。如:开[kʰai44]、课[kʰuə51]。个别由中古群母平声,见、晓母拼洪音演变而来。如:葵[kʰuəi53]、扛[kʰaŋ53]、况[kʰuaŋ51]。

清擦音[x]主要由中古晓、匣母拼洪音演变而来。如:喝[xɤ44]、忽[xu44]、孩[xai53]、滑[xua53]。个别由中古见、溪、影母拼洪音演变而来。如:桧[xuəi51]、恢[xuəi44]、秽[xuəi51]。

8、今白杨话中零声母音节主要由中古疑、影、云、以母演变而来。如:艺[i51]、鹰[iəŋ44]、围[uəi53]、摇[iau53]。个别由中古明、微、晓、匣母演变而来。如:戊[u51]、忘[uaŋ51]、歪[uai44]、完[uan53]。

6.2. 韵母演变规律

本节根据白杨话韵母的结构分类,以白杨话韵母四呼为序,将白杨话韵母同中古韵母逐个对比,展示白杨话和中古音在韵母上的异同,进而说明白杨话韵母的发展演变规律。

中古韵母的十六摄“果假遇蟹止效流”七摄不带辅音韵尾,只有舒声(平、上、去)没有入声。“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九摄带辅音韵尾,有舒声也有入声。白杨话没有入声,但同摄的舒声韵和入声韵的分化情况不同 [6] 。中古入声韵分别归入今白杨话韵母[ʅ] [a] [ɔ] [o] [ɛ] [ɤ] [ɯ] [ʯ] [i] [u] [y] [ai] [əi] [əu] [ia] [iɛ] [iau] [ua] [uə] [uai] [uəi] [yə] [yɛ],阳声韵无入声。本节在归纳时,主要说明白杨话中的中古入声韵来源情况。

1、韵母[ɿ] [ʅ] [i]主要来源于中古止摄开口三等字。如:紫[tsɿ331]、知[tʂʅ44]、皮[pʰi53]。中古蟹摄开口三等知、章组字读[ʅ],其他读[i]。如:滞[tʂʅ51]、世[ʂʅ51]、蔽[pi51]。中古蟹摄开口四等字读[i]。如:闭[pi51];蟹、止摄合口三等非组字也读[i]。如:废[fi51]、飞[fi44]。此外,韵母[ʅ] [i]部分来源于中古深、臻、曾、梗摄开口三等,梗摄开口四等入声字。如:执[tʂʅ44]、秩[tʂʅ44]、直[tʂʅ53]、掷[tʂʅ51]、吃[tʂʰʅ44]、立[li44]、毕[pi51]、逼[pi53]、碧[pi51]、壁[pi51];梗摄合口三等入声字也读[i]。如:疫[i331]。

2、韵母[a] [ia] [ua]主要来源于中古假摄。如:巴[pa44]、家[tɕia44]、耍[ʂua331]。果摄开口一等端组字部分读[a]。如:他[tʰa331]、哪[na331]。蟹摄开口二等字个别读[a] [ia]。如:尬[ka51]、佳[tɕia44];假摄合口二等字个别读[a] [ua]。如:傻[sa331]、挂[kua51];梗摄开口二等字个别读[a]。如:打[ta331];效摄开口二等字个别读[ua],如:抓[tʂua44]。此外,韵母[a]部分来源于中古咸、山摄开口一二等,合口三等入声字。如:答[ta44]、塔[tʰa44]、达[ta53]、八[pa44]、法[fa44]、袜[va44];梗摄开口二等入声字个别也读[a]。如:栅[tsa51]。韵母[ia]部分来源于中古咸、山摄开口二等入声字。如:夹[tɕia44]、轧[ia51]。韵母[ua]部分来源于中古山、梗摄合口二等入声字。如:挖[ua44]、划[xua53]。

3、韵母[ɔ] [iau]主要来源于中古效摄。如:褒[pɔ44]、交[tɕiau44]。流摄个别也读[ɔ] [iau]。如:剖[pʰɔ44]、廖[liau51]。此外,韵母[ɔ] [iau]部分来源于中古江摄入声字。如:雹[pɔ44]、饺(饺子) [tɕiau331]。中古通摄合口一等入声字个别读[ɔ]。如:曝[pɔ51]。

4、韵母[o] [ɤ] [uə]主要来源于中古果摄一等字。如:波[po44]、哥[kɤ331]、多[tuə44]。遇摄一等字个别读[o]。如:模[mo53]。蟹摄开口一等见组字个别读[ɤ]。如:咳[kʰɤ53]。假摄合口二等字个别读[uə]。如:蜗[uə44];遇摄一等字个别也读[uə]。如:措(措置) [tsʰuə51]。此外,韵母[o]部分来源于中古宕、江、梗摄开口,山、臻摄合口帮组入声字。如:博[po44]、剥[po44]、帛[po44]、拨[po44]、勃[po53]。韵母[ɤ]部分来源于中古咸、山、宕摄开口一等入声字。如:鸽[kɤ44]、渴[kʰɤ44]、鄂[ɤ51]。韵母[uə]部分来源于中古宕、江摄开口入声字。如:托[tʰuə44]、桌[tʂuə44]。中古宕摄合口一等、部分山摄合口一三等、个别通摄三等入声字也读[uə]。如:郭[kuə44]、脱[tʰuə44]、拙[tʂuə44]、缩[ʂuə44]。

5、韵母[ɛ] [iɛ]主要来源于中古假摄开口三等字。如:遮[tʂɛ44]、姐[tsiɛ331]。果摄开口三等字读[iɛ]。如:茄[tɕʰiɛ53];蟹摄开口二等、合口四等字个别也读[iɛ]。如:皆[tɕiɛ44]、携[ɕiɛ53]。此外,韵母[ɛ] [iɛ]部分来源于中古咸、山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字。如:涉[ʂɛ51]、热[ʐɛ44]、聂[niɛ44]、跌[tiɛ44]、灭[miɛ44]、憋[piɛ44]。中古深摄入声字个别读[ɛ],如:蛰[tʂɛ44]。中古山摄合口四等入声字个别读[iɛ]。如:血[ɕiɛ44]。

6、韵母[ɯ]主要来源于中古止摄开口日母字。如:儿[lɯ53]、二[lɯ51]。果摄开口一等,假、梗摄开口二等字个别也读[ɯ]。如:坷(坷垃) [kʰɯ44]、蛤(蛤蟆) [xɯ53]、杏(杏核) [xɯ51]。此外,韵母[ɯ]部分来源于中古宕、曾摄开口一等入声字。如:胳[kɯ44]、黑[xɯ44]。

7、韵母[ʯ] [y]主要来源于中古遇摄三等字。如:猪[tʂʯ44]、女[ny331]。中古蟹摄开口四等、止摄开口三等字个别读[y]。如:婿[sy51]、履[ly331]。此外,韵母[ʯ] [y]部分来源于中古臻、通摄合口三等入声字。如:出[tʂʰʯ44]、蜀[ʂʯ331]、律[ly44]、菊[tɕy44]。中古深摄日母入声字读[ʯ]。如:入[ʐʯ44]。中古山、曾摄合口入声字个别读[y]。如:捋(捋袖) [ly44]、域[y51]。

8、韵母[u] [əu]主要来源于中古遇、流摄。如:补[pu331]、某[mu44]、堵[təu331]、兜[təu44]。中古通摄一等字个别读[əu]。如:聪[tsʰəu44]。此外,韵母[u] [əu]部分来源于中古通摄合口入声字。如:木[mu44]、秃[tʰəu44];中古臻摄合口、个别宕摄入声字部分也读[u] [əu]。如:不[pu44]、突[tʰəu44]、幕[mu51]、踱[təu51]。中古江摄入声字个别读[u]。如:朴[pʰu331]。

9、韵母[ai] [uai]主要来源于中古蟹摄一二等字。如:戴[tai51]、拜[pai51]、块[kʰuai331]、拐[kuai331];止摄三等庄组字部分也读[ai] [uai]。如:筛[sai44]、摔[ʂuai44]。此外,韵母[ai]部分来源于中古咸、深、山、臻、宕、曾、梗摄开口入声字。如:猎[lai44]、涩[sai44]、列[lai44]、瑟[sai44]、泊[pai44]、默[mai44]、迫[pʰai44]。中古臻、曾、梗摄合口入声字个别读[uai]。如:蟀[ʂuai51]、或[xuai53]、获[xuai53]。

10、韵母[əi] [uəi]主要来源于中古蟹、止摄。如:贝[pəi51]、碑[pəi44]、催[tsʰuəi44]、嘴[tsuəi331]。中古臻摄合口一等字个别读[əi],如:褪[tʰəi51]。此外,韵母[əi]个别来源于中古深、臻摄开口三等入声字。如:给[kəi44]、笔[pəi44]。中古曾摄一等入声字个别读[əi] [uəi]。如:北[pəi44]、国[kuəi44]。

11、韵母[an] [ian]主要来源于中古咸、山摄。如:耽[tan44]、兰[lan53]、减[tɕian331]、艰[tɕian44]。

12、韵母[ən] [iən]主要来源于中古深、臻摄开口字,如沉[tʂʰən53]、跟[kən44]、林[liən53]、彬[piən44]。曾摄开口一等字个别读[ən],如肯[kʰən331]。梗摄开口三四等字个别读[iən]。如:聘[pʰiən51]、拼[pʰiən44]。

13、韵母[aŋ] [iaŋ] [uaŋ]主要来源于中古宕、江摄。如:帮[paŋ44]、胖[pʰaŋ51]、讲[tɕiaŋ331]、娘[niaŋ53]、装[tʂuaŋ44]、窗[tʂʰuaŋ44]。山摄开口一等、梗摄开口二等、宕摄合口三等字个别读[aŋ],如坦(坦克) [tʰaŋ331]、盲[maŋ53]、往[vaŋ331]。山摄开口四等、梗摄开口三等字个别读[iaŋ],如:茧[tɕiaŋ331]、映(反映) [iaŋ331]。梗摄合口二等字个别读[uaŋ],如:矿[kʰuaŋ51]。

14、韵母[uan] [yan]主要来源于中古山摄。如:端[tuan44]、全[tsʰyan53]。

15、韵母[əŋ] [iəŋ]主要来源于中古曾、梗摄。如:崩[pəŋ44]、烹[pʰəŋ44]、冰[piəŋ44]、茎[tɕiəŋ51]。中古通摄部分字读[əŋ],如:篷[pʰəŋ53]。中古深摄个别字读[iəŋ],如禀[piəŋ331]。

16、韵母[iəu]主要来源于中古流摄三等字,如:扭[niəu331]。

17、韵母[uəŋ] [yəŋ]主要来源于通摄,如:东[tuəŋ44]、棕[tsyəŋ44]。中古曾摄合口一等、梗摄二三等字个别读[uəŋ]。如:弘[xuəŋ51]、轰[xuəŋ44]、荣[ʐuəŋ53]。中古梗摄合口三等字部分读[yəŋ]。如:兄[ɕyəŋ44]。

18、韵母[uən] [yən]主要来源于臻摄合口。如:顿[tuən51]、嫩[lyən331]。臻摄开口一等、蟹摄合口一等字个别读[uən],如:吞[tʰuən44]、茴(茴香)[xuən53]。臻、曾摄开口三等字个别读[yən],如:讯[syən51]、孕[yən51]。

19、韵母[yɛ] [yə]基本来源于中古入声字。存在个别例外:中古果摄合口三等字读[yɛ]。如:瘸[tɕʰyɛ53]、靴[ɕyɛ44]。韵母[yɛ]主要来源于中古山摄三四等入声字。如:薛[syɛ44]、屑(不屑、木屑)[syɛ44]、绝[tsyɛ53]、决[tɕyɛ44];臻、宕摄合口三等入声字部分也读[yɛ]。如:掘[tɕyɛ44]、镢[tɕyɛ44]。韵母[yə]主要来源于中古宕、江摄开口入声字。如:略[lyə44]、确[tɕʰyə44];山摄合口三等入声字个别也读[yə]。如:劣[lyə44]。

6.3. 声调演变规律

1、阴平[44]调主要来源于中古清声母的平声。如:巴[pa44]、资[tsɿ44]、玻[po44]、妃[fi44]。

2、阳平[53]调主要来源于中古浊声母的平声。如:凭[pʰiəŋ53]、肥[fi53]、麻[ma53]、维[vi53]。

3、上声[331]调主要来源于中古清、次浊声母的上声。如:保[pɔ331]、普[pʰu331]、马[ma331]。

4、去声[51]调主要来源于中古全浊声母的上声、中古所有的去声。如:父[fu51]、霸[pa51]、怕[pʰa51]、暴[pɔ51]、骂[ma51]。

5、今白杨话中无中古入声调,中古的入声归入今白杨话四声,主要归入白杨话阴平[44]、阳平[53]调,部分归入白杨话去声[51]调,个别归入白杨话上声[331]调。具体分化情况如下:

1) 中古清、次浊声母的入声主要归入白杨话的阴平[44]调。如:八[pa44]、缉[tsi44]、末[mo44]。中古全清声母的入声部分归入白杨话的阳平[53]、去声[51]调。如:别[piɛ53]、毕[pi51];个别归入白杨话的上声[331]调。如:索[suə331]、乙[i331]。中古次清、次浊声母的入声部分归入白杨话的去声[51]调。如:栅[tsa51]、溺[mi51];个别归入白杨话的阳平[53]、上声[331]调。如:察[tsʰa53]、朴[pʰu331]、膜[mo53]、液[i331]。

2) 中古全浊声母的入声主要归入白杨话的阳平[53]调。如:拔[pa53]、乏[fa53];部分归入白杨话的阴平[44]、去声[51]调。如:雹[pɔ44]、寂[tsi51];个别归入今白杨话的上声[331]调。如:凿[tsuə331]、属[ʂəu331]。

7. 结语

宜阳方言白杨话与中古音相比,声母系统最大的特点是:中古全浊声母清化。其规律是:中古的全浊塞音、塞擦音平声字变成送气的清塞音和塞擦音,仄声字变成不送气的清塞音和塞擦音,全浊的擦音一般都变成清擦音;精、庄二组合并,在宜阳方言白杨话中主要归入舌尖前音;知、章二组合并,在宜阳方言白杨话中主要归入舌尖后音。

韵母系统的变化则较为复杂,较为明显的特点是同韵(即韵头不同,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基本来源于中古同摄;[yɛ] [yə]二韵基本来源于中古入声韵;中古入声韵全部归入宜阳方言白杨话的开尾韵。

声调系统方面,宜阳方言白杨话没有入声,中古的入声据声母的清浊归入宜阳方言白杨话的四声。

参考文献

[1] 洛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洛阳市志(第一卷) [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2] 宜阳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洛阳乡镇概览•宜阳卷[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3.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
[4] 韦国国. 宜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19.
[5] 郭锡良.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6] 贺巍. 洛阳方言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