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兽造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idge Beast Modeling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DOI: 10.12677/Design.2024.91066, PDF, HTML, XML, 下载: 36  浏览: 123 
作者: 胡怡菲, 汤天轶: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南通
关键词: 脊兽文创设计应用实践Ridge Beast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Application Practice
摘要: 脊兽作为传统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古人高超的建造工艺,同时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活观念及精神文化内涵。本文从脊兽这一特定的形象出发,分析脊兽造型的演变过程及美学特征,探寻脊兽形象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应用实践,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对脊兽造型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传统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进行更多创新性地尝试,从而能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起到宣传和保护的作用。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ancient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e ridge beast not only shows the superb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ancients, but also reflects the life concept and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ancients. Starting from the specific image of ridge bea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roof figure modeling,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idge beast image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carries out application practice.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ridge beast modeling, and make more innovative attempts to apply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us, it can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and protect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文章引用:胡怡菲, 汤天轶. 脊兽造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设计, 2024, 9(1): 548-554.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1066

1. 引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古建筑文化一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脊兽作为古建筑上不可或缺的装饰性建筑构件,其外部的造型结构以及内在蕴含的吉祥寓意更是诠释了我国古人超前的审美思想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代人们对于脊兽文化知之甚少,同时针对脊兽的创新型设计案例也较少,因此本设计研究通过将传统脊兽文化与现代生活用品相结合,设计出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希望本次设计研究有助于脊兽文化的宣传,也能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2. 脊兽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部位上安放的一种建筑构件,一般由泥土烧制而成,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屋脊交叉处的木栓和铁钉,同时起到固定瓦片和防水的作用 [1] 。脊兽最初的造型与我们现在在各地古建筑上看到的形态大相径庭,它的形成来源于古代先人的图腾崇拜。脊兽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从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可以看出在建筑的屋顶处有很明显的凤鸟装饰出现 [2] ,而从安徽大王店出土的东汉绿釉陶楼正脊中间也有凤鸟装饰的脊兽 [3] ,汉代人认为凤鸟是祥瑞之鸟,也能从中看出汉代开始就有统治阶级借脊兽来表达其思想与愿景,脊兽也开始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汉代屋脊上出现的凤鸟装饰也开创了后来脊兽作为建筑上重要构建之一的先河。

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人们的宗教信仰、精神追求以及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到了唐代,屋脊上的装饰被鸱尾代替。由于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容易起火燃烧,而鸱尾又是水中神兽,有喷浪降雨、驱邪避灾之能,所以正脊上逐渐出现了尾部向上卷曲的鸱尾形象,这一时期的鸱尾大多造型简洁古朴,却又不失大气。到了唐代中后期,鸱尾的前端与正脊连接之处逐渐演变成张嘴吞脊的兽头形象,名字也改成了鸱吻,又称“吞脊兽”。其造型上保持尾部向上卷曲的鱼尾形象不变,前端兽头则出现了獠牙,似龙非龙,身体部位也出现了精细的鳞片状装饰,丰富的细节和蕴含的吉祥寓意更加凸显了唐代建筑之美。

宋代随着统治阶级对于龙文化的推崇,正脊上的鸱吻的造型与龙更加相似,这一时期兽头上出现了龙角和龙须,整体更加立体,尾部也更加卷曲。

从明代开始,龙成为皇权的象征,皇家建筑上的鸱吻也生出了前爪和后爪,造型上演变成龙的样子,并在身体上加入一把竖着的宝剑,意义是防止鸱吻逃跑,让其镇守屋宅。而且随着明代开始烧造技艺的进一步提高,皇家建筑上一般都使用琉璃瓦,色彩更加鲜艳,并根据建筑用途的不同,瓦片和脊兽颜色都各不相同。琉璃瓦的出现致使鸱吻细节丰富,表情生动,装饰效果更加显著。

清代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为了体现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针对建筑等级的规章制度更加明确,这一时期根据建筑物等级及用途的区别,脊兽的数量、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可僭越,脊兽造型更多的是细节上的修改,如鸱吻身上的宝剑剑柄更明显,并辅以鳞片的装饰,使其更加具有威慑力。

明清时期,建筑屋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结构,随着屋顶结构的变化,用以连接屋面或者装饰性的屋脊逐渐增多,出现了正脊、戗脊、垂脊等分类。工匠们在建造时考虑到各类屋脊实用性的前提下,也对其进行了装饰,脊兽的种类由此更加丰富多样。故宫的太和殿作为明清时期代表建筑群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大殿,脊兽数量也是最多的,除了有正脊吻兽、戗兽、垂兽、套兽外,戗脊上的蹲兽也有10个之多,排列按照严格的顺利来,分别是龙、凤、狮、天马、海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在龙的前面还有一个骑凤仙人,用来防止最前端的瓦片掉落。除太和殿有10个走兽外,其余宫殿的走兽数量按照等级分别为九、七、五、三个不等,均为单数个,这些装饰性的脊兽给建筑增添了一分生气,也传递了古人求吉纳祥的愿望和追求。

3. 脊兽造型的美学特征与应用价值

中国作为拥有广袤疆域和众多地域文化的大国,各地的脊兽类别、造型差别巨大,形态迥异,这里谈及的美学特征与应用价值等问题皆以明清皇家建筑群中的脊兽为主,因为其中的脊兽保存最完整,知名度高,十分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明清皇家建筑群中的脊兽种类繁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造型、色彩、内涵、功能等方面都蕴含着独特的美学特征,其承载的神话传说、人文风俗等亦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1) 脊兽的造型美

脊兽的造型是古人根据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加以想象,结合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利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创造出来的形象,因此相较于其他的兽类装饰而言,其造型没有追求比例与精确,反而更写意一些,注重神似而非形似。

脊兽的造型形式也十分多变,虽然大多都和龙相关,但细节之处每一种脊兽也有很大不同,如鸱吻尾部鳞片装饰十分明显,呈螺旋状向头部方向卷曲,嘴部大张,上嘴唇较长,把鸱吻有力咬住正脊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身上的宝剑使得整体造型威严有力。庑殿顶正脊下方垂脊上的垂兽是参考神话中龙的第三子嘲风的形象加以想象创造而成,垂兽只有头部和前爪,身体连接垂脊,头上有长而弯曲的角,头后方毛发飘逸灵动,整体呈向上的姿态,相比之鸱吻,垂兽更增添了一分动态之美。在屋脊下的套兽虽然位置不突出,但造型依然精致可爱,由于套兽处在戗脊末端的正下方,所以它的角短而直,有些宫殿的套兽上甚至没有角,并且套兽也没有身体,只有头部,同时它头上的毛发也更短,卷曲的部分比较明显,相比垂兽又整体给人敦厚沉着之感。蹲兽是各类脊兽中最小的形象,也是少有的具有完整身体的脊兽,蹲兽全部呈蹲姿,在其身上装饰有祥云纹、鱼鳞纹、卷须纹等,既和谐美观同时又都各具特色,也使得建筑整体更加美观生动,带领观众品味到中式建筑独特的美感。

2) 脊兽的色彩美

明清时期皇家建筑上的琉璃瓦片大多使用黄、绿、蓝三种颜色,黄色在明清时期代表着皇权,是尊贵的象征,非天子不可使用 [4] ,因此故宫中的屋顶都是黄色,烧造脊兽时也同样使用黄色,黄色的屋顶与红色的宫墙形成鲜明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尽显古代皇权至上的威严。绿色的琉璃瓦和脊兽只有在各级王府建筑和规格等级较高的寺庙中才会使用,绿色的脊兽较之黄色多了一分生机与活力,也使得建筑与自然更加融合,凸出和谐之美 [5] 。因蓝色与天空同色且有阴阳五行的内在含义,所以蓝色的琉璃瓦和脊兽一般被使用在具有祭祀功能的建筑上,如北京的天坛。除此之外,还有黄绿混色的使用情况出现,不同色彩的搭配使得脊兽呈现出绚烂多彩的视觉美感。

3) 脊兽的内涵美

脊兽的内涵美主要体现在它所蕴含的吉祥寓意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隐喻是比较常见的表达方式,人们通过谐音、借物喻人等方法表达美好的祝福。而在建筑中,隐喻运用的更加频繁,古时建筑多为木结构,容易起火燃烧,因此故宫里的脊兽大多都有防火降雨、驱邪避灾之意,除此之外戗脊上的蹲兽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寓意。

蹲兽前的骑凤仙人传说是齐国国君战败,被敌人追至江边而被江水阻拦,突然有一凤凰从天而降解救其于水火之中,自此化险为夷,因此把他放在屋脊最前端,寓意着逢凶化吉 [6] 。龙与凤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传说中的龙喜水,能镇宅灭火,凤是祥瑞的象征,也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因此龙与凤位于蹲兽第一和第二个。狮子寓意勇猛威严,常常作为佛教中的护法出现,地位崇高,所以居于第三位。之后是天马和海马,造型上十分相似,天马背上有鳞片状的双翼,海马则是以卷云纹作为装饰,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略物资,置于屋脊上有开疆扩土之意。押鱼位于第六位,传说是水中异兽,押鱼的后肢变成了鱼尾,全身都是鳞片装饰,有灭火防灾的含义。后面是狻猊,身上亦有卷云纹,传说能日行五百里,乃龙之子,喜好焰火有护佑平安的寓意。第八第九分别是獬豸和斗牛,獬豸被誉为神羊,力大无穷,善断正邪,既有公正无私也有压邪之意。斗牛则是镇水兽,水灾频发的地方多用牛镇守,有护宅安家的意义。最后一位行什是故宫太和殿独有的蹲兽,猴面人身,手持金刚杵,有避雷,镇压妖魔之意 [7] 。

虽然每只脊兽所肩负的职责不同,但其文化内涵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人们借助脊兽这一有限的形象,传达其内心无限的祈愿,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又饱含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4) 脊兽的功能美

古代建筑上的脊兽除了有装饰的作用以外也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脊兽所处的位置一般位于屋脊的交界处,两坡相连之处会出现漏水断裂的情况,因此就需要格外的加固 [8] 。脊兽内部有铁钉固定,既可以加固屋顶,也可以防止砖瓦下滑同时还能防止雨水侵蚀内部的木结构。

除了有加固屋顶,防滑防雨的功能之外,脊兽还能起到避雷的作用。明清时期皇家建筑都格外高大,容易被雷击中,所以屋顶的瓦片都由防雷的琉璃瓦制成,故宫的吻兽尾部高高翘起也是有避雷针的功效在内,即使被雷击中也是碎裂而不至于起火燃烧。

5) 脊兽造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传统脊兽造型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它不仅展现了古人高超的建造技艺,同时还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哲学观念等。因此针对脊兽文化的宣传保护便十分有必要,通过把脊兽文化和文创产品设计进行结合,是最直观有效的文化宣传手法,同时文创产品最大的意义就是面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脊兽造型应用在文创产品中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而在不断的开发创新下,故宫博物院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关于脊兽的文创产品,如脊兽钥匙挂件、脊兽造型的书签以及脊兽造型的桌面摆件,成功引起大众对于脊兽文化的兴趣,达到宣传创新的作用。

因此基于现代审美对脊兽造型进行创新设计,创作出一系列运用于生活中的文创产品,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记住中国传统建筑脊兽这一特殊的艺术瑰宝,令脊兽形象摆脱传统束缚,使其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发挥价值,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以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形式被传承,从而达到在创新中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4. 脊兽造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1) 设计过程

首先在确定选题后,笔者就对脊兽的文化、造型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与分析,然后确定了主要以围绕丝巾这一类文创产品展开设计,同时将其品牌化,完成一系列的礼盒、纸袋、吊牌、贴纸等周边产品的设计,绘制好的图案也可以应用在益智拼图、手帐胶带等一类的文创产品中。

在进行造型选取时,主要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正脊吻兽、垂兽、骑凤仙人、天马、狮子、套兽这六种脊兽作为设计元素,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丰富画面,还选取了瓦当上的纹样以及传统莲花纹、凤鸟纹来进行装饰。构图时采用方形与圆形结合的几何构图方式,将这些元素用现代的方式排列组合,使之看上去有自由感。为了使丝巾图案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所以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时尚化的元素,比如棋盘格、条纹等,通过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结合使得图案更具美感。

2) 配色方案

色彩一直是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点,优秀的配色方案能迅速得到观众的注意。根据建筑等级和用途的不同,屋脊上脊兽的颜色呈现出多种变化,同时考虑到现代人对于色彩的喜爱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配色时,采用了四种方案,分别是以黄色系和粉色系为主的暖色调(如图1)、以蓝色系和绿色系为主的冷色调。在其中除了同色系色彩的运用之外,还加入了大量对比色的运用,目的是为了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快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Figure 1. Yellow color scheme

图1. 黄色系配色方案

3) 设计图案与文创产品的结合与应用展示

设计图案的应用主要落在丝巾及其周边衍生品上,因此除了将图案直接用于丝巾产品的制作之外,还将图案中最外层参考瓦当的纹样提取出来,加入英文“遇见脊兽”的元素,用以设计制作丝巾的包装盒及包装袋,同时图案中出现的各种脊兽形象也被单独提取出来用以制作贴纸等文创产品,使得设计更加整体化,更具有实用价值。

在设计丝巾产品的包装盒及包装袋时,考虑到丝巾这一类产品消费者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当作礼品送人,所以包装盒有常规包装和礼盒包装这两个规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外层的包装袋采用纸袋包装,与包装盒为同一系列的设计,同时产品还包含从设计图案中提取制作的吊牌。

以下(如图2图3)为丝巾产品效果图展示、产品包装效果图展示。

Figure 2. Display of scarf effect picture

图2. 丝巾效果图展示

Figure 3. Product packaging rendering

图3. 产品包装效果图

5.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艺术结晶,通过传统建筑我们能了解到古人深邃的哲学意境和严肃的家国伦理观念等。脊兽文化体现着古代先人们极高的审美意识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次研究与实践将优秀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把脊兽造型融入丝巾文创的创作中,不仅能使观众了解到脊兽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在不断探索继承传统文化的新方式,尝试脊兽文化于文创产品设计应用方面新的可能性。

虽然此次设计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于脊兽文化的探索也有待更加深入的挖掘,但也希望能通过此次设计研究让脊兽文化被更多的观众注意到,得到更大的重视,同时也拉近文创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接轨,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注释

所有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李玉姣. 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特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
[2] 王颖. 传统建筑脊兽造型艺术的创新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22.
[3] 张苏. 滇西屋脊神兽形象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22.
[4] 史敏. 论故宫脊兽艺术[J]. 美术教育研究, 2015(4): 28.
[5] 许琛. 恭王府建筑装饰艺术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6): 14-16.
[6] 王洋. 脊兽造型在书籍版式设计中的应用[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方工业大学, 2018.
[7] 徐凡, 钱皓, 王一珉. 论北京故宫建筑中脊兽的特点及文化内涵[J]. 工业设计, 2017(10): 83-84.
[8] 王萱. 苏南地区古建筑脊兽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东南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