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化传承下“西路乱弹”数字传播创新设计研究
Study on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Design of Zhuji Opera under the Revitaliz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I: 10.12677/Design.2024.91075, PDF, HTML, XML, 下载: 50  浏览: 12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徐韩璐, 郑舒怡, 胡欣宇, 邝慧仪: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嘉兴
关键词: 西路乱弹非遗活化传承数字传播创新设计Zhuji Opera Non-Legacy Revitalization and Inheritance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novative Design
摘要: 西路乱弹是小山村里的国家级非遗。在非遗活化传承下,为了挽救西路乱弹停滞不前的困境,以视觉化的方式,打造一个涵盖多功能领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的西路乱弹数字传播平台。希望通过创新设计方式,让西路乱弹逐渐走进大众生活中。首先,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深入了解西路乱弹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深刻认识到这一传统文化的活化价值。其次,对西路乱弹现存的传播困境进行视觉、数字、文化市场三方面的语境分析。进一步,针对西路乱弹传播问题,提出视觉化、数字化、产品化三方面解决方法。最后,结合前期理论阐述,以非遗“西路乱弹”数字传播平台为载体,对西路乱弹视觉化做设计呈现与宣传实践。西路乱弹的数字平台实践将西路乱弹传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西路乱弹视觉元素,并应用于多种领域,构成一个完整的西路乱弹视觉化传播体系。这对非遗西路乱弹的发展传承起推动作用,拓宽宣传普及度的同时促进西路乱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Abstract: Zhuji opera is a national non-legacy in a small mountain village. In order to save the stagnation of Zhuji opera under the non-heritage revitalization and inheritance,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covering multi-functional fields, colorful and distinctive Zhuji opera is created in a visual way.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s, the Zhuji opera will gradually come into the public’s life. Firstly,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data, we have gaine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Zhuji opera culture, and have deeply realized the revitalization value of this traditional culture. Secondly, we analyze the existing communication dilemmas of the Zhuji opera in the visual context, digital context, and cultural market context. Further, to solve the communication problems of the Zhuji opera, the three solutions of visualization, digitization, and productization are proposed. Finally, combining with 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elaboration, we take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the non-legacy Zhuji opera as the carrier, and do the design presentation and publicity practice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Zhuji opera. The digital platform practice of Zhuji opera combines the tradition of Zhuji opera with modern design, creates unique visual elements of Zhuji opera, and applies them to many fields, constituting a complete visualization system of Zhuji opera. Thi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the non-heritage Zhuji opera, broaden the popularity of publicity and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Zhuji opera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文章引用:徐韩璐, 郑舒怡, 胡欣宇, 邝慧仪. 非遗活化传承下“西路乱弹”数字传播创新设计研究[J]. 设计, 2024, 9(1): 620-627.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1075

1. 引言

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要坚持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创作出更多反映美好生活、讴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的贡献力量 [1] 。西路乱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诸暨地域文化。在非遗活化传承下,对西路乱弹进行创新性设计实践,为西路乱弹文化的大力传播提供了可能。然而,西路乱弹目前存在社会知名度不高的问题,甚至陷入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传承险境。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潮流视觉设计、数字传播方式以及文化市场销售都有助于西路乱弹在互联网时代的保护与传承。本文旨在通过非遗西路乱弹的视觉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将西路乱弹的历史文化渊源、艺术价值通过视觉化形式呈现在数字化平台上,并结合衍生产品在当地文化产业进行推广传播,最终实现西路乱弹的传承和保护,促进非遗西路乱弹的复兴。

2. 非遗西路乱弹历史及现状

2.1. 西路乱弹历史溯源

西路乱弹,诞生于诸暨,是唯一用诸暨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 [2]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那时地方戏曲剧种开始在诸暨发展,形成受人喜爱的南戏。明朝,诸暨戏曲艺术新发展,与当地流传的地方音调相结合,形成了多种腔戏并存的乱弹初形式 [3] 。直到清初,西秦腔传入诸暨,与各类腔戏结合,融汇出了具有鲜明诸暨地方特色的乱弹剧种——诸暨西路乱弹。清中叶,西路乱弹进入鼎盛时期,全县有戏班80余,演出足迹遍及各地。后来,由于太平天国运动与抗日战争的影响,民间戏班难以生存,西路乱弹的发展走向没落 [4] 。

2.2. 西路乱弹发展现状

在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西路乱弹濒临绝迹的情况下,省文化部门开始投入资金抢救西路乱弹。1961年,成立了诸暨乱弹剧团并上演了新编历史等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剧目,试图使西路乱弹焕发活力。1965年,由于诸暨文艺团体的整顿行动,剧团也从此解散 [5] 。但是,西路乱弹的故事并未结束。在2004年“文化强市”战略的推动下,西路乱弹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重新焕发了生机。于2011年6月开展的国遗申报工作,在同年被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IV-39。

2.3. 西路乱弹活化价值

西路乱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见证 [6] 。针对西路乱弹文化的保护,当地文化部门提出了相关振兴非遗西路乱弹的建议。实践上,政府在诸暨东和乡十里坪村建立了“西路乱弹传承基地”,打造了一条文旅融合、富有乡村风情的研学游路线 [7] 。在诸暨小学中,启动“西路乱弹进校园”文化传承项目,创立“西路乱弹儿童博物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化之美,培养兴趣爱好 [8] 。

西路乱弹的文化传承实践,对其宣传力度起到了一定帮助。但是整个西路乱弹非遗项目仍然缺乏视觉宣传标识,数字传播助力和市场宣传力度,导致西路乱弹的文化传播仍然是小范围的。要想传统的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必须要聚焦更多的新时代多元方式,将非遗文化与现代潮流、未来科技等时代主题相融合,形成非遗活化完整的生命体塑造 [9] 。西路乱弹是一种个性鲜明的乱弹剧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艺术价值的整合归纳,能对西路乱弹文化意蕴有更好的了解,使得传统文化能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

3. 当今非遗西路乱弹传承与传播困境

诸暨举办了许多有关西路乱弹的文化活动,但相对于其他剧种来说,西路乱弹的知名度仍然是不高的,是属于小范围传播的冷门非遗。究其原因,是西路乱弹的传承措施还未跟上当今潮流的文化语境。

3.1. 视觉文化语境的缺失

当今,是一个视觉狂欢的“图像时代”,图像式文化填满了当今人类的日常生活 [10] 。而缺乏代表性的视觉图像正是西路乱弹的传播困境之一,使其难以在信息爆炸和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中映入人们的眼帘。同时,视觉文化与消费文化相互联系,西路乱弹缺少视觉传达设计手段的协助,使其市场的发展路线单一,难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促进商业的多元化发展。

3.2. 数字传播语境的困难

数字化“非遗”传播是新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学者投身于非遗数字化研究和实践中。然而,西路乱弹目前还未开设出一条数字传播的路径,只停留在线下宣传活动和少数视频中,单一地方宣传的局限性和文化展示方式的传统性,并不能使西路乱弹文化广泛传播。再者,当前的数字化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为APP应用软件,其本身也存在着功能结构单一、界面形式单板无趣和用户体验感缺失等设计困境 [11] ,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导致APP寿命短、更迭快,所宣传的文化无法深入人心。

3.3. 文化市场语境的弱化

文化市场是非遗文化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重要媒介,也是非遗文化得以保存、创新、传播的重要载体。西路乱弹因“口耳相传”、“传承人老龄化”等一系列传承弊端,使其缺少与市场之间的纽带,市场宣传力度弱。其中的主要问题:缺乏“非遗文创产品”的制造,“线上 + 线下”双模式营销,缺乏与当地文旅产业的联系等。这些问题使得西路乱弹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会让它与人们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

4. 实现非遗西路乱弹活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何为“活化传承”?这是一种充分利用非遗的特色,灵活性地进行形式创新、媒介传播、市场链接等有效的时空转移工程,来完成民俗文化生命体的新时代承续 [12] 。非遗西路乱弹将紧跟时代潮流,从视觉设计、数字传播、文创融合开拓市场三方面来实现活化途径。

4.1. 视觉传达设计手段协助西路乱弹活化传承

非遗的视觉传达设计,是将非遗的文化特色,通过现代图形的创新手段表现出来,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大众能够更加容易地去了解非遗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许多热门戏曲元素通过视觉改造逐渐融入了社会各领域中。西路乱弹作为一项冷门剧种,目前缺乏设计学的介入,来打破视觉文化困境,实现创新性的活化需求,因此需要运用图形创意、色彩表达等视觉传达设计技巧,在构建非遗视觉体系中发散思维,把现代社会文化融入非遗中。

4.2. 数字化传播渠道助力西路乱弹活化传承

非遗数字化传播,是利用当今线上传播载体,对非遗文化进行数据采集、创新呈现,激发和传承非遗生命力的潮流方式 [13]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西路乱弹落后的传承方式缺少数字传播的助力,因此,构建专属于西路乱弹的数字平台很有必要,通过数字平台的构建,可以搭建起非遗文化与用户之间的文化认知桥梁。基于第二章所述的APP设计缺陷,应在构建西路乱弹APP时扬长避短,制定创新性的APP界面设计和功能策略。在界面视觉设计创新上,将视觉化的西路乱弹元素充分体现在页面中,来展现西路乱弹的独特韵味。其次是在功能策略上,不是单纯打造一个文化信息集合的APP平台,而是在西路乱弹文化整体脉络梳理清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知识、趣味、互动、消费为一体的多功能西路乱弹数字化平台,来给予用户良好的多重感受,使西路乱弹文化更高效、更深刻地融入大众生活中。

4.3. 文创融合与销售渠道推动西路乱弹活化传承

非遗文创融合是将非遗文化的精髓与文创产品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将非遗文化通过产品形式引进销售市场,构建与消费者的文化桥梁,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路径 [14]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文创产品,深受人们喜爱。西路乱弹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为提高西路乱弹的文化价值,可以通过打造一系列具有西路乱弹文化艺术性的文创产品来扩大宣传力度,同时通过与诸暨当地旅游景区,线下西路乱弹文化宣传活动和西路乱弹线上平台销售联动的模式来推广西路乱弹文化产品,使非遗文化通过产品销售的方式潜移默化进大众的记忆中。

5. 非遗西路乱弹在数字传播平台中的创新设计实践

以“领略西弹戏韵,一脉相承文化基底”为诉求,“云弹百戏,留韵暨阳”为主题,构建非遗“西路乱弹”数字化平台。在视觉设计上,提取《西施姑娘回故里》、《酒嫂砸缸》、《香榧村》和《梅花催春》四部富有诸暨特色的西路乱弹剧目元素,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完整的元素故事线;在APP界面和模块功能设计中,致力于从欣赏、交互、趣味、传承的角度带动西路乱弹的传承与保护;在文化宣传方面,利用西路乱弹衍生产品与诸暨文化产业的结合增强宣传力度。

5.1. 西路乱弹视觉设计与地域、戏曲文化特色的融合

5.1.1. 融入地域性

利用图形创意方式,进行卡通化的IP形象设计。IP人物形象分为主要形象和延伸形象。其中主要形象,是从数字化与西路乱弹戏曲角度出发而创造出来的一个领路人形象---弹老师,IP发型采用云朵形状,代表云端科技,服装采用新中式风格,代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总体呈现一种柔中带刚,推陈出新的韵味。其他延伸形象则以剧目中的人物为灵感进行设计。通过剧目照片观察,从人物发型、衣服、动作、神态等角度提取IP形象的特征,绘制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如图1)。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characters in IP repertoire

图1. IP剧目人物创作灵感示意图

其次是辅助图形设计。利用同样方式,设计建筑和花的创新图样。例如,将《西施姑娘回故里》中的主人公西施,与诸暨本土风情相结合,根据现实参考,引申出诸暨“西施故里”建筑元素,接着打破建筑的原有结构,进行抽象分解,空间构成整合,再加以点、线作为点缀,形成更具有创新性和现代感的建筑图形。同时还采用了元素的理念联结方式,根据“西路乱弹是盛开于诸暨的一朵戏曲奇葩”这一理念,又因西施与莲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因此提取“莲花”作为辅助图形的元素,同样应用抽象概括的手法,利用一定组织形式,如拆分重构等设计方法进行加工,形成富有内涵和设计感的现代图形(如图2)。

5.1.2. 提取戏曲文化特色

笛子与板胡作为西路乱弹中的最有特色的乐器元素,可以从中进行色彩的提炼。竹子一般为笛子的制作材料,代表色为竹青色,而板胡由乌木等木材料制成,呈现米棕色,因此初步提炼竹青色与米棕色作为西路乱弹视觉化的主色基调。再次,考虑到色彩内涵与人们对颜色的识别度,从现代审美角度着手, 查阅各种资料,认识到青色有着包容、多元的含义,所以将竹绿色转变为青绿色,作为代表西路乱弹文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element refin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图2. 元素提炼重构示意图

化与现代融合的颜色再合适不过。同时根据色彩搭配法则,将米棕色浅化,与青绿色相适应。在选定辅助色过程中,从剧目的主人公中寻求灵感,分别由寓意着柔美的粉色反映西施的性格,勇敢的蓝色反映酒嫂的性格,欢快的橙色反映梅圣的性格。最终以主体色为基础,辅助色进行点缀,形成一整个绚丽、引人瞩目的西路乱弹色彩体系,赋予西路乱弹新的活力与生命。

5.2. 以创新性APP为数字传播载体的交互界面设计

5.2.1. APP界面体现西路乱弹视觉化元素

西路乱弹的界面设计作为数字传播平台视觉化设计中的重点模块,是集所有西路乱弹视觉元素于一体的作品。界面在色彩上采用以青绿色和米黄色为主的色调;在构图上,排版简洁,信息构架清晰,每个功能板块主题明确,具有科学性;在元素增添层面,饰有创意图形作为点缀,来传递西路乱弹意向内涵,让用户在使用APP过程中,对西路乱弹的视觉形象有所了解。

5.2.2. 基于多功能性的非遗APP特色板块

云上弹APP是集知识、趣味、交互、购物为一体的多功能数字文化传播平台,主要由5个板块构成,分别是:首页、弹知识、游梨园、赏故里、我的。所有的板块活动都具有创新性(如图3)。“首页”板块,以良好的服务功能,来吸引用户继续使用产品;“弹知识”板块,设有不同形式的知识学习模块,用户能因此了解西路乱弹的相关知识、历史更迭;“游梨园”板块,将西路乱弹的文化元素与AR技术、趣味小游戏相结合,设置多款游戏,用户可以通过趣味形式,实现“玩中学”;“赏故里”板块,用户可以通过戏曲故事了解诸暨本地特色景点,并进行门票的购买与预约,同时还设有虚拟展厅体验,文创周边购买功能。“我的”板块,由个人账户信息与APP基础功能组成。

通过上述APP模块的设计,赋予非遗类应用崭新的创意视角,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播贡献时代力量,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人民的文化自信。

Figure 3. UI main interface display

图3. UI主界面展示

5.3. 拓宽西路乱弹宣传渠道的文创衍生品设计

通过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将西路乱弹的视觉设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从而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例如进行西路乱弹主题的文创设计,线下宣传活动的海报设计等。笔者以IP形象为主题,与其他元素进行整合,制作线下西路乱弹研学馆文化宣传活动的海报设计(如图4),还有IP盲盒文创设计、帆布袋等生活用品设计,它们都将通过“线下 + 线上”双模式进行销售来拓宽西路乱弹宣传力度。

Figure 4. Schematic diagram of offline event poster design

图4. 线下活动海报设计示意图

6. 结语

西路乱弹是流淌在美丽诸暨且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化血液。在西路乱弹多样的视觉化设计中,利用设计构成方式,将实物变成独特的西路乱弹文化元素,整合进行特色活动海报设计、线上传播平台的界面设计以及文创设计。每一个元素都代表着西路乱弹的文化韵味,并通过数字传播的方式呈现,让非遗文化和大众生活、经济发展进行连接。通过以上方式,有望为这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其传承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将继续积极收集时事相关热点与材料,不断深化研究和实践,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西路乱弹的非遗传承。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非遗“西路乱弹”数字化传播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313283001)。

注释

所有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王聪, 黄楚旋, 黄堃媛, 等. 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N]. 南方日报, 2023-06-06(A02).
[2] 卓秋萍, 何正武, 何根土. 诸暨西路乱弹[M]. 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6.
[3] 张尧国. 诸暨民间艺术大观[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4] 侯亭蕾. 诸暨西路乱弹的音乐特征与传承现状研究[J]. 北方音乐, 2018, 38(20): 20-21.
[5] 西路乱弹[J]. 浙江档案, 2011(7): 52-53.
[6] 马晓婷. 非遗“活态”传承滋养城市与文脉[N]. 青岛日报, 2023-07-31(009).
[7] 孟琼晖. “和美乡村”视野下诸暨西路乱弹的转化利用探究——以诸暨市东和乡十里坪村为例[J]. 文化月刊, 2023(9): 53-55.
[8] 杨金枝. 感受“西路乱弹儿童博物馆”之美[J]. 教育, 2019(43): 29.
[9] 秦媛. 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里的中国》创新表达研究[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3(10): 35-38.
[10] 陈少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14.
[11] 陈松玲, 陈锋. 基于叙事理论的非遗类APP设计策略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3, 2(8): 39-42.
https://doi.org/10.16824/j.cnki.issn10082832.2023.08.001
[12] 徐国萍. 活态移植: 承续非遗的生命——以诸暨西路乱弹的保护利用为例[J]. 文化月刊, 2014(4): 52-53.
[13] 顾函珏, 范文捷, 王鑫. 基于SICAS模型的佤族织锦技艺活化路径探究[J]. 包装工程, 2023, 44(S1): 103-11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3.S1.016
[14] 梅文瑶, 周畅琪. 基于用户体验的非遗竹编App设计研究[J]. 玩具世界, 2023(3): 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