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ohuawu New Year Painting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DOI: 10.12677/Design.2024.91145, PDF, HTML, XML, 下载: 41  浏览: 93 
作者: 马 洁, 吴 婕: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南通
关键词: 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文创产品Taohuawu New Year Paintings Harmonious Atmospher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摘要: 中国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木版年画便是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诞生的。桃花坞年画作为江南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展示了苏州人民智慧的升华和生活方式的优化,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然而,在21世纪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艺术逐渐被人们遗忘,因此如何让桃花坞年画这一传统民间文化焕发新的风采,使其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了解,就需要我们将创新理念与桃花坞年画的艺术元素相结合起来。
Abstract: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woodblock New Year paintings were born during this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As a unique folk traditional art in Jiangnan, Taohuawu New Year paintings showcase the sublimation of Suzhou people’s wisdom and optimization of their way of life, while also expressing people’s desire for a better life. However, in the era of rapi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raditional art has gradually been forgotten. Therefore, how to make Taohuawu New Year paintings, a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shine with new charm and be recognized and understood by consumers, requires us to combine innovative concepts with the artistic elements of Taohuawu New Year paintings.
文章引用:马洁, 吴婕. 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设计, 2024, 9(1): 1217-1223.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1145

1. 引言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庶繁荣、民风秀逸、风景清嘉的地方。在古代,桃花坞大街是苏州才子佳人聚集的地方。桃花坞年画起源于明代,到了清初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乾隆时期达到了巅峰。桃花坞年画凝聚了苏州地区的灵气,与其他地区的年画相比,它更加细腻、优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受到世人的喜爱。在当前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最经典的图案之一——“一团和气”,因其极高的辨识度和浓厚的地方特色而广为人知和喜爱。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多元文化冲击的考验。在当代的发展和运用中,对于“一团和气”图案的呈现载体进行改变或简化图案内容和形象的情况比较常见,但对于图案本身的创新表现研究却相对较少,这使得图案失去了创新的活力。

本文以“一团和气”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图案创新发展的新方向。首先,通过分析图案的起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总结图案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背景、受众变化、大众审美需求等因素对图案发展产生的影响。其次,在具体的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一团和气”图案的造型、结构、颜色等进行提炼和创新表现的探索,采用特征总结提炼和分解式实验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发掘图案的各种表达方式,以满足现代审美需要。最后,结合当代社会热点和西方文化元素,把“一团和气”作为一种有特殊含义的视觉形象来加以应用。

2. 《一团和气》的起源与演变

2.1. 《一团和气》的源起

在苏州木刻版画发展之前,经历了姑苏古版和姑苏版两个发展阶段,《一团和气》图是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完整展示了苏州木刻版画从出现到演变风格形成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一团和气》的形象源于明朝宪宗朱见深在成化元年(1465年) 6月创作的《一团和气》,这幅画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是一个圆形的人物形象,乍看像一个盘腿而坐的和蔼僧人,实际上由代表不同教派的三个人组成。这幅画可以正面观看,也可以从两侧观看,结构精巧,线条流畅,趣味盎然。朱见深通过图形共生的方式绘制了这幅画,人物形象取自宋代的《三笑图》,通过“虎溪三笑”的典故寄托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愿景。

18年后,朱见深将《一团和气》收入《群仙集》,将其命名为《三教混一图》,他命令工匠和画师在原画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加工,对服饰、手卷和手持动作的细节进行了调整,将手卷方向从内部改为外部,给服饰上施以重彩并添加纹样,对三种不同的宗教派别作了进一步的区分,突出“三教合一”这一主题。在这之后,《三教混一图》以此为基础,出现了多个版本,例如明朝正德年间出版的《太和图》扉页中的木刻版三教混一,以及明朝嘉靖年间朱载堉所作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中的《混元三教九流图》。

之后,《一团和气》被各个领域的画家和工匠不断地翻新、革新、增加,将每个时代的审美特点和价值取向进行融合。画面由三人合而为一,变成了一人,颜色、线条都变得更整洁、更有装饰力,人物的刻画也更丰富、更有活力。在内涵方面,其缓和宗教文化矛盾的视野渐趋弱化,更多地强调“和气”的意义,表现出人们对生活“和而美好”的渴望。

2.2. 《一团和气》各时期的发展演变

明清之际,木版年画以其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特点,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匠人们将《一团和气》改制成了木刻版画,《一团和气》的版本很多,而清代中期的《和合致祥·一团和气》则是最为精致的一版。它的人物形象不再带有宗教色彩,形象更接近于孩童和老妪。画面色彩的纯度较低,色调偏暖,多采用淡雅的象牙红、墨绿、茶褐等,以简单、平和、温馨的视觉效果 [1] 。在造型上,讲究对称,人物衣装底纹多,图案复杂精致。就纹样装饰的选用而言,其中,以万字锦,祥云纹,龟背纹,花竹拐子为代表,以“祥和”,“平安”为代表。“和合致祥”为顶部的题字,底色以浅蓝、湖蓝相交搭配为主,框以吉祥图案龙花拐子为主,精致而又不失优雅,与这个时代的大环境很是契合。

清代中叶以后,《致祥·一团和气》虽仍保持圆形的形体,但设色、纹饰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简化。颜色上以石榴红色为主基调,大量减少了对比色的运用,在局部用明黄色和淡蓝作为点缀,简单却又不单调,裤子部位留白,只留下黑色的描边 [2] 。在纹饰上,去掉了大多数的底纹,整理和选择了几种繁复的吉祥图案,保持了图案的最本质的构造,体现出一种高雅恬静的文艺氛围。清朝覆灭后,画家、匠人们在各地奔走,把他们的艺术带回了人们的生活,《一团和气》因为它的圆脸而被人们认为是吉祥、圆满的吉兆,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于是,乡村百姓成为雕版印刷最大的消费群体。手工业者出于生存需要,不得不顺应乡民的审美需要。这一阶段的《一团和气》具有较强的地方色彩,特别是色彩方面,以高纯度的红色和绿色为基调,营造出浓郁的喜庆气氛。为省工、省工,加速批量生产,其后的复刻版本多是单纯的摹仿,连人物描绘也不甚严谨,至今未有超过清代中叶版本之作。

总之,在《一团和气》这一意象的演化历程中,以清代中叶的版本最为典型,清代的版本流传最为广泛。各个时代的美学趣味与价值观融合在一起,生产品质参差不齐,这从细节上显示出了社会环境对它的影响。但是,不管《一团和气》作品的装饰样式、色彩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点却是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它的团圆外形。

3. 《一团和气》的创新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革新,苏州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面临着市场同质化的现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急需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为了赢得大众的“视觉好感”,创造新的形象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成为关键所在。

3.1. 《一团和气》创新点

本次设计将桃花坞年画中的经典作品《一团和气》的图形元素提取出来,根据对《一团和气》的分析,传统风格的《一团和气》视觉形象较为单一、造型较为传统、色彩不符合现代消费市场审美,大众接受度相对较低。基于此,对其进行视觉再设计,对《一团和气》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取传统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并且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利用现代扁平化设计风格进行平面化等设计手段进行设计创作,进而开展具有装饰性、实用性、功能性的文创产品设计。

3.2. 《一团和气》的图形提取转化

绝大部分桃花坞年画的构图都较为细致,但《一团和气》则展现出了强烈的整体感。从构图角度来看,它呈现出一个近乎圆形的整体,背景中没有杂乱的装饰物,整洁而清爽。这种整体式构图在桃花坞年画中极为罕见。尽管它的构图非常特别,但它的服饰纹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风格,装饰纹样精细而细腻。它的服装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衣上有着圆形的纹样,与整个画面的构图相得益彰,上半身的装饰纹样复杂而精美,而下半身的装饰则相对简单朴素,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装饰在无形之中营造出了有趣的对比效果。画面的装饰主要以点、线、面三种元素为主,看似复杂却没有重复的感觉,相反地,它富有节奏感,恰到好处。

此次设计的图形提取主要基于《一团和气》的构图特点,画面整体呈现中心对称,人物以坐姿呈现。

在人物上,依旧采用了原来老奶奶的形象,在面部五官上,眼睛和嘴巴面带笑意,和蔼可亲;将《一团和气》老奶奶的形象与现代职业形象相结合,将其根据职业形象设计风格进行规范化(见图1),从而在创新视觉形象设计时以视觉元素凸显视觉特征。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视觉元素在整体的视觉形象设计中根据每个角色不同的个性形象搭配组合使用,使其在不同角色的视觉形象传达时,不断加深其特征印象,进而有效传播桃花坞木板年画。

除职业形象IP设计之外,还设计了其相关海报设计,以“快乐星球”“消防英雄”“您的外卖到啦”这三个主题进行海报设计(见图2),每张海报加上其相关的元素,“快乐星球”航天员为主体,火箭、星星、星球等航天元素为辅助,“消防英雄”消防员为主体,灭火器、消防水车、喇叭、火焰等消防元素为辅助,“您的外卖到啦”以外卖员为主体,地图、钟表、外卖箱子、店面等相关元素为辅助,海报设计能够更有效的推广传播桃花坞木板年画,感受到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Figure 1. Professional image IP design

图1. 职业形象IP设计

Figure 2. Poster design

图2. 海报设计

3.3. 《一团和气》的纹样提取转化

在我国众多的民间手工艺品中,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最吸引人的民间工艺品之一,不仅因为它包含丰富的主题,多样的技法以及独特的风格,这使得其他传统美术无法与之媲美,中国传统图案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符号与表现形式,而且还是当代社会艺术的灵感来源 [3] 。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作品中,从建筑雕塑到日用服装,从朴素庄严的青铜礼器到精美的玉器、瓷器、年画等,无不显示出中国古人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美学情趣。桃花坞木版年画最常见的寓意是吉祥、富贵、长寿,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花坞年画发展至明、清两代是其鼎盛时期,此时云纹已演化为一种造型鲜明、与动物相分离的辅助图案。龙,麒麟,凤凰,这些都是神话中的神兽,“腾云驾雾”,“吉祥如意”,有祥瑞之云气的寓意,这些都是人们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的象征。

3.4. 《一团和气》色彩元素搭配

在早期的桃花坞年画作品中,工人们采用人工填色的方式进行上色。然而,为了降低成本并改进技艺,后来的填色方法改为套色印刷。这种方式使得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色彩对比更加鲜明,版画味道浓厚且具有装饰性。然而,由于套色印刷只能使用一版一色的方式,因此作品的色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通常,一幅作品只会使用5~6套颜色,主要包括红色、桃红色、黄色、绿色、紫色和淡墨色。通过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色彩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其色彩特征为“色相强对比,明度强对比,纯度弱对比”。虽然“一团和气”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采用互补色,使得年画色彩既活泼生动又不失和谐平衡,而我却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采用相近色,使其颜色和风格更统一。

色彩基于不同环境、不同意识下会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色彩的搭配对设计尤为重要。《一团和气》的职业IP形象设计根据职业特征选取了相对应的颜色,消防员采取了红色,外卖员采取了黄色,航天员采取了蓝色,在整体设计风格统一的原则下,高饱和的色彩(见图3)使得整体画面主次分明的同时简约又富有内涵,极具辨识度与美学魅力。

Figure 3. Color element matching

图3. 色彩元素搭配

4. 《一团和气》文创产品设计

在此次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文创产品设计中,综合探讨了产品的实用性、美观度和趣味性等方面,这将有助于推动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对文创产品进行了分类整理,包括了生活用品类、休闲产品类和宣传推广类。

生活用品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抱枕、帆布包和杯子都是比较常见的物品(见图4)。帆布包主要用于携带物品,可以方便人们解放双手。现如今,除了产品的功能外,人们对它们的外观设计和舒适性也极其注重,而年画题材的设计可以让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既可以欣赏到视觉的美,又可以体会到它的文化内涵与魅力。

Figure 4. Canvas bag

图4. 帆布包

休闲产品类:钥匙扣、滑板等,钥匙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东西,因此,与之相应的钥匙扣也在逐渐增多,以桃花坞木版年画为设计灵感,对钥匙扣的外观进行了设计(见图5)。而手机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手机壳也在逐渐增多,木版年画通常寓意吉祥,因此,在设计中我们运用了一些象征吉祥的图案,给手机壳赋予了好运和吉祥的内涵。这样一来,消费者在携带手机的同时,伴随着好运,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Figure 5. Key chain

图5. 钥匙扣

宣传推广类:海报是将图片、文字、色彩、空间等要素进行完整的结合,以恰当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宣传信息。将设计应用在宣传海报上,能够更好的推广传播桃花坞木版年画,不仅是可以进一步宣传年画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进一步开拓年画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见图6)。

5. 结语

“一团和气”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经典纹样,它是由“虎溪三笑”的传说演变而来。明代宪宗朱见深对此作了引证,又以《一团和气图》为题,后经后人不断翻印,流传后世。在时间的洗礼下,

Figure 6. Promotional posters

图6. 宣传海报

它成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见证与记录。如今,“一团和气”已经不只是年画上的装饰,而是一种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苏州地域的传统文艺与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眼里,已经变成了“团圆”、“和谐”的一种视觉符号。“一团和气”图案在各个版本的演变中,不仅保留了“团圆”的外形形态,更是一种和谐、圆满的象征。正因为它固有的稳定性,使得图形在视觉上成为一种符号。因此,本设计拟从图案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对“一团和气”图案的形态、颜色、含义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实现既符合当代大众审美需求,又不失内涵的创新目标 [4] [5] [6] [7] 。

桃花坞年画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将它原本的精神气息融入到文创设计中,让原始的艺术得到了重现,带给人们新鲜的感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意境上来说,这都将是一种新的发展。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特有的装饰效果,以崭新的形式、新的内涵,穿越了漫长的历史,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艺术形态。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使之在今天依然焕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这不但给了我们设计灵感,也给了我们对艺术的传承。所以我们要认真探讨,怎样才能把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到生活中去。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汪佳文. 桃花坞木刻年画“一团和气”图式的创新表现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科技大学, 2020.
[2] 陈星雨. 传统年画文创开发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 常州: 常州大学, 2022.
[3] 侯婧涵, 何桂蓉, 刘海燕. 麻柳刺绣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探究[J]. 西部皮革, 2021, 43(18): 123-124.
[4] 吴震. 古代苏州套色版画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15.
[5] 胡丹妮. 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图式造型演变原因分析[J]. 美与时代(中), 2020(12): 20-21.
[6] 薄松年. 中国年画史[M]. 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6.
[7] 王树村. 中国年画史[M]. 北京: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