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县生态环境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Base in Pubei County, Guangxi
DOI: 10.12677/SD.2024.143069, PDF, HTML, XML, 下载: 51  浏览: 129 
作者: 江祖嘉:广西环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罗艳林:广西增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浦北县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建设绿色发展Pubei County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Bas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Green Development
摘要: 浦北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强县”的发展定位,发挥区位、生态、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为主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与模式,为创建生态环境实践创新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浦北县生态环境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Abstract: Pubei County adheres to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ounty and building a strong green county”, gives full play to its regional, ecological and industrial advantages,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ecological projects focusing on ecotourism,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industry, and strives to build an integrated urban-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ystem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 number of typical cases and models have been explored and formed. It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actices and an innovation ba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base in Pubei County.
文章引用:江祖嘉, 罗艳林. 广西浦北县生态环境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研究[J]. 可持续发展, 2024, 14(3): 584-591. https://doi.org/10.12677/SD.2024.143069

1. 引言

浦北县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强县”的发展定位 [1] ,发挥区位、生态、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为主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在“两山”转化上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与模式,为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浦北县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定位

浦北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钦州市东北部,地处北部湾经济区,东与博白县接壤,南以南流江为界与合浦县隔江相望,西沿武利江与灵山县交错相接,北临横州市、贵港市,东北以六万山脉为界与玉林市毗邻 [2] 。是钦州市接受北部湾和珠三角旅游辐射的重要门户,南宁、桂林、广州三大旅游集散地之间重要的交通节点,是紧临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南端,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综合区位优势明显。

浦北县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3] 。确定“生态立县,绿色强县”发展定位,“立足生态谋发展,突出特色农产品品牌,围绕旅游抓产业,创新发展促提升”为统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富裕新浦北。浦北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过程,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使绿水青山成为长远发展资本,使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3. 浦北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浦北县国土面积2526.42平方公里,生态保护重要性中极重要区1527.55 km2,占比60.46%,全县森林覆盖率73.83%,县境内有广西浦北五皇山地质自然公园、广西浦北公猪脊森林公园、广西六万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3个自然保护地,县域内面积约4574 hm,是我国重要的南方生态安全屏障。浦北县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责任重大,开展“两山”基地创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举措,既要筑牢生态屏障又要发展社会经济,成为浦北发展的难点,而“两山”基地的创建为浦北突破保护与发展瓶颈带来了的战略机遇。为此浦北县推进“两山”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浦北县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初期,但是,发展生态型产业仍面临着自有科技力量不足、机制体制不健全、营商环境尚不成熟等问题,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还需要继续完善经验模式、开拓创新。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浦北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缓解城乡不平衡的重要实践。通过“两山”基地创建以生态文明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塑造先进生态文化,履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职责,打造生态绿色品牌。

加快浦北县“两山”实践创新探索,把加快产业融合和旅游业开发、扩大经济总量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强县”发展战略,在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努力探索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及优秀的地方特色转化为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有效路径,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树立“浦北样板”。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4.1. 构筑“绿水青山”,保值增值自然资本

4.1.1.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级保持为“优”

重点行业整治为核心,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城市扬尘综合治理和工业污染源整治,采取严格控制柴油车尾气排放,狠抓秸秆禁烧和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等一系列持续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控制并逐渐改善。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4%,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打好“碧水保卫战”。重点围绕南流江、马江等主要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全力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巩固南流江治理成果等,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地表水主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8.8% (上级考核指标86%以上),张黄江皇后大桥断面、武利江白石水南明断面、武思江大桥断面达地表Ⅲ类水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成功创建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固废危废环境监管,督促指导涉危险废物企业开展申报登记工作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加强危险废物企业规范管理。辖区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达标率合格率100%。

4.1.2.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工程,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

浦北县每年均围绕林长制“增绿”工作下足功夫,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重点绿化工业园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两高两道”沿线村庄等区域,拓展城乡绿色空间,共完成造林5754 hm,义务植树330万株,油茶“双千”计划造林215 hm,树种结构调整196.3 hm,建设国家储备林735.1 hm,连续12年超额完成年度植树造林任务。形成以生态廊道为主体、以农田林网为支撑、以村镇绿化为节点的生态系统。

聚焦“河更畅”。深入实施“一河一策”,全面开展南流江、武利江、马江河等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水环境 [3] 。

4.1.3.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浦北县是广西3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之一,也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近年来,浦北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 ,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域基本整治,完成1852个基本整治型村庄、132个设施完善型村庄、16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开创了“低成本、可复制、全覆盖、可持续”的经验做法 [5] ,全县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生活环境生态宜居。2020年列入广西首批6个乡村风貌提升全域整治示范县之一。

4.2. 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惠民富民

4.2.1. 做强绿色高效农业

浦北县坚持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构建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农业优势产业,形成黑猪、特色水果、优质稻、官垌鱼、陈皮、茶叶、八角、红椎菌以及富硒农业、康养文旅农业“8 + 2”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各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4个。

4.2.2. 引导工业绿色发展

为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浦北县在原有7个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统筹开展浦北县工业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产业发展平台进行重新定位,依贵合高速公路经济带,构建林木循环经济产业园、健康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一带三园”产业发展布局,科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6] ,构建特色突出、差别竞争、错位联动的现代产业园发展格局;提质升级新能源、新材料、制药、家具产业,推动大湾区电子信息、鞋业等优质企业向功能性转移;坚持绿色发展,浦北福旺风电场、官垌风力发电、六硍风电发电、浦北石井风电场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全面落地建设,建成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0多万吨,助力碳达峰;聚焦高端绿色产业,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扶持木业、电子、新材料等一批潜力较大的行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4.2.3. 做活做强生态旅游业

浦北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先后实施“办旅游”“旅游活县”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荣获“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初步形成了以“山水浦北,常来长寿”为核心定位,以“山水风光美、历史人文美、生态绿色美、富硒美食美、开放包容美”为特色优势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培育打造了“山水长寿乡康养目的地”、“两山一水一城一乡村”、“生态+长寿+富硒”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重点建设了以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为龙头,越州天湖、神蜉酒庄园、石祖禅茶园、大朗书院、越州寿仙湖、石祖富斗田等景区景点为支撑的具有浦北山水特色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4.3.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充分利用活动宣传、社会宣传、信息宣传、新闻宣传四种途径,通过公益广告、报纸电台专栏、微信微博信息、宣传活页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面及时推进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有效提升公众对文明建设的知晓度。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广西提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重要指示要求 [7]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4.4.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4.1. 健立环境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浦北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浦北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了《浦北县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将40个相关部门(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清单方式进行全面规范固化,逐条列出,有效避免了责任多头、责任真空、责任模糊等现象,确保履责有依据、监督有抓手、追责有方向,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能够更好地落地落实 [8] 。严格执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督促纳入管理范围的行业企业全部做到依法、规范持证排污。

4.4.2. 探索深化生态安全执法体制改革

浦北县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公安局生态安全警察大队和生态安全综合执法大队,与浦北县森林公安局实行“三块牌一套人员”的管理体制,确定为县人民政府负责全县生态安全领域综合执法的行政机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9] 。生态安全警察与相关部门执法主体既有明确职责分工,又共同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生态安全综合执法体系,实行上下联动的联合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将原来相关部门的多个“手指”攥成一个“拳头”,形成强大的生态安全综合执法整体合力,共同为浦北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10] 。

4.4.3. 严格落实河长制及林长制

浦北制定《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实行由河长负责组织领导、河长会议会商决策、部门分工负责、河长制办公室督导考核的闭环工作管理机制 [11] 。

全面推行林长制,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林长的浦北县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镇(街道)、村三级林长 + 生态护林员”责任体系,全县“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目标初步实现 [12] 。建立“林长 + 检察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合处置影响较大、性质恶劣、疑难复杂的森林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刑事、公益诉讼案件,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促进林业生态修复、林业资源保护 [13] 。

4.4.4. 健全财税金融支持机制

为充分发挥浦北县特色产业的扶贫作用,实施《浦北县全面推进金融产业扶贫战略实施方案》,通过撬动金融扶持资金,配套政府性融资担保资金投入与支持,实现农业银行服务“三农”质效进一步提高,优化升级全县农村产业结构。

5.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思考

5.1. 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控,守住绿水青山

5.1.1. 落实分区分类管控,合理构建国土空间格局

构建生态廊道,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格局。综合考虑全县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和不同区域开发利用程度等因素,统筹保护与开发、集聚与均衡、局部与整体,优化调整生态保护修复、粮食和农业生产、城乡建设、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布局的基础上,在全域构建“一轴三片四带贯穿、一屏一核三廊镶嵌”的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格局。

加强开发区建设,合理布局生产空间。优化工业聚集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好“一区三园”,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增长极。规划形成“一轴、三园、经济延伸区”的产业空间结构。打造以健康产业园、林木循环经济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壮大以鞋业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为引领的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园中园”“特色园”产业集群,构建特色突出、差别竞争、错位联动的现代产业园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五片多点”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一核”是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农业现代化服务核心;“五片”是指以北通、白石水为重点示范的灵浦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张黄—泉水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片区;安石、石埇为主的传统优质农业生产示范区;寨圩–乐民现代农业生产片区;东北(官垌、六硍、平睦)特色种养示范区;“多点”主要指石祖禅茶生态示范园、佳荔特色水果(核心)示范区、越州黑猪养殖示范区、珠乡橄榄(核心)示范区、百香果种植示范区、官垌鱼现代特色养殖示范区、灵浦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越州天湖现代休闲旅游示范区等具有浦北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也是支撑浦北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产业融合的核心依托。

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空间格局。重点推进五皇山、越州天湖、六万山、县城等旅游景点集聚区建设,构建山水相依、城乡互融的“两山一水一城一乡村”旅游布局。

5.1.2.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障生态安全底线

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准入。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坚持强制性保护,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严格监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生态资源安全 [14] 。对五皇山国家级地质自然公园、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遵循“生态优先、严格管控、奖惩并重”的原则。

实施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保护与修复。原则上严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绿色发展能力。重点生态功能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 [15] 。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的方式恢复自然生态,降低生态风险。

5.1.3. 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强化绿色生态屏障

以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保护重点,加强对县内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体制;积极配合博白开展对那林自然保护区、六万山森林公园开展跨区域共建共管的自然保护地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全县矿山生态修复、风电场生态修复及跨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与管理问题。

5.2. 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5.2.1. 建设绿色低碳工业强县

推进三大产业园区绿色升级。依托新材料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林木循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推进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 [16] ,打造生态型工业集群。

大力发展风电清洁能源。推进全县城乡用电“一张网”,加快绿色智能电网建设,增强农村、边远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17] 。

壮大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器材等。以瀛通智能电子生产基地项目为核心,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5.2.2. 建设绿色高效农业

做精一批农业特色产业。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与农业资源,推动茶叶、红椎菌、荔枝、百香果、陈皮、官垌鱼等传统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月饼、酒业向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建设特色农业集群,推动农业品牌建设。通过打造陈皮、黑猪、官垌鱼、红椎菌、黑黄皮、荔枝、百香果等一批重点产业集群,推动现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提档升级。

促进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农业新业态。立足浦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和打造一批集休闲、康养、娱乐、旅游、绿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休闲农庄等,实现特色农业与旅游观光、文化传承、健康养生、工业等产业的共建共享及融合发展 [18] 。

持续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建立农业节水体系,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建设,优化肥料结构,改变传统施肥方式,推广智能化精准施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构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推进秸秆等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收集。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建制推进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发展。

5.2.3. 发展特色生态旅游,铸就绿色产业新高地

布局全县旅游面,优化旅游全域空间格局。重点推进五皇山、越州天湖、六万山、县城等旅游景点集聚区建设,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构建山水相依、城乡互融的“两山一水一城一乡村”旅游布局。推动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打造一批自治区级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环五皇山国家田园综合体。

开发特色旅品,擦亮特色旅游品牌。开展特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完善五皇山等景区配套设施,促进特色旅游景区品牌的提档升级。建立浦北县特色旅游商品目录,紧密结合农业、工业、手工业、餐饮业等多种业态,建立筛选机制,选取神蜉酒、富硒大米、浦北佳荔、浦北黑猪、官垌鱼、红衣花生、小江瓷以及泉水猪蹄、平睦石磨粉、芝麻饼为代表的烹饪美食等一批基础较为成熟、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产品,重点打造、推介,壮大一批旅游商品生产销售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品牌效应,实现规模化生产。

推进文旅全面融合,推动业态高质量发展。围绕五皇山森林公园,重点打造民族特色运动体育旅游区。在生态环境允许的前提下,支持森林探险、攀岩运动与国家级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促进区域体育旅游协作发展。深入挖掘五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和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资源,主要发展丛林穿越等体育旅游产品和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促进体育旅游产业集聚。

5.3. 打造文化品牌,推动绿色惠民富民

5.3.1. 挖掘传统生态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全面整理并系统保护浦北各类文化遗存,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挖掘利用跳岭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青龙、鹩剧、舞麒麟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采茶、竹马、鹤舞、舞春牛、八音、龙门编织等市级非遗项目的价值,传承发展民族节庆文化,繁荣民族戏曲。

培育浦北县“两山”文化品牌。打造革命文物红色旅游品牌,以大成镇柑子根村为核心,环五皇山区域为重点,以革命文物主题为主线,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化研学基地,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加大革命文物领域的文化消费产品供给。

5.3.2. 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生态福利普惠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浦北县图书馆、博物馆稳步实施,开展浦北县名人故居修缮保护,建设完善浦北县名人纪念馆。实施小江瓷、龙门编织(藤编)、神蜉酒、平睦石磨粉、泉水白糍籺、泉水圆蹄等制作技艺振兴行动。

5.4.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生态环境建设长效转化

5.4.1. 建立生态环境基地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两山”基地建设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成立浦北县“两山”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置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梳理分析“两山”基地建设中的问题,组织开展“两山”基地建设重大事项的协调和联络。

制定并实施《浦北县“两山”基地建设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把节能环保、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两山”基地建设指标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资源环境、生态建设等“两山”基地建设指标的考核权重 [19] 。

构建科学合理、协调运转的监测、评估机制,准确评价、定量考核“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效。

5.4.2.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探索政府采购生态产品机制。支持在浦北县设立政府采购生态产品试点,率先在政府生态补偿工作中应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办法。制定生态产品政府采购目录清单 [19] ,配合探索建立自治区级、市级对区县(市),根据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确定财政转移支付额度的体制机制。配合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共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金,重点用于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

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支持以五皇山为重点,探索开展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实施项目带动补偿机制。整合现有各类生态环保资金,规范资金支付方式和程序,完善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建立运转高效、信息透明、管理规范、监控有力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运行管理机制。

6. 结语

浦北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是实现浦北县生态与经济良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浦北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缓解城乡不平衡的重要实践。通过持之以恒的建设,可以闯出一条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之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建成“两山”基地,全面建设幸福和谐的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田宏亮, 宋琪玲. 致力点“绿”成“金”铺就致富新路[N]. 晋中日报, 2020-09-19(003).
[2] 黄菁华. 钦州市香蕉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大学, 2015.
[3] 胡生敏. 海东赋能“智慧河湖”守护清水东流[N]. 海东日报, 2020-03-22(03).
[4] 潘云锋, 覃科棵. 振兴乡村固本强基[N]. 广西日报, 2020-09-14(001).
[5] 容传松, 覃科棵. 最暖人心“一抹红” [N]. 钦州日报, 2020-09-14(04).
[6] 覃科棵. 加快动能转换 实现高质量发展[N]. 广西日报, 2019-08-20(014).
[7] 卢刚. 建设“五个一流”的地质环境监测团队[J]. 南方国土资源, 2017(12): 22-23.
[8] 郭怀超, 陈克瑶. 昆明印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N]. 中国环境报, 2021-07-21(04).
[9] 卢炳文, 黎福富, 张文彬. 积极探索生态执法组合拳守护碧水蓝天[N]. 中国改革报, 2018-12-13(03).
[10] 吴国清, 余平根. 凝心聚力铸警魂改革创新写风流[N]. 广西法治日报, 2021-05-28(04).
[11] 阮晓莹. 问河哪得清如许为有“河长”治河来[N]. 南宁日报, 2017-11-06(04).
[12] 晓炜, 金春, 静岩, 等. 市领导赴基层调研林长制落实工作[N]. 北京日报, 2021-05-07(02).
[13] 罗继梅, 林彩云, 翁旋峻. 浦北一季度植树造林16530亩[N]. 广西日报, 2022-04-01(015).
[14] 辛玉婷, 花月, 鲍春晖. 科学优化生态空间, 努力创建生态文明: 以阜宁县为例[J]. 污染防治技术, 2016(4): 79-83, 87.
[15] 覃楠钧. 广西环大明山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大学, 2013.
[16] 黄霖淳.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大学, 2020.
[17] 杨歌. “十四五”全国各省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J]. 电力系统装备, 2021(3): 8-13.
[18]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J]. 安装, 2021(3): 1-4.
[19] 浦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浦北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政策解读[EB/OL]. 2023.
http://www.gxpb.gov.cn/zfxxgk/zfbmgkpt/xzfgzbm/pbxrmzfbgs/fdzdgknr/zcjd_2/wzjd/t15636964.shtml, 2024-03-10.
[20] 沈晶晶, 暴妮妮. 解码GEP——丽水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的调查[N]. 浙江日报, 2019-05-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