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麦奎利与汉语神学:文献回顾和研究展望
John Macquarrie and Sino-Christian Theology: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Prospects
摘要: 文章旨在对汉语神学界关于约翰•麦奎利思想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麦奎利是一位杰出的宗教哲学家,其作品对于现代神学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文章回顾了麦奎利的生平,特别是他在宗教哲学和系统神学领域的贡献,包括他的学术背景、重要著作以及在汉语神学界的影响。其次,文章介绍了目前汉语神学界对麦奎利作品的翻译情况,包括翻译内容和覆盖范围。随后,文章对汉语神学界对麦奎利思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存在的研究空白和不足之处。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议题,包括继续增进对麦奎利著作的翻译,关注麦奎利宗教对话思想,以及关注麦奎利与其他思想家和学术领域的对比与交叉研究,以期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麦奎利思想的研究。这些努力有望促进对麦奎利思想的全面解读,推动汉语神学界对约翰•麦奎利思想的深入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duc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prospects on the research on John Macquarrie’s thoughts in Sino-Christian Theology academic community. Macquarrie is an outstanding religious philosopher whose works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religious philosophical thought. Firstly, his life is reviewed, especially his contributions in the field of religious philosophy. 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translation situation of his works in Sino-Christian Theology academic community. Then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John Macquarrie’s thoughts in Sino-Christian Theology academic community,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ults,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gaps. Finally, the article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roposes some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topics, including continuing to enhance the translation of his works, paying attention to his religious dialogue ideas, and focusing on his comparative and cross disciplinary research with other thinkers and academic fields to further expand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his ideas. These efforts are expected to promote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John Macquarrie’s idea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John Mac-quarrie’s ideas by the Sino-Christian Theology academic community, and provide mor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文章引用:黄志鹏. 约翰·麦奎利与汉语神学:文献回顾和研究展望[J]. 哲学进展, 2024, 13(3): 506-51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4.133075

1. 引言与研究背景

基督宗教思想发展到当代,形成了许多新理论、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家,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就是约翰·麦奎利(John Macquarrie, 1919-2007)。麦奎利在宗教哲学、系统神学和实存主义神学等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实存主义即流行译名存在主义。何光沪教授认为这是误译 [1] :existence应该译为“实存”,Being才应该被译为“存在/存在本身”。因为“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最一般基础和唯一共性,而“实存”是存在在时空中的片断实现。此外还有学者将existence译为“存有”、“生存”,将Being译为“本体”。本文在综合各种译法的基础上,选择将existence译为“实存”,Being译为“存在/存在本身”。)汉语学界开始接触麦奎利的思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许多年过去了,汉语学界对麦奎利思想的研究依然有限,其思想被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如学界对希克、蒂利希、巴特和C.S.路易斯等人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检索相关资料与文献,来窥视汉语学界对麦奎利思想的研究动态与成果,同时分析现有研究的空白之处,以期未来能对麦奎利的思想有一个更深刻和全面的把握。

2. 约翰·麦奎利的生平

约翰·麦奎利于1919年6月27日出生在苏格兰伦弗鲁(Renfrew)。他的父亲是长老会的长老,因此他的家庭具有苏格兰盖尔语传统。他曾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攻读哲学,师从坎贝尔(Charles Arthur Campbell)并获得神学学位。他在1945年被祝圣为苏格兰长老会牧师,然后在英国陆军牧师部(1945~1948年)服役。之后他担任教区牧师(1948~1953年)。1949年他与珍妮(Jenny Fallow)结婚。不久他回到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博士,于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同时在格拉斯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担任系统神学讲师。他的导师是亨德森(Ian Henderson),其曾是巴特(Karl Barth)的学生,但其在神学上与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更接近。麦奎利1962年开始在纽约协和神学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担任系统神学教授。在美国期间他加入了圣公会。但考虑到家人的感受和他们的长老会背景,他保留了在苏格兰长老会的身份。1970年他回到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担任“玛格丽特夫人神学讲座”教授(Lady Margaret Professor of Divinity)和教堂牧师。他于1986年退休,之后居住在牛津,并被任命为名誉教授和名誉牧师。从1996年起他一直担任美国研究生神学基金会(Graduate Theological Foundation)的“马丁·海德格尔”哲理神学(Philosophical Theology,与宗教哲学近义)教授。麦奎利于2007年5月28日逝世,他的遗孀珍妮于2008年8月逝世。他的档案由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维护。此外,在美国研究生神学基金会中,还有一个“麦奎利项目(Macquarrie Project)”的多媒体收藏,包括了他的研究作品、讲座录音、笔记和布道集。

3. 研究现状

3.1. 翻译情况

3.1.1. 著作翻译情况

麦奎利一生著作等身,其全部著作在这里就不再依次列举和展示,读者可以在图书馆和数据库中轻易检索到。因为文章着重梳理的是汉语神学界对麦奎利思想的研究,因此在这里只分析其已经被译为汉语的文本。麦奎利的专著目前被译为汉语的有七本。《二十世纪宗教思想》 [2] 由何光沪和高师宁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1992年由台湾桂冠图书公司出版(台版题名为《二十世紀宗教思潮:1900~1980年的哲學與神學之邊緣》),同时宗教文化出版社也于2006年再版。这本书是对二十世纪流行的宗教和哲学思想流派进行的介绍,涵盖许多哲学和宗教流派,麦奎利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分类与探讨,客观公正地给出了思考和评价。

《基督教神学原理》 [3] 由何光沪翻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8年出版,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再版。这本书是麦奎利具有里程碑的著作之一,他在书中运用哲学思辨方法,将神学与哲学、科学进行对话。他试着在理性和信仰之间建立联系,以便深入理解基督教信仰,并使其对当代世界更有意义。他在其中也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哲学思想,诸如“象征神学”、“实存–存在论”(existence-Being)、“使在”(letting-be)等思想,这为当代人理解基督宗教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谈论上帝:神学的语言与逻辑之考察》 [4] 第一版由钟庆翻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二版由安庆国翻译,高师宁校对,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一版题为《神学的语言与逻辑》,第二版题为《谈论上帝:神学的语言与逻辑之考察》)。这本书旨在引导人们反思如何正确运用逻辑和语言“谈论”上帝。麦奎利聚焦于当代神学所面临的语言问题,直面来自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语言哲学的挑战。其最终提出用“实存–存在论”的语言来谈论上帝。

《存在主义神学:海德格尔与布尔特曼之比较》 [5] 由成穷翻译,王作虹校对,香港道风书社2007年出版。这本书是麦奎利的博士论文,致力于研究实存主义哲学对当代神学的影响。麦奎利聚焦于实存主义的代表人物哲学家海德格尔与神学家布尔特曼,分析了海德格尔的实存主义哲学对布尔特曼《新约》研究的影响。麦奎利试着揭示实存主义对当代神学的重要性,为当代哲学和神学的交叉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洞见。

《天人无间:基督教密契主义导论》 [6] 由吴恩扬和楼世波翻译,香港道风书社2013年出版。这本书是一本导论,是对基督教密契主义(即“Mysticism”的汉译,流行译法为“神秘主义”,还有译为“秘契主义”)较为完整的总结和分析。麦奎利在这本书中分析了密契主义所具有的特点,从《圣经》开始追溯密契主义的根源,一直叙述到现代密契主义。虽然麦奎利并不赞成密契主义的所有教导,也对某些观点进行了批判,但总的来说他认为密契主义是有益于教会的。

《探索人性:一种神学与哲学的途径》 [7] 由何光沪和高师宁翻译,香港道风书社2014年出版,东方出版社2019年再版。这本书从哲学以及神学的角度,梳理了关于人性的二十个重要问题。在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的各个方面后,麦奎利认为人生的各种现象最后都指向了存在本身(Being)即上帝,上帝既是人性的根源和支持,也是人性超越的目标。

《探索神性:辩证有神论》 [8] 由何光沪、高师宁翻译,香港道风书社2015年出版。“探索神性”是麦奎利在吉福德讲座的演讲题目(Gifford Lectures,吉福德讲座于1887年根据吉福德勋爵亚当·吉福德(Adam Gifford)的遗嘱设立。讲座的目的是促进和传播最广泛意义上的自然神学研究。吉福德讲座的任命是苏格兰学术界最负盛名的荣誉之一)。麦奎利认为传统的有神论在当今时代需要改变,他考察了从古典时期到二十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思想家,最终提出了古典有神论的替代方案,即辩证有神论(dialectical theism)。同时他的辨证有神论思想也为世界宗教对话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3.1.2. 其它翻译情况

除了著作,麦奎利的部分论文和演讲内容也被翻译并刊登在不同的期刊上、或收录在书籍中。《第二个千年终结时的基督教神学:希望之涨落》 [9] 由何光沪翻译并发表在1996年《世界宗教文化》第8期上,该文是麦奎利于1995年11月在北大外哲所发表讲演时的演讲稿,其快速概览了二十世纪神学的主要思潮。《世界宗教之间的对话》 [10] 由范艾翻译并发表在1997年《世界宗教文化》第4期上,该文是麦奎利于1995年11月在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发表讲演时的演讲稿,介绍的是麦奎利自己的宗教对话观,他在文章最后给出了自己的宗教对话思想,即辩证有神论。《宗教思想中的后现代主义》 [11] 由何光沪和高师宁翻译并发表在2013年《宗教与哲学》第2期上,麦奎利在将后现代主义放入十项对立的命题中,并予以考查,以此来说明后现代主义对于神学和宗教哲学具有的意义。《天风》期刊编辑部从麦奎利《二十世纪宗教思想》一书中摘录并形成了《神学与妇女》 [12] 一文发表于2001年第4期上。此外,由刘小枫1991年主编的《二十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一书还收录了麦奎利《基督教神学原理》中《人的生存》 [13] 一文。

3.2. 研究论文

3.2.1. 麦奎利的哲理神学研究

汉语学界最早研究麦奎利思想的论文是何光沪于1983年发表在《世界宗教研究》上的《现代基督教思想的一个标本——麦奎利的系统神学》 [14] 一文。这篇文章主要围绕麦奎利的《基督教神学原理》一书展开,着重介绍了麦奎利的系统神学和他所提出的“实存–存在论”。文章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探讨了麦奎利的哲理神学和象征神学。在第一部分中,首先对麦奎利哲理神学的基点进行了分析,这个基点是对人的实存状态的研究。麦奎利通过揭示人的实存特性,引出了对存在本身,即对上帝的理解。人在面对虚无时才能真正意识到存在本身。存在本身通过“使在”(letting-be)的行动使得实存物能够“在”世上,因此存在本身并不是静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使在”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汉语语境中,这也为何光沪教授后来构建以“使在、内在、超在”为本体论的“全球宗教哲学”做下了铺垫 [1] 。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麦奎利的象征神学,首先,由于我们只能通过存在物来认识存在本身,也只能用存在物的语言来谈论存在本身。然而我们的语言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只能采用类比或象征的方法,这就是象征神学的出发点。麦奎利将三位一体中的三个位格分别理解为“神圣存在”所进行的三种活动;同时,他还对上帝的属性做出了四个新的解释。基于存在本身的“使在”,麦奎利对“创世”进行了重新解释,同时还对人性和原罪提出了与古典观点不同的解释。为了克服“罪”,上帝的创造活动被扩展为调解活动,这就涉及到了“基督论”的问题。然而,由于篇幅的限制,文章中没有对此展开论述。讨论完“创世”后,接下来是对“终末”的探讨,麦奎利的观点同样也不同于古典的解释。文章还提到了麦奎利的应用神学,但没有展开具体论述。

何光沪的《一种兼收并容的现代神学——麦奎利的基督教系统神学》 [15] 一文,收录在1988年《文化:中国与世界(第4辑)》一书中。这篇文章增加了之前的文章没有探讨到的一些内容。该文对麦奎利《基督教神学原理》一书进行了初步的内容介绍和评价,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基督教神学原理》的背景。第二部分是哲理神学,文章分析了麦奎利如何将实存主义融入到自己的神学构建中,并提出“实存–存在论”的研究方法。接着介绍了麦奎利如何运用“实存–存在论”方法重新解释基督教传统的神学主题。最后文章认为应用神学是麦奎利“实存–存在论”神学方法的必然结果,也是关注人的生存问题的核心目标。

何光沪于1997年发表在《世界宗教文化》上的《麦奎利与〈基督教神学原理〉》 [16] 一文,主要是介绍麦奎利及这本书的思想。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向读者介绍了麦奎利的生平、著作及学术影响和贡献。第二部分介绍了《基督教神学原理》一书的成书背景和过程,以及它的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第三部分对《基督教神学原理》进行了点评。但相比之前的两篇文章,这篇文章重点在于介绍《基督教神学原理》一书本身,同时也没有前两篇文章所带有的特定时代的语言色彩。文章对麦奎利的思想和《基督教神学原理》这本书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文章指出,将麦奎利的思想说成是折中或调和,或者用还原主义思想将其归入实存主义,都是肤浅的理解。麦奎利历史地、宽宏地、虚怀若谷地对待各种哲学和神学流派,其超越了宗派的学术立场,显然比那些狭窄的观点更符合两千年来神学的实际情况。文章最后指出汉语神学依然薄弱的原因主要是神学译作的停滞,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质量优秀的译作,尤其是现代重要思想家的代表著作的翻译,将不利于整个汉语神学的构建。

刘晶戈的《论“象征”在麦奎利神学方法论中的核心地位》 [17] 以象征神学为切入点,探讨了麦奎利的“实存–存在”方法论。文章首先介绍了麦奎利的象征神学的内涵,指出象征能够连接人的实存与上帝,其是揭示存在本身的唯一方式。接着文章列举了象征神学对传统神学教义的新解释。文章分析了象征神学具有的积极意义。但文章也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麦奎利过于绝对地将象征视为揭示存在本身的唯一方式。此外,文章还认为麦奎利将上帝称为“神圣存在”可能引起基要主义者的质疑,因为他们可能会认为麦奎利的上帝观更像是哲学家们所理解的上帝,而不是基督教信仰中的上帝,认为这可能会削弱基督教信仰的独特特征。

3.2.2. 麦奎利的神学人类学研究

关启文的《基督教与人的生存——约翰·麦奎利的人观》 [18] 一文于2000年先后发表在《建道学刊》和《基督宗教研究》上。文章指出麦奎利创新地通过实存主义来论证基督宗教信仰对我们理解人的实存的重要性。其指出,相较于传统的自然神学,麦奎利的实存主义神学更为平和、中道且系统。文章分析了麦奎利的人观的特点,指出人的生存有四种两极性/极性(polarities/polar)。但同时文章也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麦奎利的整个方法都是以中等及高收入群体为导向的:因为麦奎利要求人去反思,但这似乎假定人都一定程度的闲暇和受教育程度,而当人们面临受教育程度不高、失业、经济压力时,可能无法腾出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于是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基督宗教是否需要实存主义的问题。文章最后还认为麦奎利的思想对上帝的超越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启文于2001年发表在《建道学刊》上的《由人的超越到神的存在——约翰·麦奎利的人类论证》 [19] 一文以《探索人性:一种神学与哲学的途径》一书为研究材料,文章认为麦奎利的人类论证其实是一种支持上帝存在的累积论证,整本《探索人性》就是用来演绎这个论证的。该论证表明人的实存和人生现象超越了自然界,因此自然而然地指向超越的上帝作为人超越的源头和基础。文章对构成麦奎利的人类论证的六个论点进行了解释和批判性评价,同时指出它们存在的问题,并论证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接下来,文章以独特的方式,运用了统计学中的贝叶斯理论(Bayes Theorem)重新构建了人类论证,并得出结论:尽管这个论证并不能确定地证明上帝的存在,但它是不可忽视的,并且可以成为支持上帝存在的累积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光沪于2015年发表在《宗教与哲学》上的《麦奎利与〈探索人性〉》 [20] 一文,介绍了麦奎利的生平及《探索人性:一种神学与哲学的途径》这本书的思想。文章以《探索人性》一书为核心,系统梳理了麦奎利的学术历程和主要思想,并进行了评价。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麦奎利的生平和著作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探索人性》一书的内容,并梳理了麦奎利思想的来源。文章认为,麦奎利对人性的探索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即先对人的实存进行现象学描述,然后进行哲学分析,接着揭示人的有限性、局限性、依赖性以及超越性,并自然地探索存在本身的意义,最终达到对人性的深度认识,以及对作为存在本身的上帝的领悟。

3.2.3. 麦奎利的语言哲学研究

董尚文的《寻求神学语言的意义——麦奎利的语言哲学简论》 [21] 一文于2001年先后发表在《理论月刊》和《哲学动态》上。这篇文章主要是对麦奎利的著作《谈论上帝:神学的语言与逻辑之考察》进行概括。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麦奎利的语言哲学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讨论了麦奎利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理论的批判。第三部分阐述了麦奎利的语言哲学的核心。最后说明了其的语言哲学的基本结论和方法论意义。文章先回顾了麦奎利如何对逻辑实证主义的人工语言理论进行批判,并建立话语情景(the discourse-situation)理论。文章认为麦奎利的语言哲学将语言作为人的实存现象进行考察,为其神学语言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方法论上,麦奎利将语言分析与实存分析相结合,认为神学语言分析必须紧密依靠对人的实存的分析。文章认为这为理解神学语言的意义提供了线索,也为构建麦奎利的哲理神学提供了可能。文章最后指出麦奎利构建了神学语言的基本逻辑,即“实存–存在”(existence - being)语言。

董尚文于2002年发表在《哲学动态》上的《当代西方宗教语言研究方法论分析(下)》 [22] 一文在第四段对麦奎利的“实存–存在论”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麦奎利扩展了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的“存在语言”,提出了“实存语言”。存在语言可以达到一种本体论的维度,可用于谈论超越人的存在本身。实存语言之所以能转化为存在语言,主要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对存在的类比。由于人的实存的独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类比来揭示存在本身即上帝。文章认为从本体论的角度理解宗教语言的独特性,并将其与人的实存状况及当代文化相关联,对于当代人理解神学语言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3.2.4. 麦奎利的辨证神学研究

何光沪的《神性探索的新模式——麦奎利的辩证有神论》 [23] 一文于2016年发表在《宗教与哲学》上。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麦奎利的生平及《探索神性:辨证有神论》这本书的思想。文章首先介绍了上帝观念在多元化的当代思想中被严重质疑甚至抛弃的现实。强调了麦奎利重新构建上帝论的原因:“这是现代人思想趋势的要求”。接着文章概括了麦奎利辩证有神证的性质。指出辩证有神论“兼顾了上帝与人的相异性与相通性,即超人格性与人格性、超越性与内在性、永恒性与历时性、不变性与变易性、不动性与易感性等对立面共存相通的性质”。然后文章指出这种新理论旨在克服传统上帝论思想将上帝塑造成高高在上、全知全能、不变、永恒、不动的形象。麦奎利构建起了一位与人同受苦同努力的上帝形象,在这部分中,文章还补充了对“神义论/神正论(Theodicy)”难题的理解。最后何教授简要介绍了自己构建的“全球宗教哲学”与麦奎利思想的异同之处。

李华的《约翰·麦奎利新型上帝论思想研究》 [24] 对麦奎利的辩证有神论的六个辩证神性类别进行了考察,其中包括“存在与虚无”、“一与多”、“可认知性与不可理解性”、“超越性与内在性”、“易感性与不动性”、“永恒性与历时性”。文章还探讨了上帝观念与各个宗教的关系,指出将辩证神性作为终极关切的对象不仅合乎理性,还为不同宗教间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这有助于促进宗教间的交流与和谐。因此麦奎利的辨证有神论具有重要意义。

张生的《自然神学的发展与自我超越》 [25] 一文收录在2018年《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十三辑上。这篇文章系统梳理了从传统自然神学到现代自然神学的发展过程。文章指出,传统自然神学认为人可以通过理性来获得关于上帝的知识,但其也强调理性和启示在理解上帝问题上的同等重要性。然而,随着人对理性的过度追求,自然神学试图仅依靠理性来参悟和理解上帝的奥秘,但这种想法在休谟(David Hume)和康德(Immanuel Kant)等哲学家的批判下逐渐失去了地位。20世纪以后自然神学形成的一种新的共识,认为人虽无法仅凭理性获得关于上帝的认识,但人的理性所具有的超越性表明,人作为理性的主体,有可能认识上帝。最后文章分析了麦奎利的思想,指出麦奎利尝试采用“极性/两极性”(polar)的概念来建立理解上帝的“辩证有神论”,可以实现自然神学的自我超越。

3.2.5. 麦奎利关于“罪”的思想的研究

张生的《基督教“罪”概念的实在论分析》 [26] 一文发表在2014年《宗教学研究》上,文章采用了麦奎利的“实存–存在论”方法。文章首先对基督宗教的“罪”(sin)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罪性”、“原罪”和“羞耻”等问题。接着运用实存主义对“罪”进行分析,指出从实存主义的视角来看,“罪”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关于“实存–存在”关系的认识论,将人(实存)与上帝(存在本身)之间的背离用宗教语言描述为“罪”。因此,基于这一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基督宗教的核心问题,比如“世界为何如此”(创造)、“世界应该如何”(救赎、终末)等等。

陈超的《麦奎利对“罪”论的分析》 [27] 首先概述了实存主义神学对“罪”概念的处理方式。接着文章聚焦麦奎利的神学语言观,强调了“象征”对揭示存在本身的作用。接着文章回顾了基督宗教传统处理“罪”的问题的方式,引入了实存主义神学对“罪”的看法。然后文章介绍了传统神学与辩证神学的区别,分析了辩证有神论对我们理解“罪”的概念的影响和意义。最后文章指出麦奎利运用实存主义解释“罪”的概念的创新性,同时回应了有人关于麦奎利的思想中的还原主义倾向的质疑,以及哲学概念在神学中的运用是否会导致基督宗教信仰削弱和偏离等问题。

4. 研究展望

4.1. 结论

约翰·麦奎利的思想在汉语学界产生了许多的影响。他的关于系统神学、神学人类学、语言哲学、辨证有神论等内容激发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并且引发了许多重要的研究。但本文发现,尽管在西方学术界,麦奎利的思想已经得到许多研究,但在汉语神学界,关于麦奎利的研究仍然相对有限。关于麦奎利的著作和论文的翻译数量十分有限。比如麦奎利曾经说到他最重视的两本书:一本是《基督教神学原理(Principles of Christian Theology)》,另一本则是《现代思想中的耶稣基督(Jesus Christ in Modern Thought)》 [28] ,但后者目前还没有汉译本。此外,西方学术界许多关于麦奎利思想研究的二手文献,比如探讨麦奎利的救赎论 [29] ,基督论 [30] 和自然神学 [31] 等思想的文献,还有关于麦奎利生平和思想的导论性文献 [32] 、系统回顾麦奎利思想体系的文献 [33] ,也都没有被系统地翻译和介绍到汉语神学界来。总的来说,目前汉语神学界对麦奎利的研究尚未达到很深的程度,并且也缺乏对其思想的系统性把握。

4.2. 展望

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译题,本文认为,首先,需要增加对约翰·麦奎利作品以及二手研究文献的翻译。此外还可以编写介绍性的文章,这样即使没有其著作的完整译本,也能了解到麦奎利一些著作的思想。

第二,可以深入研究麦奎利哲理神学中的各个部分,比如神学语言学、神学人类学、宗教对话思想、宗教多元论、辨证神论、创世论和终末论等,以期来超越简单的文本介绍。

第三,可探讨麦奎利关于密契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考虑到神秘主义近年来在学界备受关注,而有关麦奎利与神秘主义的研究在汉语神学领域尚属空白。

第四,关于麦奎利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尽管这一领域几乎未被深入探讨,但仍存在潜力。例如麦奎利对宗教语言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后现代主义的语言批判和多样性观点存在共鸣,因此可以探讨他对语言与意义的思考对于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宗教语言理论有何启示。此外,麦奎利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身体性、身份认同和权力关系等议题可以相联系,因为麦奎利关于人的实存和自由的思考可以对解构主义和权力关系的讨论带来启发。通过麦奎利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对话,我们可以拓展对麦奎利的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第五,可以研究麦奎利与性别主义相关的思想 [34] ,聚焦于其神学语言、象征神学,分析其中的性别涵义和表达方式,从而深化对宗教哲学、性别平权和社会正义之间关系的理解,并为推动社会正义和性别平权等议题做出贡献。

第六,可以探讨麦奎利对各种批判观点的回应,包括对其上帝观过度强调内在性的批判,以及关于其的上帝观更接近于哲学而非基督宗教的观点。

第七,可以进行关于麦奎利与其他思想家的比较研究。例如与C.S.路易斯的人观的比较研究 [35] ,与约翰·希克 [36] [37] 、蒂利希、孔汉思、萝特、列维纳斯和斯温伯恩等人的思想的比较研究,与东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38] [39] ,例如研究实存主义神学对于基督宗教与儒释道三教思想对话具有的独特视角和积极作用 [40] 。通过对比研究麦奎利与其他思想家的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独特贡献和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关系,同时也可以促进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对话,为哲学、宗教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八,关于麦奎利的宗教对话和宗教多元论思想的研究 [41] 。例如辨证有神论对全球宗教对话的积极作用,以及与“全球宗教哲学”的关系 [42] 。

第九,研究麦奎利思想的跨文化适应性和接受性。目前本文讨论的只是汉语学界对其思想的研究,还不包括其它更多样和更广泛的文化圈 [43] [44] [45] [46] [47] 。

第十,研究麦奎利思想在现实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许志伟在《生命伦理:对当代生命科技的道德评估(At the Beginning of Life: Dilemmas in Theological Bioethics)》 [48] [49] 一书中谈到位格人所具有的关系性向度时,就引用了麦奎利的思想。此外还可以研究麦奎利思想的跨学科性,例如对当代生命与医学伦理学、生态神学 [50] 、生态环境问题和技术伦理问题等产生启示和影响。

总之,汉语神学界对约翰·麦奎利思想的研究仍然有许多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继续深入研究和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对麦奎利思想的理解,并为哲学、神学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也为全球文明和思想的对话与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致谢

张生教授曾受业于何光沪教授,笔者走上爱智慧的道路,要感谢曾经与张生老师的相遇,感谢其亦师亦友的教导与帮助,在此特向哲学启蒙恩师张生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何光沪. 百川归海: 走向全球宗教哲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 [英]约翰∙麦奎利. 二十世纪宗教思想[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3] [英]约翰∙麦奎利. 基督教神学原理[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7.
[4] [英]约翰∙麦奎利. 谈论上帝: 神学的语言与逻辑之考察[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5] [英]约翰∙麦奎利. 存在主义神学: 海德格尔与布尔特曼之比较[M]. 香港: 道风书社, 2007.
[6] [英]约翰∙麦奎利. 天人无间: 基督教密契主义导论[M]. 香港: 道风书社, 2013.
[7] [英]约翰∙麦奎利. 探索人性: 一种神学与哲学的途径[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9.
[8] [英]约翰∙麦奎利. 探索神性: 辩证有神论[M]. 香港: 道风书社, 2015.
[9] [英]约翰∙麦奎利. 第二个千年终结时的基督教神学: 希望之涨落[J]. 世界宗教文化, 1996(4): 12-19.
[10] [英]约翰∙麦奎利. 世界宗教之间的对话[J]. 世界宗教文化, 1997(4): 2-9.
[11] [英]约翰∙麦奎利. 宗教思想中的后现代主义[J]. 宗教与哲学, 2013(2): 49-67.
[12] [英]约翰∙麦奎利. 神学和妇女[J]. 天风, 2001(4): 50-51.
[13] [英]约翰∙麦奎利. 人的生存, 收《二十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卷)》[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1.
[14] 何光沪. 现代基督教思想的一个标本——麦奎利的系统神学[J]. 世界宗教研究, 1983(4): 95-113.
[15] 何光沪. 一种兼收并容的现代神学——麦奎利的基督教系统神学[M]. 文化: 中国与世界(第4辑). 北京: 三联书店, 1988: 54-114.
[16] 何光沪. 麦奎利与《基督教神学原理》[J]. 世界宗教文化, 1997(4): 52-56.
[17] 刘晶戈. 论“象征”在麦奎利神学方法论中的核心地位[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22.
[18] 关启文. 基督教与人的生存——约翰∙麦奎利的人观[J]. 基督宗教研究, 2000: 53-70.
[19] 关启文. 由人的超越到神的存在——约翰∙麦奎利的人类论证[J]. 建道学刊, 2001(16): 57-81.
[20] 何光沪. 麦奎利与《探索人性》[J]. 宗教与哲学, 2015(1): 119-132.
[21] 董尚文. 寻求神学语言的意义——麦奎利的语言哲学简论[J]. 哲学动态, 2001(4): 35-40.
[22] 董尚文. 当代西方宗教语言研究方法论分析(下) [J]. 哲学动态, 2002(8): 37-40.
[23] 何光沪. 神性探索的新模式——麦奎利的辩证有神论[J]. 宗教与哲学, 2016(5): 144-153.
[24] 李华. 约翰∙麦奎利新型上帝论思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2017.
[25] 张生. 自然神学的发展与自我超越[C]//宗教文化出版社. 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二十三辑).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8: 138-153.
[26] 张生. 基督教“罪”概念的实在论分析[J]. 宗教学研究, 2014(3): 219-224.
[27] 陈超. 麦奎利对“罪”论的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24.
[28] Macquarrie, J. (1990) Jesus Christ in Modern Thought. SCM, London.
[29] Burke, T.J. (2001) The Salvation of Humankind: The Soteriology of John Macquarrie in Relation to His Existential Anthropology. St. Mary’s Seminary & University, Baltimore.
[30] Purdy, V.L. (2009) The Christology of John Macquarrie. Peter Lang, New York.
[31] Morley, G. (2017) John Macquarrie’s Natural Theology: The Grace of Being. Routledge, London.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198477
[32] Long, E.T. (1985) Existence Being and Go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ical Theology of John Macquarrie. Paragon House, New York.
[33] Foster, S. (2019) Theology as Repetition: John Macquarrie in Conversation. Pickwick Publications, Eugene Oregon.
https://doi.org/10.2307/j.ctv10crf08
[34] [美]萝特. 性别主义与言说上帝[M]. 香港: 道风书社, 2004.
[35] [英]C.S.路易斯. 痛苦的奥秘[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6] [英]约翰∙希克. 上帝道成肉身的隐喻[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37] [英]约翰∙希克. 多名的上帝[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8] Yao, X.Z. (1996)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en and Agape. Sussex Academic Press, Brighton.
[39] 姚新中. 儒教与基督教: 仁与爱的比较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40] 何光沪, 许志伟. 对话: 儒释道与基督教[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
[41] Macquarrie, J. (1996) Media-tors between Human and Divine: From Moses to Muhammad. Continuum, New York.
[42] 何光沪. 多元化的上帝观: 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43] Macquarrie, J. (1974) Gott-Rede: Eine Un-tersuchung Der Sprache Und Logik Der Theologie. Echter, Urzburg.
[44] Macquarrie, J. (1979) L’umiltà Do Dio: Med-itazione Sul Misterio Della Salvezza Cristiana. Jaca Book, Milano.
[45] Macquarrie, J. (1969) Dios Y La Secularidad. Centro de Publicaciones Christianas, San José Costa Rica.
[46] Macquarrie, J. (1970) Qu’Est-Ce Qui Nous Sépare En-core de l’Eglise Catholique Romaine: La Réponse d’Un Anglican, Concilium, Paris.
[47] Macquarrie, J. (1968) De Be-ginselen Van De Christelijke Theologie, J.J. Romen & Zonen, Roermond.
[48] [加]许志伟. 生命伦理: 对当代生命科技的道德评估[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49] Hui, E.C. (2002) At the Beginning of Life: Dilemmas in Theological Bioethics, InterVarsity Press, Downers Grove.
[50] Macquarrie, J. (1971) Creation and Environment: The Inaugural Lecture at Oxford University. The Expository Times, 8, 4-9.
https://doi.org/10.1177/0014524671083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