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路径研究——以宾阳关公诞为例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aking Binyang Guan Gong’s Birthda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4.133233, PDF, HTML, XML, 下载: 25  浏览: 4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莉莉:南宁学院校长办公室,广西 南宁
关键词: 宾阳关公诞民俗文化旅游Binyang Guan Gong’s Birthday Folk Culture Tourism
摘要: 宾阳关公诞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具有较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域特色,但存在民俗旅游规划不清晰、文创项目极度缺乏、传播推广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结合体验经济、民俗旅游和当地实际,提出打造关公民俗文化旅游路线、建设关公民俗文化旅游园、创新民俗体验项目、强化宣传推广等策略来开发提升关公诞,从而助推南宁市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Binyang Guan Gong’s birthday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80 years, and it i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item in Nanning. It has goo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thnic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but there are some main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folk tourism planning, extreme lack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jects, and insufficient dissemination and promotion.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economy, folk tourism and local rea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develop and promote Guan Gong’s birthday, such as building Guan Gong’s folk culture tourism route, building Guan Gong’s folk culture tourism park, innovating folk experience projects and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nning’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文章引用:周莉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路径研究——以宾阳关公诞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3): 403-40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3233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说,“非遗”是我国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留下的独特印记,是传统文化的原生态表现和鲜活载体,是人民特有的信仰追求与思维模式的沉淀,是民族智慧的精华,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内驱动力 [1] 。

南宁市宾阳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获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宾阳县昆仑关、甘棠镇一带是多民族聚集区,居住有汉族及壮、瑶、苗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关公作为儒、释、道三家共同推崇的神灵,是中华民族“忠义仁智勇”的精神化身。关公信仰从北宋开始传入宾阳县,在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融合发展进程中,关公信仰扎根发展,在民间逐步演变为神圣无比的精神寄托和道德标杆。2009年“宾阳关公诞”被列为南宁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 。

2. 宾阳关公诞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1. 主要内容

宾阳关公诞又称关公磨刀节,广泛流传于宾阳县昆仑关、甘棠镇、思陇镇等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盛大的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活动,是当地民俗文化旅游的金色名片。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每年农历五月十二夜晚到次日,南宁市区、横县、武鸣以及宾阳昆仑关周边数十万民众自发聚集到昆仑关关公庙,拜祭关公以及昆仑关战役牺牲英烈,祈求国泰民安、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民间习俗。其二是自1840年以来,宾阳甘棠镇每年农历五月十三隆重举办关公庙会,请出关公座像巡游,龙队、凤队、鹤队、狮队及各方块队随行,各街各户均设坛祭拜,祈求关公保护家宅平安、五谷丰登、财丁两旺,节庆氛围浓烈 [3] 。

2.2. 主要特点

鲜活的神话形象。历史上,关羽并没有到过宾阳一带,关公崇拜与民间流传的各类神话相依相连。“关公磨刀降雨”:相传南海龙王三太子乃蛇妖所变,施法令人间大旱多年,民不聊生。玉帝派关公去催雨,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驾着彩云来到昆仑关仙女峰,在三太子面前磨刀,三太子被降服,自此风调雨顺。民众感恩关公,于是在昆仑关建关公庙,供奉关公像,将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定为“关公磨刀节”。“关公下凡捉大蟒”:据说北宋年间,昆仑关山坳有大蟒出没,农历五月十三关公下凡,在昆仑关磨刀霍霍,挥斩蟒蛇,为民除害。“关公神兵助狄青”:相传北宋狄青部队在关公“神兵”的帮助下打败了大南国(壮族历史上的古国)首领侬智高,收复广西,狄青在昆仑关建庙酬谢关公,关公信仰从此兴起 [4] 。

壮文化的交流融合。宾阳关公诞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与壮族文化的交流互鉴,融合发展。如在关公庙中,不仅有关公像,还有雷神、地母、花婆等壮族的崇拜神,民众求姻缘、求财富、求平安等多种诉求融汇到关公信仰中。壮族的山歌、宾阳师公戏、游彩架、彩凤表演等均有歌颂关公的作品;群众文艺集社中的歌墟、墟逢、诗社等有关公形象的展演 [5] 。关公诞举办时,关公磨刀礼的展示,与壮族的舞龙、舞狮、舞马、舞麒麟、舞鹤、舞蝶等相得映彰,展示出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

民俗节庆蓬勃发展。作为南宁文旅活动的亮点之一,2012年起每年农历五月十二、十三,南宁昆仑关民俗文化旅游节隆重举办,吸引数十万群众参加,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如2023年庆典由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等八家单位共同主办,有关公磨刀礼、宾阳炮龙、芭蕉龙、师公戏、上林大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有关帝庙祭拜仪式,有“品味昆仑关”乡村振兴产品展销会和文创集市,有“拳拳赤子心 殷殷家国情”爱国主义研学体验活动,还有乐队表演、户外现场直播秀等节目,借助线上线下双渠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关公“忠义仁智勇”精神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6] 。

3. 传承与发展中存在不足

在《南宁昆仑关关公文化当代价值与旅游创新研究》课题问卷调查中,笔者从关公信仰传播的现状、关公信仰的内涵、游客视角设计了调查问卷。结合185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发放240份,回收190份,有效185份)分析,宾阳关公诞传承与发展中的不足主要有3个方面:

3.1. 民俗旅游规划不清晰

民俗旅游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旅游,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民俗特征和风土民情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关公诞历史悠久,深入人心,但是当地对关公信仰系统化研究不多,造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规划不够清晰,没有长远的指导性规划,旅游路线不明显,配套设施不完善,民俗资源利用程度低,大部分仅仅停留在巡游、表演、祭拜等内容,存在雷同化、形式化的情况 [7] 。

3.2. 文创项目极度缺乏

宾阳关公诞有180多年的历史,昆仑关民俗文化旅游节已经举办10年,但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没有利用好关公文化符号进行再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关公主题文创产品、文艺作品极少。民俗文化体验感单薄,未进行关公故事、关公品德的汇演或角色扮演的形式创新,缺少文化的冲击力、震撼力。

3.3. 传播推广力度不够

从问卷调查反映出来,了解昆仑关关公崇拜或宾阳关公诞的人占比16.23%,了解昆仑关民俗文化旅游节的人占比15.93%,从整体上看,关公诞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不够高。没有开设官方微信、微博、视频号,网络传播、自媒体传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渠道应用推广不足,没有形成群体传播效应。

4. 进一步开发的路径建议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8] 。2023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南宁市加快创新开放多元融合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意见》(桂政办发〔2023〕80号),提出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支持南宁市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承“邕城”文脉,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支持南宁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设施建设,开展非遗民俗活动,建设一批大型文体旅综合性场馆等 [9] 。结合体验经济、民俗旅游的兴起和当地实际,可以从以下路径来做好宾阳关公诞的传承和升级建设,助推南宁市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4.1. 科学制定规划,打造一条关公民俗文化旅游路线

建议宾阳县文旅部门作为实施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组织当地从业者、民俗专家学者、旅游企业、投资者、规划者一同开展调查论证,吸收借鉴山西运城、湖北宜昌、河南洛阳等关公旅游发达的地区经验,跳出关公诞仅在每年特定时间举办的框框,出台宾阳关公诞保护与传承发展规划,打造一条环昆仑关–宾州–甘棠的关公民俗旅游线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集聚效应 [10] 。让宾阳关公诞从短暂的节庆向长期的民俗旅游转变,实现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体验。

4.2. 设施提质升级,建设一座关公民俗文化旅游园

昆仑关及甘棠镇现存关公庙面积小、规格不高,以民众自发祭拜活动为主,已经不适合当今多元化、多维度的旅游需求。建设高规格的民俗文化旅游园是更好地传承关公诞的必要形式。一是重构信仰传播的建筑载体,按照2005年南宁市发改委相关文件批复,可以依靠社会力量建设昆仑关关公民俗文化园,修建规模更大的关帝庙,满足民众旅游及祈福需求。二是讲好关公故事,将关羽“悯冤除豪”“桃园结义”“单刀赴会”“夜读春秋”“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典故通过景观、游乐设施、真人秀等形式展示出来,提升游客对关公文化的认识 [11] 。三是将关公诞节庆中的巡游、巡演提炼升级,作为固定节目打造为文化旅游园的品牌,定期表演,促进关公诞非遗展演流传更为广泛。

4.3. 创新体验项目,推动关公信仰与民族特色融合发展

创新体验式项目,通过塑造场景、渲染氛围等,使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其中,发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增值效益的重要作用。如结合当地戏剧元素,编排演绎关公系列师公戏、丝弦戏,以故事汇演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游客进行体验,或者开发剧本娱乐,增强互动性;围绕忠勇仁义的核心思想,综合宾阳特色游彩架、舞炮龙、抢花炮等民俗活动,发展关公研学活动、武义比拼等,增强趣味性 [12] ;宾阳竹编与宾阳陶瓷、宾阳壮锦被称为“宾阳三宝”,可以利用这些工艺技术,创新关公文创产品,指导游客自己动手制作,增强实用性;还可以沿线开发打造三国风情街区、壮族特色民宿、歌颂关公事迹的歌圩等,让游客走进历史的同时,也感受旖旎的民族文化,增强感官体验 [13] 。通过体验项目的创造创新,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增强体验满意度,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4.4. 强化宣传推广,提高宾阳关公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2023年,全国各地文旅局长纷纷“上才艺”,通过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宣传,展示本地文化旅游特色,走红网络的同时更带动当地文旅市场的火爆。宣传推广对于非遗而言,更是至关重要。一要吸收关公在昆仑关的神话故事题材,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造势,赋予关公当地特有的IP形象,展示其“忠义仁智勇”精神内涵 [14] ;二要突出关公诞民俗文化特色,将关公神话、关公诞巡游的台前幕后、昆仑关民俗文化旅游节的特色展演、美食、美景等,点面结合,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社交媒体等渠道讲述出来,增强传播的合力;三要主要融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南宁市消费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将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的关公诞节庆做强做大,精心策划民俗旅游线路,发放“消费券”等优惠措施吸引游客 [15] [16] ;四是加强跨地域、多类型的文旅资源共享与合作,比如与山西、湖北的关帝庙景区互动联建,提升关公诞的影响力,与南宁孔庙、青秀山、大明山等景区“捆绑”,增强宣传效果和吸引力。

5. 总结

宾阳关公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壮民族文化、民间民俗相互融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民俗旅游既要打好“文化牌”,也要打好“特色牌”、“创新牌”,走差异化道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宾阳关公诞民俗文化旅游研究,根据市场和受众需要来完善民俗旅游建设内容,强化审美体验、参与体验,并运用多媒体优势加强传播,打造关公诞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创造南宁文旅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南宁昆仑关关公文化当代价值与旅游创新研究”(2020KY64003)。

参考文献

[1] 邹统钎.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 第四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2]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统计表[EB/OL].
https://wgl.nanning.gov.cn/ggbmfw/fwzwhycml/t5727692.html, 2023-10-20.
[3] 陈纸. 昆仑关下: “关公磨刀”雨纷纷[EB/OL].
http://www.nnnews.net/yaowen/p/527321.html, 2013-04-25.
[4] 吴莹. 南宁昆仑关关公信仰民俗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师范学院, 2016: 14-21.
[5] 南宁市宾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宾阳县民间民俗文化概况[EB/OL].
http://binyang.gov.cn/zjby/whly/mswh/t1206951.html, 2015-05-14.
[6] 莫岚远. 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打造特色文旅融合品牌——2023南宁昆仑关民俗文化旅游节举行[N]. 南宁日报, 2023-07-04(07).
[7] 杜汉华, 余海鹏, 张丹. 湖北关公“双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5): 5-8.
[8]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 上海艺术评论, 2023(5): 8-10.
[9]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南宁市加快创新开放多元融合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意见[EB/OL].
http://www.gxzf.gov.cn/zwgk/zfxxgkzl_84988/zcwj_885018/xzgfxwj/t17484819.shtml, 2023-11-20.
[10] 栾玲.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28): 87.
[11] 王志远, 康宇. 关公文化学[M]. 北京: 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 2015.
[12] 周小玉, 熊作钰, 王余红, 等. 体验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黎平肇兴侗寨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34(7): 105-109.
[13] 李志琴. 运城关公信仰活态民俗游的开发路径研究——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分析[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8, 26(5): 27-30.
[14] 刘道强, 肖曲. 国际范与中国味, 主题乐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J]. 旅游学刊, 2018, 33(11): 7-9.
[15] 杨洋, 王美艳. 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民俗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海南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9): 107-109.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 在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文旅力量[N]. 广西日报, 2023-12-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