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油凹陷斜坡带石油富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东部斜坡带葡萄花油层为例
PDF, 下载: 1,251  浏览: 3,0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刘轶英*: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黑龙江大庆
关键词: 成藏模式;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鼻状构造;油气运移
摘要: 针对三肇凹陷东部斜坡带葡萄花油层石油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的现状,通过对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以各种断层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为主,主要分布在尚家鼻状构造和尚南鼻状构造向凹陷倾末的斜坡带,临凹的斜坡带油气尤为富集,呈连片分布;鼻状构造的轴部及两翼石油不富集,油藏呈零星分布。断层岩性油藏在鼻状构造及其临凹斜坡带均有发现,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临凹斜坡带。鼻状构造及其演化特征、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断层、砂体与断层的组合方式为该区石油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文章引用:刘轶英. 富油凹陷斜坡带石油富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东部斜坡带葡萄花油层为例[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5, 37(1&2): 13-16.

参考文献

[1] 孙雨,马世忠,刘云燕,等.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初探[J]. 地质科学,2008,43 (4):746~757.
[2] 吴河勇,梁晓东,向才富,等. 松辽盆地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探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07,37 (2):185~197.
[3] 任宪军,单玄龙,王建波. 松辽盆地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过程的再认识[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44 (1):38~44.
[4] 丁修建,柳广弟,刘春林,等. 松辽盆地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主控因素分析[J]. 高校地质学报,2013,19 (1):56~63.
[5] 刘宗堡,马世忠,吕延防,等. 大型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 6):938~945.
[6] 刘云燕.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条件及模式的差异性[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33 (4):616~623.
[7] 孙雨,马世忠,姜洪福,等.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藏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 (8):2387~2393.
[8] 卓弘春,林春明,李艳丽,等.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姚家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界面特征[J]. 沉积学报,2008,25(1):29~38.
[9] 朱筱敏,刘媛,方庆,等.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条件和沉积模式: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例[J]. 地学前缘,2012,19 (1):89~99.
[10] [孙雨,马世忠,姜洪福,等.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J]. 地质学报,2010,84 (10):1502~1509.
[11] 王雅春,徐光波,刘洛夫,等. 宋站南地区葡萄花和扶杨油层的油源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 (3):36~41.
[12] 毛立全,石珊珊,申家年. 尚家油田原油地球化学剖析与油源对比[J].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学院学报),2008,30(5):176~179.
[13] 付广,王有功. 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及其研究意义[J]. 沉积学报,2008,26 (2):355~360.
[14] 王文明,王成文. 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 (1):37~44.
[15] 林铁锋,施立志,王卓卓,等.松辽盆地北部宋站尚家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32 (2):165~170.
[16] 付广,王有功,袁大伟.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源断裂的再认识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2010,31 (5):76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