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lderly Care for the Disabled in Rural Areas
DOI: 10.12677/SD.2022.123069, PDF, 下载: 305  浏览: 744 
作者: 董殿文, 康玲玲: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农村失能老人养老Rural Disabled Elderly Provide for the Aged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继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老年人患病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相应的医疗资源的配置比较差,缺乏专业的医疗和护理人员,因此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患病导致失能的比例比较高。而农村失能老人普遍存在着规模大、经济困难、依赖家庭照料的特点,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农村地区的年轻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的失能老人正面临着“老无所养”的养老困境。因此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当前农村地区失能老人所面临的养老困境,并针对农村失能老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满足当前农村失能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改善和提高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is increasing, and the proportion of sick in the elderly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corresponding medical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lack of professional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 so older people in rural areas are relatively high due to the proportion of disability caused by disease. The rural displacement elderl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relying on their familie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urban and rural gaps, young labors in rural areas continuously flow, the rural displacement elderly are facing “old and no nostalgia” distress. Therefore,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ives of the article are through data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pension dilemma faced by the resilience of aggrav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ural displacement elderly, to meet the diversified pension needs of the current rural disabled elder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ural disabled elderly.
文章引用:董殿文, 康玲玲. 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J]. 可持续发展, 2022, 12(3): 644-650. https://doi.org/10.12677/SD.2022.123069

1. 引言

伴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延长的同时老年人患有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机率也在不断增大,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结果显示:此次人口普查中农村60岁、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分别为23.81%、17.72%,比城市分别高7.99、6.61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慢,农村地区人均收入较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覆盖率低,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对于日常体检和疾病不够重视,所以,农村老年人一旦患病,病症就会比较严重,由于在患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农村地区重度失能的老年人的比重就会比较高。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的余寿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 [1]。这部分老人由于患病的原因导致自身机能的衰退,生活不能够自理,需要他人的照料,这部分人群被称为“失能老人”,我国失能老人的数量较多,规模比较大,生活艰苦,无人照料,目前而言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的失能老人的比例较高,而这部分老年人由于经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日常生活得不到很好的照料,甚至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部分失能老人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2. 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文献发表趋势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术界关于农村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现状,本论文对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中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数据分析,检索的方式为高级检索,检索条件中主题设置为“农村失能老人”、“养老”,共检索了160条文献样本,如图1所示:图1显示了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我国关于农村养老路径方面的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中发文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从图1中可观察到在此期间文献发表总体上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在2010~2014年发文量都比较低,都处在十篇以下的水平。2015年以后文献发表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不断上升的趋势,2017年到达一个峰值,2017年共发表了30篇关于以“农村失能老人”和“养老”为主题的论文,2017年之后虽然发表的相关论文的数量稍有下降,但总体上保持着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目前学术界对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的问题仍处于持续关注和积极探索中,关于农村是能老人养老的相关问题仍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Figure 1. Statistics chart of number of articles on disabled elderly people in rural areas (2010~2022)

图1. 农村失能老人主题发文量统计图(2010~2022)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布

通过观察图2,可知学术界对于“农村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吉首大学的曾明星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思峰,两者的研究在学术界都比较有代表性意义,具有较强的聚合性。通过观察图四可知,对于“农村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往往是以机构为中心,机构内的学者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但是,各机构之间的联系则较为松散,机构之间没有连线,说明机构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失能老人养老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从整个机构分布来看研究机构大多都是高校,说明高校目前是农村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研究的主力军。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农村养老路径的研究上去,从而使其制定的政策更加精准,更具有导向性。

Figure 2.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analysis chart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图

3. 农村失能老人的特点

3.1. 规模大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 [2]。农村失能老人比例要高于城镇,但就目前农村地区的失能老人养老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失能老人居家照料的养老方式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原因,正在逐渐崩解,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由于价格、观念、服务质量等原因在农村地区还不能满足所有失能老人养老的需来,目前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相关养老服务的供需之间的缺口较大。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如何因地制宜地满足规模如此庞大的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已经成为当前促进农村地区更加好发展的重点问题。

3.2. 经济困难

一方面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收入低,大部分的农村人主要还是以务农为生,大部分农村人都没有一份可靠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尤其是迈入高龄不能劳动时,其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年轻时的积蓄,经济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还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覆盖不够健全、医疗资源比较短缺,缺乏专业的医疗和救护资源,农村老年人生病后往往得不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救治,从而耽误救治,加重病情,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生病后看病的成本高,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3. 大多依赖家庭养老

农村的传统的观点中存在着“养儿防老”的观念,而且中国也存在着家庭养老的悠久的历史。大多数的农村失能老人由于身体行动不便,基本无法自理,即使是半失能的老人,他们的行动也需要有人来帮扶,所以农村失能老人大多依赖于家庭的照料。但是由于现在农村的强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农村失能老人普遍存在缺乏家庭照料的现象。由于养老机构对于所收纳的老人有基本的健康标准,而普通的农村家庭有负担不起医疗中心的昂贵的医疗费用,所以目前农村失能老人只能够依赖家庭养老 [3]。

4. 我国失能老人存在的问题

4.1. 失能老人生活状态差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老年人在失能后的生活状态是比较差的。一方面农村失能老人,多患有一些慢性病。由于子女多外出务工,不能经常在身边照料,它们多为空巢老人,所以就造成了失能老人平时看病就医困难,而且多数慢性都存在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的现象,因此农村失能老人一旦患病导致失能的几率会很高。而当前农村也越来越呈现出空心化的特点,农村的老年人与自己的子女分离,日常起居生活无人照料,尤其是对于失能老人,他们大多数都依靠于配偶的照料,甚至于没有人照料,所以农村失能老人面临着严重的照料不足的问题,对于这部分空巢的失能老人来说,一旦生病不能自理,他们将面临着严重的生存挑战。另一方面,农村的老年人由于主要以务农为生,经济来源比较单一,而且具有不稳定性,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患病后逐渐丧失劳动了能力,因此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十分艰苦,甚至无法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求。

4.2. 缺乏专业人员的照料

一方面由于儿女长期外出务工,不能经常回家,所以照料农村失能老人的任务主要是有留守妇女负责的,而由于照料失能老人这一项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和廉价的工作,所以专门从事照料失能老人工作的人员比较短缺。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当前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照料农村失能老人人员,大部分的失能老人的照料工作是由留守妇女来负责的,但是由于这部分人由于学历比较低,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也没有掌握专业化的护理知识,缺乏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因此在失能老人的照料方面也存在着照料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

4.3. 医疗服务资源欠缺

农村失能老人多患有多种慢性病,但是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优质的医疗资源,老年人的保健护理意识也比较薄弱,所以不经常进行体检,所以一旦发病,病情就会很严重,导致失能 [4]。另外,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较低,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也比较低,农村老年人生病后由于“看病贵”、“看病慢”等原因,往往对自己的病情一拖再拖,不能够得到及时救助,使得病情加重。

4.4. 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由于子女的外出务工,失能老人不能经常与子女见面,子女也不能经常性的陪伴和照料老人,老人无法向他们倾诉心中的烦恼,也无法感受家庭的温馨。同时对于农村失能老人来说,他们行动不便,而农村的基础娱乐设施的发展比较落后,所以他们生活会非常单调枯燥,再加上行动不便,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他们就会经常感到焦虑和抑郁,由于这些情绪得不到正确的排解,从而就会对生活失去热情,因此农村失能老人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5. 建议

5.1. 加快失能老人多元养老体系的建设

农村老人由于年龄的加大和疾病的困扰,生活不能够完全自理,这就需要家人在身边进行陪伴和照料,但是当前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老人“空巢化”的现象,农村失能老人无人照料的现象逐渐增多,而由于农村失能老人的数量比较庞大,政府目前也无力负担如此庞大的失能老人群体。所以应当结合当前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的实际情况,整合相应的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路径,建设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尽可能地满足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让失能老人尽量都能够得到相应的照料和陪伴,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5.2. 完善农村失能老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农村的医疗服务水平要落后于许多大城市,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虽然近几年农村的看病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是农村的医疗服务水平与大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农村失能老人慢性病的预防情况不容乐观 [4]。而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的医疗预防体系有助于减少医疗成本,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于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注重老年人的日常体检工作,加大对于失能老年人看病的报销比例,让患病的老年人能够“看得起病,看的好病”;增加专业化的医疗疗养机器的采购,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完善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及建设,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救治。重视老年人的日常体检工作,为农村老年人开展免费的定期体检活动,及时及早地发现相关的疾病,尽可能减少重度失能老人的数量,减轻老年人治病的痛苦,尽快普及农村的福利保险制度,对于失能老人给予相应的补贴,建少失能老人看病就医的困难,减轻农村普通家庭承担失能老人的负担。另外,也要注重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由于这部分人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技能培训,所以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线上学习资源以及积极发挥村委会、村卫生院的作用,为相关护理人员在照料失能老人方面提供帮助,提高护理的专业性,从而使失能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

5.3. 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对于失能老年人的照料不仅体现在身体方面的照顾,还要持续关注农村失能老人的心理状况。由于儿女长期外出务工,不能经常回家,所以老年人不能经常与子女见面,倾诉心中的烦恼,感受家庭的温馨。同时由于失能老人行动不便,出行受限,因此很难进行多元化的娱乐活动,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孤独、寂寞成为农村留守老人最突出的一个特征 [5]。子女要多关心自己的父母,经常与他们聊天,多回家看看,了解老人的生活现状和困境,不仅是只给他们金钱上的支持,也要重视对失能老人的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纳入到日常的体检工作中去,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娱乐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放松身心,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社交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5.4. 推动农村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

由于农村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和社区工作服务人员,所以可以建立志愿者参与机制,鼓励人们多加参加志愿者活动,将农村的剩余可利用的劳动力集结起来,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健康发展。也能够提高招联失能老人的专业性,通过合理的机制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的护理知识,从而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照料,可以创建类似于“时间银行”的激励模式,鼓励人们在年轻时通过照料他人来积蓄照料时间,以便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人能够优先为他们提供帮助。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志愿者参与照料失能老人的积极性,也能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照料。

5.5. 加强农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因此造加强关于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为农村老年人开展免费的定期体检活动,及时及早地发现相关的疾病,尽可能减少重度失能老人的数量;增加专业化的医疗疗养机器的采购,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完善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及建设,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救治;建设高质量的农村老年食堂,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的老人提供不同的套餐,对老年人的一日三餐进行精心搭配。对于一些收费的养老服务,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防止出现乱收费的现象,要对收费的项目进行提前公示,收取的相关服务的费用要公平、透明。鼓励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制定相应的价格标准,降低养老服务的成本。

6. 总结

总之,随着农村关于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供需之间矛盾的加大,解决农村日益严峻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促进农村养老模式与农村本地实际情况的结合,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融入科技创新内容。同时,对加快对农村养老路径的探索,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和协调,要根据农村老人的实际需求,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合理明晰边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与激励,调动社区、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志愿者等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福章. 我国老人多数“长寿不健康” [J]. 家庭医学, 2012(4): 32.
[2] 中国发展报告2020: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R]. 北京: 中国发展基金会, 2020.
[3] 郭思先. 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平衡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大学, 2020.
[4] 张晓囡.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需求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 2019.
[5] 付茂维. 农村低龄留守老人参与互助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湘潭: 湘潭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