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1年,国家实施“双减”政策,强调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同年《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旨在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2022年,《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出台,推动“十四五”时期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各种政策法规的出台的背后,折射出未成年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环境,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或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孩的个性和成长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1] 。因此开展家庭心理教育有三方面的重要性:一是家庭心理教育对促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基础性功能;二是家庭心理教育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引导、预防、矫正,并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 [2] ;三是家庭心理教育提高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健康的家庭功能 [3] 。
家庭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概念的有机结合,指在家庭环境中对家庭成员实施的心理教育。班华教授提出,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4] 。家庭心理教育正是心理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通过在家庭环境中对家庭成员实施心理教育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健康发展。家庭教育是先辈对晚辈的教育行为,从“自我”出发对晚辈进行教育,培养人的自立,也培育了人格和精神 [5] 。家庭心理教育被放在家庭教育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地点是家庭,对象是家庭成员,可运用家庭个性化、多样化、自由化的教育优势和独特的家庭文化 [6] ,促进整体家庭品质的提升。因此,家庭心理教育更加注重于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在家庭中发展家庭内部成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每个人的心理机能,预防心理疾患,进而促进家庭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发挥心理潜力的教育。
家庭心理教育的发展与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国内外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早期皆有所发展但未成体系,直至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Pestalozzi首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即儿童在开始有意识地接受各种事物的感觉印象时,就需要有符合心理学的教育训练,教育应以儿童的心理为依据 [7] 。随后,20世纪意大利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Maria Montessori提出,家庭教育要与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相对应。此后,人们都更加注重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 [8] 。我国最早公开发表的关于家庭心理教育的文献是由常文于1982年引进的。直至1991年,国内才真正开展对家庭心理教育的研究 [9] 。早期家庭心理教育以关注心理疾病的治疗式研究为主,研究主题关键词多为家庭干预、精神病、家庭治疗等,研究方法多为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家庭因素在心理疾病方面的治疗作用。而后主题关键词逐渐转变为学校、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等,研究对象是家庭和学生,研究主题是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为主。可见,该领域研究从治疗式研究逐渐转向关注群体的发展式研究 [10] - [15] 。但目前国内家庭心理教育的研究还未成体系,鲜有将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研究的集大成者,以及系统研究家庭心理教育的学者或机构。因此,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文献的发文量、发文机构、发文作者以及研究主题进行研究,并绘制知识图谱,从整体上了解国内家庭心理教育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我国开展家庭心理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应用的主要工具是CiteSpace。它是一个知识可视化应用软件,能够直观地表现学科前沿的演变轨迹、知识结构、学术前沿和热点 [16] ,该软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可以对研究文献进行共词分析、文献耦合以及突现关键词分析等,能够分析获取学科发展轨迹以及热点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 [17] 。该软件自2004年发布以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信息分析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可视化软件 [18] [19] [20] [21] [22] 。
2.2. 数据来源
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学术论文,使用CNK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限定检索条件为:篇名包含“家庭心理教育”,检索方式为“精确”,时间为“不限~2021年”(检索时间:2022年7月20日),期刊来源类别选择“学术期刊”,共检索到137条记录。为了提高数据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对数据进行筛查,剔除了“困难学生资助”、“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会议、政策文件以及无作者等不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文件102篇。
2.3. 数据处理
从CNKI数据库中获取检索文献的RefWorks格式题录文件,导出102篇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有效文献信息,利用Microsoft Excel文件和CiteSpace v6.1.R2 (64-bit)软件对导出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建立“家庭心理教育”主题数据处理项目,分别从发文机构、发文数量、核心作者、研究主题、关键词等信息进行计量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发文数量和发文时间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1982~2021年的家庭心理教育研究发文数量和发文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其研究时期,分析其研究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结果如图1所示。
从文献的发表时间和发文数量可看出,家庭心理教育研究总体较少,发文数量起伏但总体呈上升趋势。1982~1994年的研究发文量较为零星,该领域的研究略显雏形,是我国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启蒙阶段。1995~2009年发文数量明显增多,表明家庭心理教育研究逐渐得到关注,发展空间较大。2004年,中共
Figure 1. Number of family psychoeducation publications from 1982 to 2021
图1. 1982~2021年的家庭心理教育发文数量
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体现出家庭教育实施的新部署,提出重点对“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提供引导和帮助,2005年则引发了学界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一次热潮,发文数量达到第一个高峰。2012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指出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对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因此再度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结合关键词图谱可以确定,2011年发文数量达到这一时间区域的顶峰,该阶段可称为国内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爆发期。2012~2015年发文数量持平,该领域研究进入探索发展阶段,而2016~2018年发文量进入低谷期,说明国内家庭心理教育亟待发展。随后,国家颁布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家庭教育得到重视的同时必定会带来家庭心理教育的关注。因此,2019~2020年的发文量有所升高。2021年,教育部实施“双减”政策,并将这一政策纳入法律,该研究领域再次得到重视。总体而言,该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波动变化,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学术界对家庭心理教育的研究意识逐渐觉醒,该领域具有极大的待发掘的研究潜力。
3.2. 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发文机构分析
对1982~2021年102篇家庭心理教育研究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分析(见图2),结果发现,发文量为1篇的占绝大多数,共有94篇,占文献总量的92.16%。大于1篇的发文机构共有4所,发文总量8篇,占文献总量的7.84%。发文量大于1篇的发文机构发文量相同均为2篇。在前4所发文机构中,精神卫生中心有2所,心理康复中心1所,专科院校1所,该结果表明,家庭心理教育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是精神卫生中心,机构间合作较少。各个机构发文量较少,基本只有一篇发表,最多发文量为两篇。总体而言,对家庭教育研究不足,从发文影响力上看,家庭心理教育研究尚未构成明显中心度与集群趋势。
Figure 2. Statistics of family psychoeducation publication institutions from 1982 to 2021
图2. 1982~2021年家庭心理教育发文机构统计
3.3. 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发文作者特征
Figure 3. Statistics of authors of family psychoeducation from 1982 to 2021
图3. 1982~2021年家庭心理教育发文作者统计
根据洛特卡–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中最低产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等于最高产作者发表论文数的平方根的0.749倍,可用公式m = 0.749 (nmax)1/2进行推算。其中m表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表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
对1982~2021年102篇家庭心理教育研究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分析(见图3),结果发现,在102篇文献中,最高产作者是徐作国,发表论文总量3篇。根据洛特卡–普赖斯定律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发文量大于等于2 (1.2973)篇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共9位,发文量为19篇,占总发文量的18.63%。其余发文作者发文量为1篇,共83篇,占总发文量的81.37%。
结合CiteSpace绘制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发现,家庭心理教育研究领域的作者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作者之间多有联系。作者之间的连线和线的粗细程度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的紧密程度,其中徐作国、宫玉柱、林功政、于德详、于连忠、王兆平、姜翕球构成作者群,表明他们之间合作紧密。可见,我国家庭心理教育研究虽然还未形成具有规模的核心研究群体,未建立起高质量的核心作者群,但已初具雏形。
3.4. 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家庭心理教育论文进行共现分析,可显示出1982~2021年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成果,关键词突显图和时区图分析可以了解发展前沿变化。通过对1982~2021年我国家庭心理教育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根据图4和表1频次大于等于2的关键词统计结果,可知家庭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家庭、大学生、学校教育、单亲家庭、教育等关键词是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主题是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研究对象是家庭和学生,早期以研究家庭为主,从整体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到家长、儿童、环境局部的深入研究。学生随后也成为了主要研究对象,在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中,大学生群体受到了较多的关注。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为主,从而对家庭心理教育影响和方式的探索。
关键词所处的重要性由中心性指标表示,一般规定,中心性大于0.1说明该关键词在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中处于重要地位。结果显示,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有家庭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家庭。其中心理教育最高,该结果表明,在家庭心理教育中,心理教育相比于家庭教育处于关键地位,心理健康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解决问题,家庭是重要的成长环境,影响家庭成员的发展,是心理教育的重要探索途径。
Figure 4. Co-emergence map of family psychoeducation keywords from 1982 to 2021
图4. 1982~2021家庭心理教育关键词共现图谱
Table 1. 1982~2021 family psychoeducation keyword frequency
表1. 1982~2021家庭心理教育关键词频次
以往家庭心理教育研究重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教育,积极探索除学校为主的其他心理教育方式,如家校合作、家庭教育等,从家庭出发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更多的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以往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多样的家庭教育策略,但其心理教育主要聚焦于心理健康,在心理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少。关于家庭心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没有对各年龄段家长和孩子进行全面的调研。因此,还需进一步促进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融合,从而构建更加系统、科学、有效的家庭心理教育体系。
3.5. 家庭心理教育研究主题变迁
Figure 5. Changes in the research theme of family psychoeducation from 1982 to 2021
图5. 1982~2021年的家庭心理教育研究主题变迁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82~2021年的家庭心理教育研究主题的变迁进行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能够看到这一关键词研究聚焦的变化。家庭心理教育研究主要从早期关注家庭干预、家庭治疗,到之后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再到近期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影响与相应措施的这一主要脉络进行研究。研究主题根据家庭干预、家庭治疗等关键词可知,早期的家庭心理教育以心理疾病的治疗式研究为主,面对的是特定的儿童或者青少年,特征表现为情绪及人格异常、人格障碍等,而后主题关键词逐渐转变为学校、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等,这表明,家庭心理教育研究领域从关注问题的治疗式研究逐渐转向关注群体的发展式研究,但在研究主题和分支上还不够丰富。
4. 结论
通过对1982~2021年间我国家庭心理教育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核心发文机构主要由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康复、专科院校所组成,其中精神卫生中心是主要发文机构,且机构间合作较少。
第二,国内家庭心理教育的主要研究者是徐作国、宫玉柱、林功政、于德详、于连忠、王兆平、姜翕球等9位。该领域核心作者间多有联系,较为紧密,但核心作者较少,尚未形成较为坚实、具有规模的核心研究群。虽初具雏形,但学术接力有待加强。
第三,家庭心理教育发展进程总体较慢,研究有待加强。1982~2021年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相关文献发文量的计量学分析结果揭示了我国家庭心理教育发展的大体形式为波浪式发展。2021年,国家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并实施“双减”政策,家庭心理教育的研究得到有力的关注与重视,该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与研究潜力,预计往后会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阶段。
第四,1982~2021年间家庭心理教育的研究热点是“家庭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家庭”“大学生”“学校教育”“单亲家庭”“教育”。“心理教育”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的重点解决问题。相关研究结合心理学理论、教育教学经验、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领域不断交叉融合,探讨了家庭心理教育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对象全面扩展,从关注特殊家庭到关注全体成员,促进家庭心理教育研究不断完善和成熟。
第五,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主题从治疗式向发展式变迁。往后国家面对全体家庭成员应发展性家庭心理教育研究有助于更新家庭心理教育的观念、提升家庭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发挥父母在家庭心理教育中的最大化作用等,为家庭心理教育的政策制定、实施路径和方法、效果评估等奠定良好基础。
5. 建议
5.1. 加强家庭心理教育政策方针引领作用
国家政策影响学术研究的发展,自《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家庭教育相关研究愈发得到重视。目前家庭教育因其从体系化迈向法典化,已日渐走向成熟 [23] 。家庭心理教育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和途径,势必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相关学者可以与政府合作,提出切实的意见,加大家庭心理教育成果的宣传,提高家长、学校对于家庭心理教育的认识。政府制定出的相关政策可以为家庭心理教育研究与实践指明方向,提供助力,政府可以推进家庭心理教育实践研究,例如,加强家校互动,构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展社区家庭心理教育活动,为家庭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条件。政府推动政策和实践,使家庭心理教育贴合政策的引导方向,推动家庭心理教育的完善和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5.2. 加强家庭心理教育研究团队建设
结合由CiteSpace分析得到的机构和作者聚类图可以看出,各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并不密切;核心作者间多有联系,但核心作者较少,尚未形成较为坚实、具有规模的核心研究群;研究机构众多,但都倾向于单独发文,机构间的合作较少,不利于家庭心理教育现有资源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家庭心理教育研究团队建设,加强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是家庭心理教育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必要条件。通过加强该领域研究团队建设,壮大家庭心理教育研究的骨干力量,促进家庭心理教育研究更加扎实、广泛和丰富。
5.3. 加强家庭心理教育理论体系建设
现有文献多把家庭心理教育作为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和解决精神卫生疾病的措施来探究,鲜有专门针对家庭心理教育本身的研究。家庭心理教育现有研究成果数量少、研究机构零散并且缺乏理论体系的指导和实证研究的支持,此现状与“双减”背景下家庭心理教育需求的扩大相矛盾。因此,家庭心理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乃重中之重。过往家庭心理教育的研究往往依附于“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两个关键词,而家庭心理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家庭心理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家庭心理教育需要结合科学的心理教育理论方法,并将方法和理论放在家庭中,考虑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当下大部分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仅停留在行为、表面上,对孩子的心理却很少清楚,很大程度是由于缺少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所导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掌握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4] 。因此,在家庭心理教育理论建设的过程中研究者也应注重理论研究的通俗化和本土化,在丰富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供实用的方法论,让家庭心理教育的理念能够更好地走入大众。综上,在参考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家庭心理教育本质、规律和方法,形成家庭心理教育理论体系。
5.4. 重视家庭心理教育的实证研究
当前我国家庭心理教育的研究成果多为理论研究及经验总结,缺少实证研究,且研究对象不够全面。新时代家庭心理教育的研究需要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研究,从而得出有效可靠的结论,找到普适的家庭心理教育研究方法。因此,国内的家庭心理教育研究应重视实证研究、建立实证体系,运用访谈和问卷等方法从而为未来家庭心理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推进家庭心理教育工作职业化提供指导,为拓展家庭心理教育服务夯实基础。
5.5. 拓宽家庭心理教育研究视角
目前家庭心理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心理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往往从问题的视角开展家庭心理教育研究,从而未能全面地关注孩子的潜力发展、心理品质发展、人格发展等需求。家庭心理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问题解决,应从积极发展的研究视角,面向未来发展,深入挖掘理论内涵,丰富研究内容,加强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大众的家庭心理教育意识。
基金项目
江苏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课题“新时代家庭心理教育现状、影响因素及实施路径研究”(编号:202211463100Y)。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