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农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Concept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Education
DOI: 10.12677/CES.2023.114104, PDF, 下载: 157  浏览: 37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丛 一, 董宇博, 何泠瑶, 沈和江*: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食农教育内涵特质价值取向实施路径Food and Agriculture Education Intrinsic Qualities Value Orient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摘要: 食农教育是建立人与食物、人与土地关系的本真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践育人、劳动育人的重要内容。对此,论文立足食农教育理念的内涵本质,在概述食农教育研究与发展现状基础上,着眼以文化和实践为核心内容、以社会教育为目标的基本立意,系统梳理食农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而提出食农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对深化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策略方法,提供启示参考与有益借鉴。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is a real education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food, and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by practice and labor.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the concept of food agriculture edu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ood agriculture education, and focuses on the basic idea of taking culture and practice as the core content and social education as the goal,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education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enlightenment and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study tour, labor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文章引用:丛一, 董宇博, 何泠瑶, 沈和江. 食农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4): 670-67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4104

1. 引言

食农教育是以人与自然、生存食物来源为内容的重要教育方式,其基本立意是鼓励引导学生广泛开展有关食物来源、种植、培育、收割及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劳作活动,以期达到自食其力、尊重劳动、懂得劳作进而投身乡村农业建设之目的。由此,认真研究和探讨食农教育的内涵理念、现状特征和实践取向,对于当前大力倡导实施的劳动教育和研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 食农教育理念的内涵本质

食农教育是发展学生“生存能力”的综合性学习实践环节,同时也是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结合的社会教育。食农教育让学生通过专业设计的课程活动,了解自己食用的食物在土地中的成长过程,接受“大地滋长万物”的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从而加深人与土地间的情感,让学生对食物怀有感恩之心。

台湾学者颜建贤(2014)教授认为,食农教育是由饮食与农业相关的经验与知识的设计与传承,培养儿童、学生与消费者的地产地消、食材营养与安全、农业体验及生命教育等理念而构成的综合学习历程。因此,食农教育从形式而言,主要表现在传播农业的优势、传播自然的魅力、传播家族的团结力、传播食的乐趣、传播健康的重要性、传播地方的文化和传播生活的智慧等方面,以唤起全民爱乡爱土、关怀农业的情怀,提高对台湾农产品的信赖、支持与爱顾 [1] ,其内涵理念是以农耕文化为素材,以课外综合实践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素质与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本真教育。

日本是世界上食农教育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因此,研究其体系对于在我国推广食农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刘亚轩 [2] 介绍了日本小学食农教育的课程内容及其产生的良好影响;丁诺舟 [3] 、苏佳 [4] 等整理了日本食育体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历程,结合实践经验为我国劳动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孙雪莲 [5] 系统分析了日本学校的食育教育体系对地域、学校和家庭的实际意义;除此之外,廖彬池等 [6] 解析了食农教育在日本实施的政策组织架构,朱强等 [7] 对比分析了美日两国在开展食农教育过程中的异同,以期为我国推广实施食农教育提供借鉴。

在分析日本和其他国家食农教育的基础上,众多学者也以我国食农教育为分析对象开展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李钰琪等 [8] 分析了食农教育在我国推行的意义并介绍了食农教育开展的常见地点;薛俊丽等 [9] 指出,立体式、多层次的食农教育对我国现阶段的劳动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陈迪等 [10] 认为食育教育对宏观的国计民生和微观的“五育”发展均存在内在协同关系;李晓燕 [11] 、丰硕 [12] 等解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食育理念并提出了其与现代食农教育相互融合的路径方法;冯敏 [13] 、尤莉莉 [14] 等分别通过抽样调查分析了食农教育对改善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河南信阳农村小学生饮食素养的效果,并同时发现,在接受食农教育后,调查对象摄入垃圾食品的次数得到了明显减少。

由此可见,食农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自然农业为对象,以农耕知识、饮食文化、劳动实践、了解社会、尊重自然、体验生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大力倡导和实施食农教育,引导学生在塑造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阶段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而爱劳动、爱生活、爱自然,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同时,对深化安全健康饮食理念、传承地方风味饮食文化以及传播生活乐趣,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 食农教育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政策。以文化和实践为核心、以社会教育为目标的食农教育本质,与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目标和方向相适应,体现了劳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价值取向。

3.1. 农耕文化教育

农耕文化教育以健康饮食、当地特产、食品安全和碳足迹、水足迹等为基础,并从这些议题中延伸出贴近日常生活的教育课程。比如,开展健康饮食教育,以每天的午餐内容为素材,介绍餐盘上的各种食材及其含有的营养素,并进行均衡饮食教育,如是否应增加稻米、谷物和薯类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以改善膳食结构;开展当地特产教育,让老师带领学生们认识食材的特色并品尝最新鲜的食物,同时感受地方特产生产制作的环境成本,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在农耕文化教育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建厨房、挑选食材和亲手烹饪以进一步地认识到劳动的艰辛,从而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爱劳动的品质。

3.2. 田园实践教育

在田园实践教育中,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田园实境教学、参加农业体验活动、观摩农民伯伯劳作以及亲身体验长时间的田野工作。通过实践,学生更能深刻感受农作甘苦、充分学习农业精神与智慧,同时培养坚毅勤朴的品质。在结束了一天的田野学习后,学生们还可以入住附近的农家或民宿并进行拜访活动,从而体验纯朴的农村生活。此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农村青少年进行农业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社区服务、政府支持青少年的“食农教育”及健康饮食研习以及培育种子师资也是实行田园实践教育的重要方式。

3.3. 身心健康教育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各色各样的美食应有尽有,孩子们更多接触到的是新鲜美味的果实,食物的来源则是很少了解到,这也使得大多数孩子节约意识淡薄。如果让学生亲自从事从摘菜、洗菜、切菜、下锅到品尝的全部过程,体验从农场到餐桌的点滴,就可以让他们看到食物生产的不易,从而更懂得珍惜食物、减少浪费。“食农教育”也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食品安全观念,了解天然食物与加工食品的不同,更有助于教授学生食物选择的正确知识。此外,学生们在照顾稻田、照顾菜园、照顾朋友的过程中,也可以慢慢培养起关爱生命的态度与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3.4. 饮食观念教育

现代人大多生活忙碌、营养偏食、三餐不规律,导致肥胖等生活习惯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一些商家也为了追求快速经济与利益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存在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甚至持续到成年也难以更正。因此,对正在成长发育的儿童来说,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是非常重要的事,在家长协助挑选与提供优质食材之外,孩子们自己的认知和选择也是决定终身餐食内容的关键。食农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饮食观念和习惯,从而选择更健康、更合适的食物,以确保身体健康成长。

3.5. 处世与就业教育

在食农教育中,老师带领学生体验光脚插秧、松土种菜、撒芽疏果、制作有机肥等活动,从种子被种进土壤,到变成热腾腾的菜被端上桌,每一个过程,都带来难忘的心路历程;亲手摘菜炒菜、了解食物的加工过程,让孩子既懂得正确饮食,也能深刻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义。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节约勤俭、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能提升学生自身应变、独立判断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及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食农教育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团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更轻松、更融洽地处理人际关系,进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即使遇到挫折,也有能力继续向前。

4. 食农教育的实施路径

4.1. 加强素质教育,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教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观念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的工作条件、充实优化教学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支持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训练等方面 [15]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要积极顺应时代需要,结合实际开展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要认识到课堂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16] 。课程体系在创新实践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学校要构建并开设科学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才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此外,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优化教育的社会支持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7]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2. 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水平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在保证完成高等教育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上,既要注重对学生的共性培养,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这就需要将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课堂内外都能长见识,增才干 [18] 。这些方法与西方生涯教育的理念一脉相承,都强调终身性,完善人格,开发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冒险精神,提高创造力、选择与决策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4.3. 丰富学校实践项目,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学校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项目,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如举办创业大赛并与成功创业者交流、开展模拟创业实践等相关活动来渲染创业氛围;成立各种创业模拟实体、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让大学生在校期间也能积累一定的创业实战基础 [19] ;鼓励学生创业,在资金与资源上给予最大帮助,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学校可以为其提供前往国内或国外进修学习的机会,从而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4. 优化社会教育资源环境,构建实践教育互动网络

构建实践教育互动网络,有赖于优化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环境。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教学实践基地、创新实验基地、社会实习基地和注册培训基地,在为学生提供科技开发、商业服务、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外文翻译、家电维修、家教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团队 [20] 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政府、社会、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合力形成社会教育网络,打造一个政策优惠、环境友好、学校重视、社会支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教育生态系统,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践教育互动网络,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目标。

5. 结论

食农教育的本质是本真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即尊重劳动、节约食品、惜福感恩的情怀,同时,有利于激发亲近土地、回归自然的动机与行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走向农村、自主创业、创造财富的实践精神。因此,充分认识食农教育理念的内涵本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完善实践育人环境,依托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势与功能,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是有效推进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

课题项目

202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210101013)。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颜建贤, 魏任鸿. 地方自产自销与食材旅游[J]. 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辑刊), 2016(6): 110-111.
[2] 刘亚轩. 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及启示[J]. 教学与管理, 2016(26): 55-57.
[3] 丁诺舟, 张敏. 从塑造人格到助推经济的全方位教育理念——日本“食育”思想的历史与现状[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6(9): 28-35.
[4] 苏佳. 日本食育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对中国推行食育行动的启示[J]. 食品与机械, 2021, 37(10): 171-175.
[5] 孙雪莲. 日本的学校食农教育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21(17): 15-17.
[6] 廖彬池, 吕鹏, 杨嘉莹.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对日本政府在“食育”形成中角色的综论[J]. 日本问题研究, 2016, 30(6): 63-72.
[7] 朱强, 李丰, 王金秋. 美日小学食育内容比较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9(2): 21-26.
[8] 李钰琪, 洪孝相, 王晓丹, 陈怡超. 食农教育的意义及其活动载体研究[J]. 中国食品, 2022(20): 100-102.
[9] 薛俊丽. 立体式食农教育: 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有效促进模式[J]. 晋中学院学报, 2020, 37(4): 83-87.
[10] 陈迪, 冯梅. “食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探析[J]. 食品与机械, 2021, 37(10): 185-188
[11] 李晓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融入食育路径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21, 37(10): 181-184.
[12] 丰硕, 王珞. 中国古代食育思想及其对中小学食育的启示[J]. 食品与机械, 2021, 37(10): 176-180.
[13] 冯敏, 李晓辉, 伍建军, 刘艳, 杨剑波, 曹晋原, 王嫣菲, 王瑶, 潘茜, 何志凡. 食育干预改善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状况效果[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12): 1809-1811.
[14] 尤莉莉, 刘璐, 何欣玥, 周南, 任学锋, 田向阳, 翁永凯, 刘远立. 食育对改善农村小学生饮食相关健康素养的效果[J]. 中国健康教育, 2017, 33(6): 487-491.
[15] 段徐, 章燕棋, 应美丹, 祝秀香.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3): 58-59+76.
[16] 王永生, 屈波, 刘拓, 范玲. 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6): 21-25.
[17] 关媛元. “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J]. 读书文摘, 2016(2): 216.
[18] 汤佳乐, 程放, 黄春辉, 曲雪艳, 徐小彪. 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1): 88-89+135.
[19] 庞鑫培, 陈微微, 翁杰. 外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障体系的启示[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10): 56-58.
[20] 李世佼.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9): 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