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CES.2023.118344, PDF, 下载: 187  浏览: 969 
作者: 朱 桐: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摘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对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与人们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高度的融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有效发挥网络环境下思政工作的有效性,我们除了要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去正视各种问题和挑战,并寻求相应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people’s daily life style, and the Internet as a communication mediu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 to people. In the current context, the Interne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achieved a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and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n exten-sion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played a rol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e should not only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go to face variou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seek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文章引用:朱桐. 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8): 2327-233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8344

1.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一场长远又庞大的工程,我们要看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社会扮演的重要角色,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指导要求,才能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的作用。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必要性

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我国开展的十几年时间里,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学界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共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作了不同的理论界定。最早明确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学者是刘梅,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文中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2] 。”该观点在20世纪初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2003年,韦吉锋在这一观点之上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他从网络本质视角出发,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网络对网民施展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等方面影响的虚拟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使得网民形成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 ‎[3] 。2005年,张再兴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两种理解:一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教育(狭义角度),二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教育(广义角度) ‎[4] 。

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的,人们通过现代传播手段,接触网络传播的信息,并加以选择吸收,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5] 。网络为思想的传播提高了新的途径,并以其独有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对思想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保障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2.2.1. 网络社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网络社会的运行离不开人的存在,人是网络的创造者和运行者,既决定着网络技术的质量,也决定着网络信息的思想内容及性质 ‎[6] 。因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在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人自由的权利得到了扩大,但这反而滋生了潜在的网络社会问题;第三,网络社会缺少规范性并且难以制约,怎样有效稳定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和谐,这也是思想政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网络社会复杂多变的特点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2. 网络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人是网络社会中的主导者,人们一旦进入网络编织的虚拟世界中便会将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弱化,个人权利被极大化的膨胀,由于网络社会缺少约束力,这就给各种非秩序化的网民行为提供了存在的平台,从而造成诸多的网络社会问题:其一,网络本是我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的平台。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把这个平台的初衷变得面目全非,将网络变成了一个随心所欲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地方,形成了一种恶劣风气;其二,网络色情暴力信息肆无忌惮地传播,这些不良信息利用网络虚拟环境的隐蔽性和繁殖力,有些经过修饰,有些甚至堂而皇之的进行宣传,对网络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其三,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媒体传播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威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 ;其四,网络社会还未形成系统的道德规范,人们脱离了现实社会中诸多束缚,极易丧失道德感,自律意识相对降低,这必然会导致人们对自我行为的放纵。网络上大量不道德的信息也会对伺机侵蚀人们的心理,致使网络群体道德水平的下降。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通过培养和提高网络受众群体的个人素质和道德标准,完善个人人格,有效应对和解决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主体的矛盾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主体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信息,在选择过程中也会受到其他方面信息的影响,这显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性存在矛盾,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了难度。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和获取信息的平台,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必要对网络主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这就产生了自由与规范之间的矛盾。如何在保障个人自由表达的同时,又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另外,网络上的匿名性使得个体更容易进行负面言论、网络暴力和恶意攻击等行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的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相矛盾。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引导和规范网络主体的行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对的挑战。

3.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传统的在线课程、网络公开课等形式为主,缺乏多样性的教育方式。当前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单调,缺少互动与交流,教育内容乏味枯燥,创新性较差,不能贴近实际生活,没有针对性,对网络受众缺乏吸引力。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于表面和简单,缺乏深度和广度。仅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思想、价值观和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技术水平和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网站缺乏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和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的维护,网页制作较为粗糙。

3.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力度不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我们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还必须了解一定的网络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高,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如果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跟上新媒体发展步伐,建设力度就不能达到标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便会大大降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资源也相对有限。由于网络时代变化迅速,相关教育资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需求,导致教育内容滞后、单一或过度关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广大网络主体的需求。另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专业素质高、理论水平扎实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既有网络教育平台中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也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对网络环境和特点的深入理解的教师。

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以上问题是导致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够,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为了完善和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 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 ‎[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与其他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经验。这些培训和研讨活动可以提供新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思路,加深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实践是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参与线上教育平台或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亲身体验和应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实践。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效果。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4.2. 传播正向积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信息应当全面客观,积极向上,能够抵御外来消极信息,保持教育者的主动地位,提高防范能力,及时主动更新信息,主动应战各种不良信息,保证给受教育带来良好有效的学习体验。可以通过制作优质的教育视频,包括故事解说、实地探访、讲座录播等,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教育信息,向观众传达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还可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将正向积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纳入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内容中,让更多的学习者受益。在线教育平台具有覆盖面广、灵活性高的特点,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方便的学习渠道,并传递积极的教育信息。重要的是要意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创新,要结合当前网络时代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渠道进行传播。同时,也应当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传播的正向效果和影响力。

4.3. 开展创造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要实现思想信息和教育信息共享,各网站可以设计富有特色的网页,吸引网民进行特殊的思想教育,也可在网上收集人们的思想信息,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增强教育效果。另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传播知识,如文章、视频、音频、图片、漫画等。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提高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效果。要鼓励网络主体积极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网络问答、社交媒体互动等形式,促进思想交流和互动,激发思考和独立思维能力。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可以结合实践案例,深入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应用和挑战。通过分析真实事件、调查报告、个人经历等形式,引导网络主体思考与网络相关的道德、法律、伦理等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另外,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相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也可以拓宽教育形式。例如,将网络伦理、网络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融入其中,增加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4. 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理论研究可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可以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型、原理和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这样可以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通过理论研究,可以发掘和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受教育者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应当紧密结合实践发展的需要,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问题。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构建起对实践具有强大指导作用的较为完善的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9] 。

5.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重要性,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前教育环境下的挑战和困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虽多,但通过针对性的对策可以有效应对。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持续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形成共同的努力,构建积极、健康、安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培养有思想、有责任感、有创新力的新一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何良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2.
[2] 刘梅.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2): 103-106.
[3] 韦吉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5.
[4] 张再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5] 刘娜. 浅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高校后勤研究, 2021(11): 45-47.
[6] 史克昌.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27): 155.
[7] 张筱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及问题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0): 11-15+20.
[8] 黄日干, 零西云.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 143-146.
[9] 马敬. 浅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 公关世界, 2021(4): 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