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献计量学的定义,应从广义上理解。研究对象包括文献和文献相关媒介,如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原始文献和引用文献,以及图书、期刊等各种信息载体。文献情报也是计量研究的对象之一,它是以可数的文献、数据或情报单元(知识单元)为计量单位,如图书、期刊、会议文献等。文献相关媒介可以理解为一切与文献有关的指标、文献工作和管理系统等。文献指标包括引文率、作者数和词频等;文献工作和管理系统是指图书馆、情报中心以文献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各种系统,如图书流通系统、文献检索系统、文献情报加工与评价系统等。而文献及文献情报都是可以计量的,其数量特征无疑是文献计量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从“文献计量学”术语的由来和学科概念来看,它是一门定量的科学。因此,必须建立具有“量”的规范化概念。虽然文献工作中存在一些非数学和非统计的问题,但通过数量化的研究方法,可以使不易计量的现象变得可以计量,并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表达为数学表达式,从而实现定量化研究。然而,“计量”的科学性并不等同于精确性,因为“量”本身具有精确与近似、确定与随机、确切与模糊的区别。由于文献计量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受多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其定量研究往往只能达到近似、随机和模糊的程度。
文献计量学作为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引入量的概念和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文献情报的体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通过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文献计量学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文献情报的影响力、传播范围和应用价值,为文献情报的筛选、评价和推荐提供科学依据。这种评估不仅有助于优化文献情报系统的结构,提高情报服务的质量,而且能够指导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更有效地利用文献情报,推动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献计量学在学术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研究意义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从理论上讲,文献计量学通过对各类经验定律的归纳与总结,将情报工作从经验层面提升至理论高度,为情报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深厚的理论根基。这一研究不仅拓宽了情报学的理论广度,更深化了其理论深度,显著提高了情报学的科学性。同时,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实际情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推动了情报实践的优化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