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观奠基于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考察,注重从社会现实出发揭示人的生存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社会基本结构及其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的劳动观是在具体的历史境遇中形成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一定历史现实所形成的马克思的劳动观也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而进一步发展。本文基于现实思考并结合人民对实现美好生活的渴望,因此,马克思的劳动观及其对建设美好生活的启示研究就成为新时代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马克思劳动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欧洲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劳动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的考察以及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阐释了劳动的本质及内涵,并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出发,通过批判异化劳动,从而建立了科学的劳动理论体系。其次,马克思劳动观的时代新解。立足新时代的背景,阐明劳动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劳动的最终目标以及马克思劳动观的当代意蕴。但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资本在生产领域、分配领域的支配及对政策的影响力,使得广大劳动者陷入不美好生活的困境。再次,马克思劳动观指引下美好生活建设的内容。从提升创造性劳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建设五个方面保障劳动者稳步向美好生活迈进。最后,马克思劳动观对建设美好生活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其具体表现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生的时代内涵、深化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对构建美好生活的指导意义、凸显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