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A Sociolinguistic Study of Network Buzzwords on Campus
DOI: 10.12677/ML.2018.65085, PDF, HTML, XML, 下载: 1,094  浏览: 3,741 
作者: 赵雪岩, 王宏军, 傅嘉妮, 孙楠楠: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浦东新区,上海
关键词: 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社会语言学受众Campus Network Buzzwords Sociolinguistics Audience
摘要: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中的一种变体,根据明星事件、社会热点新闻而形成并衍生的一种语言形式,同时也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折射。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的主力,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更加频繁。但由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又有所不同,因此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二次加工与传播而形成了“校园网络流行语”。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网络语言的成因、特点及受众接受度。研究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使用网络流行语,引导坚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bstract: Network buzzword is a variety of language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hich is formed and derived from celebrity events and social hot news, and meanwhile it is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society at the time. As the main force of network users,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using network buzzwords more frequently. However, becaus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a specific group,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network buzzwords, their second processing and spreading of network buzzwords turn to be the “campus network buzzword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factor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gree of acceptance of the target aud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s. By studying the network buzzwords on campus, we can better use the network buzzwords and guide students to adhere to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文章引用:赵雪岩, 王宏军, 傅嘉妮, 孙楠楠. 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18, 6(5): 728-735. https://doi.org/10.12677/ML.2018.65085

1. 引言

我国国内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大多数科研文献都是从网络流行语的演变,从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模因论、符号学来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或其所带来的影响。由于网络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网络流行语不断出现,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在不断改变,许多很早就有的词由于某个新闻热点的出现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且以新的含义成为网络流行语。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研究校园网络流行语的成因、特点和受众分析。

2. 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无线网络,移动电脑,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人们成为了“低头一族”。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各种社交软件如Facebook,WeChat,QQ,Twitter等供人们展开跨时空交流,人们轻轻滑动手指就可以通过手机了解世界所发生的事情并表达他们的看法,或者人们可以将他们身边所见所闻转化成网络信息发布在网上,任大家评论 [1] 。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早已进入数字时代,电子学习和办公已成为趋势,学生不再背着重重的书包,而是拿着方便轻薄的IPad,在星巴克等咖啡厅也可以看到拿着MacBook办公的商业精英,电子可以解决购物、学习、办公、处理个人业务,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许多政府部门开办的网络平台也会使用“赞”“习大大”等网络热词。由于大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处于好奇阶段,对社会事件高度关注,出于个性展示而将网络流行语传入校园,使其成为校园网络流行语。

大学生较步入社会的工作者来说生活简单,网络生活为他们宣泄情绪、人际交往和填补空虚的需求提供了便利,因此大部分大学生大量的时间都会挂在网上,他们对网络流行语知晓度较高,甚至是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由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喜欢新鲜事物,追求时尚和表达个性决定了他们对网络流行语持宽容态度,但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同时持理性态度,会在恰当的时机使用合适的网络流行语 [2] 。

3. 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表现形式

1) 方言谐音形式

部分网络流行语以方言的形式呈现,受方言的影响 [3] 。例如,

(1) a) 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b) 小盆友(小朋友)

c) 灰机(飞机)

网络上很多流行语都是由于各地口音区别于普通话,引广大网友发笑,并被网民迅速转发甚至再加工。“蓝瘦香菇”是2016年来自广西南宁的一位男生失恋后将自己难过的视频发送到网络平台,由于这位男生地方口音浓重,将“难受”说成了“蓝瘦”,“想哭”说成了“香菇” [4] 。网友纷纷围观视频,该词因而走红。1a和1b都是由于地域口音打了错别字,由于生动幽默为网民们所用,从而走红于网络。

2) 中外合成形式

借词是指某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借来的词语。人类文化的繁荣一部分也是由于不同文化环境的接触和交流。随着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各个文明之间互相借鉴,吸取精华。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正是在此基础上,着重吸收英、日和韩三国文化,经过不用程度的再创造,因而流行语上出现了中外合成形式。

在地理位置上,中国与日韩两国相近;在文化上,中日韩三国文化相近。随着近年来日韩两国娱乐业的发展,“日流”、“韩流”相继涌入中国。例如,

(2) a) 正太(小男孩)

b) 御姐(成熟强势的女人)

c) 腹黑(友好但喜欢恶作剧)

d) 纳尼(日语“什么”)

e) 欧尼酱(韩语“姐姐”)

网络流行语中会有部分词来自日文,有些外来词保留了其原来的含义,如正太表示小男孩、御姐表示成熟强势的女人。而有些词在借用过程中词义则发现变化,如“腹黑”日文原意为“心底坏的”的意思,并常常将此一面进行演技化的伪装掩盖,使人看起来总是温和无害,但内心邪恶,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网络流行语中“腹黑”意思却是表面严肃却喜欢恶作剧的人,这类人往往是友好型,在网络流行语中不用作贬义。

网络流行语依托于现代汉语生成,但并不会被汉语所限制,再加上受英语文化的影响,很多网络流行语会采用英汉合成形式。例如,

(3) a) I服了you (我服了你),

b) hold住(稳住、坚持住),

c) 你有freestyle吗(你能随意、即兴的发挥吗)

d) 学习ing (正在学习中)

e) I have吃ed (我已经吃过饭了)

d) C位出道

英汉合成形式通常汉语中简单的词语替换成英语,这正是顺应了网络流行语的省力原则。汉语词“坚持住”中的动词“坚持”用英文中相对应的“hold”代替,3b的意思正是面对各种复杂状况都要从容面对,网民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与传播。除此之外,还有借用英语时态用法,如“学习ing”和“I have 吃ed”,这种形式主要体现了英语在时态上的特点,网络流行语将这种时态引进汉语的表达中用来说明动作发生的时间。今年最热的“C位出道”源自一档选秀节目中,C即center,中间位置的意思。“C位”一词最早来源于游戏领域。后来,该词在娱乐圈被大量普及,尤其是偶像组合中,舞台表演的时候,只要几个艺人往一块凑,就会出现处于中心的C位。再比如“pick一下”是继“打call”之后饭圈的又一大拉票的网络热词。

3) 固定句式形式

部分网络流行语中以一定的语言格式出现,该类流行语众多表达形式都有一个原始格式。例如,

(4) 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2018年1月7日,一名粉丝向陈奕迅喊话的视频在微博上迅速走红。该粉丝呐喊:“陈奕迅,游泳健身了解一下!”该词是一种固定的流行语体。比如吐槽别人太胖了你可以说“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吐槽别人太瘦了你可以说“汉堡奶茶了解一下”等等。“确认过眼神”,是如今的万能吐槽神句,在该句后面可以接上你想吐槽的话。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林俊杰2008年发行的《醉赤壁》中。2018年过年期间网友们都在忙着收红包,之后就诞生了“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广东人”的视频,网友纷纷吐槽广东人的春节红包面额很小,网友纷纷展开了关于各地红包的数额的讨论。

4) 旧词赋新意

很早出现的中文词汇会由于社会因素和语言特点等原因被网友赋予新的含义,使其“复活”起来。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词汇意义转用形式明显增多。例如,

(5) a) 戏精

b) 安排一下

“戏精”最早是比喻表演、演戏很厉害的人。如今通过网友的衍化,就变成了生活中一言不合就给自己加戏,演技浮夸,引起身边人注意的人。说的通俗一点可以理解为丑人多作怪的意思,用作贬义。“安排一下”的意思是请求帮忙完成某事,拜托办事的意思,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中就是整人的意思,比如你的领导,看你不顺眼,故意给你“安排”可能让你受伤或患病的事情,寓意害你。名义上叫工作安排,实则整你。出自英雄联盟主播孙笑川。

5) 借用形式

随着电视等媒体行业的发展,很多流行语取自受欢迎的电影、电视、综艺或者直播平台,此类网络流行语幽默风趣,特点鲜明,辨识度和使用度都极高。例如,

(6) a) 大猪蹄子

b) 尔晴,我劝你善良

c) 出来混,迟早要还!

d) 做人要厚道

前两例网络流行语均出自2018年暑假热播宫廷剧《延禧攻略》。该剧中魏璎珞曾称“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被大众熟知,用来吐槽男生不解风情;在剧中,尔晴一开始是皇后的婢女,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是“老好人”形象,但是到了剧集后期,尔晴一反常态,暴露了她坏人的真面目,所以网友在看剧时发出的弹幕“尔晴,我劝你善良”,由此走红网络;7c则出自火遍大江南北《无间道2》;7d来源于电影《手机》。

4. 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1) 创新性

语言是人类的产物。而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变异形式更是体现了语言的创新性,这是它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网络流行语最显著的特征是创新。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传统形式不断被解构同时也不断推陈出新。这是因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使用者和传播者多为年轻网友,在表达方式上他们力求新颖,运用多种方式,除包含古语、方言、符号语言、缩略语,还吸收了许多外来语汇。例如,

(7) a) 大V (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用户)

b) 网红(被网友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c)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

d) 高端大气上档次(缩写为高大上)

e) 喜闻乐见、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缩写为喜大普奔)

2) 娱乐性

娱乐生活已经成为当代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生活。网络流行语反应精神诉求也越来越朝着娱乐的方向发展,娱乐俨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特别体现在网络空间中,网民可以以匿名方式在网上发泄不满,很多从社会新闻衍生来的网络流行语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得表达更有张力,例如,

(8) a) 俯卧撑

b) 楼歪歪

c) 我爸是李刚

这三例引发了网络中的造句热潮,网民纷纷加入造句的大军中。这既体现了广大网民对于现实社会的嘲讽和怨气,而这种情绪又在流行语的造句热潮中被消解,形成了一场全民语言游戏。即使表达政治观点的严肃话语也不再刻板。很多主流媒体也加入网络流行语的大军中传播新鲜文化,这都体现了当代人追求轻松生活氛围的心理需求。

此外,网民也可以采用风趣的语言或者来达到放松、消除疲惫和紧张情绪的目的。例如,

(9) a) 皮皮虾,我们走

b)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c)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此类流行语是流行语活泼和狂欢化的体现,是由社会现实环境和网民的心态创造的,具有娱乐性。

3) 阶段性

从《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选出的十大流行语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是层出不穷的,当被创作出的网络流行语受到大多数网民追捧时,它便迅速蹿红网络。由于社会热点不断在更新,之前受到追捧的网络流行语会被新创造并被广大网友使用的流行语而代替。例如,

(10) a) 元芳,你怎么看?

b) 洪荒之力

c) 感觉身体被掏空

由于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我国游泳女运动员傅园慧在赛后接受采访时爆出金句“我已经用尽洪荒之力了”,该视频在网上传播后网友纷纷调侃,将话题推向高峰。其实“洪荒之力”最早起源于热播古装剧《花千骨》,代表最厉害的法力,得之者可得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被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填满,部分流行语会失去流行元素进而被社会淘汰。其中一部分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便被保存下来。

5. 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社会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每种语言从一诞生就受到社会的影响,也因此区别于其他语言。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反映的是校园内在一定时期学生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体现一个社会环境内网民的心理诉求和价值取向。而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像一根敏感神经,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网民这一群体的诞生而产生的语言,它是传统语言的一种变异,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状况、学生的心理需求。

1) 社会的发展催生网络流行语的不断更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主要体现在网民数量急剧膨胀。微博、QQ、微信等网络技术应用的出现,更是为网民提供了虚拟空间中的表达机会。网络流行语以传播速度快、更新速度快和发展迅猛的态势走红网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5] 。从2003年的“做人要厚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2008年的“山寨、雷人、打酱油”到2018年的“佛系XX、你尽管XX,输了算我XX”等,纵观网络流行语的演变,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承载内容的演变和外在形式的演变。究其原因,都是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而不断更新。

2) 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社会热点 [6]

网络流行语受到关注的原因是当今社会大家压力普遍大。通过传播此网络流行语来表达生活的压力和对远方的渴望。例如,

(11) a)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b) 说走就走的旅行

2015年4月的一封辞职信上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句话经媒体报道后迅速蹿红,受到网民的关注。很多网民纷纷表示佩服当事人辞职的勇气,也羡慕她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诸如此类还有“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还有一类事件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是一方面是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也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畸形发展。例如,

(12) 阴阳合同

近期受到网友广泛关注的“阴阳合同”是以逃避国家税收为目的而从事的违法行为,指合同双方关于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其中对外的一份里面是为逃避税收而伪造的数目。近年来,天价片酬一直是网民讨论的话题,继而又曝光了“阴阳合同”。

青年网络流行语中也不乏一些正面意义词汇,如“正能量”“点赞”“给力”,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创客”“获得感”“打虎拍蝇”“互联网+”等。总而言之,从网络流行语的演变来看,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在发展。

3) 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反映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当前中国社会矛盾凸显,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反映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网络通过一个个点击和参与话题的讨论,从而能在短时间内走红网络,成为网络流行语;同时这也体现了大学生想要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在涉及公众利益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体现了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通过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使得这些事件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得以回应并最终得到解决,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例如,

(13) 高铁占座;红、黄、蓝幼儿园

(14) 小鲜肉;娘炮

中国的“小鲜肉”男明星近年来一直是大众热捧的对象,但是最近这些长相秀气、打扮精致的男偶像却招来一片争议声。网友抨击他们画眼线,抹眼影、涂口红、染头发,没有男子气概,更有人直接炮轰他们是“娘炮”。前一段时间央视邀请“小鲜肉”作为《开讲啦》嘉宾而受到很多父母的批评,批评他们会带坏小孩。更有网民指出“少年娘则国家娘”。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源于广大网民的不断转发与加工。这是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造成的,由于青年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网络上,并且思维活跃,喜欢追求新奇事物和跟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使得青年人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

6. 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受众的接受度分析

1) 心理接受度

大学生处在急于摆脱权威束缚、彰显自我和展示独特个性的年纪,而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也符合青年大学生的表达风格,主题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有助于大学生转移不良情绪高校网络,甚至可以有效释放和缓解了一些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在消费这些流行语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我,宣泄各种情绪。例如,

(15) a) 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b)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表达出超然世外的自我安慰;“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则以戏谑的形式表达出难以理解的情绪。这些调节气氛的俏皮话使大学生在运用中得以释放各类情绪,包括自嘲、同情、难过、感动、怀旧、愤怒等。

在宽泛的网络道德舆论环境下,道德评价的标准是多元开放的。高校网络流行语是经过学生甄别后接受并传播,甄别和选择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群体态度和价值观外化表现的过程,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道德选择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大学校园网络流行语总是紧贴社会热点,高校学生中广泛流传的流行语“不妨先定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考个全国第一”。此句源自王健林说过的“不妨先定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赚一个亿”,等等此类都折射出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

大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不成熟阶段,接受新鲜事物快,大脑思维跳跃,创造力强。这一时期处于自我个性张扬、体现自我、放飞自我时期。同时也对社会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通过对各种社会不良现象表达强烈不满来宣泄自己的愤怒情绪。但是大学生青年认识到对自身生存状态和社会状况的无力改变,只有通过一定的标签来实现自我认同 [7] 。大学生没有良好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判断能力,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出于从众心理而盲目追随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不自觉成为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者。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新潮事物不断涌现、社会实现元素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都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人们需要寻求更高端、更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实现情绪的抒发和对社会事件的看法。

2) 社会文化接受度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交际平台的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发表个人言论的舞台。在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网络流行语作为传统文化的变异,尽管网络流行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精英文化的挑战,但其作为一种通俗文化以裂变式的方式传播消息,方便大众。随着现代社会政治、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发展,旧有的词汇已经不能指称刚刚出现的新事物。为了满足人们的新认知和思维的需求,人们不得不创造一些能表达新事物与新认知的词语,于是网络言语社区中的新词语以及新的表达方式不断增加。

当代大学生对政治事件关注度较低,但是各种幽默滑稽的网络流行语总能将严肃的政治话题变为简单生动的网络热词,使很多大学生开始关注政治热点。例如,

(16) a) 厉害了我的国

b) 打虎拍蝇

“厉害了我的国”这一网络流行语使得崇高的爱国主义话题变得亲切可爱。“打虎拍蝇”则形象地反映了党在治理贪污腐败这一重大问题的强硬态度。大学生通过网络流行语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有助于他们接受和融入社会,提高政治参与意识。

了解流行语的传播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是双向的,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慎重的心态去对待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网络流行语,我们应该用支持的态度去对待,让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助推社会进步。同时,对于一些低俗的网络流行词语应该予以严肃的批判。

7. 结语

网络流行语依托新媒体,以传播速度快、简单易懂为特点,便于记忆与传播,是网民对社会现状的一种戏谑诠释和情感表达。现如今,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和社会文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网络流行语发现网络流行语受社会、文化和心理三方面的影响。也从大学生这个群体分析其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度。当代大学生对待网络流行语应持包容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参考文献

[1] 刘劲宇, 王丽丽. 校园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泛化与解构研究[J]. 现代教育论, 2015(1): 54-57.
[2] 林峰. 青年网络流行语流变中的价值观呈现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2017, 29(1): 12-16.
[3] 杨鸿雁.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解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3): 72-75.
[4] 杨昆.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用学研究[J]. 学术探索, 2017(10): 84-89.
[5] 张颖. 网络流行语结构变迁的语言学考察[J]. 教育科研, 2016(22): 209-210.
[6] 党秋月. 网络流行语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16, 40(3): 78-83.
[7] 章少哨. 大学生传播网络流行语的现状特征及其认知对策[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 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