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Self-Esteem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
DOI: 10.12677/AP.2019.912241, PDF, HTML, XML, 下载: 845  浏览: 1,428 
作者: 李 钋: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关键词: 儿童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个案研究Children’s Self-Esteem Parental Rearing Style Case Study
摘要: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刚步入青春期具有明显叛逆特征的个案中儿童期自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展开了探索。首先采用自尊量表测定两个个案的自尊程度,然后结合两个家庭多年来日常生活所收集的资料,对两个个案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寻找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结果显示儿童的自尊由社会关系和物质身体共同决定,而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在父母教养涉及较多的方面促进或抑制儿童自尊的发展,从而对该儿童的整体自尊造成影响。同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测的、可控制的,父母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达到调节儿童自尊的目的。
Abstract: Using case study metho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self-esteem and parenting style of the cases with obvious rebellious characteristics just entering puberty. First, the self-esteem level of the two cases was measured by self-esteem scale, and then it is combin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by the two families in their daily life for many years. The two cas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depth to fi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children’s self-este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ldren’s self-esteem is determined by social relations and material body, and different parenting styles may promote or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elf-esteem in many aspects of parenting, thus affecting the children’s overall self-esteem.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children’s self-esteem is predictable and controllable to a certain extent. Parents can adjust their own parenting styl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djusting children’s self-esteem.
文章引用:李钋 (2019). 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个案研究. 心理学进展, 9(12), 2011-2018. https://doi.org/10.12677/AP.2019.912241

1. 问题提出

事实上,儿童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问题引起了笔者对自己家族内部一个家庭的关注。该家庭的孩子刚步入青春期,表现出明显的叛逆特征。据笔者观察,这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为了验证笔者的猜想,并且帮助该家庭较好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笔者决定开展本次研究。为了对照试验,笔者选取了家族内另外一个家庭作为对照组,该家庭的孩子未出现明显的叛逆特征。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在自尊方面却暂无通说。对于自尊的定义,本次研究以Lawrence于1987年提出的:“自尊是指儿童对其心理和身体两方面总特征的情感性评价”为基础。关于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国内比较权威的是魏新运的研究,故本次研究将首先验证其结论,即魏运华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中提出的:“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自尊水平”。

笔者将利用已有的量表测量被试的自尊状况,并且结合社会心理学课程中提出的关于“自我”的知识,给出一份“儿童‘自我’认知与自尊对应关系表”,用于进一步验证儿童的自尊程度,并且分析其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以减轻霍桑效应带来的试验结果偏差。在此基础上,测量其父母教养方式,以验证其自尊程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从而达到验证魏运华关于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之学说的效果,进而对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之关系进行进一步讨论。

最后,笔者会给出对被试儿童的自尊测评结果及从调整父母教养方式上提高自尊的建议。以期解决笔者家族内部的这一问题,并对其它家庭如何调整父母教养方式以调节孩子自尊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信息

本次研究的被试为:小武、小张。

小张系初中一年级学生,父母均为小学教师。家中于去年诞生二胎弟弟。小张同父母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小张在乡镇小学读完小学,到县城中学就读初中。该家庭汉文化氛围比较浓厚,家族内有尚学风气。

小武系小学五年级学生,母亲经商,父亲退伍后进入公务员体系。小武同父母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小武在县城完成小学三年级之前的教育,四年级转学至市区小学就读。该家庭彝族文化氛围浓厚,家族在当地社会地位高。

2.2. 所选被试的优势

两被试均为笔者的近亲属。笔者对二人家庭关系有清楚的了解,对其父母的教养方式的进行深入了解更加方便。

两人性别不同,家庭经历差异大,家庭氛围区别明显,性格迥然不同,增加了样本的群体代表性。

儿童的自尊受其同伴、教师和父母的评价的影响,而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方式直接影响儿童自尊的形成和发展。

2.3. 研究工具

2.3.1. 儿童自尊量表(CSES) (魏运华,1999)

该量表由魏运华于1997年,依据国内外前人量表,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主要针对中小学生,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829)。该量表采用的自尊结构的探索模型是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共6个维度。该量表有26道题目,问题简单符合生活实际,适合于年龄为10到15岁的少年儿童填写。

2.3.2.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

该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是目前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通用于成人和儿童。该量表共有10个问题,用以评定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被试直接对题目中的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进行打分,操作便捷、简单。该量表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根据韩向、前江波、汤家彦、王益荣在《自尊量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的说法,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本次研究中将第8题改为正向记分。

2.3.3.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张津萼,1993)

该量表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 Perris等人于1980年编制,经翻译和修订,在国内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我国群体。EMBU从问世开始,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从另一个角度说,为我们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经。EMBU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哪些教养方式是不当的,从而改善、调整并最终放弃不当的教养方式,让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2.4. 研究程序

2.4.1. 测量自尊状况和父母教养方式

笔者首先联系小张和小武的父母,告知其基本情况,请求配合,并签订相关协议书。之后笔者会发放儿童自尊量表、自尊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笔者将担任主试,按指导语教授被试正确填答量表,在确认被试理解测验要求后,再开始施测。因笔者与被试相隔甚远,我们将全程开启微信视频对话,时实跟进其测试进程。

得出两被试的自尊情况和其父母教养方式后,笔者将电话采访被试及其父母,按照“儿童‘自我’认知与自尊对应关系表”逐一确认自尊情况以及在笔者研究所涉教育方法方面的实际情况。

2.4.2. 数据分析与讨论

笔者将采用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验证魏运华之结论在该两名被试中是否适用,进一步探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并对如何调整父母教养方式以调节儿童自尊给出建议。

2.4.3. 告知被试

给出被试儿童的自尊测评结果、父母教养方式结果以及对其父母通过教养方式提高子女自尊方法的建议。

3. 量表研究结果

3.1. 小张的研究数据

3.1.1. 自尊量表结果

高自尊。

3.1.2. 儿童自尊量表结果

外表:高评价;体育运动:高评价;能力:中等评价;成就感:中等评价;纪律:低评价;公德与助人:中等评价。

3.1.3. 与被试及其父母的电话访谈结果(附访谈提纲)

高自尊的表现有:小张有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明显想法,依然未脱离幼稚的孩童式的个人中心思想,总觉得别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自己,将过马路看作是一种艺术表演,由此认为其聚光灯效应明显。小张对师长并不十分尊重,但是其对于短期内潜在的利益索取对象会主动献殷勤,存在着大量的积极自我呈现的行为。小张目前是留级后第二次读初一,在两年内至少有过三个女朋友,且均为其主动追求而得。小张目前出现了明显的叛逆表征,多次出现打群架被叫家长的情况,其在校内学生团体内部属于领导型的核心人物。小张对于成败的归因是:成功归因于自身努力,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小张的透明度误差较小,在正式场合的发言很少感到紧张,也不觉得别人会认为自己紧张。

低自尊的表现有:小张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弱,其遇到困难后首先会向家人兄长求助,一旦事情失败经常出现情绪崩溃的状况。小张对自己的期望不高,对于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不高,仅限于对当下的期望,缺失长期规划和远大理想。小张酷爱炫耀自己的长处,喜欢展示自己的新潮服装,新学会的篮球技巧等,且经常性出现过分夸大自己长处的现象,甚至偶尔撒谎以达目标。

3.1.4.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结果

表1数据可知,小张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温暖与理解”相对不足,“保护”程度适度,“惩罚和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和否认”的教养方式相对较多,尤其是“拒绝与否认”一项,超过平均值甚多。故,认为其父母是“惩罚和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和否认”型教养方式为主。

3.2. 对于小武研究结果

3.2.1. 自尊量表结果

低自尊。

3.2.2. 儿童自尊量表结果

外表:低评价;体育运动:低评价;能力:高评价;成就感:高评价;纪律:高评价;公德与助人:高评价。

Table 1. Results of Xiao Zhang’s parenting style scale

表1. 小张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结果

3.2.3. 与被试及其父母的电话访谈结果

高自尊的现象:小武是一名性格内向的女生,在人群中并不起眼,面对陌生人会显得很羞涩,但是对于自己的亲人朋友却十分大方,为人善良慷慨。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她的聚光灯效应并不显著,她很少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关注。但是她也并不觉得自己存在感低,她能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与独特的存在意义,并不不会妄自菲薄。小武会进行积极地自我呈现,对自己的亲长礼貌周全,会进行主动地示好。小武对自己的期望比较高,她正在学习萨克斯、葫芦丝等乐器,练习十分刻苦,已经多次在公众场合表演。并且她对自己学习的要求比较高,对未来的期望很高。小武的成败归因是成功归因于自身努力,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也是高自尊的表现。小武比较内敛,和她的父母不同,她并不喜欢主动炫耀自己的优越之处,但她并不拒绝父母让她进行展示的要求。

低自尊的现象:小武的透明度错觉显著,虽然经历过多次表演,但都是群体表演,且小武赛前会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情绪,她认为观众能看出来她很紧张。事实上,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她表演得很好,也看不出来明显的紧张表现。小武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弱,经常会因为事情的失败而情绪失败嚎啕大哭,这可能与其仍是小学女生不太成熟有关,但这也是其低自尊之处。小武与她的同辈表兄妹不同,她在朋友团体中并不处于领导地位,而处于从属地位,比较缺乏主见,为人不强势。

3.2.4.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结果

表2数据可知,小张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温暖与理解”很多,父亲“保护”程度很高,“惩罚和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和否认”的教养方式很少,尤其是“拒绝与否认”一项,地于平均值甚多。故,认为其父母是“温暖与理解”型教养方式为主。

Table 2. Results of Xiao Wu’s parenting style scale

表2. 小武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对于小张的分析讨论

4.1.1. 自尊程度分析

从自尊量表的结果来看,小张是高自尊。结合儿童自尊量表的结果来看,他在外表和体育方面对自己的评价很高,但在其它方面,特别是后天努力习得的“能力”、“纪律”等评价却只是正常水平。也就是说,其本是高自尊,但是在“能力”、“成就感”、“纪律”等方面的评价受到了压抑,出现了相对低自尊的倾向,其中原因将在下一项分析中探讨。根据“儿童‘自我’认知与自尊对应关系表”,小张属于高外显自尊和低内隐自尊,这与其部分相对低自尊方面受到压抑也有关系。

4.1.2. 父母教养方式分析

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结果来看,其父母是“惩罚和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和否认”为主的教养方式,缺乏对孩子的“温暖和理解”。这个结果可能会有失偏颇,与该被试正处于青春期叛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该结果是与其对自身心理和身体两方面总特征的情感性评价即自尊相联系进行讨论,故认为该结果可靠。

该家庭是典型的教师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学业上的要求很高,由此对小张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时常像对待学生一样,对小张时刻保持着一种高权威的姿态,对其行为进行习惯性地否定,对其错误进行惩罚。加上家族内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尚学风气,几位年龄较大的表兄长在学业上都取得了优异成就,在待人接物、生活能力、特长爱好等方面也都是个中翘楚,客观上会对小张的父母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该心理压力会促使小张父母提高对小张的要求。事实上小张的成绩中等偏上,性格开朗而攻击性强,对待师长的礼仪有所欠缺但属于合理水平。这“还不错”的状态到了小张父母眼里便是不合格。怀着望子成龙的心态,父母加强了对小张的干涉,这进一步打击了小张在学业能力、道德等方面的自尊。小张采取的措施是回避短处,发扬长处,其更加注重自己在外表和体育上的能力,对学业和道德等则减少关心,以此平衡自尊落差。其努力表现出自信甚至自恋的状态,实际上有隐藏自己短处的用意。如此,却让小张父母以为是自己干涉不足,又加大对其学业的关注,减少对其生活、兴趣的关心和鼓励。该恶性循环的形成,加剧了该家庭的矛盾,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达成父母的期待。

4.2. 对小武的分析讨论

4.2.1. 自尊程度分析

从自尊量表来看,小武是低自尊。但是从儿童自尊量表来看,小武是自尊比较高的人。这样的结果似乎有些矛盾,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具体来看,小武的高自尊是在自己的“能力”、“道德”和“纪律”三个方面,这都是通过儿童自尊量表中儿童的日常具体行为得出的。而自尊量表比较偏向于对自身整体的评价,考虑到小武的性格内敛,笔者猜测是其秉性谦逊,因知晓正在做测试而产生了霍桑效应,导致试验结果偏差。对照“儿童‘自我’认知与自尊对应关系表”进行访谈时,笔者发现小武在情绪、与同龄人相处等方面存在部分低自尊的情况,但是其主要特征特别是“学业”和“道德”方面仍是高自尊,这进一步验证了笔者的这一猜测。故,笔者认为小武是外显高自尊、内隐低自尊。

4.2.2. 父母教养方式分析

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结果来看,其父母是“温暖与理解”为主的教养方式,并且父亲对女儿存在一定的“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

该家庭家风彪悍,在当地社会地位较高,并不尚学,更注重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培养。其父作为退伍军人,对自己的女儿保护充足,宠爱有加。其母是商人,故家庭条件比较优渥。父母为小武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给小武报了兴趣培训班,却不让她报学业补习班。其父母更多地关心其生活的质量,较少关心其学业和成绩,对小武成绩并没有很高的要求。事实上,小武的成绩在年级处于中游,而在她同族的众多同辈中,只有一位成绩比较突出的表兄,其余大多成绩处于下游。有一个典型的事例,小武在四年级的寒假要求报数学补习班,原因是想在假期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上课。父母对她的成绩很满意,表示不会出这部分的补习费,但将继续出其学习乐器的费用。最终的结果是小武用自己的压岁钱上数学补习班,父母每天接送她上补习班。从这个事例不难看出,当小武父母与小武意见不一致时,其父母并不会直接采取“否定”的教养方式,也不会过多的“干涉”,而是尊重小武,鼓励她,支持她。这样的教养方式将小武培养成了一个外界看来,对待亲长礼貌周全的,对自己有所要求、有所肯定的儿童。

4.3. 对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探讨

由小张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小张是一个高自尊的孩子,在其“外表”和“体育”方面有着很高的自我评价。这两个方面部分是先天赋予的,部分是后天自己努力可以习到的,也就是说这是父母教养涉及较少的方面。而小张自尊较低的“学业”、“道德”和“纪律”等几个方面,在儿童阶段都与家长有着极大的关系。比如说,小张的学习成绩处在班级前列,年级中上游,在小张的老师面前可以得到较好评价,在同伴之间也是足以谈及的,但是偏偏在小张父母这里得到的是否定的评价。试想,如果其父母对于此成绩感到真心实意的满足或者是假意满足并给予鼓励和褒奖,小张的在学业方面的自尊心还会如此不符合整体的偏低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父母“惩罚和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和否认”为主的教养方式在父母教养涉及较多的方面可能会对儿童相应自尊产生抑制效果。即可以推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对孩子的自尊产生抑制效果。

由小武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小武也是一个高自尊的孩子,在其“道德”、“能力”、“纪律”方面有着较高的自我评价,而在“外表”上的评价不高。小武性格内向,平时话语不多,行为不突出。一般情况下,对于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来说,对于“外表”的关注程度往往会高于对“能力”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而其自尊较高的“道德”等三个方面是父母教养方式涉及较多的,并且是整个家族内均处于高自尊的方面。小武因为民族特点的原因,肤色较黑,对于刚开始步入青春期的女孩来说,对自己外表的评价更多的来自于与同伴的比较,对社会潮流的认识,父母教养干涉较少。也就是说,小武在学校和以及在其它部分社会关系中,形成了一些低自尊的评价。但是,由于她的父母的“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有特色的家族环境,使得她在“道德”、“能力”等方面形成了高自尊。多种因素之下,小武表现出外显高自尊,内隐低自尊。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父母“温暖和理解”为主的教养方式在父母教养涉及较多的方面可能会对儿童相应方面自尊产生提升效果。即可以推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对孩子的自尊产生提升效果。

得益于被试是笔者直系亲属的便利,除了对两个被试及其父母的调查,我分析了两个家族中与被试同辈人的大致自尊情况。笔者发现,小张一族同辈大都自尊处于一个比较中等的状态,对自己的评价不会很高也不会很低,但是在能力和外表方面对自己的评价较低。该家族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对自己的约束明显强于小武之家族,重学之风昌行,他们性情温和,为人大都内敛,与小张存在较大差别。同时笔者发现,小武一族的同辈,几乎每个人都是高自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极高,尤其在德行、能力上的评价普遍很高,在纪律上的评价则比较低。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1995)。社会关系可以影响儿童自尊的发展,但它并不总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小武不同于家族同辈,在“纪律”方面自尊很高。同时笔者不认为儿童的自尊只由其社会关系决定。每个人自出生就有其物质身体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很可能会成为此人今后自尊形成与发展的很大影响因素。比如小武的肤色。再比如,一位天生残疾失去双臂的孩子,他也许能在社会关系的支持下生活的很好,但是不可避免的,他要经受自己与常人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这一影响自然的会影响其自尊。由此笔者认为,社会关系和物质身体决定了一个人的自尊。

4.4. 对父母调整教养方式以调节儿童自尊的建议

4.4.1. 正确地进行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方式会影响自尊发展,一般来说,上行比较会损害个人的自尊,下行比较会增强个人的自尊。如上所述,小张的父母经常对小张进行上行比较,用“别人家孩子”来与小张进行比较,这是小张部分自尊方面收到压抑的重要原因。因此父母在进行社会比较是,应该多进行群体性的上行比较和个人性的下行比较,以在保证达到目的的同时,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4.4.2. 将孩子当做平等的人格对象对待

不证自明地,若不是情商过低或者情绪所致,很少有人会当着别人的面严厉地批评一个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但是家长们却经常无所顾忌地在众人面前批评自己的子女,这其实就是将孩子当作是人格低于自己的对象看待。事实上,如果家长用对待平等人格对象的方式对待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更有存在感且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比如说,在与孩子争论时,如果家长能够形成耐心讲道理而不是以权威服人的习惯,孩子在回应时会相应的减少哭闹与抗拒。

4.4.3. 增加关心与勉励,减少惩罚和否定

没有一个成年人敢保证自己事事成功,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一个孩子无一失败呢。孩子们失败后,家长不应该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犯错,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应当首先进行安慰,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理解,之后再耐心地理性地带领孩子分析错因,弥补不足。一味地惩罚和否定也许会塑造一个坚强的“汉子”,但是这位汉子的内心必然是有所缺失的,其与父母的感情必然是有所缺陷的。

4.4.4. 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与孩子成为朋友

高考在当今社会的地位不可谓不高,它几乎成了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以至于家长们将学习和考试视为孩子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东西。笔者不否认高考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高考只是漫长人生的一道坎,而且是时间上排列在人格塑造之后的一道坎。无数的贤人已经著书立说强调儿童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却仍不以为意。试想,人格尚不健全,如何能够在高考中取胜;即便高考暂时得利,其如何能够以此改变命运;即便已经越过龙门,其如何能够善终此生。笔者仍不否认以不健全之人格完美度过一生的可能性,但是计算概率,笔者不建议家长们冒这个险。而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对自尊的培养必然是其重要一环。

家长们应当正确看待成绩,认识到高考决定论的局限,承认人生而天赋不同。家长们应当发现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发掘其各方面的闪光点,建立与孩子相同的有益兴趣爱好,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真正地关心孩子,与孩子的交流不要限于学习囹圄,要细心发现孩子在生活中的变化,让孩子在温暖与理解的环境中形成自尊,培育出良好的人格。相信这是孩子人生中极重要的一环,也是为孩子在此后人生历程中不断度过坎坷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 魏运华(1999). 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3), 7-11.
[3] 张津萼(1993). 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试用报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 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