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现代麻醉学发展,麻醉科的业务范畴不断拓展,麻醉医师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加大。麻醉护理作为麻醉学和护理学结合的交叉学科,在国际上已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但我国麻醉护理起步较晚,临床上对于麻醉护理的运行和发展尚存在一些争议 [1]。为此国家层面就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颁布了国卫办医函[2017] 1191号 [2] 和国卫医发[2018] 21号文件 [3]。随着文件的出台,各医院也加大了麻醉科护理人员的配置与运行管理力度。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形势下各医院麻醉科护理工作的运行情况,我们在2018年10~12月对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的护理工作运行管理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通过与2015年的调查数据比较分析,就两项文件的落实提出参考意见。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纳入上海市麻醉质控中心管理的96家二级及以上医院的麻醉科主任或科室负责人。
2.2. 调查方法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和2015年的调查数据结果,对2015年的调查表进行修订形成《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护理工作运行管理情况调查表》。较2015年新增了对护士入职前工作情况和性别的调查。调查表共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科室设置情况,包括手术间数量、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床位数、麻醉诱导室床位数、疼痛病房床位数、疼痛/麻醉门诊的诊室数及其各区域的日均工作量等;第二部分为麻醉科护士资源配置情况;第三部分为麻醉科护理业务开展情况,包括护士岗位设置与工作内容等;第四部分为麻醉科护士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有专职护士长、麻醉护士的日常排班、工作考核与奖金分配管理等。
2018年10月~12月采用电子邮件方式向调查对象介绍本调查的目的,告知参加本研究的自愿原则。获得知情同意后,用电子邮件方式向愿意配合调查的医院麻醉科主任或科室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填写内容大于90%为有效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5份,回收率98.96%;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100%。
2.3. 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 2007和SPSS23.0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总数和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医院等级情况
调查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95所,其中三级医院40所(42.1%),二级医院55所(57.9%);2015年我们调查的98所医院中三级医院为46所(46.9%),二级医院为52所(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hospitals
表1. 医院基本情况
3.2. 科室设置
调查的95所医院中,设置麻醉科护士岗位的医院为72所(75.79%)。该95所医院共有住院病房手术室1211间,PACU床位748张;有17所医院(17.89%)开设有麻醉诱导室;有73所医院(76.84%)开展手术室外或日间手术麻醉;有10所医院(10.53%)设有疼痛病房;44所医院(46.32%)开设疼痛门诊;29所医院(30.53%)开设麻醉门诊。具体科室设置情况,见表2。

Table 2. The setting of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in the second-class and above level hospitals of Shanghai
表2. 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的科室设置情况
各科室在业务工作量上与2015年相比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麻醉门诊诊室数和日均工作量增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麻醉科护士配置情况
本次调查的95所医院中有72所设置了麻醉科护士,合计652人,其中女性占90.49%。麻醉科护士的主要入职方式为其他科室调入,占58.28%。与2015年相比,麻醉科护士的学历水平显著提高(χ2=19.644,P <0.001),目前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占55.06%;但麻醉科护士的职称仍以初级职称为主,占81.6%。具体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nurses in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of Shanghai between 2015 and 2018
表3. 2015年与2018年上海市麻醉科护士配置情况比较
3.4. 麻醉护理业务开展情况
本调查显示,麻醉科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仍为PACU内患者的管理与监测;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参与临床药物试验的麻醉科护士数量较2015年有明显增长(χ2 = 21.895, P < 0.001),另外,有医院开始设置科研助理、教学助理岗位。具体麻醉科护士工作内容,见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nursing contents in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of Shanghai between 2015 and 2018
表4. 2015年与2018年上海市医院麻醉科护士护理工作情况比较
3.5. 麻醉科护士日常管理情况
设有麻醉科护士岗位的72所医院中,有22所医院(30.56%)设置有专职麻醉科护士长负责护士的排班、日常管理与考核等工作,与2015年相比,护士长在麻醉科护士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彰显。具体管理情况,见表5。

Table 5. Management of nurses in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of Shanghai in 2015 and 2018
表5. 2015年与2018年上海市麻醉科护士管理情况
4. 讨论
4.1. 麻醉学科的发展要求提高麻醉护理内涵
本次调查显示PACU、手术室、日间麻醉等床位数、疼痛病房和麻醉门诊数量和工作量持续增加,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室业务开展呈稳步上升趋势。表示目前随着我国麻醉需求量增多和相关文件的出台,逐步完善并扩大了麻醉学科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手术麻醉,也开始着力于疼痛学科、麻醉门诊、日间麻醉等。
与2015年数据对比可得,三年来疼痛病房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证实了疼痛治疗需求大,疼痛学科是未来麻醉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应加快疼痛专业团队建设,在实践中培养疼痛专科护士 [4]。另外,近三年来麻醉门诊的数量显著增加,这与国卫办医函[2017] 1191号文件 [2] 所强调的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设置麻醉科门诊的发展趋势相符合。麻醉学科也开始真正成为集术前麻醉评估、术中麻醉管理、术后患者随访、麻醉相关并发症处理为一体的的围术期医学学科。在麻醉学逐渐向围术期医学转变的大形势下,麻醉护理也应紧随学科发展步伐,扩大工作内涵,提高专业水平,创新护理服务形式,展现当代围术期麻醉护理新风貌。
4.2. 麻醉护理业务扩大,更加重视科研与教学
近年来麻醉护理业务进一步扩大,新增护士参与药物临床试验、担任教学助理和科研助理岗位。护理科研是推动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麻醉科护士的一个重要职责,因此,要临床科研两手抓,可设置护理科研专职管理人员 [5],逐渐完成由麻醉科护士向麻醉专科护士的转变,提高麻醉护理服务专业性。但就本次调查而言,上海市仅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医院设有麻醉科研相关护士岗位,有更多的麻醉科护士迫切需要开展护理科研工作以满足麻醉技术的进步,以求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麻醉护理服务。
4.3. 麻醉科护士学历、职称不高
调查可见,麻醉科护士的入职方式多为其他科室调入,应届毕业生不足一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麻醉科护士入职时多未经过专业的麻醉护理教育。既往研究也表明目前麻醉科护士培训倾向于继续教育,各医院的培训教学体制往往自成一派 [6]。另外一项对近10年国内外麻醉护理教育的文献分析建议职前、职后教育应并重发展 [7],因此,构建完整的麻醉科护士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方式,编制统一的麻醉护理培训教材并培养高素质的麻醉护理师资培训队伍势在必行。
对麻醉科护士学历的分析可见,半数以上的护士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较2015年已有明显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且高学历护士极少。孙华君等人发现国内初步形成的不同层次(专科→本科→硕士)的培养模式缺乏系统性 [8],这可能导致麻醉科护士高层次专业教育缺乏。另外,发展专科护理已成为顺应临床需求的学科发展趋势 [9],因此相关管理和培训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麻醉科护士继续教育机制,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遵循高等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在2009年确立的开展麻醉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工作重点,积极进行资格培训与认证 [10],重视麻醉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
目前麻醉科护士总体职称水平较低,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低且有所下降,这可能与近年来麻醉科新增护士增加,高年资护士占比减少有关,也与麻醉科护士晋升体制不完善,高年资护士职业发展受限等有关。因此麻醉护理团队亟待规范职称晋升途径,消除高年资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4.4. 麻醉科护士长岗位配置不足
本调查显示,2018年95所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仅有22所配置了专门的麻醉科护士长,虽比2015年比重有所增加,但比例仍然很低。另外,数据显示麻醉科护士长在麻醉科护士工作安排、奖金分配特别是工作考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在大部分医院仍无麻醉科护士长岗位,其中大多数由手术室护士长兼任 [11]。而麻醉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专业性,由明确的领导者负责,进一步规范培训、考核,优化工作流程和进行质量控制,对提高麻醉护理团队积极性,形成专科特点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医院管理者尽快重点培养麻醉护理骨干,考核综合素质高者加以任命,进一步形成科学规范的麻醉护理管理体系。
5. 小结
随着国家层面两个文件的出台,麻醉护理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调查显示,近年来麻醉护理已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学科设置不断完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对麻醉科护士的要求也更高;但目前麻醉科护理管理岗位配置不足、麻醉科护士学历和职称水平较低,尚不能满足围麻醉期护理需求。因此应尽快就麻醉科护士的培训考核以及使用管理等提出可供国内各医疗机构参考的指南与标准,科学推进麻醉科护士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以培养出适应学科发展的高素质麻醉护理队伍。
声明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感谢上海市麻醉质控中心提供的帮助。
基金项目
上海市护理学会基金(2018MS-B25);上海长海医院护理科研基金(2018HLZ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