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识字编排特点的教学策略研究
A Study on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Literacy Arrangemen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DOI: 10.12677/ASS.2020.95105, PDF, HTML, XML, 下载: 735  浏览: 2,722 
作者: 廖美奕: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关键词: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Unified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teracy Teaching
摘要: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最基础和最重要内容,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版的统编教材在识字模块的编排上做出了新的调整,对识字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向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要根据新教材中先学汉字后学拼音、采用较多的传统蒙学识字篇目、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以及向学生渗透多种识字方法等特点,分析教材,把握学情;采用培养学生初识汉字的兴趣,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吸取传统蒙学读物的识字经验,养成学生诵读的习惯;把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策略,高效识字;同时渗透多种识字方法等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Abstract: Literacy teaching is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cont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The unified textbook of the 2019 edition has made new adjustments in the arrangement of literacy modules,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literacy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esents a new challenge to teachers and requires teachers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grasp the learning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centralized literacy and decentralized literacy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various literacy methods to students by adopting more traditional Mongolian literacy texts to learn Chinese characters before learning pinyin.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stablish their confidence in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absorb the literacy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 reading materials and develop the habit of reading integration of centralized and literate literacy; ability to read effectively based on student learning strategies; at the same time, a variety of literacy methods and other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permeat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literacy ability.
文章引用:廖美奕. 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识字编排特点的教学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5): 726-73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5105

1. 引言

识字作为小学的主要学习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就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1]。新教材自2019年秋季学期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但同时,笔者从课堂观察中发现,仍有部分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教学。这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扼杀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教材的特点,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及时更新教学方法。

2. 统编教材识字内容的编排特点

2.1. 先学汉字后学拼音

先识字后拼音,幼小衔接,放缓坡度 [2]。相较于其他版本,统编教材最重大的改变在于调整了识字和拼音教学顺序,变为了先识字后拼音。首先,基于“汉文化”,汉字才是语文的根,而拼音只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这一点不能本末倒置。教材将汉字“天 地 人”放在开篇的位置,而不是一串字母符号,就是为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汉字是汉语的基本单位,拼音只是拐杖不是目的。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和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触过一些简单常用的汉字。在一年级开篇的识字单元中,《天 地 人》、《口 目 耳》、《日 月 水 火》等课文,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得心应手,降低了一上小学就学习拼音的难度。因此,通过先学习简单的汉字不仅增强了学好汉字的信心,还为更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采用较多的传统蒙学识字篇目

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科书之中,是统编版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从一至六年级教材的封面,还是课文中随处可见的国画插图,以及诵读文本选材的来源都能够印证这一特点。汉字作为意蕴深厚的表意文字,再加上数千年来文化的浸润、涵养、生发,几乎每个字都成为了一个“文化信息库”。在古代,就有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等为代表的集中识字的经典之作 [3]。虽然古人没有学习过拼音,但是他们擅长熟读精思;仍然掌握如此多的汉字,可见“三百千千”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宝库。统编教材就借鉴和发展了我国传统识字教学的经验,在识字单元和诵读文本以及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诗、对对子和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4]。

2.3. 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交替

统编版教材沿用的以往教材的优点,安排了集中识字板块与随文识字交替进行 [5]。一方面,在一、二年级的识字单元中,集中识字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具体到每一篇识字课文都有主题,例如有以象形字、动物、四季、传统文化、植物和量词为主题等等,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系统。另一方面,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课文生词不断地复现,同时将识字教学与具体生动的情境相结合,更加符合学生识字的心理,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2.4. 向学生渗透多种识字方法

统编版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识字”的内容如拼音识字、看图识字、联想识字、生活识字、查字典识字等等。这些方式方法是前人们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识字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和尊重教材,并有意识的将识字的方法和识字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吸收能力是很强的。学生要在低年级就认识和掌握一系列的识字方法,才能在中、高段的识字学习中游刃有余;教师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 识字教学策略

3.1. 培养学生初识汉字的兴趣,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认知的内驱力 [6]。教师要兼顾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乐玩乐学。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识字方法,如《天 地 人》、《金木水火土》采用韵语识字,《口目耳》、《春夏秋冬》适合看图识字,《日月水火》、《“贝”的故事》适用象形识字等;另一方面,擅于运用丰富多样的识字游戏,例如开火车、猜字谜、偏旁找朋友、唱歌谣等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的同时又能够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小学生只有在初识汉字时就获得成就感,才就能更有信心学好后面的内容。

3.2. 吸取传统蒙学读物的识字经验,养成学生诵读的习惯

课本收录的蒙学读物,多以韵文的形式出现,包含有儿歌、童谣、谚语、对联等等;不仅对仗工整,且富有音律性和趣味性,朗朗上口,学生易懂易读易记。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放声朗读,到达熟读成诵的程度,整体记忆韵文。以《古对今》为例,学生首先通过自学和预习圈出生字词,了解读音。其次,在理解韵文的含义后,反复诵读,巩固生字;第三在教师带领学生试着背诵,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背诵,将韵文以整体的方式记忆在大脑中,而每个字词在韵文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当学生遗忘时通过在脑中复现课文,就能顺利回忆起字音字形。同时,熟读蒙学经典不但可以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还积累语文常识,提高了学生是文化素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熟读成诵的习惯。

3.3. 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人的遗忘速度是遵循“先快后慢”这一规律。小学生在记忆时,记得快,忘得也快。那么这也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除了生字的学习还有要不断地、经常地复习学过的汉字,把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

1) 善于运用字族文识字

集中识字作为常用的识字方法,具有时间集中、教材集中、字数集中的特点;识字效率高 [7]。字族文识字作为集中识字的方法之一,利用汉字的特点把拥有共同部件的汉字重新编排成文情并茂的诗文。利用字族文识字的方法称为字族识字法。统编版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课文,例如《小青蛙》、《动物儿歌》、《“包”字组》、《身体器官》等。我们以一年级下册的《小青蛙》为例,“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8]。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区分“清、晴、晴、睛、请、情”这几个字,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它们形旁的部首表义,声旁都是“青”字,他们的读音都和“青”相似或相同。字族识字法适用于学习形声字,教师们也可以自己编一些字族文的儿歌。

2) 结合具体情境识字

随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是重要的一种识字方法。在教学中一边学课文,一边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9];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字词,同时通过生字在文中不断地复现,提高学生识字的数量。其中,随文识字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设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感知和掌握字词。如《一封信》这篇课文中对“信”字的理解;在之前已经学有“信用,诚实”的意思。而在本文中,它指的是名词;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应多说带“信”字的句子。首先问同学们,你们更加喜欢露西写的两封信中的哪一封呢?先试着把这封信读出来,再说一说为什么?然后,有学生会说“我最喜欢第二封信,应为她在信中向爸爸分享开心的事,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等带有“信”字的句子 [10]。在这种具体的语境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掌握“信”的含义。

3.4. 基于学生学习策略,高效识字

根据心理学,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常常会采用一些学习策略,这也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包括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学习策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3.4.1. 微课识字策略

如同我们精细消化食物一样,口腔把食物咀嚼的越细小,胃肠道就能吸收得越好。那么学生把每一个字在大脑中加工地越精细,就越容易记住。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字常常难易掌握。而微课识字通过将声音、动画、图片、文字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把抽象的字形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11]。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短小精悍的优点,可以将其作为识字教学过程中的补充环节 [12]。例如,在学习汉字“休”时,可以先让同学们看到甲骨文“”,再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教师可以将微课动画设计为一个人很累了,于是走到一棵树下面,靠着树休息。接着展示休字的汉字演化过程,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具体的事物形象到抽象汉字的过渡。运用微课识字,基于理解的前提下,学生掌握并运用汉字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3.4.2. 多感官协同识字策略

识字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汉字是死的,怎样让汉字活起来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小学生的注意特点以无意注意为主,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有意注意更加持久。脑科学研究显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刺激其大脑皮质并增强突出间的联系,从而加强理解和记忆 [13]。多感官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习方式安排、学习结果评价等教学活动组织上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动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 [14]。如在学习带提手旁的一组汉字时,“投、扶、托、抱、扔、推、拉”;教师可以设计“你比我猜”的游戏,四个同学为一组,甲同学用语言描述,并用动作辅助;而乙同学负责猜字,剩下两个同学负责记录猜对的个数,然后两两交换。最后请猜对个数最多的一组到讲台为大家展示。通过这个游戏不仅能把易混淆的词区分开来,理解了提手旁的含义,又能锻炼学生表演展示的能力。在识字教学时,学生的感官参与地越多,就越能够掌握和运用这些字词。

3.4.3. 思维导图识字策略

《新课标》中的总目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1]。可见,语文是训练思维的学科;学习汉字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汉字是庞杂繁多的,在学习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引导学生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对中心词予以强化能够迅速建立起分散知识点之前的联系,并一以图形的方式储存在脑中,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15]。

1) 一词多性

思维导图识字法有其适用的条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字词。如在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这篇课文中,所学习的生词“串”字就是一个多词性的字。文中“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表示的量词。教师可以补充它的其他词性,不同的词性表示不同的含义。在《新华字典》中,主要有一下几种意思:① 名词:连不成串儿了;② 量词:两串儿糖葫芦;③ 动词:表示由这里到那里走动,例:到处走街串巷。④ 两种不同的东西混杂在一起而改变了原来的特征:串味儿。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不能够照本宣科,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明了直观地呈现“串”字的不同词性的不同含义,见图1

Figure 1. A mind map of strings

图1. “串”字的思维导图

2) 表集合概念的字

当遇到表示种类或者有集合概念的字时,思维导图能够更好的表现出从属和包含的关系。如在学习“船”字时,我们可以补充船的组成部分,全方面的认识船。船是一种交通工具,它包括了船头、船身、船尾。但是单单语言描述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模糊,我们可以借助图片,结合思维导图来明确,船从前往后它的结构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如图所示。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对于船就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见图2

Figure 2. A mind map of the ship

图2. “船”字的思维导图

可见,学生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对汉字进行比较、归纳和综合,能够使他们的思维逐渐趋于精确和清晰,增强了对汉字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6]。

3.5. 教会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标》中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教学中,教授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掌握识字的方法和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以课本为依托有步骤的训练学生识字。

3.5.1. 使用生字卡片提高识字效率

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中,就指导学生通过制作卡片来识字。玩生字卡的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学到生字,一举两得 [17]。玩字卡的方法有以下的两种:其一,字卡接龙,同桌两人一组,一个同学摆出卡片,另一个同学来读,紧接着刚刚读的同学又摆新的卡片,对方由来读;如此往复,如果谁有不认识的字突然卡住了,那么之前摆所有卡片就为另一个同学所有了。其二,猜字卡游戏。在新学的生字中,老师随机拿出一张字卡并做简单的描述,让同学们来猜。猜对越多的小组就可以获得奖励。学生玩字卡越多,发现自己认得的生字卡越多,就越有成就感。即便是学生一个人也能够完成。

3.5.2. 借助字典识字提升识字量

学生自主识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会利用工具书。统编版教材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中,就开始教授学生用字典查生字,并在后面的单元中对查字典方法进行练习和巩固。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开始不习惯也不喜欢使用字典。为了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校时,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我是字典小高手”的主题班会和查字典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查阅字典的方便快捷 [18]。在课外,也让家长在家指导学生使用字典。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使用字典也会越来越娴熟。

4. 结论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借鉴传统文化的识字经验,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汉字文化;巧用识字频率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识记;同时要注重传授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统编版教材的识字特色,帮助学生打好汉字基础,奠定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7-21.
[2] 温如敏. 如何用好“统编本”语文教材(小学)[EB/OL]. https://www.meipian.cn/ka4jb6u, 2017-05-24.
[3] 刘兴东. 《新韵千字文》欲复兴“天下第一字书”[EB/OL]. http://news.sohu.com/20070830/n251854022.shtml, 2020-03-31.
[4] 张茂聪, 仲米领.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内容构建研究[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18, 38(5): 82-89.
[5] 张晓丽.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6] 兰欣. 部编本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9.
[7] 刘静. 统编版语文教材识字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黄冈: 黄冈师范学院, 2018.
[8] 施茂枝. 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兼评几大识字教学体系的得与失[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01(7): 29-34.
[9] 金玉. 浅谈“随文识字”教学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34(20): 57-59.
[10] 满文莉. 浅谈低年级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S2): 101-102.
[11] 张朝红. 李冬青, 李娜. 微课识字: 汉字教学新策略[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5): 82.
[12] 郭玮. 微课嵌入式教学方法实践探索——以《基础汉字学》课程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14): 32-35.
[13] 赵瑞芬. 多感官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4): 286-287.
[14] 李金钊. 多感官教学: 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J]. 现代教学, 2009(6): 40-41.
[15] 纪梅. 巧用思维导图助力汉字教学[J]. 小学教学参考, 2018(31): 94-95.
[16] 王琦. 浅谈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 小学教学参考, 2016(4): 18-20.
[17] 廖哲勋. 从“自主识字”实验的推广到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展开——李虎老师主持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的产生和发展[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2): 85-91.
[18] 梁值成. 字有其道——培养低年段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32):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