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员与雇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基于68篇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
Cognition of Undergraduates’ Employ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ees and Employers—Content Analysis of 68 Papers
DOI: 10.12677/ASS.2020.911241, PDF, HTML, XML, 下载: 630  浏览: 1,154 
作者: 杨大容, 陈永进, 何 宁: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关键词: 就业能力能力认知内容分析大学生Employ-Ability Ability Cognition Content Analysis College Students
摘要: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从雇主和雇员两个视角对68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探究不同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以促进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信息匹配,使高等院校和大学生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能力。结果显示,1) 大学生就业能力包含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操作能力、社交能力、个体特质、硬性条件7个维度。2) 雇主与雇员视角在智慧技能具体要素上基本一致,均重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3) 雇主与雇员视角在语言信息、认知策略、操作能力、社交能力、硬性条件上存在较大差异。雇主视角更多注重大学生的毕业院校、外语水平、对本领域发展趋势的了解、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求职与自我销售能力、主动性和合作精神、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要素,雇员视角则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主动适应能力、自信心和勤奋、学业成绩等要素。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social demand orientation, 68 paper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to explore the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includes seven dimensions: language information, wisdom skills, cognitive strategies, operational ability, social ability, individual trait and rigid conditions. 2) The perspectives of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in terms of specific elements of wisdom skills, and both attach importance to learning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3) The perspectives of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erms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cognitive strategy, operational ability, social ability and rigid conditions. The employer’s perspectiv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uch factors as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ion institutions,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understanding of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field, mastery and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job hunting and self-sale abilities, initiative and spirit of cooperation,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The employee’s perspectiv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factors such as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processing ability, active adaptability, self-confidence and diligenc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文章引用:杨大容, 陈永进, 何宁. 雇员与雇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基于68篇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11): 1716-172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11241

1. 引言

随着就业性质的变化和就业关系的转型,就业能力在国际上成为就业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主题,并被视为审视学校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关联的概念工具,在过去10多年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 [1]。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大学生人数增加,加之我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大量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使得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2]。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想要在面试中获胜,个人的就业能力是关键。但是,雇主需要的是哪些方面的能力,雇主又最重视哪种能力,这些能力是否是大学生认为应该培养的能力呢?这需要我们对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就业能力认知差异进行分析,以社会实际人才需求为导向,促进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信息匹配,使高等院校和大学生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能力。

2. 就业能力的概念与测量

2.1. 就业能力的概念

就业能力又称可雇佣性、可就业能力、就业力等。学者们对于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3]:一是以技能为核心的就业能力概念,认为就业能力是知识、技能和素养,其能够劳动者有能力获得和保持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并应对变化,获得新的工作;二是以个人特质为核心的就业能力概念,认为就业能力的核心是个人特质,以及个人特质与其他人力资本等因素的结合,是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 [4]。三是综合就业能力概念,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5],即是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的总和,且具有动态发展的倾向 [6]。基于综合就业能力观,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的,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综合能力,是多种个人能力整合后的结果,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大学生实际获得的能力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匹配。

2.2. 就业能力的测量

现今对就业能力的测量研究中,大多包含维度和具体要素指标两层测量:在维度上,存在多种划分方式。从维度数量上看,包含二维、三维、四维、五维等多种形式,二维为获取工作能力、维持工作能力 [7],三维为社会交往能力、个人展示能力、就业求职能力 [8],四维包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职业认同 [9],五维包含分析思维、人际影响、个性品德、职业认同、专业能力 [3]。从维度划分的方向上来看,与就业能力的概念相结合,存在从能力、个人特质或素质、综合能力三个方向,如能力上划分为基本就业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就业人格、社会应对能力 [10],在个人特质或素养上划分为个人素养、就业人格、就业道德 [11],在综合能力上划分为领导因素、通用技能、团队素质、职业潜能、职业人格 [12]。从划分的维度内容上看,主要包含专业知识或能力、个人品质与自我感知、未来发展潜力等,专业知识或能力主要是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成绩等 [13],个人品质与自我感知主要是内在品格素质、情绪管理能力 [14]、个性品德、乐观、希望、自我效能感 [15],未来发展潜力主要是规划自省能力、职业指导、就业发展潜力等。

在具体要素指标上,现有研究中均是通过多个要素来衡量每一个就业能力维度,如个性品德包含责任心、踏实认真、敬业精神、勤奋、主动性和进取 [3],职业认同包含根据自身兴趣、能力、价值观对未来职业目标及相关行业的定位和认知 [9],就业道德包括道德品质、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忠诚度、职业化素养 [11]。

在测量方式上,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三种测量方式:一是从雇员的角度,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访谈的方法构建就业能力理论体系,然后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验证就业能力的结构 [13] [16];二是从雇主的角度,通过对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企业人员进行访谈或调查得出就业能力结构 [17] [18];三是从雇员与雇主综合的角度,通过对企业人员和大学生的调查,得出整合的就业能力结构 [19] [20]。总的来说,现有研究大多从雇主与雇员视角测量大学生就业能力主,二者综合的视角研究较少。

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雇主与雇员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差异认知,主要包含五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研究目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情况,现有研究中包含从雇员、雇主和综合的三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研究,但是多是从雇员的角度,从雇主角度和综合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所以本研究确定为综合这三个视角研究的相关文献,对雇员和雇主两个视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的差异进行研究。

第二步,确定研究总体,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在CNKI中,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根据是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进行研究,共选择了68篇文献,从雇员视角、雇主视角、综合视角、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四个类别,后进行分析并编码。雇员视角的确定依据为:调查研究对象为大学生,或是通过专家分析法得到问卷并由对大学生的调查得到验证;雇主视角的确定依据为:调查研究对象为已就业的大学生或是企业人员;综合视角的确定依据:通过已就业的大学生活企业人员的访谈确定结构,并由大学生进行调查验证结构,或者先后顺序相反。根据对文献的分析,最终确定雇员视角的文献数量为18篇,雇主视角的文献数量为10篇,综合视角文献数量为3篇,影响因素研究文献数量为16篇,其中相关影响因素的文献与其他三个视角的文献有重叠之处,而剩下未归入四个类别的文献,多为现状调查等类型的文献,未研究结构。详细文献编码见附录1。

第三步,设计分析维度体系。就业能力是为完成就业所需要的条件和水平。根据前面的文献分析,就业能力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包含对个体特质的要求,总共分为7个维度: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操作能力、社交能力、个体特质、硬性条件。

第四步,量化分析。在内容分析并划分维度的基础上,对搜集资料中的维度、具体要素进行量化统计,一是对每个维度下的具体要素进行归类,二是对维度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第五步,分析推断。根据内容分析的结果,进行推断,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 研究结果:就业能力结构

4.1. 就业能力结构:雇员视角

4.1.1. 就业能力维度

按照前面所确定的7维度划分方式,首先对雇员视角的就业能力维度进行汇总与分析。分类的根据:一是文献中对于维度的概念定义;二是根据对于维度定义不明确的维度,根据维度下的具体要素来确定其属于7维度的哪一维度。最终就业能力维度分析汇总的结果见表1

Table 1. Summary of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employability in employee perspective literature

表1. 雇员视角文献中的就业能力维度分析汇总

注:括号中为对文献的编码,具体文献编码见附录。

4.1.2. 就业能力维度的具体要素

对文献中的所有具体要素进行内容分析,并提取关键要素成为新的7维度下的具体要素。具体要素归总两步:第一步,根据在文献中所研究的内容或定义进行维度的汇总;第二步,根据具体要素的定义和词云图量化分析,根据不重叠的原则选择在词云图中最突出的要素,并且最多提取4个要素(各维度的词云附录2),新的具体要素提取,并命名为新的具体要素,具体汇总结果见表2

Table 2. Summary of th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employability dimension in the employee perspective literature

表2. 雇员视角文献中就业能力维度的具体要素分析汇总

注:具体要素中的分号表示来自不同的文献。

对于维度和具体要素的重要性程度,因为维度是通过具体要素来衡量的,所以本研究通过对搜集到的所有维度的具体要素进行量化分析,以对雇员角度的就业能力维度重要性进行排序,以方便后面对雇员、雇主两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词云图见图1

Figure 1. Word cloud diagram of specific elements of employability dimension from employee perspective

图1. 雇员视角就业能力维度具体要素词云图

根据词云图可知,结合前面对维度的划分和要素提取,说明在以往雇员视角的文献中,在就业能力各维度中,最重视社交能力,因为具体要素中包含团队合作能力维度的文献数量最多;第二是个体特质,包含责任心、自信心、忠诚度、抗压能力等维度的文献数量较多;第三是智慧技能,包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等维度;第四是认知策略,包含抗压能力、主动适应、应对能力等维度;第五是言语信息,包含对知识的理解、基础能力等;第六是操作能力,包含资源整合能力等;最后是硬性条件,包含专业能力/水平。

4.2. 就业能力结构:雇主视角

4.2.1. 就业能力维度

因为综合视角是结合了大学生的调查和企业雇主的建议综合得到就业能力结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雇主的需求,所以本部分将综合雇主和综合两个视角,共13篇文献,通过内容分析法得到雇主视角在7个维度上的具体要素。

按照前面所确定的7维度划分方式,首先对雇主视角的就业能力维度进行汇总与分析。与前面雇员角度的分类根据相同,最终就业能力维度分析汇总的结果见表3

Table 3. Summary of employer’s perspective literature analysis of employability dimensions

表3. 雇主视角文献中就业能力维度分析汇总

注:在13篇文献中有4篇文献为进行维度划分,而是直接通过具体要素衡量。

4.2.2. 就业能力维度的具体要素

然后,对文献中的所有具体要素进行内容分析,与前面雇员的具体要素归总步骤相同(各维度的词云附录3),提取新的具体要素提取,并命名为新的具体要素,具体汇总结果见表4

Table 4. Summary of th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employability dimension in the employer’s perspective literature

表4. 雇主视角文献中就业能力维度的具体要素分析汇总

通过对搜集到的所有维度的具体要素进行量化分析,以与前面同样的方式对雇主角度的就业能力维度重要性进行排序,词云图见图2

结合前面对维度的划分和要素提取,根据词云图可知,在以往雇主视角的文献中,在就业能力各维度中,最重视智慧技能,因为具体要素中包含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维度的文献数量最多;第二是社交能力,包含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力等维度的文献数量较多;第三是言语信息,包含阅读、协作等维度等维度;第四是个体特质,包含主动性、责任感等维度;第五是认知策略,包含自我管理能力等维度;第六硬性条件,包含外语能力等维度;最后是操作能力,包含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维度。

Figure 2. Word cloud diagram of specific elements of employability dimension from employer perspective

图2. 雇主视角就业能力维度具体要素词云图

5. 雇主与雇员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差异

为了方便对雇员和雇主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进行比较,选择以同样的维度,然后对两个角度提取的维度具体要素进行对比。总的来说雇员和雇主视角在就业能力维度上的认知大体一致:一是雇员和雇主视角均重视语言信息上的文字表达能力;二是在智慧技能上要求的能力基本一致,均重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三是在认知策略上,二者均重视自我控制能力、抗压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四是在社交能力上,均重视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五是在个体特质上,均重视责任心、敬业精神;六是在硬性条件上,均重视学历水平。

但是,二者在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上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一是在语言信息上,雇主视角相对雇员视角更加注重对本领域发展趋势的了解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二是在认知策略上,雇主视角相比雇员视角更加注重求职与自我销售能力,而雇员视角更加注重主动适应能力;三是在操作能力上,雇主视角比雇员视角更加注重专业方法与技巧及其操作应用能力,但是雇员视角更加注重计算机的运用、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四是在个体特质上,雇主相对更加注重主动性和合作精神,雇员视角更加注重自信心和勤奋;五是在硬性条件上,雇主相对更加注重毕业院校、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雇员视角则更加注重学业成绩。

6. 结语

根据前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维度、具体要素的划分,以及从雇主和雇员两个视角对就业能力认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包含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操作能力、社交能力、个体特质、硬性条件共7个维度;二是雇员和雇主两个视角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认知在智慧技能要求上基本一致,在语言信息、认知策略、操作能力、社交能力、硬性条件上存在较大差异。针对雇主与雇员视角间的认知差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提升大学生掌握领域前沿知识;二是培养大学生主动性、合作精神与自我销售能力;三是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外语与计算应用水平。

附件1. 文献编码

Table S1. Coding of employee perspective documents

表S1. 雇员视角相关文献编码

Table S2. The code of the employer's perspective literature

表S2. 雇主视角相关文献编码

Table S3. Document coding from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表S3. 综合视角相关文献编码

附录2. 各维度具体要素词云图——雇员视角

Figure S1.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speech information

图S1. 言语信息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2.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wisdom skills

图S2. 智慧技能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3.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cognitive strategy

图S3. 认知策略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4.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operational skills

图S4. 操作技能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5.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social ability

图S5. 社交能力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6.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personality traits

图S6. 个性特质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7.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hard condition

图S7. 硬性条件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8. Other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map

图S8. 其他具体要素词云图

附录3. 各维度具体要素词云图——雇主视角

Figure S9.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speech information

图S9. 言语信息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10.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Wisdom Skills

图S10. 智慧技能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11.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cognitive strategy

图S11. 认知策略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12.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operational skills

图S12. 操作技能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13.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social ability

图S13. 社交能力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14.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personality traits

图S14. 个性特质具体要素词云图

Figure S15. Specific elements word cloud of hard condition

图S15. 硬性条件具体要素词云

参考文献

[1] 李功华, 张浩, 赵英凯. 经济新常态下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 现代交际, 2018(3): 130-131.
[2] 郭文臣, 迟文倩, 肖洪钧, 等. 可就业能力研究: 价值与趋势[J]. 管理学报, 2010, 7(5): 686-691.
[3] 李军凯.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2(11): 89-92.
[4] Fugate, M., Kinicki, A.J. and Ashforth, B.E. (2004) Employability: A Psycho-Social Construct, Its Dimensions,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5, 14-38.
https://doi.org/10.1016/j.jvb.2003.10.005
[5] 郑晓明. “就业能力”论[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2(3): 91-92.
[6] 汪怿. 扩招与就业——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03, 23(6): 8-12.
[7] 彭树宏.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14(6): 61-65.
[8] 马绍壮, 朱益宏, 张文红.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维度结构与测量[J]. 人口与经济, 2012(4): 34-42.
[9] 高艳, 乔志宏.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内部关系: 质的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6(11): 93-97.
[10] 金昕.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6): 237-240.
[11] 文炯. 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3(5): 24-28.
[12] 程玮.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提升实证研究——基于全国64所高校的有效样本分析[J]. 高教探索, 2017(7): 98-105.
[13] 易善芝. 创新型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S1): 3-3.
[14] 杨旭华. “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2(2): 41-48.
[15] 沈晓梅. 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 2013(12): 90-93.
[16] 马永霞, 梁金辉.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研究[J]. 教育研究, 2016, 37(9): 40-50.
[17] 赵敏. 企业视角下研究生就业能力现状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2): 148-152.
[18] 王道明, 沈亦超, 伊念妤, 等. 财会专业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就业力的影响分析[J]. 经济师, 2018(1): 186-187.
[19] 朱国玮, 黄珺.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研究, 2011(8): 64-68.
[20] 胡永青.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差异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2): 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