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
Mao Zedong’s Contribution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OI: 10.12677/ACPP.2020.94022, PDF, HTML, XML, 下载: 650  浏览: 1,994 
作者: 王廷娣: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关键词: 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贡献Mao Zedong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tribution
摘要: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开创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做出了理论贡献,而且通过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介绍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贡献。
Abstract: Mao Zedong who is the founder of new China not only make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practic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mensions of Mao Zedong’s contribu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文章引用:王廷娣.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J]. 哲学进展, 2020, 9(4): 140-14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0.94022

1. 引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运用做出的伟大贡献是值得研究的。毛泽东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2. 选题意义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1]。这“两个不能否定”的观点非常重要,关系着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能否正确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不能用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进行相互否定,即不能否定毛泽东同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做的贡献。建国前,在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史表明,毛泽东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而且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初步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程,缩短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部分差距。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正确评价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所做的贡献。

3.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贡献

3.1.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在哲学层面,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做出了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文章,体现了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哲学基础。

从认识论的角度,毛泽东论证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强调认识和实践要有机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做了针对性的批判,并指出存在这种现象的本质在于理论与实践相背离。毛泽东提出要真正解决中国问题,就必须要实践,把实践作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避免主观主义错误的哲学选择。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中国问题时,摒弃主观主义的错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讲解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世界观,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用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进而解决问题。

从辩证法角度,毛泽东指出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建设的进程与他国不同,是特殊的,因此他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共性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的个性结合起来,避免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同时还需注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方针。毛泽东对于矛盾的深刻认识,使他对复杂的中国国情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对于后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有利的哲学依据。

从这里可以得出,《实践论》《矛盾论》两部著作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体现,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趋于成熟的一种标志。这就为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揭示中国革命特殊规律,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哲学基础。

3.2.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虽然我们一直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即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前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广为人知是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后,毛泽东在会上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具体环境的具体情况中去。“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2]。在这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做了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在中国的具体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去,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中国老百姓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其富有生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接受。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有的、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的方式方法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转化为适合中国发展的思维方法,即要站在中国的特殊国情、民族特点、现实实践中去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形式。

3.3.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革命时代中,毛泽东思想指引着共产党的改革方向;在和平年代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引领共产党的建设思想。在长期的建设中,毛泽东思想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我国国情为基础,提出与众不同且具科学性的理论,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思想支持。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些思想无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前提: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理论,指出我们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对群众路线最好的阐释,指出我们党始终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体现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全面协调的发展理念正是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的,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也是群众路线的体现。

毛泽东是规划设计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者,他的思想不会因时代和国情的变化而过时,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长期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没有把毛泽东思想概括进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与毛泽东思想是割裂或对立的,事实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根与叶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这一灵魂是我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灯塔。

4.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贡献

4.1. 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做出的最重要的实践贡献之一就是探索开辟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包”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共产党人由于理论上的认识不足,经验上缺乏积累,跟着苏俄老大哥学习,走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毛泽东认识到苏俄的具体道路并不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要走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而不是套着苏俄的发展道路来发展中国。1930年1月,毛泽东批评了城市中心论思想,比较完整地提出要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史实证明,这条道路为我们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以及不断发展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4.2. 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从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上看,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形成的探索者、开拓者和先行者。毛泽东不仅在政治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实践性贡献。过渡时期进行“三大改造”,对城市和农村均进行改造,使个体经济转变为集体经济,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随后又开展了“一五”计划,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毛泽东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多次开展普及教育,并对党内人士进行不间断的整风肃纪,为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做出贡献,为后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好了前期准备。

4.3. 实践探索中的经验教训

毛泽东的实践探索也经历过曲折。他曾经说过:“我们有两种经验,错误的经验和正确的经验。正确的经验鼓励了我们,错误的经验教训了我们” [3]。这些成功做法和失误教训,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积累了宝贵经验。例如: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未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不当;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破坏。这些挫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经验教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上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体系;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不搞盲目崇拜。这些经验教训为以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现实基础。

5.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毛泽东,离不开毛泽东的哲学基础、思想基础,更离不开毛泽东的实践基础,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做出的贡献,不能只看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俗语说的好: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能只知享受改革开放后带来的甘甜水源,而忘记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井的发掘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徐伟.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政治价值观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湘潭: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2]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3]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8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