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背后的中西文化迥异原因透析
A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Behind Myths
DOI: 10.12677/WLS.2020.84019, PDF, HTML, XML, 下载: 611  浏览: 1,900 
作者: 陈立婷, 岳福新: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关键词: 神话文化对比Myths Culture Comparison
摘要: 神话是人类最远古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早期社会的文学形式,它反映出远古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初步探索和对自然神秘现象的想象。它对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空间和时间差异,中西方的神话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将比较中国和西方的神话的差异来分析对中西方文化之差异。
Abstract: As the literature of early human society, myth is the most primitive and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 beings which reflects human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to the natural world and the imagination of unexplained phenomena in ancient times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thinking pattern and behavior habits of all the later human generations. However, due to region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s. By comparing the myt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文章引用:陈立婷, 岳福新. 神话背后的中西文化迥异原因透析[J]. 世界文学研究, 2020, 8(4): 111-114. https://doi.org/10.12677/WLS.2020.84019

1. 引言

神话是远古时期先民以丰富的想象力将现实和非现实结合起来的故事。在文字出现之前,神话一直以口述形式流传。这表明人类很早就开始对自然、对自身有所思考。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有神话故事流传至今。它们各自塑造了各自文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比较中西方神话故事,可以捕捉到两者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某些差异,从而对跨文化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2. 从神话地理背景看中西文明

神话是原始先民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中国和西方神话故事在地理背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多出现大山、黄土、旱灾、太阳等元素。盘古开天之后骨节化作山林,女娲用泥土造人,伏羲盘坐卦台山观星象之变化,后羿因旱灾张弓射日等神话故事无不涉及农耕文明需要具备的自然条件。还有些神话故事对上古时期的农业生活进行了描述。例如,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有巢氏构木造屋,嫘祖养蚕抽丝,等等。这不难看出农业在上古时期便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形式。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国形成了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 [1]。农耕文明注重传承。农业固定的生产方式要求农民对生产工具、生产知识和技术有所传承,不需要急切地求新求变。农耕文明的是一种“内向”(introvert)的文明。封闭的地理环境,自足的农业经济使得中国在几千年里很少主动地向外输出自己的文化,外来文化也只有妥协于中国传统文化才可能被容纳。正是因为如此,中国自身文化才能够保持几千年的统一和延续,铸就了中华民族中庸守常、重内省、轻开拓的民族精神,这种不开放、不包容、不交流也使中国文化封闭在一个自我小圈里循环。海洋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希腊神话的大部分作品与海洋有关。希腊地区多丘陵、土地贫瘠,并不适宜农业发展。人们要生存,就必须走向海洋。从稳定的陆地到充满不确定性的海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在不确定性中考验的是应变能力和进取精神,所以希腊神话故事更多表现出的是人类对海洋的征服和对命运的反抗。作为欧洲文学源头之一的荷马史诗相传是一名叫荷马的诗人所作,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组成。《伊利亚特》描写了希腊联军对特洛伊的海岛战争,而《奥德赛》则讲述了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率队历经十年磨难终归故土的故事。希腊先民们敢于冒险,不畏挑战,富有活力的海洋精神在这两部史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海岸线的漫长,西方各民族没有足够的土地耕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商业贸易才得以生存。在长期的海洋贸易中,西方形成了以工商业为主要经济形式的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不同,海洋文明更加注重创新。就当时的科技而言,海洋远比陆地要变幻莫测得多。人们必须依靠不断地改进船只、航海工具,才能尽可能保证在无法预测的大海中生存下来。海洋文明是一种多元开放的文明。在不断向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之间不断地交流融合,从而促进了每一种文化自身的繁荣和发展。正是海洋文明的开拓创新赋予了西方民族的开放自由、积极进取、剔旧迎新的民族精神,从而赢得了海洋时代。

3. 从神话人物性格看中西价值观

3.1. 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

中国神话故事多从整个群体的价值和利益出发,强调的是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女娲牺牲自己补天拯救苍生,大禹为救民于水患过门而不入,精卫变身成鸟以木石填海。神的出现都具有积极地意义,他们往往可以为了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正是中国文化所追求和强调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社会价值而非人的个体价值。个人被赋予的主要是义务和责任,也就是在整个社会群体中扮演特定的身份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个人不得不克制自身的需求、欲望,服从集体的意志和利益,由此保持整个社会群体的和谐统一。那么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备受推崇。

较之中国神话故事,西方神话故事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是典型的个人本位,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有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荷马史诗中阿基琉斯在碌碌一生但幸福充实和荣誉累累但可能失去生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中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2]。他选择参与特洛伊战争,不只是为了国王、民众,更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尊严和荣誉,个人荣誉高于生命。所以,西方民族特别注重个性的解放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3.2. 尚德与尚武

中国的神话充满了浓重的伦理意识,侧重道德教化。神灵多以庄严肃穆、悲天悯人的形象出现。神是美德的化身,摒弃了一切凡俗恶欲,被赋予了人身上所有的美好品质,修养修为高不可攀,境界臻顶。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尚德”精神是一致的。“尚德”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于公来说,勇于献身,舍生忘死。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献身创化了万物,山川河流、风雨雷电以及草木生灵。于私来说,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神话中诸神都格外珍惜名节,重视伦理,几乎没有风流乱伦的陋习。这无不体现中国持重严谨、遵行伦常、崇尚道德的文化精神。如后来儒家所推崇的“中庸之道”便是从群体价值出发,强调以个人的修身立德来实现社会的平衡稳定。朱光潜的美学思想阐述道儒家教育期望养成的人格是善与美兼备的 [3]。《论语》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直指儒家教育的根本宗旨。“诗”和“乐”是以养性怡情达到内在和谐,而“礼”则是以规范行为来保持对外的秩序,这样在道德和审美方面都得以尽善尽美。

西方神话大多表现出很强非伦理倾向,崇尚的是奥林匹斯诸神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力量。在西方神话作品中,诸神往往法力无边,权力至高无上,而且多以健美有力的形体出现。他们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只顾自己的感受,满足自己的私欲,从不顾他人感受。奥林匹斯的统治者克罗诺斯通过阉割其父,登上权力宝座,受到其父诅咒。而克罗诺斯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凭借武力推翻。最终宙斯依靠手中的雷鞭成为众神之王。而在中国的伦理道德观中儿子弑父、骨肉相残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的。西方神话故事中的神祗也并非完美无缺,人的七情六欲在神的身上都有表现。他们也会像人类一样容易冲动而犯错误。例如,众神之王宙斯风流成性、任性易怒,潘多拉因好奇心打开潘多拉魔盒。更有甚者,荷马史诗中诸神为了虚荣而抢金苹果的故事,特洛伊战争仅仅因为一颗引起赫拉和雅典娜嫉妒的“金苹果”而爆发,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之间相互残杀报复。俄狄浦斯是最为人熟知的希腊神话人物,他悲剧式的命运和弑父娶母的行为曾被弗洛伊德当作典型代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出恋母情结,也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情结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潜意识当中,但是由于违背了人伦道德,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幻想的形式获得满足,最后以超越理性,违反人伦的艺术形式出现 [4]。

4. 从神话创世方式看中西方思维

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神与人没有间隔,自然是神的化身。盘古开天辟地,化身为自然万物。之后女娲又抟土造人,也就是用神的身躯创造人类。人与神和谐统一,人与天地合一不二,人与自然是整体、协调、有机的关系。这秉持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认为天、地、人是存在于一个关系网中的有机统一体,它们彼此之间交融共存,无法割裂 [5]。整体性思维注重整体的关联性,也注重关系的和谐、对立统一和动态平衡。受此影响,中国文化始终崇尚秩序、追求和谐、信奉人与天互通互感,以天道推行伦理道德,向往实现大一统社会。

在西方创世神话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人与神、人与万物是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的关系。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并立下伊甸园的规矩只是为了替他管理世界,治理全地,泥土代表了人类的肉身、本能和欲望。这影响了西方“二元对立”分析性思维的形成,导致一个完整的宇宙出现分裂,人与自然、物与我、灵与肉、先验与经验等众多对立的范畴被建立起来。分析性思维注重个体研究,探讨本原、解剖构造、基本元素和组成原子,从事物的本质来认识现象。受此思维方式影响,西方科学将自然进行划分门类,每个学科独立发展研究。同时,西方文化认定人类社会乃至宇宙世界之所以能够不断永不停息地发展正是因为事物内部和外部存在着矛盾冲突。也正是承认个体事物之间的差异特征,尊重每一个个体存在的价值,才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多元化社会。

5. 结语

作为人类早期文学,神话故事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方的神话故事都对后代思想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神话故事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一把金钥匙,对促进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曦嘉. 浅析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异[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4): 224.
[2] Homer. The Iliad [M]. 陈中梅,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3] 张郁乎.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儒家维度[J]. 哲学动态, 2019(8): 102-108.
[4] 刘云卿. 论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中的美学问题[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20.
[5] 徐行言. 中西文化比较[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