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寻求伏旱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研究了烟叶烘烤过程含水量及收缩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伏旱烟叶成熟时含水量为78.2%,烘烤过程烟叶含水量呈“慢–快–慢”的下降趋势,整个烘烤过程烟叶水分总量散失了92.5%,其中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烟叶水分分别散失了8.2%、51.5%、32.8%;随着烘烤时间推进,烟叶收缩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整个烘烤过程烟叶叶长、叶宽、叶面积分别减少了18.7%、29.8%、42.9%,其中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叶长收缩率分别为5.0%、12.2%、1.5%,叶宽收缩率分别为9.5%、18.5%、1.8%,叶面积收缩率分别为14.0%、26.3%、2.6%。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lue-cured tobacco, the changes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shrinkage rate during cur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f was 78.2% at maturity, and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cured tobacco leaf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of “slow-fast-slow”, and the total moisture content of cured tobacco leaf lost 92.5% during the whole curing process, including 8.2%, 51.5% and 32.8% during the yellowing stage, the fixing stage and the drying stage respectively. As the baking time on, tobacco shrinkage rate showed “slow-fast-slow” change trend, the whole baking process of tobacco leaf length, leaf width, leaf area decreased by 18.7%, 29.8% and 42.9% respectively, shrinkage rate of the yellowing stage, stage set color, dried tendons leaf length was 5.0%, 12.2% and 1.5% respectively, shrinkage rate of blade width was 9.5%, 18.5%, 1.8%, and contraction ratio of leaf area was 14.0%, 26.3% and 2.6% respectively.
1. 引言
水是烟叶烘烤过程进行代谢活动的必要条件,它影响着烟叶的酶活性、化学成分及烤后烟叶质量,烟叶水分又直接影响烟叶收缩率,它们都是烟叶烘烤特性之一 [1] [2] [3] [4]。有关烟叶烘烤过程含水量变化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主要集中在不同品种、不同生态地区及研究采用的不同设备方面 [5] - [10],但关于烟叶收缩率的研究少有,而针对伏旱烟叶烘烤过程中含水量及收缩率变化规律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在本试验中采用密集烘烤,研究伏旱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量及烟叶收缩率的变化规律,旨在为伏旱烟叶烘烤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与地点
供试材料:云烟87中部叶。
试验地点: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合水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08˚55'北纬28˚03',平均海拔700米,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壤肥力中等,前作空闲。
试验地气候特征:印江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及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明显,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主要气候要素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11] [12];春季常有“倒春寒”和冰雹天气发生,夏季干旱几率大,无旱不成年;秋季较为干燥,冬季无严寒。常年平均气温16.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历史最高气温40.7℃,历史最低气温−9.0℃,无霜期297天,累计年平均降水量为1110.0毫米,年际变化较大,是各气候因子中最不稳定的因子,常年日照时间长达117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7%,年平均风速1.0米/秒,主导风向东北风 [11]。
2.2. 试验设置
选取成熟度一致的烟叶,绑杆、编号放置于试验烤房中,采用当地烘烤方式(中温高湿)进行烘烤,每隔6 h测定烟叶含水量及收缩率,直至定色期结束。重复3次试验。
2.3. 主要栽培措施
统一采用漂浮育苗,在2019年4月下旬移栽,种植密度1100株/667m2,施肥量为纯氮7 kg/667m2,N:P2O5:K2O = 1:1:2.3,基追肥比例为6:4,留叶数21片,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优质烟生产技术方案进行。
2.4. 主要测定指标及计算方式
含水量:采用称重法测定;含水量% = ((nh烟叶重 − nh烟叶干重)/nh烟叶重) * 100 [5]。
烟叶收缩率:毫米刻度尺测量;烟叶纵向(或叶长)收缩率% = ((鲜烟叶长度 − 取样时烟叶长度)/鲜烟叶长度) * 100;烟叶横向(或叶宽)收缩率% = ((鲜烟叶宽度 − 取样时烟叶宽度)/鲜烟叶宽度) * 100;烟叶叶面积收缩率% = ((鲜烟叶叶面积 − 取样时烟叶叶面积)/鲜烟叶叶面积) * 100 [5]。
注:nh指烘烤过程中第n个取样时间点时的烟叶变化情况。
2.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
3. 结果
3.1. 烟叶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由图1可知,烘烤过程烟叶含水量呈“慢–快–慢”的下降趋势。烟叶成熟时含水量为78.2%,整个烘烤过程烟叶水分总量散失了92.5%,其中变黄期烟叶水分散失较慢,仅散失了8.2%,这与烟叶采用(中温高湿)保湿变黄有关;进入定色期后,随着温度升高、干湿差增大,烟叶水分在快速散失,散失了51.5%;进入干筋期后,烟叶水分散失变缓,依然有部分水分排出,为32.8%。

Figure 1. Change rule of moisture content in tobacco curing process
图1. 烟叶烘烤过程含水量变化规律
3.2. 烟叶收缩率的变化规律
由图2可知,随着烘烤时间推进,烟叶收缩率呈“慢–快–慢”的收缩规律。变黄期烟叶收缩率变化较缓慢,定色期烟叶收缩率变化最快,烟叶收缩最大,之后烟叶收缩变缓。整个烘烤过程烟叶叶长、叶宽、叶面积分别减少了18.7%、29.8%、42.9%,其中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叶长收缩率分别为5.0%、12.2%、1.5%,叶宽收缩率分别为9.5%、18.5%、1.8%,叶面积分收缩率别为14.0%、26.3%、2.6%。

Figure 2. Change rule of shrinkage rate in tobacco curing process
图2. 烟叶烘烤过程收缩率变化规律
4. 小结与讨论
1) 伏旱烟叶含水量为78.2%,烘烤过程烟叶含水量呈“慢–快–慢”的下降趋势,整个烘烤过程烟叶水分总量散失了92.5%,其中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水分分别散失了8.2%、51.5%、32.8%;随着烘烤时间推进,烟叶收缩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整个烘烤过程烟叶叶长、叶宽、叶面积分别减少了18.7%、29.8%、42.9%,其中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叶长收缩率分别为5.0%、12.2%、1.5%,叶宽收缩率分别为9.5%、18.5%、1.8%,叶面积收缩率分别为14.0%、26.3%、2.6%。
2) 本试验烟叶成熟时含水量78.2%,低于正常气候条件下云烟87中部叶成熟时84.3%~87.2%的含水量 [13] [14] [15] [16],其原因与试验区中部叶成熟时处于伏旱有关 [17]。中国气象数据网查询可知,试验点铜仁印江中部叶成熟时(7月下旬~8月中旬连续干旱,总降雨量不足40 mm,平均气温为28℃),高温少雨导致烟叶含水量低。
3) 本研究结果表明,烟叶变黄期含水量仅下降了6.4个百分点,低于云烟87中部叶常规烘烤的12.3~35.0个百分点 [15] [18] [19],这可能与烟叶采用(中温高湿)保湿变黄有关;定色期含水量下降40.3个百分点,与前人研究结果(30.3~55.4个百分点)基本吻合 [20],这是为了防止定色期烟叶水分排湿过快而导致细胞破裂,从而诱导酶促棕色化反应发生;干筋期烟叶含水量下降32.8%,高于常规烘烤的12.5%~28.1% [3] [20] [21],其原因与变黄、定色二者排湿量有关。
4) 本试验仅铜仁印江进行,结果仅供参考。
基金项目
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资助项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