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时间表征中的空间隐喻对比
A Contrastive Study of Spatial-Temporal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DOI: 10.12677/ML.2020.86124, PDF, HTML, XML, 下载: 386  浏览: 1,565 
作者: 林钟晗: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关键词: 时空隐喻空间隐喻方位词对外汉语教学Spatial Words Spatial-Temporal Metaphor Spatial Metaphor TCSOL
摘要: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许多可以表示空间意义又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语素,如:“前”、“后”、“上”、“下”、“里”、“内”、“中”、“间”等。按照空间维度的特点可将此类语素分为二维空间语素以及三维空间语素。英语中也有众多含有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但缺少纵向如“上”、“下”表时间。且在部分时间词汇中,空间语素并非以方位词的方式体现,而是多以表空间的介词来体现。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中英双语虽在语义层面表达相近,具体表达构式却存在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认清中英双语中对时空隐喻的认知差异,针对易产生的偏误情况进行讲解与练习。
Abstract: Ampl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understanding and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time by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speakers are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mapping of spatial concepts. There are several words in Chinese spatial words system can represent both spatial meaning and time meaning, like “Qian, Hou, Shang, Xia, Li, Nei, Zhong, Jian”. This means that people have transferred time and space orientation words to carry out a metaphor.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nd commonalities between the space metaphors us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dividing the words into two-dimensional word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rds, explain the specific detail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patial-temporal metaphor.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the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who teach Chinese to English speakers.
文章引用:林钟晗. 中英时间表征中的空间隐喻对比[J]. 现代语言学, 2020, 8(6): 900-90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0.86124

1. 引言

时间和空间虽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范畴,但都是人类认知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语言学家Lakoff & Johnson [1] 指出隐喻中包含始源域与目标域两个概念,其中,始源域指依据人们的而经验产生的,具有完整连贯的结构的,概念较为具体的域。目标域则指结构相对模糊,概念较为抽象的域。而隐喻则是通过始源域来理解目标域。跨语言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类自然语言都倾向于借助空间概念来表达时间,因此形成不同的“时间的空间隐喻”(Spatial metaphors for time)。因此,时间为隐喻中的目标域,而空间则为始源域,用以理解时间。

在英语中,以Clark [2] 为代表的学者们指出,人们很少直接对时间进行概念化,也很少以时间本身的词汇来谈论时间。多数情况下,时间是被隐喻性地用空间中物体的运动来描述。在汉语中,方经民 [3] 等学者也指出,汉语中表达时间概念的词语大部分都源于表示空间概念的词语。然而,尽管各国语言中都存在着“时间的空间隐喻”,但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尚有诸多差异,语言的使用者通过空间概念思考时间的方式也存在差别。

此前,大部分的前人研究多关注中英二者中“前、后”、“上、下”这两对词的异同及造成不同使用方式的内外因素(陈光明 [4];李恒、张积家 [5];宋蕾 [6];蔡淑美 [7] 等)。但对于其他含有空间隐喻的时间词语的研究较少。虽有少数单纯考察某一语种中出现的时空隐喻词汇的研究(张建理 [8];Clark [2];Jackendoff [9] 等),但将中英二者进行对比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从空间的维度特性入手,对于中英两种语言中基于空间语素的时间词语,尤其是对除“上、下”,“前、后”之外的词进行了重点研究,以便未来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因为篇幅有限,文中虽归纳出的部分含有空间语素的时间词汇,但并未在文中进行展开讨论,如:去、往、过、来。

2. 基于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

在中英两种语言中,时空隐喻的表征都可以通过将表时间概念的时间词与表空间概念的方位词相搭配来体现。汉语中可体现为:前天、后天、上星期、两天内、一个月以后等等。英文中则有Before Monday;Over the weekend;Two days ahead等等。由于三维性是空间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前后、上下、左右三条空间轴线上都有可能形成时空隐喻映射(Bender & Beller [10] )。

在现代汉语 [11] 中,与时间搭配的空间语素可大致分为方位词及表空间运动的词项。其中可与时间词搭配的方位词有:前、后、上、下、内、中、里、间、之前、之后、之中、之内、以前、以后、以内,以及2个表示不定时间范围的复合方位词:前后、左右。此外,表示空间运动可与时间词搭配体现时空隐喻的词项有:去、往、过、来。

考察牛津词典,相对应的类似的英文空间词汇有:front/ahead/before;back/behind;above/over;under/underneath;in;on;at;from;through;between;go;come (霍恩比 [12] )。

2.1. 基于二维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

将上述空间语素按空间的二维特性进行分类,可分出共含10个单音节和双音节方位词,以及两个复合方位词:前、后、上、下、之前、之后、以前、以后、前后、左右。

英文对应的方位词有:front/ahead/before;back/behind;above/over;under/underneath;

这一类方位词和时间词所搭配出来含有时空隐喻的时间表征,所表时间范围中,往往有一个端点是时间词,表示的时间,另一个端点为方位词,表示的是时间的起点或终点,或时间流中时间之前或之后的任何一点。在这个组合中,时间词扮演的是一个参照点的角色,它被看作是一条时间线上的定点,或是一条时间线段的中点,而方位词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行为、动作或事件,在时间流中定位。

2.2. 基于三维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

将上述语素按空间的三维性的特性进行分类,可分出共含7个单音节和双音节方位词:内、中、里、间、之中、之内、以内。

与之对应的英文空间语素多呈现为介词的形式:in;on;at;from;through;between;within。

这一类空间语素和时间词所搭配出来含有时空隐喻的时间表征,所表时间均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而这正延续了与之搭配的这一组合中的空间语素的本身含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在这个组合中,时间扮演着一个三维的空间体,方位词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行为、动作或事件,在时间体中定位。

3. 中英时间表征中空间隐喻使用异同

3.1. 中英时间表征中空间隐喻使用相同点

在基于二维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中,中英双语所表达的语义相同。中英双语中的“(之/以)前、(之/以)后”均可表示为比某一时间点早或晚的一段时间,例如:

(1) Mary Left after midnight.

John arrived before noon.

这件事过去的第三天午后。(周大新《湖光山色》)

同志们,三年前你们欢迎我唱歌,由于某些原因,我没唱,对不住大家,今天补上。(莫言《丑兵》)

在基于三维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中,中英二者的“之内”、“里”均在时间概念中均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同样的此组内其他词语也有类似的含义,表达“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中英二者在这类时空隐喻的词汇搭配中,所表达的语义基本相同。例如:

(2) They met in 1885.

Tickets were sold out within two hours.

“你听到我的命令了。一年之内。”(林语堂《风声鹤唳》)

前后两三个月里,弄得我心力耗尽,一直到此刻还没有恢复过来。(郁达夫《南行杂记》)

由此可见,无论是基于二维还是三维的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在语义表达方面,中英两种语言所表达的语义基本相同,因此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语义理解并不会成为学生的学习障碍。

3.2. 中英时间表征中空间隐喻使用不同点

在基于二维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中,虽中英二者的语义表达基本相同,然而在词语的空间语素的选用上仍存在差距。汉语在“时间词 + (之/以)前”及“时间词 + (之/以)后”二者结构的基础之上,派生出了“时间词 + 前后”的组合。将含有两个反义方位词相拼形成的新的复合方位词,并吸收二者的语义,表示着比某一时间点稍早或稍晚的一段时间,“时间词 + 左右”也有着于此类似的含义,在时间轴上可表示可见图1

Figure 1. Timeline

图1. 时间轴

然而在英语中却没有单纯的将两个方位词相结合,从而产生出类似“时间词 + 前后/左右”这一形式的时间表征。当表示比某一时间点稍早或稍晚的一段时间的概念时,在英文中,通常采用的因为词汇为:around或是about。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这两个单词有用来描述两个物体间相对空间位置的用法,但并不能表示确切的方位,如:Rugs were strewn about the hall.因此与两个词语搭配时间词汇的虽和汉语一样含有空间隐喻,但是并不属于表达确切位置的空间语素。

此外,汉语中的空间语素“上、下”出现于时间表征中时,时间扮演的是一个参照点的角色,它被看作是一条时间线上的定点,或是一条时间线段的中点,而方位词能够根据时间使用的行为、动作或事件,在时间流中定位。常见的搭配形式为“上 + 时间词”、“下 + 时间词”,如:上星期,上周,下星期,下周。在此处,“上”的含义为“早”,而“下”的含义为“晚”。然而在英文中,用纵向空间高度表示时间的词汇鲜少存在,英文中所对应的时间词汇“next”与“last”也并无空间含义。

在基于三维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中,英语中表达类似汉语语义的词汇大部分为介词。汉语中的也存在由空间概念转化而来的时间介词,如“在”等,但是却无英语时间介词在意义上表现得精确和规则。而在英语中,大部分的时间介词都是由含有空间概念的介词转换而来,如in;on;at;between;from等。以in;on;at为例说明。这三个词在作为时间介词时,某种程度上与它们作为方位介词时基本对等(夸克 [13] )。In在指地点是表示处于某三维空间中,而表示时间时则用于指一段时间或一个过程,如: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On在指地点是表示在某个物体的上面,指时间用于表示指某个时段中的某一具体时间点,如:on Monday;At在指地点是表示较小的地点,而作为时间介词时也用以指时间段较短的时间。如:at the first sight。

由此可见,在词汇选用方面,英文中表达此类时空隐喻表征时多为有着精确的介词,且大部分时间介词均来源于空间,因而赋予了时间词汇的时间隐喻这一特性。汉语中虽有此类表空间三维特性的语素可用以搭配时间词汇,但并没有很好的系统解释,较为零散。二者语义虽表达相同,然而在具体表达时间的构式中,并不相同。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分,以此来减少学习者语法方面的错误。

4. 结语

在人类的认知体系中,时间和空间一直紧密相联。空间概念产生于时间概念之前,因此,人类对于时间的认知大多源于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这一点可以在许多已有的语言研究中找到相关例证。本文中所探讨的空间方位词与时间词的组合更加进一步印证了二者之间的这一联系。

本文通过空间的特性,从二维和三维的角度,解析了汉语中含有方位词素的时间表征及其对应的英文表达。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中不同的含有时空隐喻的时间表征,指出了二者存在异同。在基于二维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中,中英二者均有类似的时间词和“前、后”为基础搭配的组合,用以表示以一个时间点为参照,稍早或稍晚的一段时间,但当两个反义方位词和时间词搭配出的新组合,在英文中却没有语义和形式完全对应的搭配。此外,同为二维空间语素方位词中,英文中鲜有纵向空间高度表示“上、下”来表示的时间词。在基于三维空间语素的时间表征中,中英二者在语义上都有类似的时间隐喻表达,然后在词汇理据方面,英文在碰到此类时间隐喻词汇时多为有着精确的介词,且大部分时间介词均来源于空间,因而赋予了时间词汇的时间隐喻这一特性。汉语中虽有此类表空间三维特性的语素可用以搭配时间词汇,但并没有很好地系统解释,较为零散。此外,能表示时间隐喻的词汇除了文中列举的部分,也有部分表空间运动的时间隐喻词项如:去、往、过、来,也可以和时间词搭配,形成含有时间隐喻的时间词。但由于篇幅有限,未在文中展开讨论。

未来,在本文的基础上,可以用隐喻认知理论,在教学策略上进行分析、归纳、对比和总结,以揭示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有利于帮助二语学习者减少偏误。以便未来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2] Clark, H.H. (1973) Space, Time, Semantics and the Child. In: Moore, T.E., E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27-63.
https://doi.org/10.1016/B978-0-12-505850-6.50008-6
[3] 方经民. 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J]. 世界汉语教学,1990(4): 32-38.
[4] 陈光明. 英、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多任务实证研究——兼谈时间认知“左/右”维度的心理现实性[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8, 191(3): 29-38.
[5] 李恒, 张积家. 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1): 42-48.
[6] 宋蕾. 浅谈汉英语言中表时的“前/后”与对外汉语教学[J]. 外语教学研究, 2019(1): 41-45.
[7] 蔡淑美. 现代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认知视角、认知机制及句法语义限制[J]. 当代语言学, 2012(2): 129-144+219-220.
[8] 张建理. 时间隐喻在英汉词汇中的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9): 31-34.
[9] Jackendoff, R. (1983) Semantics and Cognition. MIT Press, Cam-bridge.
[10] Bender, A. and Beller, S. (2014) Mapping Spatial Frames of Reference onto Time. Cognition, 132, 342-382.
https://doi.org/10.1016/j.cognition.2014.03.016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刷馆, 2016.
[12] 霍恩比.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北京: 商务印刷馆, 2014.
[13] 夸克. 英语语法大全[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