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褐翅鸦鹃
New Records of Greater Coucal (Centropus sinensis) in Hunan Province
DOI: 10.12677/IJE.2021.101011, PDF, HTML, XML, 下载: 495  浏览: 3,569  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作者: 唐 甲*, 唐耿超, 贺春容, 康祖杰#, 李子杰: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南 石门;伊剑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关键词: 分布新纪录湖南褐翅鸦鹃留鸟New Bird Record Hunan Province Centropus sinensis Resident Bird
摘要: 褐翅鸦鹃共有8个亚种,是一个亚洲广泛分布的留鸟。2012年10月~2020年12月鸟类资源调查监测过程中,先后在湖南省常德市的石门县、临澧县、澧县、津市、安乡县、汉寿县、鼎城区、武陵区等地记录到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经查阅相关文献,确认该鸟为湖南省鸟类新纪录,且保存有较小的种群数量。
Abstract: There are 8 subspecies of Greater Coucal (Centropus sinensis). It was a resident bird widely dis-tributed in Asia. October 2012 to December 2020, we observed Greater Coucal in Shimen, Linli, Lixian, Jinshi, Anxiang, Hanshou, Dingcheng and Wuling County in Changde Sity, Hunan Province. After confirmation, this record is to be a new record for Hunan Province and keeps a small popu-lation.
文章引用:唐甲, 唐耿超, 贺春容, 伊剑锋, 康祖杰, 李子杰. 湖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褐翅鸦鹃[J]. 世界生态学, 2021, 10(1): 112-117. https://doi.org/10.12677/IJE.2021.101011

1. 前言

2012年10月15日,在石门县开展鸟类资源调查时,在二都(111˚33'28E,29˚31'41N,海拔56 m)林缘地带小灌木枝上拍摄到1只鸦鹃(图1)。经仔细观察,该鸟头至胸蓝色光泽,上背、翼栗红色,尾羽黑色,虹膜红色,嘴、脚黑色,经查阅相关文献和照片对比,确定为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 [1]。2013年~2020年,在全国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迁徒鸟类同步调查和全国青头潜鸭同步调查过程中,先后在常德市石门县蒙泉、夹山、二都、楚江、维新、仙阳湖、磨市和壶瓶山,澧县北民湖、王家场水库,津市毛里湖和西湖,汉寿西洞庭湖,临澧县雅林桥、修梅,鼎城区牛屎湖、冲天湖和河洑森林公园,武陵区柳叶湖、红旗水库等区域多次记录了褐翅鸦鹃。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国动物志 鸟纲》(第六卷)等相关文献 [1] [2] [3] [4],褐翅鸦鹃为湖南省鸟类新记录种,并正式报道。

褐翅鸦鹃隶属鹃形目(CUCULIFORMES)杜鹃科(Cuculidae)鸦鹃属(Centrops) [2],属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Vulnerable)等级。杜鹃科在我国分为3个亚科7个属。该科鸟类跗蹠前缘多被羽,头羽的羽干正常或坚硬如刺,习性为树栖或地栖。鸦鹃属的鸟为地栖性鹃类,嘴形粗厚,嘴峰甚曲,眼上有一列羽须,跗蹠粗健,拇趾爪长而形直,尾长而宽,凸形,翅短而宽,头部及颈部羽毛的羽干硬直,羽端成棘刺状。雌雄体相似,自行营巢育雏。本属鸟类全世界共有27种,我国有2种。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陆,国外分布在西至印度及斯里兰卡,东至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褐翅鸦鹃共有8个亚种,中国有2个亚种,即指名亚种(Centropus sinensis sinensis)和云南亚种(Centropus sinensis intermedius) [3]。

2. 发现地概况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东北端。总面积1.82万km2。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 mm,无霜期272 d。森林覆盖率达46%。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并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主要植被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和高山草甸 [5]。丰富的森林资源,为鸟类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

随着该市鸟类调查与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6] - [15],截止到2020年底,已记录到鸟类401种,隶属于19目71科,其中繁殖鸟类(留鸟和夏候鸟) 269种,占鸟类总种数的67.1%,冬候鸟93种,占23.2%,旅鸟39种,占9.7%;从目级水平上看,雀形目鸟类最多,为229种,占鸟类总种数的57.1%;从科级水平上看,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莺科、鸫科、鸭科、画眉科,均占鸟类总种数的5%以上,繁殖鸟类和雀形目鸟类构成该区域鸟类群落主体。

3. 形态特征

褐翅鸦鹃体形较大,全长约500 mm,野外较易识别(图1)。根据野外观察和相关文献记载 [1] [3] [4],其成鸟两翅及肩为栗色,通体包括翼下覆羽黑色,头至胸有紫蓝色亮辉及亮黑色的羽轴纹,胸至腹或有绿辉;尾羽具铜绿色反光,初级飞羽及外侧次级飞羽具暗晦色羽端。冬季上体羽干淡色,下体具横斑,似幼鸟,但尾羽无横斑。幼鸟上体具暗褐色和红褐色横斑;腰部杂以黑褐色至棕色横斑;尾部具灰棕色横斑;下体暗褐色,具苍白色横斑;随着幼体的成长,整体黑色比例增大,横斑减小。离巢前的幼鸟翅上布满淡棕白色横斑。成鸟虹膜赤红色,幼鸟虹膜灰蓝至暗褐色;嘴和脚均黑色。

4. 习性及分布

根据相关文献和野外实地观察 [1] [3] [4],褐翅鸦鹃一般活动于低山坡、平原及村边的灌木丛、竹丛、芒草丛、芦苇丛中,喜近有水源的地方。多在地面单个或成对活动,不结群,栖息时也会到矮树桠上,早上和黄昏常见在芦苇和芒草丛顶上或灌丛枝桠晒太阳。常在地面行走,不擅于飞行,但逃避危险时或以极快速度奔入灌丛或芒草丛中,或飞离数十米远又落于矮树上。常在晨昏隐蔽着鸣叫,鸣声单调、深沉,似“hum hum hum”之音,有若远处的狗吠声,数里外能听见;雌鸟在繁殖期亦会发出似母鸡的“咯咯”声。食物主要为动物,包括昆虫、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蜥蜴、蛇、田鼠、鸟卵。繁殖多在4~9月间。筑巢于草丛或灌木丛中。在野外观测中发现,与褐翅鸦鹃同域分布、栖息的还有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白颊噪鹛(Pterorhinus sannio)、黑脸噪鹛(Pterorhinus sannio)、画眉(Garrulax canoru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喜鹊(Pica pic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等。这与李璠等“在繁殖季节,褐翅鸦鹃的竞争种或潜在的竞争种是灰胸竹鸡、红嘴蓝鹊和喜鹊”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16]。

褐翅鸦鹃共有8个亚种(表1),是一个广泛分布亚洲的留鸟。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17] [18]。在我国有2个亚种,即C. s. sinensis分布于河南、四川、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南部、海南岛、香港、澳门,C. s. intermedius分布云南西部和南部、海南 [2]。在国外,从我国南缘,西至印度及斯里兰卡,东至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Table 1. Distribution range of Centropus sinensis subspecies

表1. 褐翅鸦鹃亚种分布范围

说明:Centropus sinensis eurycercus 已并入C. sinensis bubutu

5. 讨论

褐翅鸦鹃是Stephens于1815年命名发表的,现分有8个亚种,中国有2个亚种,即指名亚种(Centropus sinensis sinensis)和云南亚种(Centropus sinensis intermedius) [3],属东洋界东洋型中热带–中亚热带物种 [19]。指名亚种在我国华南、华东、华中及西南为留鸟,分布北限伸入到北亚热带南部河南;云南亚种在我国西南的云南西部与南部和华南海南为留鸟,分布南限伸入到热带的海南 [3] [19]。国内外对该物种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在其种群数量、繁殖生物学、分子学、药用价值和人工繁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18] [20] [21] [22] [23] [24]。

褐翅鸦鹃主要分布区域在中国南部,曾因大量捕捉制作中药而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19]。近年来,我们在湖南省北部常德市范围开展鸟类观测时,在石门县、临澧县、安乡县、澧县、武陵区、鼎城区等区域多次观测记录到褐翅鸦鹃(图2),尤其在湖南北部石门县记录最多,其分布较广,具有一定的种群数量(表2)。从该物中分布情况来看,在湖南周边的湖北、贵州、广东均有分布,但相关文献尚未有记录 [1] [2] [3] [4],推测可能有两种原因导致这种结果的出现,一是该物种在湖南原来有分布,由于原来受观测设备或条件的限制没有记录到;二是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该物种从华南和西南地区逐步向华中渗透。另外,常德市西北地区多为丘陵地形,林田相间,林缘和灌草丛生境丰富,为该物种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褐翅鸦鹃在湖南的发现,进一步扩展了分布范围,可为动物地理区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Table 2. The observational status of Centropus sinensis in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表2. 湖南省常德市褐翅鸦鹃观测情况表

The photo was taken in Erdu, Shimen County on October 15, 2012.

Figure 1. Greater Coucal (Centropus sinensis)

图1. 褐翅鸦鹃

The photo was taken in Erdu, Shimen County on October 15, 2012

Figure 2. Centropus sinensis distributed in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图2. 褐翅鸦鹃在湖南省常德市分布点

基金项目

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2020135);生物多样性观测(鸟类)委托项目(2019142)。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约翰•马敬能, 卡伦•菲利普斯.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2] 郑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 第3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3] 郑作新, 冼耀华, 关贯勋. 中国动物志, 鸟纲(第六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4] 曲利明. 中国鸟类图鉴[M]. 福州: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2013.
[5] 常德市志编纂委员会. 常德市志[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6] 彭平波, 张纪祥, 彭波涌, 等.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1(3): 231-235.
[7] 钟福生, 邓学建, 颜亨梅, 等. 西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组成、多样性及保护对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351-359.
[8] 康祖杰, 杨道德, 邓学建. 湖南省雀形目鸟类新纪录3种[J]. 动物学杂志, 2011, 46(3): 54-55.
[9] 康祖杰, 贺春容, 白林壮, 等. 湖南首次发现云南柳莺[J]. 内蒙古科技, 2020,10(39): 188-189.
[10] 康祖杰, 杨道德, 邓学建. 湖南省雀形目鸟类新纪录4种[J]. 动物学杂志, 2012, 47(6): 121-124.
[11] 康祖杰, 刘美斯, 杨道德, 等. 湖南省雀形目鸟类新纪录6种[J]. 动物学杂志, 2014, 49(1): 116-120.
[12] 康祖杰, 杨道德, 刘美斯, 等. 湖南石门发现褐胸鹟[J]. 动物学杂志, 2015, 50(4): 659.
[13] 白林壮, 康祖杰, 刘美斯. 湖南壶瓶山发现褐冠鹃隼[J]. 动物学杂志, 2018, 53(2): 318.
[14] 康祖杰, 张延祥, 杨道德, 等. 壶瓶山鸟类图鉴[M]. 昆明: 民族出版社, 2018: 1-8.
[15] 贺春容, 康祖杰, 李赫文, 等. 湖南首次发现短尾贼鸥[J]. 野生动物学报, 2019, 40(3): 809-810.
[16] 李璠, 方文珍, 陈小麟, 等. 繁殖期褐翅鸦鹃与其他鸟类种间关系——应用集团结构方法[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6(6): 867-870.
[17] The World Bird Database.
https://avibase.bsc-eoc.org/species.jsp?lang=EN&avibaseid=AED5048A79A2E490
[18] 伊剑峰. 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大学, 2017.
[19] 张荣祖. 中国动物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17-448.
[20] Qu, J.Y., Cong, J.S., Guo, C.H., et al. (2017)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Greater Coucal, Centropus sinensis (Aves: Cuculiformes). Mitochondrial DNA Part A, 28, 311-312.
https://doi.org/10.3109/19401736.2015.1118092
[21] 伊剑锋, 林源, 徐雪怡, 等. 桂西南褐翅鸦鹃的孵卵行为与节律[J]. 动物学杂志, 2017, 52(4): 574-582.
[22] 曾向武, 谢钊毅, 胡军华, 等. 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褐翅鸦鹃数量调查[J]. 动物学杂志, 2008, 43(3): 71-74.
[23] 徐永莉, 张月云, 闫志刚, 等. 红毛鸡人工养殖技术[J]. 中国现代中药, 2019, 21(11): 1529-1531.
[24] 曾繁强, 徐永莉, 江思华, 等. 红毛鸡干燥体醇提物对血虚模型小鼠的补血作用研究[J]. 中国药房, 2016, 27(31): 4373-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