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Path of Vocational Students’ Craftsman Spirit Based on Huang Yanpei’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DOI: 10.12677/VE.2021.102009, PDF, HTML, XML, 下载: 355  浏览: 1,27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饶楚楚, 兰叶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关键词: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思政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 Craftsman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 通过探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构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秉承“社会化、科学化”的办学方针,基于“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培养“敬业乐群”的职业人才,构建学校、学生、教师、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创新培育软硬件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匠人文化的培育工作。
Abstract: Through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of Huang Yanpei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pirit cultivating way,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to explore the main problems of craftsman spiritual cultivat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o build schools, students, teachers, etc, the main body, set up software and hardware platform, cultivating spirit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innovating teaching mode, promote culture breeding work of craftsmen.
文章引用:饶楚楚, 兰叶深. 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J]. 职业教育, 2021, 10(2): 56-60. https://doi.org/10.12677/VE.2021.102009

1. 前言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奠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 基础 [1]。他所提倡的职业教育,是以社会的现实需要为基础,以科学为基础的课程论,通过“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原则,培养“敬业乐群”的职业人才,这些思想和理念一直指引着我国近百年的职业教育发展 [2] [3]。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将“谋个性之发展”作为首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目标,实现市场与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使学生在步入岗位后,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高度契合,完全可以说是“工匠精神”的注解。当前我国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对于具有熟练技能的高层次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极为缺乏,高职学生作为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是“工匠精神”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时代赋予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研究高职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使高职学生具备大国工匠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实践及价值的延伸,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 [6]。

2. 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2.1. 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方法及思路

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不能脱离企业的岗位需求及系统的实践线路,充分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社会化”,注重社会需求,进行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及结合学生特点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在实施过程中,从学校教学到企业用人,通过创新的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培育模式,最终实现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前置培育目标。具体路线如图1所示。

明确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是制定工匠精神培育目标的依据,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首要前提。从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目标追求、核心理念和实践方式为切入点分析其时代性特征,从当代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实际出发,从新时代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去寻找工匠精神的时代特质,即要凝练出体现时代特色的工匠精神,分析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其目标、核心价值理念、培育方式等方面与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在统一性 [7] [8],以此科学合理定位高职院校不同专业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见表1)。

Figure 1. Route and method of cultivating craftsman spirit

图1. 工匠精神培育路线方法

Table 1. Preliminary pla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modern craftsmen in different professions

表1. 不同专业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目标设计初步方案

2.2. 构建高职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1) 将工匠精神内容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计划中

黄炎培先生在实际办学中处处体现着“社会化”办学方针,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到办学方式、专业设置等方方面面都渗透着“社会化”的影子。而工匠精神就是当前社会发展、国家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因此工匠精神是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而贯通工匠培养相关体系的纲领性文本就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工匠精神的内容要求置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基础路径。一是加快建设专业群,基于“工匠精神”打破专业的边界,形成专业群,重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多元化企业需求的人才。二是加快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师资培训、新形态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等手段,明确工匠精神理念及培育方法,要以“1 + 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工匠精神要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过程 [9]。

2) 建立校企融合的专业实训平台,促进“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增强高职学生的竞争力

“首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他强调“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实训平台,突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高职院校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制度优势主动吸引有格局、有文化、有规模、有技术、有国际影响力的“五有”成长性企业参与合作,完善互惠合作机制,促进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新技术发展,实际的生产为需求,加强学校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深入融合,建立校外实践平台,以企业需求的“匠人精神”为目标,建立教学硬件、软件综合平台,同时将企业的技术人员融入教学团队,前置企业文化哺育工匠精神。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实现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就业所用三者同时发力,共同培育工匠精神。

3) 建设工匠型师资队伍,反哺高职学生课堂学习的“匠心匠徳”

教育的第一主体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工匠型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基于院校特点和行业特色的“工匠精神”宣传活动,提升教师的匠人意识;第二,全方位搭建与企业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现实工作站或网络虚拟平台,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培训等活动,鼓励教师申报研宄有关校企合作等实践性课题;第三,完善高职教师的培训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高职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技术技能型培训项目,带领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第四,引进行业企业“大匠”,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将现实生产过程所需的“工匠精神”及专业知识、超高技能展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生产、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10]。

4) 打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推动工匠人文精神的前置培养

工匠精神中的文化元素具有复杂、多元、隐性等特点,因此在工匠精神文化培育上,必须全方位的考虑。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并将其打造为校园文化的特色,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底蕴,发挥工匠精神在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内敛价值,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工匠文化环境的熏陶,自觉学习工匠文化,砥砺师生传承工匠精神。打造体现专业特色和工匠技能的特色文化,举办不同特色的社团比拼、技能展示活动,陈列历届毕业生的技能作品,将工匠精神转化为学生的具体工匠行动。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各行各业的“匠人事迹”,结合学校办学的专业及学校的宗旨,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创新的价值,延伸至社会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追求社会及大众的认可,通过对内对外的双重文化体系建设,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工匠精神,引发内心蕴藏的工匠情怀。

5)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制度

“工匠精神”的隐性特点的突出导致传统的笔试等考核方式无法真正来评价其有效性,因此需重新建立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多角度评价制度,尤其是企业的评价,黄炎培提出的“实用主义”理论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相适应,因此培养效果以学校、企业、学生三维主体来共同进行评定,①学校评价:通过制定理论 + 技能考核方式:“工匠精神”写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将“工匠精神”知识内涵分解细化到各类教学资料的考核点,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该门课程应达到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实践课程任务书中,明确规定学生应达到的技能要求、应持有的工作态度、应具有的基本品质,促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脚踏实地、追求极致的工作作风;②学生的自我评价:则是认识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规划,通过对自身进行课程学习剖析,以及自我的期望寻找差距,及早地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明确企业需求,实现在自我追求过程中提升能力;③企业评价:主要是顶岗实习考核、毕业调查、走访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主要考察学生对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对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道德、素养等情况来整体评价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反馈的情况来优化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

3. 结束语

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存在各种问题,包括主体意识的薄弱,以及培育衔接问题等等,通过多主体参与,建立软件硬件平台,硬件平台如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园文化墙等,结合软件如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训、评价制度的创新等等,来解决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实现高职学生的匠人精神的培育,为今后的职业道路及人生的追求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

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ZJCV2021A01, ZJCVB2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吴佳男.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启示[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8(3): 27-29.
[2] 刘少华, 胡春亮, 王红彬. 德国工匠精神培育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借鉴研究[J]. 职教论坛, 2018(6): 167-171.
[3] 李艳. 瑞士:以“工匠精神”登顶世界[J]. 中国品牌, 2018(S1): 90-91.
[4] 姚先国.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J]. 人民论坛, 2016(18): 64-65.
[5] 刘志国, 刘志峰, 张向阳.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17): 60-62.
[6] 姜汉荣. 势之所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解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21): 9-12.
[7] 张义俊, 陈蒙. 文化育人视野下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的困顿、成因与破解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 2018(25): 24-28.
[8] 薛德祥. 立足“鲁班文化”的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5): 93-95.
[9] 曹靖. 我国“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问题、反思与展望[J]. 职业技术教育, 2017(34): 20-26.
[10] 程宇, 樊超. 培育工匠精神——中国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3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