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及趋势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DOI: 10.12677/AE.2021.113108, PDF, HTML, XML, 下载: 598  浏览: 2,348  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作者: 孙国伟, 陈英葵*: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中职院校研究现状趋势建议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Research Status Trend Suggestions
摘要: 概述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文献基本情况,并从“课程思政”内涵、现状与问题、实施路径和发展趋势等专题做了梳理,认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从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师德育水平,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认识到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和突出问题,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健全保障机制建设,在此视角下中职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将向新的发展阶段、课堂、课程评价方面转变,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技能学习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Abstract: An overview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search literature basic situation, and from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no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mplementing path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fter the project to do, think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 strategic measur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basic task,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of digging, the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level, safeguard mechanism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vocational school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set up the corre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cept, indepth excavation of the course ideological elements, improve teachers’ ideological quality, improv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o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class, curriculum evaluation to change, further promote the unity of skill learning and value guidanc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文章引用:孙国伟, 陈英葵.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及趋势[J]. 教育进展, 2021, 11(3): 690-69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3108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强调,青少年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正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重要思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信息化时代下对中国教育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现今中职学生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发展情况是怎样的?中职学生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发展趋势又如何?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基点,尝试探讨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并梳理在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学校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 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

课程思政研究进展通过查阅整理CNKI知网文献,利用知网特有“高级检索”功能进行检索,选取来源于SCI、EI、核心期刊、CSSCI四类主要期刊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时间节点为2021年3月31日。发现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的研究在国内始于2000年,从2000年至2012年间每年呈上升趋势增长,2012年至2016年呈跌宕起伏阶段,其中2016年跌至最低点,从2016年至今,实现谷底反弹,呈爆发式趋势增长,预计2021年将达到新一轮的峰值(见图1)。课程思政的研究受教育政策的影响较大。2014年上海率先实行课程思政的政策,但由于各个地方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比较短浅,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导致课程思政的研究一开始处于跌宕起伏阶段;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成为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推力,开启了第一轮的增长趋势;随后,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这是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课程思政的概念 [1],更加促进了学者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时隔两年的发展,课程思政上升成了一项国家政策,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2],要求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促进了课程思政的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3],该《纲要》的正式颁布,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促进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方面的全新变革。

Figure 1. Annual trend ch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rticles published

图1. 课程思政文章发表年度趋势图

2.1. 课程思政内涵解读

课程思政最早可追溯到西方学者对课程育人的研究,源自亚里士多德,后经英国哲学家形成的“经验论”和柏拉图的“唯理论”认为,所有的知识来自个人,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教书和育人的作用,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 [4]。我国课程思政最早源于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自2014年以来,上海高校在通识课程中融入国家建设成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此以后,各高校纷纷学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学术界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谭泽媛(2020)对“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为:课程思政是学校利用非思政课程开展的思政教育的体系 [5]。王学俭、石岩(2020)从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即:课程思政的本质、理念、结构、方法和思维等几个维度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6],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各学者虽然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上是一样的,本文通过对80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得到课程思政关键词的共享网络分析图(见图2),经过分析得出: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协同育人、价值引领、新时代、课程建设等是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参照各学者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可视化分析图,本文认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通过价值引领、协同育人从而实现三全育人的一种新型课程建设,通过新型的课程建设,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2.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内涵解读

2017年,课程思政首次在教育部文件中的出现,促使学界开始对课程思政进行探索、研究 [7]。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各高校“为什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怎样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实质性的策略,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研究课程思政的热潮,然而,反观中职学校,对其影响平淡如常,究其原因,并不是中职学校不需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而是众学者对于中职学校的关注颇少。在知网以“课程思政 + 中职”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时间点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2019年6月,陈文娟 [8] 开始研究中职商贸专业市场营销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这是研究中职学校的开端,此后黄蕊 [9]、陈全堂 [10]、李志华 [11]、孙永 [12]、张林林 [13]、刘多文 [14]、杨国栋 [15] 等分别对中职护理、语文、电子商务、农业、印刷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音乐等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各学者对于中职学校单科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见解较多,对于中职学校综述性理论性的文章很少,对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内涵的解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对于当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概念可界定为: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渗入“思政元素”,把中职学校学生培养成思想修养高和技术技能高的“双高型”复合人才。其中思想修养包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的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

Figure 2. Analysis of the sharing net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eywords

图2. 课程思政关键词共享网络分析图

3. 中职学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3.1. 新时代中国思政教育的要求

我们党自古以来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我们党立足于自身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教育方针。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党成立100周年的关键节点,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面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思政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中职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类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学校,教育和技能并重,再加上以往的思政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所以,中职学校要将思政课向课程思政拓展,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断发挥其“先导”“渗透”效应。中职学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我国思政教育对于中职学校的要求。

3.2. 全面发展人的需要

在当代,随着专业化越来越细,人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越来越深,但人对专业以外的事物缺乏必要认知和兴趣,人的知识论存在状态就呈现为“有知的无知者” [16]。这种“有知的无知者”在中职学校中表现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越来越深,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却越来越生疏,中职学生对不同专业之间的学习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中职学生就相应地变成了马尔库塞(Marcuse, H.)所说的“单向度的人” [17]。因此,中职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道德修养高的技术技能型“大国工匠”。

4.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通过对期刊相关文献发表时间的统计分析,我们大致了解关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这一主题的论文的总体发展趋势。在知网以关键词“课程思政 + 中职学校”进行高级检索,时间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4.1.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研究越来越热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处于平淡阶段,但自从2019年以来,关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类的文章出现急剧增长的趋势,而且增长的势头只增不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归功于国家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高度重视,自201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课程思政的指导文件,即,2019年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通过国家这些文件的发布,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呼吁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当然,中职学校也不例外,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可以理解到目前关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文章越来越多,预计2021年也会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4.2.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研究的学科分布

各学者目前对于中职学校各学科课程思政的研究十分广泛,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科技、农业科技等(见图3)。例如:潘莉萍(2021)认为中职语文具有天然的思政元素和进行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 [18],在中职语文中挖掘思政元素很容易找到他们的触点,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更易于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冼旺灿(2021)研究了“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设计,他指出,教师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对于课程的契合点,适时的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19],为以后进入会计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刘多文(2020)分析了在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指出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中渗透思政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国家培养较多的优秀人才。黄蕊(2020)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护理专业,他认为中职护理专业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孙永(2020)对中职农业中应用课程思政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在中职农业中融入课程思政,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把学生培养成现身农业、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对以上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研究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文章主要集中于研究学科课程方面,涉及面较广,针对于不同的学科分别挖掘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思政元素,有力的促进了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的实施,使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不仅如此,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课程思政的关键词大部分为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见图4),这表明中职学校进行思政教育主要还以思政课程为主,而没有使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侯雨欣,侯建东(2020)学者认为中职学校应加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与思政课的紧密结合 [20],这样才有利于中职课程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实现培养大国工匠的目标。

Figure 3. Subject distribu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图3. 课程思政研究的学科分布

Figure 4. Distribu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eywords

图4. 课程思政关键词分布

5.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5.1. 课程思政理念缺失

中职学校的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组成,然而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主要以专业课和实践实训课为主,对于公共课的重视程度较低,把育人和育才的任务分离开来。张妮妮、陈东梅和李小燕(2020)等学者指出中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还强调,中职学生本来文化素养水平较低,如果不对其加强思政教育,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中职学校把专业课和思政课割裂成两部分,没有形成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渗入思政元素的教育理念,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5.2. 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较为困难

中职教师在讲授公共课、专业课、实训课时,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学生的育人效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崔佳佳(2019)总结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深入性不够,时代性不强,认为教师所讲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无法进行有效的衔接,课程思政沦为一种形式 [21]。教师要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到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触点”和“融点”,适时的融入思政元素,使所挖掘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5.3. 教师育德意识,育德能力缺乏

崔佳佳、文学、李虹、李小燕、田梓腾等分析了中职院校的师资情况,认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他们认为中职学生以学习技术技能为首要任务,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教育属于思政老师的任务,自己无暇顾及,甚至有的教师本身思想教育水平薄弱,对于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的挖掘难度较大,再加上教学方式老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很难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5.4. 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课程思政保障机制的建设,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影响重大。课程思政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 [22],中职学校要从整体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但是目前一些学者发现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尚未健全。谢晶星(2020)以广西部分中职学校为例,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进行了调查分析,他发现,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在整体规划、经费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崔佳佳(2019)指出,中职学校协同管理机制缺乏合理性,各部门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尚未达成共识,保障机制建设尚未完善。

6. 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学校实践路径

6.1. 贯彻课程思政发展理念

明确的思政理念指引有助于实现中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中职学校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首先要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把价值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林琼(2020)指出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需要多方的认可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不能仅仅依靠任课教师,还要学校及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23]。所以,各高校,各专业要全面推进,突出强调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思政教育的宣传力度,促使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得到广泛大众的认可和接受,才能使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发展。

6.2. 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如盐入水,润物无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专业课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李虹(2020)以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究课程思政在中职院校的建设,通过食品生物工艺专业课、学前教育专业课、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课探究了专业课中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实现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多学科的协同合作,思政元素的挖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中职学校要根据每门课程的育人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本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充分挖掘适合本学科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 [24],使之融入到课程体系之内,努力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的金课。

6.3. 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侯雨欣,侯建东(2020)从培养大国工匠的视角出发,认为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内驱力、胜任力、创新力三个方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根据《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五方面的要求,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本文认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共享教学资源,各地区、各区域、各学科的中职老师要积极分享自身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建设网络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二是要强化教师培训。中职学校要定期邀请优秀大学的学者对本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培养,把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深入学习如何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三是要重视团队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或者其他教师应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实行跨学科联合开发教育资源的模式,共同研究如何使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6.4. 健全“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根本保障。如果没有机制作为保障,“课程思政”就会沦为一种虚无形式 [25]。陆丹丽(2020)指出,学校要做好统筹规划,中职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给予“课程思政”充分的保障,各学校要根据上级的要求,认真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最后,注重相互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探索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26]。所以,首先,中职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上到下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行动规划,保障课程思政能够顺利的进行,其次,中职学校要优化课程评价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重要方面,最后,中职学校要积极培育课程思政的典型示例,在全国树立课程思政的标杆。

7. 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学校的发展趋势

7.1. 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对于教育发展的高质量要求,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新时代中职学校的发展要向新的发展阶段转变,这一阶段对于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师和评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模式,把课堂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特别要注意深挖第二课堂的思政元素。在教师方面,教师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科目的授业者,转变为既是一名授业者也是一名传道者,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专业科目,还要挖掘本科目中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课程评价方面,把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到评价体系之内,对教学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本课程的学习层面,还注重思政教育的传授方面。因此,中职学校要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对教育体系进行变革,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职学校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的思想修养提高了,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利于为我国提供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骨干力量,从而提高了我国从业者的素质。所以,中职学校要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培育道德修养高的技术技能型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目前中职学校的迫切需要。

7.2. 构建以课堂为主体,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的新型发展格局

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 [27]。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此,中职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适时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避免出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不相容的尴尬境地,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评价,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启发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总之,中职学校要构建以课堂为主体,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的新型发展格局,从而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7.3. 课程评价的转变

课程思政的课程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业分数,打破了传统的“唯分数”论的评价,课程思政的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科课程设置的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评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会随着课程思政的开展而逐步提高,所以需要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都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理解情况,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基于专业角度对思政元素的价值引领的理解状况,对学生进行分段式评价,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对于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改进,以有效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和价值引领。对于学科课程设置的评价,主要包括:本课程的设置是否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进阶型发展 [28],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可以被学生所接受等。中职学校要不断改进自身课程评价的方式,课程评价应以学生思想素养为核心进行评价,中职学校课程评价的转变,有利于推动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式发展。

8. 总结

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职学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走向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中职学校要不断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施,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社会地位。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中职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基金项目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建设点项目(教高厅函[2019] 46号)。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何玉海. 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10): 130-134.
[2] 郭慧, 李峻峰.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J]. 职教论坛, 2020, 36(7): 163-167.
[3]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
[4] 伍醒, 顾建民. “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 大学教育科学, 2019(3): 54-60.
[5] 谭泽媛. 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与机制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20(22): 89-94.
[6]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7] 闫东萍, 陈英葵. 智能素养 + 工匠素养: 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角的教学现状与趋势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1): 171-181.
[8] 陈文娟. 新形势下中职商贸专业市场营销课程思政融合研究[J]. 营销界, 2019(25): 258+260.
[9] 黄蕊. 浅谈课程思政视野下中职护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38(19): 44-46.
[10] 陈全堂.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析[J].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0(Z1): 65-67.
[11] 李志华. 电子商务教学中思政的应用及对电商诚信经营的引导[J]. 中国商论, 2020(17): 197-198.
[12] 孙永. 中职农业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0(Z1): 69-72.
[13] 张林林, 曹振. 中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以《印刷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 国际公关, 2020(9): 80-81.
[14] 刘多文. 分析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9): 15+24.
[15] 杨国栋.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 北方音乐, 2020(13): 158-159.
[16] 李润洲. 完整的人及其教育意蕴[J]. 教育研究, 2020, 41(4): 26-37.
[17] 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11.
[18] 潘莉萍. 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识与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2): 69-73.
[19] 冼旺灿. “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探讨[J]. 商业文化, 2021(2): 126-127.
[20] 侯雨欣, 侯建东. 课程思政协同发力中职思政教育——从大国工匠培育视角出发[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10): 100-105.
[21] 崔佳佳.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J]. 职教通讯, 2019(4): 44-48.
[22]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23] 林琼. 立足文化内涵, 实施课程育人——对中职学生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 山西青年, 2020(11): 171+173.
[24] 徐杰. 对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几点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6): 49-50.
[25] 王丹丹.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5): 46-51.
[26] 陆丹丽. 在中职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42): 112-113.
[27] 贺武华, 王凌敦. 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4): 26-30.
[28] 陆道坤. 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3): 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