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痤疮是由于毛囊和皮脂腺发炎导致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以散在的丘疹、脓疱、结节、瘢痕多见,其发病率在中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1]。中医对痤疮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其中的“皶”及“痤”均为皮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面疱候》中提出的“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粒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故中医又称其为“肺风粉刺”“面疱” [2]。痤疮患者为求立竿见影的效果通常会选择西药口服或外涂,但长期使用往往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如维A酸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对肝、肾有损害,对孕妇有明确禁忌 [3],故越来越多痤疮患者开始转向寻求安全、有效、便捷的外治方法。据《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古籍记载山茶油具有“疗疮疥,退虚热”的功效,而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茶油含角鲨烯、茶皂素、茶多酚、山茶甙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作为药用油被《中国药典》收载(1995年版)。为验证山茶油治疗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进行以下实验,本实验对3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用山茶油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2. 资料和方法
2.1. 基本资料
本实验于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共收入寻常型痤疮患者作为志愿者共30名,年龄区间为18~25岁,年龄均数为(21.90 ± 2.0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27.73 ± 17.50)月。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临床病例选取标准
2.2.1. 西医诊断及分级标准
痤疮多发于青少年的面部和胸背等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初期多以粉刺、丘疹多见,随着痤疮丙酸杆菌(PA)等微生物和炎症反应的共同作用,后期可出现结节、囊肿等皮肤病变 [4]。痤疮分度分级的不同,意味着其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治疗结果有所不同,目前国际上分级方法众多,本次研究主要参考《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4级 [5],即:
轻度(I级):仅有粉刺;
中度(II级):有炎性丘疹;
中度(III级):出现脓疱;
重度(IV级):有结节、囊肿。
2.2.2. 纳入标准
1) 符合寻常型痤疮的诊断标准;2) 年龄18~25岁,男女不限;3) 不伴有心、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病;4) 未服用维A酸类及抗雄激素类药物,未服用避孕药及其它影响内分泌药物;5) 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治疗者。
2.2.3. 排除标准
1) 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 对山茶油有过敏反应;4) 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其它病例。
2.3. 实验方法
2.3.1. 山茶油来源
由海南本地成熟山茶籽经传统工艺压榨而成的淡黄色油状液体,没有添加任何附加原料,因地理位置优越,其制得的茶油亚油酸、棕榈酸等含量最高 [6]。
2.3.2. 实验准备
① 向痤疮患者进行护肤健康宣教,注意日常防晒补水,不使用化妆品。② 忌辛辣刺激、烟酒、甜食、油腻,不熬夜。③ 实验期间不再接受其他中西医治疗。④ 嘱志愿者实验活动期间注意饮食起居,避免接触过敏原。
2.3.3. 具体方法
① 嘱所有志愿者实验前温水清洁脸部,后用棉签醮取茶油,以痤疮部位由中心向外涂抹,范围超过面部患处范围2 cm,厚度以皮肤有油光感为宜,保持1小时后经皮吸收后,方可清洁面部。② 同时配合山茶油内服,一次3~4 ml。③ 外涂和口服,每天两次,连续治疗21天。
2.3.4. 疗效观察方法和指标
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总疗程3周,1周收集观察一次实验结果,治疗结束后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皮损观察:志愿者在接诊医生指导下拍照,皮损选取固定部位,由同一个接诊医生观察,并记录皮损情况。分别采用疗效量化分级赋分进行评价。
1) 观察指标:(见表1)
由同一医师按以下标准观察记录各类皮损数目,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以总积分形式对皮损进行综合评估

Table 1. Observation indicators of acne skin damage
表1. 痤疮皮肤损害观察指标
2) 疗效标准
依据郑筱萸 [7] 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疗效标准,具体如下:
疗效指数(%) = (治疗前总积分 − 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 100%。① 痊愈为疗效指数 ≥ 90%,皮损基本消退,少许色素沉着;② 显效为疗效指数60%~89%,皮损大部分消退;③ 有效为疗效指数20%~59%,皮损部分消退;④ 无效为疗效指数 < 20%,皮损较治疗前无变化甚至严重。总有效率 = (痊愈 + 显效)例数/总例数 × 100%。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有2例、17例、10例、1例,总有效率为96.67%。
3.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中有1例在第一次使用时出现肌肤发痒的不适感,嘱患者清洗面部后不适感消失,且未加重痤疮病情。
4. 讨论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茶油的食疗作用:“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又云“茶油性偏凉,有凉血、止血之功效,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纲目拾遗》(清)记载:“山茶油润肠清胃,杀虫解毒,燃灯益目,抹发解。”《农息居饮食谱》记载茶油有“润燥,清热,息风,利头目”之说。《农政全书》则说明山茶油具有“疗疮疥,退虚热”的功效。《中国医药宝典》记载,野山茶油外用可治疗癣疥、防蚊虫叮蛟、除疣、防晒去皱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茶油中发挥杀菌、抗菌、消炎等作用的主用活性成分为皂苷类、油酸、茶多酚和角鳖烯,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和过敏性 [8],有助于延缓皮肤衰老,有效改善皮肤色泽,在对寻常型痤疮和皮炎等皮肤疾患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之外,还具有广谱且强效的抗菌消炎作用,同时可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兰美倩 [9] 等通过利用山茶油外涂新生儿臀部治疗与预防新生儿红臀,将10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用0.05%碘伏消毒后再用山茶油外涂患处和对照组用0.05%碘伏消毒后再用石蜡油外涂。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60%,使用山茶油能有效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发生。陈影等 [10] 等观察山茶油在涂抹在骨科压疮高危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上预防压疮的效果,将94例压疮高危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受压部位涂抹山茶油,对照组使用50%酒精,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2.9%和64.3%,总有效率分别为93.6%和65.9%,使用茶油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
在西医治疗痤疮上,维A酸乳膏是首选外用药之一,但也具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发红,出现紧绷和烧灼感,同时维A酸药物存在光分解现象,增加皮肤敏感性和紫外线致癌能力。中医在治疗本病上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山茶油对于寻常型的痤疮可以有效改善皮损程度,可以促进皮损伤口的愈合,对痤疮的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均有一定疗效。综上所述,山茶油外涂加口服治疗痤疮效果理想,山茶油无刺激性,无耐药性,且价格亲民,使用安全,值得加大在医药产品上对山茶油的研究。本实验研究样本量较少,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增大样本量,为临床提供更有说服力的、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实现山茶油治疗痤疮的新发展。
基金项目
海南医学院2019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山茶油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课题编号:X201911810070)。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