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域下英语听力学习模式的构建——以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Listening Learning Model from Multi-Modal Perspective—A Case Study of English Minor
DOI: 10.12677/ML.2021.95161, PDF, HTML, XML, 下载: 246  浏览: 410 
作者: 陈 玖, 曹斗燕: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关键词: 多模态英语辅修听力学习模式Multimodality English Minor Major Listening Learning Mode
摘要: 在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和教育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本文发掘以理工科为专业的英语辅修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对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分析,提出了针对英语辅修专业的多模态视域下英语辅修听力学习模式构建的方法,以期有效提高听力学习效率。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teaching equipment and the change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nglish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who major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ulti-modal listening teaching mode, we’ve put forward the way to build the learning method from multi-modal horiz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istening learning.
文章引用:陈玖, 曹斗燕. 多模态视域下英语听力学习模式的构建——以英语辅修专业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1, 9(5): 1182-118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5161

1. 研究背景

1.1. 课题研究意义

英语辅修专业学习者大多具有理工科主专业的学习背景,通过英语辅修学习,努力成为高级复合型人才,提高自己就业、考证、考研、出国和参加各层次语言应用型赛事的竞争力。英语辅修听力课程,是英语辅修基础教学阶段的主干课程,随着更加现代化设备的引入和教育方式的改变,课堂不仅有传统听力音频材料的使用,也常常以视频、演讲、辩论、口译等多种形式展开。在英语辅修听力学习中,很多学习者时常面临着课堂资源利用不充分、听力学习效率不高、听力能力提升不明显等问题,需要学习者对学习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1.2. 理论基础

张德禄认为,多模态话语是人类运用自身感官系统,通过语言、动作、声音、图像等符号进行互动的方式 [1]。其中,“模态”是指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符号,如语言、动作等,而“媒体”是指承载符号的载体,其本身没有意义 [2]。一种模态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表达,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用于课堂学习的媒体,如PPT,视频课件等,往往包含了多个模态的表达。模态之间的交互呈现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信息传达的效果,而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媒体,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学习,成为了现代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研究的重点 [3]。

2. 多模态英语辅修听力课堂

2.1. 多模态英语辅修听力课堂中各模态的应用

在辅修英语听力课堂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听觉模态的是语篇音频和教师的话语;涉及到视觉模态的是课件(PPT)中播放的文本、图片等;涉及到语言模态的是教师的话语、学生自行复述、口译的话语;涉及到身姿模态的是教师授课时的手势、动作、表情等以及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所做出的手势、动作、表情等;涉及到环境模态的是课堂布局、教室环境等。

2.2. 英语辅修专业学生特点

根据辅修专业选择的特点,修读该校英语辅修专业的学生主修理工科专业。理工科专业中所必修的专业英语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提高学生研读英语论文及使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英语辅修专业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在专业英语以外的各项能力,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相关的交流和研究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多模态下英语听力学习模式的构建

对于各模态的应用,应遵循经济原则、有效原则、适配原则和可理解性原则 [4]。

3.1. 课前预习

多模态辅修英语听力课堂的内容主要为基于新语篇的听力练习、口语练习和基于旧语篇的复习。部分听力练习可以达到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检测作用,为保证检测效果的准确性,在学习新语篇之前,不建议学生在课前接触语篇。此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当新语篇中的内容涉及到学生较少接触的领域,可在课前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在课前接触到新语篇的音频、文本也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降低。

3.2. 课堂学习

3.2.1. 多模态视域下任务导向型学习模式

多模态话语分析认为多模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多模态需要多种感官作用,即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第二,多模态需要多种媒体的参与,即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 [5]。根据这种理论思想提出,当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发布课堂任务,有导向性地与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并与学生一起构建解题的最好方法时,学生要注意观察与感受此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多模态类型,并合理地运用于练习过程中。

例如,教师上课时PPT文本叙述:“听下面对话内容,完成语篇填空。”此时学生应在视觉模态下获取信息,观察PPT文本内容是否有加粗或标红等特殊处理,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随后教师会向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如只播放音频要求学生完成语篇填空、播放动画及音频完成语篇填空、教师随机抽选某个学生作为搭档分角色读对话其他同学据此完成语篇填空等等,此时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确定是只需要在听觉模态下完成任务,还是需要在视听结合的模态下完成任务,抑或是在视觉、听觉以及身姿模态下完成任务,同时满足上文提到的四个原则,即经济原则、有效原则、适配原则和可理解性原则;在完成语篇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听朗读者的声调、腔调等,如果是教师有所提示时注意老师的身体移动、面部表情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个过程既是教师选择更适合于英语听力教学的多模态形式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与选择构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的过程。

3.2.2. 多模态视域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认知策略训练外,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听力焦虑,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意义的建构,合作学习可以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6]。除去教师的引导,课堂还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模式,能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说在导向型学习模式下,学生观察与感受到的更多信息是来自于外界、多媒体或者教师的话,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更多地从自身或者从彼此之间获得信息。

仍然以上文的例子来分析,教师上课时PPT文本叙述:“听下面对话内容,完成语篇填空。”但此时要求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完成学习内容。首先学生仍然要在视觉模态下获取信息,观察PPT文本内容是否有加粗或标红等特殊处理,当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就要体现小组之间的合作。例如,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读对话来完成语篇填空,这时注意观察彼此的表情、动作、身体移动等,同时注意彼此的声调、腔调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尽量还原语篇中的环境、布局等,使练习更加浅显易懂。

由于小组合作人员更少,学生内部调配起来比教师调配全班学生更容易,且学生彼此之间交流更自在,也比较容易尝试更多的方法完成练习,所以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感官,并培养对周围事物与多媒体环境的感知能力,学会使用自己建立的多模态体系充分学习听力。

3.3. 课后学习

由于辅修课堂的时间限制,在课堂内难以完成全部的听力学习任务,故而构建多模态视域下碎片化时间学习模式。利用手机、电脑等媒体,以时间较短的视频材料和练习题呈现课后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软件中,每周发布2~3个语篇的音频、文本和练习题。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学习和巩固。在课堂外,听力学习主要利用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材料应符合多模态使用的原则。学生通过学习语篇、做练习题,并总结问题,在课堂中向教师提出,由教师辅导解决或学生自行讨论解决。

4. 结语

多模态视域下适合理工科主专业学生的英语辅修听力学习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我们提出多模态视域下英语辅修听力学习模式的构建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对自身学习模式构建的困惑和问题,而这种思路也将在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更多的关注且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 2009, 30(4): 15-20.
[2] 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1): 1-10.
[3]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 82-86.
[4] 黄嘉雯. 对外汉语初级读写课多模态教学及实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20.
[5] 冯德正.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问题探讨[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9(3): 1-11+132.
[6]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