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策略探索
Exploration of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Big Data Era
DOI: 10.12677/ASS.2022.112048, PDF, HTML, XML, 下载: 330  浏览: 72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夏振鹏: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型Big Data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不仅丰富了思政教学资源,改进了思政教学方式,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更新。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结合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指出大数据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意义,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和建议。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of big data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not only enrich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improv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promotes the renew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nd puts forward more maneuverabl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文章引用:夏振鹏.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策略探索[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2): 332-33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2048

1. 引言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依据大学生思想和信息来源的变化,勇敢直面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革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法,扩充教育内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改革创新 [1]。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能通过更多渠道获得信息,信息体量也飞速增长,网络上存在着各种思想迥异的言论,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冲击,怎样在大数据时代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结合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找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设更加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2.1. 全面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比原有的思政教育形式涉及的知识更广。首先,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调查对象内容扩增,不仅包括大学生思政课堂上的表现,更包括了高校大学生课堂内外的所有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下,教学管理者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所有数据加以组织和运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情况加以全面分析,结合数据准确判断高校大学生行为特点、思想动态。其次,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更加真实全面的衡量,传统调查方式是在学生有所准备状况下进行,这就无法真实反映大学生真正的想法和情感状态。但大数据分析是在大学生没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测试,更容易获得真实的数据,这样就能了解到大学生的行为趋势和思想动态情况,也能掌握其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得到最为准确的研究数据,这一前提下进行数据分析,能获得更有说服力的信息,得到客观真实的答案。

2.2. 多元

大数据时代下,了解高校大学生思想状态主要依靠数据支持。但在庞大的信息体量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这些无用信息无法汇集所要探究的指标,也无法建设思政工作需要的信息采集库。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学应提升对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真实地看待除了探究对象之外的信息全貌。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化特征较为明显,学生有自身特殊的想法及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培育大数据思维意识,利用复杂的数据对高校大学生个性化思维特点展开深层次探究,争取在繁杂的数据体量中找到适合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化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方法。

2.3. 信息化

大数据时代下,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必须要用数据说话,也就是要将思政教育对象、内容、研究领域用信息化的形式表达、提炼出来,转化成容易分析的数字化形式。利用大数据科技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文字的信息化。可以根据大学生在网络平台发表的文章作品、评论、搜索记录等,展开文本研究,分析大学生的行为走向、思维动态。二是方位的信息化。可以根据高校大学生所处的定位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去的地方,比如宿舍、教室、图书馆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预测大学生的位置走向。三是交流的信息化。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数据平台包括微信、QQ、微博等,这些都是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通过这些数据平台收集学生的想法,判断学生的行为轨迹,发现思维波动较异常的学生群体可以进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指导。

3.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3.1. 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当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建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网上平台,但其实际应用却不尽如人意,没有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很多高校建设思政教育平台流于形式,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且有些高校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这些都会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建设重点不突出,缺乏实效性。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因循守旧,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科学也不匹配,缺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大学生不感兴趣,觉得课程缺乏吸引力,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思政课教学效率不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 [2]。

3.2. 思政教育理论更新不及时

大数据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特点,在大数据时代下开展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容易出现理论陈旧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建设大数据库展开数据对象研究,与此相关的信息也会被收录在数据库中,比如学生上网时间、搜索记录等,还包括考试成绩、详细位置信息等,这些隐私性较强的信息容易带来伦理性问题。尽管收集大学生信息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也确实能提升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实效,教育工作者也不会利用大学生信息进行非法操作,但是此举还是涉及到对大学生隐私权的侵犯。此外,如果信息保管不善被不法分子获取,会造成无法预测的负面后果。

3.3. 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同质化

每个个体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性格、家境、外貌等各个因素都有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看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在大数据时代下,学生们接收到的信息来源多样,种类复杂,在多元化信息影响下,学生思想与个性发展的差异性比以往更大。如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依然会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采取一刀切策略,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会直接导致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际效果 [3]。此外,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现代大学生活实际和认知极限,以上这些问题都导致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时难度提升。

4.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意义

4.1. 突破传统信息壁垒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科技使用起来十分便利,以往存在的很多区域性信息壁垒被突破,学生利用互联网能接触到更宽广的信息来源,也能利用网络搜索更多的相关内容。由于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开放性,学生也可在网络中自由表达观点和意见,在不同网络观点的碰撞中完成信息共享的过程。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下,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人都可以共同参与同一个话题的讨论中。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大数据模式逐渐被更多的人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传统信息时代的信息局限性。

4.2. 提高了教育信息开放程度

在大数据时代下,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教育信息的开放程度大大提高,新媒体、大数据科技模式被更多学生了解并使用,在突破传统媒体传播局限的同时,也让教育信息的开放程度大大加强。开放包容的大数据环境解除了对于信息言论的限制,学生能够随意对社会事件进行评价,这就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教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4]。网络信息的扩展性与丰富性让学生沉浸在更加活泼的思政课堂中,随着数据流的扩大,流量的背后蕴含着是网络信息的碎片化,碎片化的信息分布也会让部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掩埋在茫茫的数据海洋中,教学工作者和学生都要擅于分辨。

4.3.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与个性化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网络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成为了信息传播的载体,并利用大数据社交平台对信息进行扩散。因此,大数据技术在信息传播方面拥有数字网络化的基础特征。也就是把繁杂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渠道转变为大数据的形式,再利用相应的工具把这些数据转化为计算机代码,利用互联网展开数据下载,以文字、视频、音频等方式表达出来。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和移动客户端的普及,购物、新闻、阅读消息充斥着人们的手机、电脑,成为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主渠道,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们能快速全面的了解国内外新闻,在时事政治教学中成为了得力辅助。但也要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能为教学资源的扩充提供了全新的窗口和渠道,也容易造成为大学生管理困难、虚假信息、产生网瘾等多种新问题。

5.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策略与建议

5.1.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大数据技术团队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前提是组建本学科专属的大数据技术团队。这要求高校的教育者积极参加大数据知识的相关培训,在各管理层中提升大数据素养,使教师团队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流程,真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思维分析问题。由于大数据技术的本质与计算机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有计算机专业优质人才最为支撑,为数据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知识服务。大数据驱动的高校信息化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先进、服务范围更广、专业性更强。因此对于开发人员及系统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强化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和应用各种智能化、网络化软件,为数据分析提供技术保障,使大数据技术能够真正服务于实际教学。

5.2. 在高校树立大数据思维,转变传统思维观念

大数据思维与传统的机械式思维相比,更加注重将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育的结合,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互联网+教育”的方向转变。通过树立整体思维和定量思维,分析研究对象的各种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明确各个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同时,还要树立与大数据相适应的关联思维和共享思维,打破要各部门之间封闭、孤立的运作模式 [5]。这样不仅利于各部门共同挖掘事物之间的隐蔽关联,还可以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向进行预测。高校通过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班会学习等各种渠道,以多样化的形式向师生宣讲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在客观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5.3. 创建大数据线上教学平台,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当代大学生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移动端,随时随地就可以解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及社会变革。通过基于互联网所构建的线上学习平台,教师以在线视频教学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带动学生自学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录制10~20分钟的教学视频,将文字叙述的内容衍化为生动的视频呈现给学生,实现媒体信息的交互传输。在翻转课堂教学平台中,学生首先观看教学视频,自学相关课程。在回归课堂之后,学生就会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存在的疑点开始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教师则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进行答疑,加深知识的拓展。对于翻转课堂这种模式来说,如果学生没有落实前期的准备工作,课堂中的活动就很难参与,知识内化的效果会明显受到影响。

基于大数据线上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点直接在线发送给教师,教师在更新消息后就能及时收到提醒,了解疑点和难点后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不仅如此,师生双方还可以实现一对一答疑时间的预约,通过直接的交流互动更全面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下,教师还可以获取学生个体的学习轨迹,在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聚类挖掘后,获取对某一知识点存在疑点的学生群体。通过安排一次小范围的集体答疑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实现了面对面的互动,增进师生感情。另外,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及预测功能,可以直接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反馈给教师。由教师评估后制定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案,实现整个学生群体全面且深入的发展。

5.4. 实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热点,动态调节课程安排

青年是新时代的主力军,他们对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个体表现的欲望越来越强烈。高校依托云大数据技术,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获取大学生当下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了解其对该问题的态度及评价。通常,网络中受到热议的事件大多关乎于创业就业、攻坚脱贫、科技创新、国家利益等方面,学生对于这些实事问题的认知和评价,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个体的价值观、道德素养及思想动态。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到学生在新闻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点击最多的新闻。教师可结合这些热点事件调整教学内容。以实事为基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既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在学生看来,思想政治相关课程不再是空泛的理论虚谈,而且还是一门可以分析现实事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

5.5. 了解学生网络舆情,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当代大学生群体习惯通过网络发表他们对社会、学习、生活等问题的个人见解、表达自身利益的诉求。但由于大学生群体存在知识结构有限、社会经验不足、考虑问题较为片面等问题,而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自由性为其提供了不受约束发表见解的平台,因此很容易出现借由网络渠道宣泄不满情绪的情况 [6]。一旦出现学生所关注的网络事件,便会迅速形成大规模的网络舆情并不断发酵扩散。如果没有对小规模的网络舆情事件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则会在极短时间内发展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 [7]。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引导相结合,线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政治服务内容,线下协调解决学生在网上提出的相关困难和问题。结合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及时把相关的权威评论告知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由于学生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并且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事件的片面判断有可能引发与事实相违背的网络舆情。高校应聘请专业人士或社会学教授,针对网络舆情的具体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建由学生干部构成的网络监察团体,主要负责对校园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进行实时监管。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发布的言论进行系统化存储。而基于这些数据信息,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思想问题,必要时进行网上思想沟通,做到防微杜渐。除此之外,有必要将学生网络舆情的相关情况和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并将问题的实际解决情况反馈到网上,充分发挥连接网络与现实的纽带作用。

6. 结语

大数据技术作为当前社会分析处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凭借其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优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要求相适应。在为大学生群体精准画像、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方面带来了巨大便捷。将大数据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进行有机融合,能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经验直觉化的弊端,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精细化以及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819)。

参考文献

[1] 孙玉洁.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 2017(1): 367.
[2] 王海, 毕秋贤. “微课”视域下成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 22(2): 72-77.
[3] 刘杰.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 2018.
[4] 李欢欢.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 6(16): 42-43.
[5] 冯昌雨, 齐鹏. 大数据思维下新时代高校德育的涅槃[J]. 南方农机, 2020, 51(11): 141-142+144.
[6] 魏伟华.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17): 69-73.
[7] 李博, 许鸿, 陈烁桢. 基于网络舆情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J]. 山西青年, 2020(12): 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