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Research on Zeng Guofan’s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DOI: 10.12677/ASS.2022.112081, PDF, HTML, XML, 下载: 354  浏览: 720 
作者: 谢诗进: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关键词: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当代价值Zeng Guofan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Contemporary Value
摘要: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取得了许多成就,而在教育上的成就尤为被大家所推崇和认可,他所力倡的为学之道以及为人之道等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堪称一个时代的家教典范。曾国藩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影响着他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是通过其家书、家训和日记等形式反映出来的,其家书流传之广、影响巨大。通过对曾国藩家教思想中品德、知识、为人、养生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挖掘有价值的家教思想以期为当代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启迪和指导。
Abstract: Zeng Guofan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figure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He has made many achievements in his life, and his achievements in education are particularly respected and recog-nized by everyone. The way of learning and the way of being human he advocated contain pro-found educational value and can be called a model of tutoring fo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Zeng Guofan’s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family environment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his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His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is reflected through his family letter, family instruction and diary. His family letter spreads widely and has a great influence. Through the study of Zeng Guofan’s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in morality, knowledge, behavior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we can excavate valuable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enlightenment and guidance for contemporary family education.
文章引用:谢诗进.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2): 555-56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2081

1.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渊源

1.1. 传统儒学文化的影响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时期,接受了比较正统的封建思想教育,他的思想主要受到了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也对他产生了一些影响,为曾国藩形成“明哲保身”以及“勤俭节约”的思想也起到了很大的理论基础作用。曾国藩的思想主要是来自于孔孟的儒学思想体系,在“仁”方面,曾国藩将仁厚、忠恕、复礼、克己融入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并结合实际将其进行发展,但是他的中心思想却没有一味地照搬,而是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选择和吸收,体现了传承和发展的特质。曾国藩被称之为“湘乡派”的创始人,从他的青年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更多的是受到了湖湘理学文化的影响,“湖湘学人往往是既推崇理学,长于研讨义理和修身养性,同时又重视经世,热衷治国安邦的经世致用。” [1] 曾国藩一生都在进行湖湘理学的学习和实践,正因为从小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文化背景,让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深受传统儒学文化的影响。

1.2. 曾氏良好家风的继承

家庭教育对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在继承了曾氏良好耕读家风的基础上继续传承和发扬,最后形成了他自身独特的家庭教育思想。曾氏良好的耕读世家风气助推了曾国藩想要发愤读书决心,他将家训总结为“八好”、“六恼”。“八好”又称“八字诀”:“书、蔬、鱼、猪、考、早、扫、宝”,其目的是用其通俗的语言,“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教,亦知吾兄弟风趣也” [2]。“八好”中的书、疏、鱼、猪,体现出了曾国藩家族所推崇的耕读家风,“六恼”所体现的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迷信,相信自然科学。曾国藩教育诸弟子侄要身体力行地去做这八件事,并且希望世世代代传承。可以说,曾氏良好的耕读家风是曾国藩读书明理、修身进德的教育思想渊源。

1.3. 湖湘地域文化的熏陶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受到了湖南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熏陶。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三面环山,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当地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经营模式,由此形成了湖南人民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的性格特征,曾国藩受到这种湖湘文化的影响并且形成了一种勤俭的家风。湖湘文化在南宋时期便形成,由周敦颐所开创的理学传到了湖南并最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湖湘学派,其后由朱熹、王夫之等人不断通过办学著书发扬,湖湘学派的一些思想对曾国藩自身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对曾国藩的思想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要注重修身并且尊重道德传统,而格物就是学习,穷理便是目的。曾国藩在知行方面也强调为人处世要身体力行,同时也注重家人在知行方面的指导教育。

2.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家教史上,曾国藩的家书因在更深层次上发扬了我国的优良家教传统而广为流传,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对曾国藩有着不同的评价,但谁也不能够否认他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因此,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当中的值得我们合理采纳,挖掘其思想的精髓,笔者将围绕曾国藩家教思想中的品德教育、知识教育、为人教育以及养生教育这四个主要方面来进行论述。

2.1. 爱之以徳,知谋自立的贤才教育

曾国藩认为,家族兴衰不在官位高低也不在钱财多寡,而是在于弟子的贤否。弟子是否为贤才又与其家庭教育相关联:“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 [3] 在培养贤弟子的方法上,曾国藩认为,要爱之以徳,不能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是爱之以徳;“丰衣美食,俯仰如意”,是爱之以姑息。姑息之爱使子弟四肢不勤,容易懒惰、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其实是害子弟。他认为,富户儿女愈看的娇便愈难成器,曾国藩说,子女生长富贵,“处境太顺,无困横激发之时”就难以有长进。所以他平时教育子弟要把劳动放在第一位,曾国藩认为“仕宦之家,不蓄银钱,便使弟子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4]。爱之以徳还要注重自身德行和品行的修养,品行是有关道德的行为,包括孝敬父母兄长,讲仁义等等,曾国藩认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修养,只有每天都修一分徳,才能更好地立德。在曾国藩看来,立德往往取决于自己,需要通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立德还能使自己受益,让自己的本领日渐增长,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更应该尽心竭力励志刻苦,通过修德行养品性,从而发自内心的做到德行光明最终达到至善完美的境界。他在家书中提到,进德所求的是“诚正修齐,以图无忝所生”,修业所修的是“记诵章词”的技巧,“以图卫其身” [5]。曾国藩一直秉持着对子弟爱之以徳的教育方法,不娇生惯养,培养子弟的德行能力,渐渐发扬弟子子侄的自立能力。

2.2. 熟读领会,模仿独创的为学教育

曾国藩常常在军旅生活之时抽空写信教子为学方法,其内容大致涵盖了封建文人的基本知识结构,曾国藩把读书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他要求子弟读书时要随手做札记,分类抄写词句,以积累词汇。在此基础上,模仿名作练习写作,他认为,从模仿到创作是一条捷径,但是模仿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最后还应该有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文章的写作上面,应该有气势、情韵和趣味,古人所写的绝佳文字大约都是有其中一个特点,而文章写作的艺术也在于此。曾国藩教导其子侄后辈写诗、练字等也是主张从模仿然后再到独创。曾国藩还主张把看、读、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四者不可缺一,这都是他长期为学的经验总结,是打好文化基础知识的门径。从熟读领会到模仿独创,曾国藩教子读书必须先辨其貌,领取其神。曾国藩嘱咐子侄读古文古诗要先辨认诗文的外在特征而后观其精神实质,久而久之便能够找到方法领会其中要义。曾国藩还为儿子开了一份书目,要求其熟读《十三经》《史记》《汉书》以及他自己选编的家诗等等共11种,让其熟读领会并最终能够为己所用独立创新。

2.3. 戒骄戒奢,勤俭谦慎的为人教育

曾国藩认识到子弟生长在富贵家庭,习惯于养尊处优,因此他对家人严格要求,力避纨绔习气。他经常教育子侄后辈要注意防止骄奢,并深刻的指出了骄奢的弊处:“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 [6] 他反复向弟子强调要戒骄奢,他还大力的倡导勤俭谦慎之风,用他的话来讲就是“以勤苦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佚骄”他以历史上的人物为例来说明勤俭的重要意义,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勤”的必要性,并且常常在给儿子的书信当中写到要求他们牢记“勤”和“谦”。为培养子侄勤劳的习惯,曾国藩要求他们常常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屋擦桌椅等,对年龄稍大的子侄则要求耕读相兼,他认为家境虽然宽裕,但是仍然需要保持勤俭的传统,对自己的儿子纪泽更加严格,要求他饮食起居与寒士相同,曾国藩认为若沾染了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在为人教育方面,曾国藩还重视对子弟进行全面的品格培养,并提出了为人的六则要求,分别有清、俭、明、慎、恕、静 [7]。此外,曾国藩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子弟不忮不求,这是他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特别是官场上人事关系的准则。总之,曾国藩针对其家庭、子弟的具体情况,着重进行戒骄奢、戒官气、倡节俭等品德为人教育,使其弟子力避官僚习气、不良之风,养成高尚的品格。

2.4. 顺其自然,注重眠食的养生教育

曾国藩长期生活在军旅中,认识到了强健的体魄对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因此教育其子弟要注重养生,并且把养身放在与文化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写给曾国潢、曾国荃的信中提到“吾近有二事效法祖父,一曰起早,二日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 [8]。在他看来,保持健康长寿的方法其一就是早起,“居家以不晏起为本”,“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9],其中蕴含着养成作息规律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在为官初期,曾国藩在养生理论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内到外将修身养性结合起来是很重要的,做到“仁”即不动怒火不藏怨气、“礼”即恭敬谨慎谦虚自信、“信”即坚持不懈包容万象、“义”即坦诚相待顺应天理、“智”即身心合一这五方面不仅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品行。曾国藩的养生要言不仅涉及到具体的事项,还将为人处世的原则也囊括其中。在饮食方面,曾国藩提出要按时饮食,每日多吃饭粥少吃杂食。他要求家人注意营养搭配并且按时就餐,通过安全饮食以及适当锻炼等方式强身健体从而减少生病的可能。

3.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3.1. 注重品德教育,树立新时代的教育观

在当今社会,功利主义的思想盛行,许多家长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各种排名,而子女道德层面的教育日渐式微。当今家庭教育可以从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成为自己教育孩子的有效良方。在品德方面,曾国藩注重立德,主要讲如何增进个人的道德修养,他说:“日月如流,日月如流,倏已秋分,学业既一无所成,而德行不修,尤悔丛集。” [10] 在他看来,人的一生必须要注重立德修身,而这也是人一辈子需要努力做到的事情。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子弟道德方面的培养,对其子弟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曾国藩认为读书是道德培养的基础,个人品德的修养主要是来自于家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道德缺失的事情基本上都与家庭教育有关,因此需要在家庭教育中重视读书对个人的作用,在读书的过程中重视良好品德的养成。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1]。2021年10月23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12] 因此,我们应引导孩子内化道德品质,注重立德修身,努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构建和谐文明的家庭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2. 注重知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讲话中也提到了家庭教育中教知识与育品德的重要性,但现在许多家长由于忙于事业而常常将孩子的家庭教育抛之脑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千千万万个家庭是组成整个社会的细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重视对孩子的品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在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中提到,他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四条”并且立下了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和规矩,恪守自己“有志、有识、有恒”准则。他教育子侄必须要读书,并且还要保持勤奋谨慎的态度,切勿散漫。在学习心态上,他认为除勤奋读书、钻研书本知识以外,不能存有功利心态,读书可以不用多但是得勤奋用功,而且也不能心存入仕做官而读书的心态。他教育子弟读书要勤奋专心,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在学习方法上,他教导孩子要在读书的时候有随手做札记的习惯,多多积累词汇,在此基础上,模仿名家写作并渐渐地进行创新。曾国藩在其军旅生活中,还会抽空写家书家信寄回家里,督促子侄学习,教子为学方法。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便开始接受家教,其读书习惯和学习态度大多是从家里面培养起来的,可想而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早期发展来说有多么重要。从曾国藩的教育方法以及切身教导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异常重视对孩子知识方面的教育,不论是学习知识的态度抑或是学习知识的方法,他都尽心尽力地教导。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父母应该重视起对子女知识方面的教育,注重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3.3. 注重为人教育,促进品格的升华提高

在曾国藩的家庭教育中,他尤为重视对子侄后辈的“戒奢”教育,他认为要做到节俭就必须反对奢侈。曾国藩为官多年,为人廉洁清贫,家中并不是很富有,但是他还是竭尽全力地接济同乡的贫困者 [13]。他在家庭教育中力倡子侄勤俭节约,以免家中后辈养成一般官僚子弟养尊处优、好逸奢侈之风。而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教育观念确实颇有良效,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子曾纪泽没有像官僚子弟那般骄奢挥霍和放纵而是谦敬节俭、自律有度,最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面对万千种诱惑,我们应该学会作出正确选择,遵循初心,要在家庭教育中将为育作为重要人教的一个环节,古话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真的爱孩子,就要引导孩子从善,让他们懂得仁义礼智信,从小学做好人、学做君子。将为人做事与知识学习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让谦敬节俭之风在潜移默化之中深入人心。

3.4. 注重养生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生教育上,曾国藩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日常生活方面,曾国藩仿效其祖父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起早亦养身之法,且系保家之道。从来起早之人,无不寿高者。吾近有二事效法祖父,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 [14]。现代人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经常熬夜、嗜睡,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想要健康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必须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将事情做好后便充分休息,保证自己的睡眠。在饮食方面,曾国藩说到:“每日多吃饭粥,少吃杂物”,健康的身体需要膳食均衡,注重营养搭配。这启示我们,家庭教育不能只看到学习方面的教育,还应注重饮食养生方面的教育。在当今社会饮食的种类多样,快餐和外卖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的不二选择,但是这些食品在带给大家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饮食安全的隐患。当前,在饮食方面应该更注重一些食材新鲜、健康且富有营养的东西,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注重以食养生,顺应季节的变化来搭配食物,减伤病从口入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淑珍. 浅析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J]. 许昌学院学报, 2007(6): 101-103.
[2] 徐少锦, 陈延彬. 中国家训史[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3] 邓云生. 曾国藩全集•家书[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5: 1307.
[4] 邓云生. 曾国藩全集•家书[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5: 306.
[5]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全编[M].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6] 马镛. 中国家庭教育史[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465.
[7] 邓云生. 曾国藩全集•家书[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5: 435.
[8] 曾国藩. 曾文正公家书[M].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15: 309.
[9] 蒋星德. 曾国藩全传[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127.
[10] 郭平兴. 曾国藩文献阅读与理论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1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qtxgfl/202110/t20211025_574749.html, 2021-10-23.
[13] 侯体鸿. 教化兴家——曾国藩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07: 9-10.
[14] 曾国藩. 曾文正公家书[M].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15: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