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开放教育作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续教育的主阵地。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指出“国家开放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整体推进课程思政 [1] ”,指明了加强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是开放教育的根本职责之一。
关于开放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课程、专业融入路径的探讨,鲜有研究从开放教育自身特点探索课程思政全面融入开放教育的文章。面对成人学生群体和巨大的学生体量,领会立德树人时代内涵,分析开放教育推进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探求课程思政推进路径尤为必要。
2. 立德树人视域下开放教育课程思政价值意义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几千年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要求和论述立德树人,创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深刻阐析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 [2]。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立德”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道德,是社会主义大德、社会主义公德和社会主义私德。“树人”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积极的环境氛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开放教育面向基层,把握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广袤基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开放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有现实的可行性、历史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合理性。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组成部分,开放教育培养对象是广大基层、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学员,承担着教化社会成员的重任 [4]。开放大学四级办学体系从总部深入基层学习中心,在专业课程中合理嵌入德育元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基层成人学生 [5],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锤炼心智、涵养品行,实现对基层学子育人效果最大化。这是新时代开放大学服务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可行性。在历史洪流中,曾经的广播电视大学解决了几代人的学历补偿问题,培养了无数的领导干部和治理人才。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是开放教育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课程思政建设是开放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是开放教育创优提质的改革路径。开放教育立足基层,为地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治理人才,这是“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在基层治理层面的具体化。课程思政发挥隐性德育润物无声的效应,落实三全育人,在开放教育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合性和协同性。
3. 开放教育课程思政现状审视
通过对全国省级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分析发现,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开放教育中全面展开,但是仍然存在整体推进薄弱、教师育德认知偏差、课程思政融入效果不佳等问题。
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整体推进薄弱。目前,部分省级开放大学仍然没有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规划、缺乏课程思政建设领导机制。“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开放教育具有纵向层级深、横向幅度宽的特点 [6],整体规划与统一领导是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依托国开总部和省级分部的资源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在基层直接面对学生的这一环节存在脱节现象。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也导致课程思政推进不全面,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培训机制跟不上,立德树人的开放教育全员育人机制亟待完善,课程思政整体推进薄弱。
教师育德认知存在偏差。开放教育教师角色包括总部课程主持教师、分部课程责任教师、教学中心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等,教师既有分工的不同,又存在一名教师身兼多重角色的情况,不同角色教师在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的分工和职责侧重是不同的。现实中,各级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对自身所肩负的立德树人任务理解不足。个别教师因为开放教育远程教学时空分离的特点,对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教师主力军的作用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讲解忽视课程德育渗透的误曲。同时,成人自主性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相对稳定的现实,使教师对开放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产生疑惑。涵养教师对立德树人内涵的认知、对课程思政必要性的认知是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问题。
课程思政融入效果亟待改善。现有的开放教育专业课程存在课程思政目标、内容和方法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不足、落实不具体不细化,仅仅停留在纸面文件的现象。课程思政理念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压实到课程教学中。同时落实立德树人实施课程思政还包括实践课堂、网络课堂等非传统课堂。在实践教学上,开放大学存在组织困难、参加积极性不高、思政元素融入牵强的困境。突破网络课堂的工具技术观,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改善课程思政融入效果,是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期工作。
4. 立德树人视域下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推进路径
由于全国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整体推进薄弱、教师育德认知存在偏差、课程思政融入效果不佳,结合开放教育的办学特点,应在坚持各级学校党委统筹领导的前提下,发挥开放大学各级办学的主体作用,采取多元措施构建培训、激励、评估三者联动机制,构建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推进路径如图1所示。
4.1. 坚持党的领导,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贯穿开放教育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应从开放教育体系规划的高度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给予课程思政建设从制度到落实的保障。
发挥党委核心作用,统一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认识。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必须牢牢把握课程思政的社会主义育人方向。党委统筹协调,结合办学模式,构建分部到基层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各级党委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组织领导作用,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部署、统筹规划。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应制定有指导性的课程思政建设规划,使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化;应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整体部署做好组织协调安排,安排落实国家开放大学各职能部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对各分部课程思政建设给出指导建议和评估指标,从顶层设计带动课程思政推进工作,层层压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各分部党委应发挥沟通枢纽、保障监督作用,制定立足分部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分部党委应整合协调资源,把握各地课程思政建设的态势,对课程思政建设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在各级开放大学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分部在制度建设上应特别关注基层学习中心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对基层的督导,将课程思政落实情况纳入对基层的考核中;在各专业各类型课程思政比赛和项目申报中将市县基层涵盖其中,充分调动各级部门和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微观上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实现课堂主渠道功能。

Figure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gress of open education curriculum
图1. 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推进图
4.2. 完善培训体系,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教师应锤炼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依赖完善的培训体系。各级开放大学应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体系。首先推进多部门联动,将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专题培训、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青年教师、辅导教师培训中,确保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常态化制度化贯穿教师培训全过程。其二,开展专题类的课程思政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打破专业壁垒,实现各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指导,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模式;应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开放大学体系内外的课程思政相关专家进行培训;应形式多样地开展培训,线上线下、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对于培训合格、表现优秀的教师发放相应等级的结业证书,制作教师培训动态档案,以此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其三,课程思政内容不是相对静止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既有历史积淀的文化基因、价值源泉,更有新时代对宝贵精神财富的生动阐释和现实演绎。开放大学总部和各分部应以专业学院为单位,加强与思政部门在师资培训上的协同作战,建立思政专业教师对口交流、培训机制,请思政教师为专业教师分析形势与政策,答疑解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时代内涵。其四,发挥开放大学教学团队优势,从总部分部纵向层级加强以课程为单位的思政培训。在团队日常工作中,着重从师德师风、教学服务意识、课程思政素养等方面加强学习研讨与集体备课,建立多层次多维度长效化的课程思政培训体系。
4.3. 加强示范引领,建立多元激励机制
课程思政必须调动教师的主体责任心,创新激励机制,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一、应加强示范引领荣誉激励,在体系内评选出示范课程、示范团队,大力宣传、广泛推介、着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系统锤炼示范课程的教学各环节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估反馈总结等,打造公开样板课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供体系内同类其他课程学习。二、应将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学竞赛、教学成果、教学名师的评选中,给予经费奖励,既能提供一些物质上的保障,又能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对基层教师课程思政的激励应考虑育人效果,将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互动情况、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考虑到教师的“课程思政”奖励制度中,以奖励为主,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还应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职称评定的要求中,构建多元化课程思政激励机制。
4.4. 规范评估体系,发挥指挥棒作用
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将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各方的积极性。评估体系在宏观层面应从学校机制建设、教师队伍、专业与课程、教材建设、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要求,将课程思政作为金课建设、教学成果、团队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评估体系在微观对象教师上应注意指标的导向性、发展性,不能仅仅以量化标准进行考量。育人是一个长期工程,应将教师的政治立场、师德师风作为考评的首要指标 [7];突出对课堂设计、教学过程评估,加强教学监督,建立总部分部两级教学管理听课评课制度,开展教育督导。评估课程培养目标是否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政教学目标能否在教学过程实现,课程思政内容能否与专业知识点巧妙融合。关注对课程思政科学研究,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成果纳入考评体系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塑造情况应纳入评估中。在评估过程中,对思政元素时代发展性、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应尽可能把握。
4.5. 用好课堂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教学内容供给上要依据成人学生特点,梳理、完善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的教材编审选用、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等方面纳入课程思政元素,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作业考核等各环节。在教学形式上,要考虑成人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元化课堂,满足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个人发展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需求,实现教学内容精准供给。要重视实践育人,各分部应根据各地特色,打造“一地一策”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专业特色,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让思政教育贯穿学生行为,知行合一 [8]。开放大学应发挥系统网络优势,打造精品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培育网络示范课,实现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的同频共振。
基金项目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点科研项目“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在线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编号:EIMIS-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