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翻译
On the Translation of “Junzi” and “Xiaoren”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DOI: 10.12677/ML.2022.104084, PDF, HTML, XML, 下载: 500  浏览: 98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 然: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关键词: 论语君子小人翻译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Junzi Xiaoren Translation
摘要: 几百年来,《论语》译本层出不穷,但皆无法准确传达原意尤其是其中的个别文化负载词。本文便通过选取不同《论语》英译本中几组“君子”与“小人”成对出现的句子,来讨论两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独特意义从而比较其英译,并最终提出音译法的翻译方法。
Abstract: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 translation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but all can not accurately convey the original meaning, especially for some culture-loaded words. By selecting several sets of sentences in which “junzi” and “xiaoren” both appea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nique meaning of the two words in different contexts and compares their translation, therefore puts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technique of transliteration.
文章引用:张然. 浅谈《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翻译[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4): 663-66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4084

1. 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都熟知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影响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其思想一直是历朝历代帝王立国之准则,时至今日依旧蕴含着实用的为人处世之道。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孔子思想早已传至海外,吸引着西方一大批学者的目光,由于思想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因此人们都把眼光放到了记录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上,当然整本书也的确凭借微妙的用词完美再现了孔子的思想观念。

2. 《论语》翻译追溯

2.1. 外国人的《论语》英译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传教士的活动范围得以不断扩大,在到达中国后他们很快注意到了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论语》,其中罗明坚与利玛窦第一次成功将它带回了欧洲。由于传教士大都使用拉丁文,因此《论语》的最早外语译本即为拉丁文,《论语》的翻译潮也开始在西方出现。1593年之后,《论语》的法语、德语、意大利和西班牙语译本相继出现;1687年,柏应理等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拉丁文译本让西方开始广泛注意这神奇的儒家思想,《论语》也首次于1691年直接从汉语翻译为英语;19世纪初期,第一部正式的《论语》英译本出现;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下半叶,《论语》的翻译与研究开始趋向成熟并迎来兴盛时期,这期间译本层出不穷,其中英国的理雅各、法国的顾赛芬和德国的卫礼贤出版的译本在现在看来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2. 中国人的《论语》英译

在注意到西方出版的各《论语》译本后,辜鸿铭对其中存在的诸多曲解感到不满,1898年,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在上海出版,意欲从中国人的角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传播至西方 [1]。从此,随着国人保持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不断觉醒,文学家、学者、译学家也都加入了《论语》的英译队伍中。到20世纪末,已有将近20本中国人所作的《论语》英译出版,真正为中国典籍外译事业注入了活力。

3. “君子”“小人”英译比较

当然,《论语》的博大精深远不是这四百多年的发展就能表达的,也不是诸多译本相互补充就能够完美诠释原意的,几乎每个译本都会存在各种共同或者独有的问题,“君子”与“小人”的译法便是众多共同问题之一。

据统计,《论语》中“君子”共出现一百零八次,而“小人”共出现二十四次。在《国语辞典》中,“君子”有以下释义:1. 执政者或君主;2. 德才兼备的人;3. 称谓,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而“小人”的释义则为1. 形体较小的人,相对于巨人而言;2. 平民百姓;3. 无德智修养、人格卑劣的人;4. 自称的谦词。可见,两个词单单拎出来其意思都不好把握,何况是在句子的具体语境中。而就词语的精神实质来看,《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的代表含义则又更加丰富。根据统计,《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共成对出现十九次来表现两者间的对立关系,其中包括地位、道德、器量等的对立,译者在处理时也要注意到这层对立面。以下笔者选取几句《论语》中为人熟知且同时包含“君子”与“小人”二词的名句,通过探讨两词的含义来比较其不同译本质量。

例1.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泰”,安详坦然;“骄”,骄矜凌人。

威利译:The gentleman is dignified, but never haughty; common people are haughty, but never dignified. [2]

鲁金华译:The superior man is even-tempered and good humored but not arrogant; the inferior man is arrogant but not even-tempered and good-humored. [3]

马德五译:A superior man is composed, but not proud; an inferior man is proud, but not composed. [4]

周仪译:The superior man is always at ease without pride. The inferior man is proud without ease.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团结多数人;“比”,勾结。

理雅各译: The superior man is catholic and no partisan. The mean man is a partisan and not catholic. [6]

辜鸿铭译: A wise man is impartial, not neutral. A fool is neutral but not impartial. [7]

丁往道译: The gentleman unites and does not plot with others; the small man plots and does not unite with others. [8]

之所以把这两个句子放在同一个例子中是因为很明显两句采用了完全相同的结构而且都是通过否定意思的转移来达到对“君子”与“小人”直接进行对比的效果。在鲁金华、马德五、周仪的译本中,三人不约而同地以“superior”和“inferior”来表现两者的对立,这显然存在语意表达上的偏差,无论是第一句说二者做人之道还是第二句讨论二者处世之理都仅限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差异,而用这对词只会让人感觉到二者社会地位的差距。至于理雅各所用的“superior man”和“mean man”则胜在并未采用往往与“superior”成对出现的“inferior”,“mean man”就很好地展现出了第二句中那个卑鄙自私的小人形象。威利与丁往道在这里所用的“gentleman”就更胜一筹,这是一个比较西化的单词,因为大多数中国人看到这个词脑子里很容易会浮现一个戴着高帽打着领结拄着拐杖的西方绅士形象,而外国人看到这个词很容易就能把它与风度翩翩、言行得体联系起来,符合原句中诠释的“君子”形象,但是威利对于“小人”译法的处理则逊于丁往道,“common people”更多是指普通人,远没有贬义到小人那么夸张,在程度上也不够与之前的君子形成对比,“Small man”就贴切的多,“small”在指人时既可形容地位低也可形容小气卑鄙,从词汇内涵来看与《论语》中大部分“小人”寓意相同。至于辜鸿铭所用的“wise man”和“fool”尽管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对比关系,但相较之下则太为片面,只能让人想到所谓的“聪明人”和“笨人”,可是很明显先天智商亦或是后天教育对智力的提高都不足以影响原文中所说之事。

例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此句对仗工整,颇有一些中国古典五言诗句的味道,朗朗上口,体现着语言的声音节奏韵律美。

威利译:The gentleman is calm and at ease; the Small Man is fretful and ill at ease. [2]

丁往道译:The gentleman is open and at ease; the Small Man is full of worries and anxieties. [8]

鲁金华译:The superior man is broad-minded and free of worries, while the inferior man is always heavy-hearted and sorrowful. [3]

周仪译:A man of virtue is open-minded and always at ease; a man of meanness is full of distress at all times. [5]

许渊冲译:An intelligentleman, said the Master, is carefree while an uncultured man is careworn. [9]

从与原文形式上的对等来看,威利、丁往道、周仪的译文明显更好,他们在考虑对仗的基础上又兼顾了押韵。而从原文意义上的对等来看,原句意为君子堂堂正正、磊落光明,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所以很明显这句话是通过比较两者外在性格的差异从而体现君子与小人内在德性修养的不同,因此在处理翻译时就要把这点考虑进去,而非简单对译,流于表面,那样会让译入语读者无从感受两词内涵而只是简单当作一对普通的指人名词。因此现在再将目光重新投回到以上五例译文中“君子”与“小人”的译法上,鲁译还是出现了刚刚的问题,运用了突出地位差距的“superior”和“inferior”,尽管原意的确指出二者德行存在不同且叙述中表明了一丝对于“小人”行为的否定与贬低,但这并未导致二者在社会地位上有何明显差距,最多也只是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所以并不适用于此。相较之下威利和丁往道采用的“gentleman”在这一语境下则又显得稍微有些力道不足,因为它还是侧重于身份的差距用来指人有身份或有教养、受过良好教育,但原意中的表现与此仿佛关系不大,此外“gentleman”也不好与后面所用的“Small man”形成一个直接对比。许译的“intelligentleman”与上文的“gentleman”有所不同,它是由“intelligent”和“gentleman”结合而来,其中前者指人有才智有理解和学习能力,而后者又指人有教养受过德育,所以整个词就全面了不少,整体具备的效果自然也就更好,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但是许后面所用的“uncultured man”往往指人没有受过教育,用来形容这里的小气小人太过片面,因为不论古代现代都出现过很多受教育程度很高但素质水平却大相径庭的例子。而总体来说周译的“a man of virtue”和“a man of meanness”则更加接近原意,首先单看两词便能感受到两种“man”德性方面的不同,放到整个句子中自然而然也就画龙点睛了。值得一提的是威利在其译作中往往倾向于将君子译为“gentleman”,这里我们可以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毕竟文化始终植根于社会土壤当中:作为一个英国人,在那时赞誉一个有一定地位且品格高尚的人用“gentleman”一词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这里的“君子”指的是统治者(上层阶级),而“小人”指的是被统治者(平民百姓),也就是说原句应意为统治者顺应天地规律,所以舒适安宁,而老百姓因被外物所奴役,常显忧虑算计。当然这一解读暂未得到大家的共识,因此也就没有对应的译文出现,只能暂时算得上一种不同的声音,但是百家争鸣也正是孔子想要看到的局面。

例3.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与以上句子不同,这句文意存在一定分歧,争议点就在于那个“求”,有人将其理解为“要求”,也就是说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小人则对别人高度要求;有人将其理解为“依靠”,也就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选择自己想办法,喜欢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具有君子品行的人则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事从不靠自己去解决;还有人将其理解为“追求”,也就是君子追求自身的坚强,强调自身发展,小人总是强调外部因素,不从自身找原因。三者在内涵上其实都与《论语》保持一致,所以在理解上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威利译:The demands that a gentleman makes are upon himself; those that a small man makes are upon others. [2]

丁往道译:The gentleman seeks everything from himself; the Small Man seeks everything from others. [8]

鲁金华译:The superior man makes strict demands on himself; the inferior man makes excessive demands only on others. [3]

从译文可见,三位译者显然也对原文理解存在分歧,因此对上述涉及“求”的意思都有覆盖,但好在最终都不影响本句所要探讨的“君子”与“小人”这一主题,因为不管是以上哪一种理解,这句话仍是通过描写“君子”与“小人”在同种境况中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或做法来突出二者德行的差距。“德”一直是孔子所创儒家学派颇为崇尚的一点,因此它在《论语》中反复出现也不难让人理解。而上文所译除“small man”外“the superior man”、“the inferior man”、“gentleman”其实也都犯了之前的错误,均不够恰当。

4. 结语

文无定式,译无定法。像“君子”、“小人”这类起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尤其还是像《论语》这种经典大作)的文化负载词,在理解上尚且鼓励各种不同声音,因此其翻译更是要经过反复推敲。正如上文所言,两者蕴含的意义是多层面的,这也正是吸引西方学者的地方,因此应当鼓励从整个句子的内涵来对“君子”、“小人”做出阐释,毕竟英语与汉语本身存在的不同就决定了不可能找到同样包罗万象的英文单词去替代它们,而且它们扎根于不同历史环境中会跟随人才观的演变而发展,因此译者在处理时可将两个词看作是一对代名词,先采用音译法,用拼音“jun zi”“xiao ren”来翻译,然后结合文化古籍根据特定语境再在需要详细解释的地方增添注释,为“jun zi”“xiao ren”这对外壳填入适当内容,这样既可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迎合新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又能够表现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将中国传统文化以不同形式向世界各地传播。

基金项目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资助(YC20211454)。

参考文献

[1] 王东波. 《论语》英译的缘起和发展[J]. 孔子研究, 2008(4): 119-125
[2] Waley, A. (Translator) (1997)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3] 鲁金华. 孔孟人生格言集粹[M].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4] 马德五. 孔子说[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
[5] 黄伟. 浅谈《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翻译[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9(4): 56-58.
[6] Legge, J. (2002) Confucian Analects. Project Gutenberg Etext.
[7] 辜鸿铭. 辜鸿铭文集[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9.
[8] 丁往道. 孔子语录一百则: 汉英对照[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9] 许渊冲. 论语: 汉英对照[M]. 北京: 五洲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