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理据及认知策略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Strategies of Onomatopoeic Words Beginning With “g” in Uyghur
DOI: 10.12677/ML.2022.104099, PDF, HTML, XML, 下载: 310  浏览: 838 
作者: 阿娜尔古丽•卡吾力: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关键词: 拟声词理据认知Onomatopoetic Words Reasons Cognition
摘要: 词的理据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根据本人统计,《维汉词典》录入了49个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本文阐述以“g”音开头拟声词的语音结构,分析其语音、形态和语义理据,最后探讨以“g”音开头拟声词的认知策略,旨在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有效地认知和记忆拟声词。
Abstract: The motivation of words is the basis for things and phenomena to obtain names which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 meaning and the naming of things or phenomena. According to my statistics, “Uygur Chinese Dictionary” has recorded 49 onomatopoeia words beginning with “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honetic structure of onomatopoeia words beginning with “g”, analyzes its phonetic, morphological and semantic motivation,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gnitive strategies of onomatopoeia words beginning with “g”, in order to help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effectively recognize and remember onomatopoeia words.
文章引用:阿娜尔古丽•卡吾力. 维吾尔语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理据及认知策略[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4): 759-76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4099

1. 引言

根据现代维吾尔语语法,拟声词就是模拟词的一部分,它模仿人和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能使语言表达出更加生动、形象、真实的感觉。根据本人统计,《维汉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录入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共有49个,在维吾尔语拟声词中占比不少。维吾尔语拟声词相关研究比较集中在拟声词语音结构、语法功能、形象色彩、汉维对比等方面,但“g”开头拟声词方面尚未进行研究。本文将试图分析以“g”音开头拟声词的语音结构及其语音、形态、语义等方面的理据,并提出其认知策略等。

2. 语音结构

维吾尔语的拟声词是约定俗成的,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也不例外。在维吾尔语参考语法中,拟声词语音结构一般分为三类,下面我们将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的语音结构分四类,具体如下:

1) 单音节单纯拟声词

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中,单音节单纯拟声词由单一的语素构成,《维汉词典》中此类拟声词共有14个。例如:

gaʧ (咔嚓) gaʒ (嗞嗞) gart (咔嚓,刀子切割声)

gum (轰隆、砰) gyp (扑通) guk (咕咕,鸽子、斑鸠的叫声)

guŋ (嗡) guʧ (咯吱) gyr (呼、飕) gyrs (欻欻、咚咚)

giʧ (嘎吱) girt (咯吱) giŋ (嗡) giʒ (嗞、嗡)

2) 单音节重叠的拟声词

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中,单音节重叠的拟声词共有18个,其中由两个完全相同的词素重叠而成的有15个;由两个完全不相同的词素重叠而成的拟声词有3个。例如:

语音结构相同的叠音词:

gart-gart (咔嚓咔嚓) gaʒ-gaʒ (嗞嗞、莎莎) guʧ-guʧ (咯吱咯吱) guk-guk (咕咕) gu-gu (咕咕) guŋ-guŋ (嗡嗡)

gum-gum (轰轰、砰砰) gyp-gyp (扑通、咕嘟) gyrs-gyrs (欻欻)

gyr-gyr (呼呼) gys-gys (欻欻、咚咚) giʧ-giʧ (嘎吱嘎吱)

girt-girt (咯吱咯吱) giʒ-giʒ (嗞嗞、嗡嗡) giŋ-giŋ (嗡嗡)

语音结构不相同的叠音词:

gaʧ-guʧ (噼噼啪啪) gart-gurt (嚓嚓、嘁哩喀嚓)

gaʒ-guʒ (嗞嗞、莎莎)

3) 双音节拟声词

此类拟声词在词典中共有5个,例如:

galaʧ (啪) gumbaŋ (轰隆) guduŋ (咕咯)

gyldyr (轰隆、隆隆) gymbyr (隆隆)

4) 双音节重叠的拟声词

双音节重叠的拟声词共有12个,其中语音结构相同的重叠词有5个;不相同的有7个。例如:

语音结构相同的重叠词:

guduŋ-guduŋ (唧唧喳喳) gumbaŋ-gumbaŋ (轰轰隆隆)

gypyr-gypyr (噔噔、莎莎) gyldyr-gyldyr (轰隆、隆隆)

gymbyr-gymbyr (隆隆、轰隆)

语音结构不相同的重叠词:

galaʧ-guluʧ (噼啪) guŋur-muŋur (叽叽咕咕)

gyldyr-taraq (大轰大嗡) gyldyr-ʁalap (咕咚、哐啷)

gyldyr-ʁaras (咕咚、哐啷) gyldyr-gyppaŋ (轰鸣、轰隆)

gyldyr-gulap (轰隆轰隆)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维吾尔语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中,单音节拟声词占比较高,重叠的拟声词数量比单纯拟声多,占61.22%。下面(表1)是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按照语音结构的具体分类、数量和比率: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onomatopoeic words beginning with “g”

表1. 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分类表

3. 理据分析

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在“本能论”中强调,人类的最初语言是对自然的摹声,以求得音与义之间的和谐。维吾尔语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中,语音、形式和语义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词汇学把这种情况叫做为词的理据。复旦大学首席教授陆国强在《现代英语词汇学词》一书中指出,词的理据(word motivation)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 [1], p. 62)。

3.1. 语音理据

“g”字母是维吾尔语中的舌根浊塞音。根据对本字母进行的语音实验结果,“g”字母声学特征是发音时舌根抵住软硬腭交接处,阻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爆发成音( [2], p. 40)。维吾尔语中的“g”在词中的位置不受限制,但出现在词中不同位置时的时长值则不同,见图1

Figure 1. Time distribution of voiced plosives “g”

图1. 浊塞音“g”的时长分布图

以上图为两位(1男1女)发音人的单音节和多音节词中包含的浊塞音“g”的按照词中不同位置时的时长值分布示意图,实验结果为“g”字母在词首的时候时长值最大( [3], p. 2)。

在维吾尔语爆发成音的三个浊塞音(分别为b、d、g)中,根据语音实验结果,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浊塞音g的共振峰F1值最大,其次是d的F1值,最小的是b的F1值,即:F1g > F1d > F1b。在频率范围方面,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在三个浊塞音 b、d、g的F4频率中,频率最大的是g,最小的是b,即 F4g > F4d > F4b ( [3], p. 3),见图2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formants of voiced plosives “g”

图2. 浊塞音“g”的共振峰分布图

因在维吾尔语,“g”字母具有以上语音特征,它就用于模拟强度惊人、震动剧烈、响度巨大的声响,还有一些令人烦躁的、刺耳的声音。“g”字母爆发成音的特点能够足够体现出被模拟声音的巨响性、令人烦躁性特点,与被模拟的声音听觉上非常接近,理据性很明显。

索绪尔认为:每个概念在脑子里引起一个相应的音响形象,用所指和能指来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这两个要素是紧密相连而且彼此呼应的( [4], p. 101)。我们以打雷声为例,见图3

Figur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of onomatopoeic words

图3. 拟声词能指和所指的关系

我们假设,“xxx”是实际的雷声,这种客观事物的声音通过我们人脑再现为一种音响符号“gyldyr-gyldyr”,就是拟声词的能指。拟声词所指是打雷的声音“xxx”在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即听觉印象。拟声词的所指或词义内容是客观事物的声音在人脑中留下的可以感觉想象得到的、具有概括性或抽象性的听觉表象( [5], p. 2)。简言之,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既具有能指,又具有所指,算是一种语言符号。

维吾尔语拟声词分为直接拟声词和间接拟声词两类,直接拟声词为把直接模仿与事物相关声音而产生的词;间接拟声词为把依靠词中的一个音素或音素组合使人产生某种语义上的联想的词。维吾尔语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基本为直接拟声词,当操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听到这类词时,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声音上的“共鸣”。

3.2. 形态理据

维吾尔语是粘着性语言,通过给词根附加词缀的方法来构成词是其最重要的构词方法,维吾尔语词缀较多,形态变化极其丰富,在发展中形成了词的形态与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拟声词的形态理据性体现在派生词的构造上,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也不例外,它的表达方式是以拟声词为词根,通过加缀派生出新词,词的形态理据很明显,只要知道拟声词和词缀的含义就能推测出整个词的含义了。拿拟声词“gum”来说,可以将该拟声词的符号与其指称所发出的声音结合起来,它是模仿短而急促的撞击声。两个音重叠起来(“gum-gum”)使用于模拟连续发生的撞击声,“gummidɛ”是副词形式,表示撞击声发生的状态。因此,维吾尔语拟声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也包括在内。例如:

1、派生动词

在维汉词典中,由“g”音开头的拟声词派生出来的动词共有24个,它们的构词情况如下:

1) 结合附加成分“-ilda-\-ildɛ-\-ulda-\-yldɛ-”构成相关动词,共有12个动词。例如:

gaʧilda-(嘎吱作响) gaʒilda-(嗞嗞作响) guʧilda-(发咯吱声) gukulda-(咕咕叫) gypyldɛ-(怦怦、扑通) guŋulda- (叽咕)

gyrsyldɛ-(发欻欻声) gyryldɛ-(呼呼响) giʧilda-(发嘎吱声) girtilda-(咯吱作响) giʒilda-(发嗡嗡响) giŋilda-(嗡嗡响)

2) 结合附加成分“-la-\-lɛ-”构成相关动词,共有8个动词,例如:

galaʧla-(发噼啪声) guduŋla-(咕囔) gugula-(咕咕叫) gugukla-(咕咕叫) guŋurla-(叽咕、嘟囔) gyldyrlɛ-(轰隆作响) gymbyrlɛ-(隆隆作响) giʧirla-(咯吱作响)

3) 结合构词附加成分“-ʃi--”构成动词,有2个动词:例如:

giŋʃi-(嗡嗡响) guduŋʃi-(咕囔)

4) 结合构词附加成分“-a-”构成动词,有1个动词,例如:

Guŋur + a = guŋra-(嘟哝),在这里拟声词guŋur后添加构词词尾“a”后,拟声词guŋur第二个音节中的元音“u”会脱落。

5) 结合构词附加成分“-kir(a)-”构成动词,有1个动词:例如:

gyrkirɛ-(呼呼响)

此外,“g”音开头拟声词与助词qil-或-la qil-等合并,普遍变成动词。

2、派生副词

有些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结合“-idɛ”附加成分,构成表示以该拟声词所表达状态为特征的副词。值得注意的是,词缀与词干结合时词干末尾的辅音要重叠。维汉词典中,共有12个这一类副词。例如:

garttidɛ-(咔嚓一下) gaʧʧidɛ-(啪地) gaʒʒidɛ-(嗞地、嗡地) galaʧʧidɛ-(啪地) guʧʧidɛ-(咯吱一声) gummidɛ-(轰地一声) gyppidɛ-(扑通一声) gyrridɛ-(呼啦一下) gyrssidɛ-(欻欻地、咚咚地) gymmidɛ-(咕咚一声) giʧʧidɛ-(嘎吱一声) girttidɛ-(咯吱一声)。

在以上例句中,都以拟声词为词根,通过附加后缀派生出各种以“g”音开头的动词和副词,它的理据性就体现在派生词的构造上,形态理据很明显。

3.3. 语义理据

“g”音因具有以上语言和形态特点,它使用于模拟各种巨响声,如打雷,暴风、碰撞、滚动、掉落、倒塌、击打、摩擦、破裂等声音。自然界中的打雷、狂风等的巨响声,如:雷声用gyldyr-gyldyr (轰隆隆),狂风呼啸的声音用gyr-gyr (呼呼)等;模拟物体或动作发出的碰击声、摩擦声,如:重踏的脚步声用gys-gys (咚咚、欻欻),重物落地的声音用gum、gum-gum (砰砰),重物滚动的声音用gyldyr-gulap (叽里咕噜)等;强度惊人、震动剧烈的声响,如爆炸声、鞭炮声用gumbaŋ-gumbaŋ (噼里啪啦)、gyldyr-gyppaŋ (轰鸣、轰隆等);此外,昆虫类令人烦躁的叫声、物体发出的杂音也用“g”音开头拟声词,如:苍蝇、蚊子烦人的叫声用giŋ-giŋ (嗡嗡),炒菜声用gaʒ-guʒ (嗞嗞),收音机、电视机因故障发出的杂音用 giʒ-giʒ (嗞嗞)等。

语义转移:阿尔诺德认为,转移是由相似和相近联想造成的词义变化。一个词语产生以后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会发生变化,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也不例外。如: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中,gaʧ-guʧ (噼噼啪啪)、gaʧʧidɛ (啪地)原义都是物体的撞击声,通过隐喻像拟性原则还表示“快速、猛烈”之意,如:bu iʃni gaʧ-guʧ bir tɛrɛp qiliwitiŋ (请快速办理这件事);guŋur-muŋur (叽叽咕咕)原义指的是低声说话,后来转义为“友人之间的交心谈话、窃窃私语”,如:bygyn dostlirim bilɛn guŋur-muŋur paraŋliʃip køŋlym xeli eʧilip qaldi (今天和朋友们谈谈心,心情舒畅了很多);gyppidɛ (扑通一声)原义是心跳声、喝水声,通过隐喻还表示“突然、一下子”之意,如:bu iʃ gyppidɛ esimgɛ kelip qaldi (我突然想起了这件事)。

总之,无论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语义理据如何多样化,都是建立在最初模拟声音的基本词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的作用而发展出其它义项的。

4. 认知策略

拟声词学习对维吾尔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有趣却难掌握的一部分,下面我们着力讨论使拟声词的识记变得更加轻松有趣的几个要点:

首先,根据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像拟性特点来记忆单词。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由于对客观事物实际声音的直接摹仿,其语音形式与所摹仿的声音非常接近,理据性较明显,此外,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近义词形式也较多,学习者一旦积累了这方面知识,碰到类似的单词,都可以根据上下文准确地判断词义,理解词汇的内涵。听到类似的声音,也可以用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来模仿,这样有助于降低记忆难度。如:蜜蜂、苍蝇、蚊子等小飞虫的声音用giʒ-giʒ 、giŋ-giŋ,东西碰撞发出的丁零当嘟声用gyldyr-taraq、gyldyr-ʁalap、gyldyr- ʁaras,器物受挤压声用gart-gurt、gart-gart,炒菜声用gaʒ-gaʒ、gaʒ-guʒ,沉重的脚步声用gys-gys、gyrs-gyrs等。

其次,根据联系性的认知原理,利用联想法扩大词汇量。词汇的联想法是指词与词之间发生联系,由一词引发成串相关词汇的联想。这样学习者在丰富的联想情境中提取或检索所学的词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如:遇到以“g”音开头的单音节拟声词“gum”时,可以将该单词的符号与其指称所发出的声音结合起来,它是模仿短而急促的声音,双音节形式“gum-gum”是表示连续发生的声音,派生出来的副词形式“gummidɛ”是表示声音出来的状态等,其他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可以以此类推,如:

再次,根据句法功能,掌握完整意义。维吾尔语拟声词在句子中主要作状语还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但是很多时候与别的词发生关系或者结合助词或一定的附加成分变为动词或副词再参加到句子中去。然而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在句中一般充当定语和状语,但单独不能充当主语、宾语和谓语。只有拟声词“gyldyr”可以充当主语,如:gyldyri bar,jamʁuri yoq (雷声大,雨点小),其他拟声词都不能充当主语。由它派生出来的动词和副词形式充当谓语和状语。

5. 结语

在维吾尔语中,拟声词是一种使用频率较大,而且比较活跃的一类词,恰当的运用拟声词,可以实现用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其表达作用是多方面的。“g”字母是维吾尔语爆发而成的三个浊塞音之一,这三个浊塞音中,“g”字母出现在词首时的时长值最大,共振峰、频率也是“g”字母的较大一些,因此,模拟自然界中的巨响声,物体或动作发出的碰击声、摩擦声,昆虫类令人烦躁的叫声、物体发出的杂音等都可以使用以“g”音开头的拟声词来表达。希望这项研究有助于维吾尔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识记拟声词,扩大词汇量和增加知识面。

参考文献

[1]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62.
[2] 张洋. 汉维语音对比研究及维吾尔语语音辨析[M].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9: 40-43.
[3] 艾斯卡尔∙艾木都拉, 赛尔达尔∙雅力坤, 等. 维吾尔语浊塞音的声学特征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2-3.
[4]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101.
[5] 李镜儿. 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