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融入式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以“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为例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Integration Course—Taking “Science and Culture Behind Win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2.125246, PDF, HTML, XML, 下载: 488  浏览: 1,08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游义琳, 战吉宬, 黄卫东: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彭宜本:北京大学,北京
关键词: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式Science and Culture behind W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 Overall Process Integration Type
摘要: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是面向北京大学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公选课。本文对该课程从教学模块各单元内容的设置出发,探究如何在各教学章节和环节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让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现将进行了四年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所取得的进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其他类似专业基础课或通识教育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Abstract: “Science and Culture behind Wine” is a general education public electiv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Peking University. Starting from the setting of the content of each unit of the teaching modu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various teaching chapters and links in an all-round way, so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an be natur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subtly affect students’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The progress and results of the four-year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other basic courses or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of similar majors.
文章引用:游义琳, 战吉宬, 黄卫东, 彭宜本. 全过程融入式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以“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为例[J]. 教育进展, 2022, 12(5): 1596-160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5246

1. 引言

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这段讲话,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是面向北京大学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如何在基于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全过程融入思政元素,展开课程思政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开设这门课程时就一直在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 [2]。

2.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设计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公选课,针对北京大学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以葡萄酒这个世界通用的商务语言和其与人民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特点为载体,介绍从葡萄到葡萄酒全产业链背后的科学知识和长期以来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具有文理融合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而吸引了北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热爱葡萄酒的本科生,每年都有20多个院系约200多人争选,是一门具有鲜明北大特色的通识公选课。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将思政内容以举例的模式完全融入专业理论和酒庄实践教学中,并通过最后同学们的翻转课堂来检验思政效果 [3]。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合在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之中,是我们四年来一直在努力践行和完善的教改工作。通过葡萄酒行业新世界与旧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市场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竞争的问题;在介绍西方葡萄酒文化与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区别和交融时,注意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大国三农”意识;通过葡萄酒全产业链背后科学知识和文化内涵的介绍,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寻找与葡萄酒产业的学科交叉和联系,助推全产业链的发展,引导和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葡萄酒产业人才和引导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家国情怀;让更多的热爱葡萄酒的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今后能自觉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成为知农爱农的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通过对现代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和我国葡萄酒产业地图的拓展,植入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概念,在今后投身葡萄酒行业时能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Figure 1. “Science and Culture behind Win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xploration technology roadmap

图1.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探索技术路线图

3.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全过程融入式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3.1. 授课老师团队对课程思政的共识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农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联袂在北京大学打造的热门课程,授课团队就课程思政的共识对于建设好这门课非常重要。团队老师包含3位教授和一位副教授,其中三位党员教师,除了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外,还会在每年开课前,商讨课程专业内容的完善和取舍,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和融入点进行会议,每个环节都努力避免简单地进行思政上的引申和靠拢,避免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形成两张皮,从每一个课程模块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发展、比较和专业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做到润物细无声,团队老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精心准备每一张课件,精心组织每一个环节,让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2. 不同模块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有机融入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课程划分为8个模块,这八个模块,包含了非常多的思政元素,在每一个模块中找到好的融入点,将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进去,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结合课堂内容,结合自身专业,主动思考,潜移默化,达成思政教育效果 [4]。全过程教学模块中课程思政元素如图2所示。

从葡萄到葡萄酒这一模块是全课程的基础,以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为主,在这个环节中,葡萄酒风土与葡萄酒品质的关系,葡萄酒区划与中国葡萄酒地图的规划,从贺兰山东麓的戈壁荒滩成为国家级葡萄酒开放试验区的主战场,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成的无数酒庄;这些讲授内容本身所包含的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青山绿水紧密关联;在介绍丰富的本土酵母资源,以及收集、研究和应用于酿造工艺的内容时,会介绍国内葡萄酒质量的进步,从仰望、比肩和超越国际最好的酒庄的产品,这些内容所自然蕴含的大国情怀,折射的三农情怀,会自然激发出北大学生“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的家国情怀。

葡萄酒在中国的传播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葡萄酒自汉代传入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地位与产业格局演化与各朝代的社会经济和稳定密切相关,从历史到现在,从文化到市场,这其中巨大的变化,只有现在的中国,才会有中国的葡萄酒现今强劲的势头和国际市场的表现;这些隐含其中的家国情怀和大国情怀元素,在葡萄酒背后的文化模块中俯拾皆是。而唐诗宋词中的葡萄酒文化与西方的葡萄酒文化的比较,勾勒出全球视野下的文化交融。在过去,葡萄酒必定是与西餐文化关联在一起的,但现在,中国的崛起,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和中国葡萄酒在世界产业格局中地位的变化,导致中餐与葡萄酒正在达成更美妙的和谐和形成独特的葡萄酒与中餐的搭配文化;这些饱含在葡萄酒背后的文化中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数据、实力和现状所展现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无须点题,尽在不言之中。

从新中国第一家现代葡萄酒工厂(烟台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开始,到2021年中国在宁夏设立第一个单一产业的葡萄酒国家综合产业实验区,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国力有直接的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国力强大,我们才有底气提出健康中国,葡萄酒产业才能做大做强,葡萄酒的世界和世界的葡萄酒这一模块,折射出国家间竞争的同时,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

Figure 2.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Culture behind Wine” curriculum modul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图2.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课程模块与思政元素融入

4. 创新思政教学策略与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1. 翻转课堂,让教学变成学生自己的课程思政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选修的本科生涵盖了北京大学不同的学院和专业,文理交融和学科交叉成为本课程的最大亮点。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思政元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我们追求的效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方式,让课程思政变成学生自己的课程思政。除了多媒体、小组讨论、线上线下、过程考核、小班授课、课堂实操等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外,翻转课堂是这门课取得成功的一种创新形式 [5]。

课堂学习完成后,以葡萄酒为主,每一个学生通过调研或实验,写出一篇本专业与葡萄酒有关的课程论文,核心着落在自己的专业背景为主上。在此基础上,把课堂交给同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报告自己的论文和观点,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老师则在讲台下和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和分享。翻转课堂上,文科生的开放思维和理科生的科学思维,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认知,带来的文理交融和学科交叉的碰撞,增加了同学们对以葡萄酒为代表的农业产业的认知,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产业链得到了延伸和拓展,翻转课堂的实践,让每一个同学都意识到,包括葡萄酒在内的农业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都可以参与和需要,这对于交叉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对同学们成为知农爱农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认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1列出了部分同学翻转课堂上报告的题目。

Table 1. Presentation topics of some students in the flip class in the autumn semester of 2020

表1. 2020秋学期部分同学翻转课堂上的presentation题目

4.2. 走出课堂

“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设计了两次实习,第一次是在开始课堂学习前,所有选课的同学直接带到葡萄园和酒庄,让选课的同学们建立对农业、农村和酒庄的感性认识,然后带着一堆的问题,回到课堂。这对于零基础的非食品和非农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第一次的毫无准备的实习,激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进入课堂教学阶段,那些隐含在不同内容模块中的思政元素,随着课堂知识的学习,一起悄悄变成同学们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第二次实习,安排在全部课堂学习结束后,翻转课堂开始前。这一次的实习,一方面是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再回到葡萄园和酒庄去验证,强化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经过了课堂系统的学习后,同学们对于葡萄园风土所蕴含的环保和生态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刻意选择的不同的实习酒庄,除了通过垂直品鉴来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判断该酒庄的优劣外,对于一个企业所代表的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所折射的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自己未来可以参与或做的工作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或启发。

5. 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正成为高等教育的抓手,在“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专业通识公选课中,充分发挥文理融合和学科交叉的特点,将知识点和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在全过程中展开,为在北京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中培养和吸引知农爱农的现代农业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参考。

基金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16.
[2]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5-03(2).
[3]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 2020-06-05.
[4] 樊荣. 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的集体备课实施路径[J]. 中国大学教学, 2021(4): 39-43.
[5] 燕国梁. 基于项目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以葡萄酒酿造综合实验为例[J]. 中国工程教育, 2020(6):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