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双碳”政策提出以来,大力宣传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了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尽管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很快,却也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比如新能源产业缺乏相应的核心技术以及人才,设施的配置也不完善。这使得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活动难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收益和回报不确定性较大(齐邵洲,2017) [1]。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加快发展给予了大量的补贴,为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创新驱动战略,新能源企业应当把握好政府的补贴支持,从而形成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某种程度上来说,政府补贴的目的往往就在于提高新能源企业的研发投入(Hitaj, 2013) [2]。而新能源产业又真的可以利用好政府补贴吗?近年来,学者在研究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探究有关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若干调节因素,如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特征对政府补贴与企业的研发投入关系的影响,包括独立董事比例(霍林,2021) [3] 以及市场竞争环境(许国艺,2014) [4],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深化了对政府补贴效率影响的认识。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数据的分析,首先检验政府补贴是否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其次再检验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地区金融化水平对政府补贴与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并针对实证的结果提出结论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2. 研究假设
2.1. 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
政府补贴是政府的一种无偿资金转移。虽然企业规模、收益有所差异,但学者们还是通过大量的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促进效应。韩馨凝(2019) [5] 利用比亚迪2012~2017年的数据,发现当政府补贴金额增加时,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也会随之增加,反之,研发投入金额将会维持其原有的水平。朱志红,高洁和徐平(2019) [6] 对2012~2018年上市的98家新能源企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补贴能显著促进新能源企业的研发投入,并且强调政府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管惩罚措施,使补贴金额能落到实处。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政府的研发补贴虽然能降低研发的边际成本,但是会增加对研发人员的需求,从而增加企业的研发成本(Lach, 2010) [7]。故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性来研究政府补贴的具体效用,但目前尚鲜有研究关注企业自身特性以及地区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本文将会从新能源企业内部特征以及外部环境两个角度探讨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在进入更深层次的分析之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首先提出一个基本假设:
假设1: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2.2. 公司内部治理对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
高管薪酬能够显著提高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高管薪酬能够对他们的工作起到激励效应(朱爱萍,2021) [8],与此同时,提高高管薪酬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管理层在获得政府补贴后产生不作为的行为,使企业管理层能够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加大研发投入而做出努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随着公司高管薪酬的增加,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会增强。
2.3. 地区金融发展对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
虽然政府补贴能够直接对企业参与的研发活动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刺激,但是由于公共资本的有限,政府补贴不会满足企业长期的研发投入需求(Zhihong Zhu, 2019) [9],此时企业需要利用市场进行外部融资来支持其研发事业。(孙伍琴,2014) [10] 认为地区的金融发展将会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新能源企业所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越强。
3. 数据来源以及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13~2020年为研究的时间区域,并且剔除了本研究需要用到的关键变量缺失的新能源企业,比如政府补贴、研发投入、治理结构、地区金融化指数等数据。经过筛选,总共获得了192个样本公司。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华西证券官网,经过手工整理所得。
3.2. 研究模型与变量
3.2.1. 模型
经过以上分析,本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新能源企业政府补贴、内部治理、地区金融化水平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其模型如下:
(1)
(2)
(3)
其中,α为截距,β是系数,ξ是方程的残差,其变量说明如下:
3.2.2. 解释变量:研发投入
会计科目“研发投入”是指项目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经费投入。本文选取“研发投入”的理由如下:1) 数据可得性强,便于研究顺利进行;2) 研发投入更能够直观地反映新能源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基于此,选取新能源企业的研发投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为了让数据波动相对稳定,将研发投入取自然对数。
3.2.3. 解释变量:政府补贴
会计科目“政府补贴”是政府向新能源企业提供的无偿资金转移。本文选取“政府补贴”理由如下:虽然政府补贴可以通过直接资金支持或者通过减少税收两种方式来支持企业的活动,但是比较而言,直接的政府财政补贴信息披露更加的完善和规范。与研发投入一样,对政府补贴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
3.2.4. 控制变量
新能源企业自身属性不同也会对研发投入带来影响结果。本文选取新能源企业年龄(age)、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na)、投资回报率(ROI)、营业利润率(Opm)、销售费用率(Ser)。
3.2.5. 调节变量
本文从企业内部治理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特征两个角度分别剖析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边界条件。企业内部治理采用高管薪酬(salary)来衡量,企业外部环境特征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地区金融指数(index)的指标来衡量,该数值越大,说明当地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此外,本文对年份以及地区进行了控制,避免二者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的影响。

Table 1. Definitions of main variables
表1. 主要变量定义
4. 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包括A股上市的192家新能源企业的面板数据,共计1393个有效研究样本,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本研究中的连续变量按照1%和99%进行缩尾处理。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main variables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为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分析表2可知政府补贴(Gov)、研发投入(RD)观测值为1377、1181,分别占总观测值1393的98%、84%,能够看出新能源企业绝大多数年份都进行了研发活动并且在企业披露政府补贴方面信息比较充分。对本研究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本研究的变量几乎不存在极端值的影响。
4.2. 实证分析
4.2.1. 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的回归分析
表3中的回归结果是将企业当年研发投入金额的对数(RD)作为被解释变量,对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模型(1)是将表1中所有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变量即政府补贴(Gov),模型(3) (4)分别依次加入了高管薪酬(salary)、地区金融指数(index)与政府补贴(Gov)的交互项。

Table 3. Regression results between 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R&D investment
表3. 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回归结果
注:(1) 括号中报告的是稳健标准误;(2) 地区效应、年份效应已控制(3) ***、**、*分别在1%、5%、10%水平上统计显著。
表3检验结果显示,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 = 0.48, p < 0.05),即政府补贴越多,新能源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大,假设1得到了验证。此外新能源企业的资产报酬率(Roa)、投资回报率(ROI)、销售费用率(Ser)与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RD)显著负、正、正相关,并且拟合结果较好。表明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报酬率越低、投资回报率越高、营销力度越强,新能源企业面对的风险越大,研发投入则会更大。
4.2.2. 新能源企业内部治理的调节作用
表3模型(3)的测算结果进一步表明,新能源企业高管薪酬水平对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较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假设2得到了验证。
4.2.3. 地区金融化水平的调节效应
表3模型(4)的结果显示,地区金融化水平对政府补贴与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β = 0.0006, p < 0.1),假设3得到充分了验证。
4.2.4. 稳健性检验
针对调节效应稳定性的检验可以借鉴连燕玲(2021) [11] 的方法,本文拟依次按照企业高管薪酬水平的中位数、新能源企业所在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中位数分组,分四组来进行政府补贴水平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的回归,若两组主要回归变量对应的系数和显著性程度都与前文的实证研究检验结论之间无重大实质性差异,则可以用来说明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都是较为稳健可靠的。

Table 4. Sub-sample regression by executive compensation group
表4. 按高管薪酬分组的分样本回归
注:括号中为稳健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统计显著。
表4是按照新能源上市企业本年度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的中位数为标准,高于中位数的企业为企业高管薪酬高组,其余为企业高管薪酬低组。分析表4可以看出,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高管薪酬高的样本组的促进作用优于企业高管薪酬低的样本组。企业高管薪酬较高的样本组,政府补贴系数更大,说明企业高管薪酬水平越高,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效应越显著,假设2仍然得到支持,表明结果是稳健的。

Table 5. Sub-sample regression grouped by regional financial index
表5. 按企业所在地区金融指数分组的分样本回归
注:括号中为稳健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统计显著。
表5是按照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地区金融指数的中位数为参照标准设置的分组回归。从表5分析可知,政府补贴系数在金融指数较高地区的样本组内显著为正(β = 0.549, p < 0.01),并且系数显著高于地区金融指数相对较低的样本组的系数,表明地区金融水平越高,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整体促进效应更趋明显,进一步说明上文分析的实证检验结果是积极稳健的,假设3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5. 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基于沪深两市2013~2020年新能源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在控制了行业以及地区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得到了以下的结果:1) 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效应;2) 企业内高管薪酬水平能够正向调节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3) 地区金融指数越高,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更加显著。即企业所处的地区金融化水平越强,政府补贴对新能源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越强。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相关的政策决策者具有重要的启迪: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合理补贴。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成长期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新能源企业研发风险较大,政府部门只有将政府补贴的政策体系进行完善,并且加大对新能源企业的研发补贴,才能够提高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其次,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政府补贴对于高管薪酬水平高的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效果更显著,这对于新能源企业完善高管薪酬激励和监督体系具有指导意义。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高管薪酬能够促使企业内高级管理人员发挥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强化企业研发创新的动力。现实中,当企业获得外部资金流时,管理者会缺少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高管人员也会因此懈怠出现偷懒行为。因此新能源企业应当加强对高管的监督,使管理层的懒惰行为减少甚至消失,从而强化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有利影响。
另一方面,本研究对于指导新能源企业研发项目融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新能源企业即使有创新意识,却还是要面临缺少研发资金的融资困境。只有充分了解外部环境特征,利用好政府资助以及外部融资,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
尽管本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没有细分不同的补助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此外,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将新能源企业的专利作为因变量,考察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自主创新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