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之比较
Comparison between Song Yu’s Feng Fu and Jia Yi’s Han Yun Fu
DOI: 10.12677/WLS.2022.102019, PDF, HTML, XML, 下载: 393  浏览: 964 
作者: 刘 悦: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宝鸡
关键词: 宋玉《风赋》贾谊《旱云赋》异同Song Yu Feng Fu Jia Yi Han Yun Fu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摘要: 宋玉作为“汉赋之祖”,在赋的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宋玉的作品《风赋》是一篇借铺写事物来寄寓讽谏意义的赋,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对后人创作辞赋具有很大的影响。西汉初期,辞赋处于由“楚辞”向汉赋转变的时期,贾谊的《旱云赋》恰好创作于这一时期,既具有“楚辞”特点又具有汉赋特征。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的异同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主题、意象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通过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的比较,可以探究宋玉对贾谊的影响以及贾谊对宋玉思想与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Abstract: As the ancestor of Han Fu, Song Yu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Fu creation. Song Yu’s works Feng Fu is a piece of writing things to convey the meaning of irony and remonstrance Fu, has a high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value, and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reation of Ci Fu.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Ci Fu was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Chu Ci to Han Fu.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ong Yu’s Feng Fu and Jia Yi’s Han Yun Fu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aspects of thought content, theme, image and expression technique. By comparing Song Yu’s Feng Fu with Jia Yi’s Han Yun Fu, we can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ong Yu on Jia Yi and Jia Y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ng Yu’s thought and creation.
文章引用:刘悦. 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之比较[J]. 世界文学研究, 2022, 10(2): 123-129. https://doi.org/10.12677/WLS.2022.102019

1. 引言

《风赋》是战国后期楚国的辞赋家宋玉的文章,和贾谊的《旱云赋》都是咏物赋的名篇,都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关于宋玉《风赋》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张永峰《宋玉<风赋>“由谀入讽说”小析》、归青《讽喻还是娱乐——以唐诗宋词为例》、赵红玲《论宋玉<风赋>的创作心态及艺术价值》等,关于宋玉《风赋》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的成果目前只有黄正国《<风赋><雪赋>意象构建方式之比较》。关于贾谊《旱云赋》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陈春保《贾谊<旱云赋>新探——关于汉赋传播研究的个案之一》、陈春保《知识和思想传播视野中的贾谊<旱云赋>》、张坤《士之不遇与盛世之悲——从<旱云赋>谈贾谊的政治人生》、何易展《贾谊<旱云赋>之思想及其价值述略》和林冉《中原文学中的灾荒记忆——以<旱云赋> <暑赋>为例》等,将《旱云赋》与其他文章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只有姚军《<旱云赋>与<旱颂>关系臆测》。迄今为止,还没有将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故本文以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为研究对象,从内容与主题、艺术手法、意象和思想情感等方面来对这两篇赋的异同进行分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两篇赋的内在联系,亦即宋玉对贾谊及其创作的影响以及贾谊对宋玉思想与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2. 宋玉《风赋》和贾谊《旱云赋》内容与主题之异同

宋玉的《风赋》和贾谊的《旱云赋》的同一性体现在以民为本的主题,差别性在于所选内容的不同。

2.1. 《风赋》与《旱云赋》内容与主题之同

我国上古杰出的思想家在漫长的政治生活中很早就确立了民本思想,如《尚书》《逸周书》等早期文献都承载了这一思想。后世《左传》《荀子·王制》《汉书·贡禹传》等,都有反映和强调以民为本思想的内容。宋玉的《风赋》和贾谊的《旱云赋》也都是以民本思想为主题的杰作,二者都以自然物为吟咏对象,借物抒情,表达了希望统治者重视黎民生活状况的强烈愿望,都表达了对统治阶层的不满。黎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只有黎民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盛不衰。当国家面临危急情况的时候,黎民百姓才是国家最强大的力量。平时忽视百姓的生活状况,到了用兵时才想到黎民百姓,殊不知国家的力量早已被自己的国君逐渐削弱,到了用兵之日,“啖齰嗽获,死生不卒”( [1], p. 65)的人又怎么能保卫国家呢?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2], p. 340)统治阶级要以仁爱之心来对待黎民,上层统治者与下层贫民的关系正如叶和根的关系,只有根汲取了足够的养分,才能为枝叶输送营养,枝叶才能更加茂盛,国家治理亦是如此。宋玉《风赋》以自然界的风为着眼点,通过“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不同功效,揭示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巨大差异以及百姓的疾苦,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醒顷襄王关注民生疾苦。可以说,《风赋》的价值不在于咏物,而在于借风来传达讽谏意义。

贾谊在《旱云赋》中“描写了干旱的肆虐,禾苗的枯焦,农民的愁苦。作者对农民的不幸,表现了强烈的同情,并由此而盼天下雨,怨天不雨,更进而追究造成天旱的原因:‘讬咎于在位’,即旱灾是统治者造成的。”( [3], p. 18)“贾谊充分继承了儒家‘安民’的思想,并将之视为礼的本质——‘爱民’——的有机组成部分。”( [4], p. 40)贾谊的思想中具有仁与礼的思想,其“仁”的思想的重要体现便是民本思想。贾谊提出了大量仁政措施,其中一些政治主张引起了汉文帝的重视,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作者在赋中写道:“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5], p. 224)从这句感叹可以看出贾谊对当时政治的无奈,贾谊提出一系列改革政治的措施,却因为损害到上层统治者的利益而遭受奸邪之人的排挤和打压,心中无限的郁闷无法排解,只能发出意味深长的感慨,“不是天决定国家的兴亡,而人民才是国家命运的决定力量。”( [6], p. 123)贾谊从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中汲取经验,深刻认识到施行仁义的重要性。纵观历史,那些对人民苛刻的王朝都短命而亡。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以民为本的政治措施必不可少。

总得来说,二者在主题上是基本一致的,都或明或暗地表达了对统治者不关心民众疾苦的怨愤,和希望统治者关心民众疾苦的期待,体现了强烈的民本思想。

2.2. 《风赋》与《旱云赋》内容与主题之异

宋玉的《风赋》与贾谊的《旱云赋》都采取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两者选取的意象不同,宋玉主要通过比较不同的风吹拂的不同效果来委婉地告诫统治者不能只贪图享乐,贾谊则通过描写久旱不雨给黎民带来的灾祸和直接的抒情来控诉统治者的不作为。宋玉借铺写事物以表达讽谏意义,暗示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就‘本’而言,国、君、吏都以民为本,即人民是国家安危的根本,是君主‘威侮’的根本,是官吏贵贱的根本。”( [4], p. 10)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指出:“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 [7], p. 118)《后汉书》中提出:“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絜,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 [8], p. 2077)这些文人皆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根本的重要性。和宋玉的《风赋》相比,贾谊的《旱云赋》对情感的抒发更为直接,前半部分铺叙,后半部分抒情。在文章中,贾谊从多个角度刻画云的特征,把长久乌云密布去不降雨的原因归咎于统治者。

同为民本思想,宋玉通过风吹之下下层民众生活的惨状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而贾谊则通过对久旱不雨的怨愤来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就主题表达方式而言,二者也有显与隐的差别。相对来说,《风赋》较为隐晦,而《旱云赋》则较为直白。

3. 宋玉《风赋》和贾谊《旱云赋》艺术手法之异同

艺术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风赋》和《旱云赋》中运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比喻和铺陈描述。两篇文章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也有不同之处,如《风赋》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旱云赋》中并没有运用,《旱云赋》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而《风赋》中没有运用。

3.1. 《风赋》与《旱云赋》艺术手法之同

两篇赋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宋玉的《风赋》中有大量的对比,一是“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所吹物体的对比。“大王之风”吹拂芙蓉、蕙草、秦衡等名贵草木,而“庶人之风”吹动的是尘土、垃圾等,巧妙地反映了上层统治者享乐腐化的生活环境,下层贫民污浊的生活环境。二是风所经之地的对比。“大王之雄风”是“缘泰山之阿”,所吹之物是中庭、罗帷、洞房等;“庶人之雌风”是“塕然起于穷巷之间”( [1], p. 65),所经之地是瓮牖和室庐等,这样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层统治者和下层平民生活条件的悬殊差距。三是风的功效的对比。“大王之雄风”带给人清凉,可治愈疾病,使醉酒的人清醒,让人耳聪目明,有着许多神奇的功效;“庶人之风”吹到人身上则使忧郁烦闷,生病生热,吹唇则唇烂,吹眼则眼红。同样是自然界的风,在宋玉笔下呈现出不同效果,表面上是写因为所吹风的不同给百姓带来了灾祸,实则是反映了以楚襄王为代表的上层统治者的虐政害民。风没有雌雄之分,只是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贵贱、贫富、苦乐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对比,以此暗示楚襄王不能只贪图享乐,要“与民同乐”。《旱云赋》中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云,通过云聚和云散时的景象对比,形成巨大反差,这样来去匆匆,不给百姓造福的云正像当时执政不当,不按制度行事,不给百姓造福的统治者。文章前半部分写云仿佛带给人希望,却迟迟不降雨,致使旱灾发生,农作物无法生长,这让人痛惜的旱情不是天的过错,而是因为在位者的严苛,对农夫缺少恩德。二者都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

《风赋》中还运用比喻,用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比喻当时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两个阶层,即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风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有差别的是人,宋玉正是以风讽喻,托物言志,暗示楚襄王不能只贪图自己的享乐,而应该施行仁政,以民为本。贾谊在《旱云赋》中把云比作惊虎和骇龙,运用这样的动态比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旱云密布的奇异景象,体现出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使人触目惊心,给人印象深刻。

宋玉的《风赋》和贾谊的《旱云赋》中都采用了铺陈描述的赋的手法。“赋者,辅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9], p. 162)可以说,铺陈描述是赋的最重要的特征。宋玉《风赋》用生动的笔触细腻地描述了“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吹动的不同效果,贾谊的《旱云赋》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方法,从多个角度具体形象地刻画云聚云散的形态,并以赋的手法言志抒情,以彰显主题,而《风赋》则没有这样的议论抒情的赋笔。二者都采用了铺陈描述的手法,这是二者赋法之同。

3.2. 《风赋》与《旱云赋》艺术手法之异

夸张的运用。《风赋》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旱云赋》中没有运用。《风赋》运用夸张的手法,自然界的风在宋玉笔下能对人造成重大影响,可以“宁体便人”,也可使人“死生不卒”。风本是自然现象,之所以产生不同的功效,是因为事在人为。宋玉意在以夸张的描写使楚王看到上层生活的极度奢华和底层生活的极度困苦,意在以夸张的描写使楚王看到上层与底层生活的巨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楚王的注意,使他明白民众的疾苦并采取措施帮助民众解脱困苦。

动静结合的运用。《旱云赋》中巧妙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风赋》中没有运用。《旱云赋》中的动静结合体现在“嵬隆崇以嵬巍兮,时仿佛而有似。屈卷轮而中天兮,像虎惊与龙骇”( [5], p. 222)。用“隆崇”和“嵬巍”这些静态的山势来形容云的态势,与下文的云“卷轮”“飞翔”“澎濞”的状态动静结合,描绘出了动态万千的云,让人感觉即将袭来一场狂风暴雨。贾谊通过写云的奇异变化,引出久旱而不雨的自然灾害,在他看来这场大旱并不是致使黎民痛苦的根源,而是统治者的不作为和政治上的失信,直抒胸臆,将矛头直指统治者。

4. 宋玉《风赋》和贾谊《旱云赋》意象之异同

意象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文章中加入动物和植物等意象,“中国文学的情志表达,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托物言志,托物言情,物的体验对于情志的抒发具有奠基性。”( [10], p. 58)《风赋》和《旱云赋》中也运用了不同的意象。

4.1. 《风赋》与《旱云赋》意象之同

《风赋》和《旱云赋》中都体现了自然意象。

《风赋》和《旱云赋》都描写了自然景观,《风赋》创造了“雄风”“雌风”以及山水等自然意象,《旱云赋》则创造了云、水、石头等自然意象。宋玉《风赋》运用“风”这一意象含蓄婉转地揭示了贵族阶层与贫民阶层生活状况的悬殊差异。开篇以楚襄王的一句:“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1], p. 61)引发了下文宋玉对于“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巨大差异的议论。宋玉先从“清凉雄风”的产生进行论述,此风经过大山、松柏、石块、森林等大自然的景物。“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林杀莽。”( [1], p. 62)展现了“雄风”吹起时的壮观景象。这和楚襄王高贵的身份非常相衬,写出了“雄风”吹入深宫前的气派景象,既符合自然界的现象,又使楚襄王更乐意接着听宋玉的论述。“宋玉赋中‘主文谲谏’、托物以讽的特点还是明显的,而且这种讽谏不仅仅停留在‘曲终奏雅’的乱辞点题上,更重要的是寓讽刺于咏物之中!”( [1], p. 172)宋玉《风赋》主要通过对“雄风”与“雌风”这两个不同的自然意象表现了主题。

贾谊《旱云赋》开篇以“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 [5], p. 221)引出下文一系列大旱现象,以惊虎和骇龙的动态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旱云密布的奇异景象,变幻莫测。“诚若雨而不坠”写出了雨的失信和百姓希望降雨而不得的焦急,这实际上是在指统治者在政治上的失信行为,没有给百姓带来真正的恩泽,百姓对雨的失望实际上是对统治者的失望。夏日的酷热使沙石发热、渭水断流、作物枯萎,百姓内心忧愁烦闷。面对这样严重的大旱,贾谊发出:“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 [5], p. 223)由景到情,贾谊认为这场大旱灾不应该怪罪天,而是因为统治者的不作为,指出统治者对百姓的制度不仁厚,这“诚若雨而不坠”的雨正像统治者在政治上不守信用。写雨的失信,实际上是在写统治阶级不按制度行事,使百姓对统治者一再失望。宋玉和贾谊皆从意象着手,宋玉着重以“风”为寄托,贾谊着重以“云”为寄托,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对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4.2. 《风赋》与《旱云赋》意象之异

《风赋》中意象的运用可以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而贾谊的《旱云赋》则主要是自然意象,亦即是说,宋玉《风赋》意象群比贾谊的《旱云赋》意象群多了社会意象这一类。“作为一篇咏物赋,《风赋》在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汉魏六朝咏物赋的发展繁荣具有深远的影响。”( [11], p. 5)《风赋》中的中庭、玉堂、洞房、穷巷、瓮牖等都是人们的住所,而风经过这些不同的地方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吹到百姓那里的风是从穷巷中升起,吹入深宫的风从大地产生,汇聚在山谷之间,气势磅礴,通过对比写出了下层人民和上层统治者地位的悬殊,生活环境的巨大不同,间接表达了宋玉对百姓的同情;将庶人脏乱的生活环境和上层统治者奢靡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层统治者生活享乐,下层人民的生活却如此贫困,生活环境肮脏。而这些都是上层统治者不曾看到和无法体会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的游玩享乐,而长期生活在这种脏乱生活环境中的人民又怎能不心情抑郁烦闷、生病生热、痛苦万分呢?这实际上也是宋玉在暗示楚襄王要多体恤百姓,体察民情。应该说,宋玉《风赋》主要是通过“风”吹过的不同社会层次的人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的差异来展现主题的,中庭、玉堂、洞房、穷巷、瓮牖等社会意象才是《风赋》表现主题的真正主要的意象。

5. 贾谊《旱云赋》对宋玉《风赋》的继承与借鉴

中国文学是在不断学习继承前代创作经验的过程中发展的,宋玉的创作也不例外。正如金荣权所言:“宋玉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或咏物以起兴(如《诗经》),或借寓言以明理(如先秦诸子散文),或在想象中役使万物以抒忧愤(如屈原作品),或铺张扬厉以叙事物(如纵横家说辞),以五彩画笔细腻而精巧地描摹物态,铺写客观事物的特征,在描物中画出自己的形象,于写景中衬托内心的情趣,把客观对象人格化,主体精神外物化,融情于景,呈象于物,达到了真正的物我交融。”( [1], p. 169)后世的文学家不仅继承了屈原、宋玉等人的创作成果,并且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所谓“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12], p. 1778)。宋玉与贾谊处于不同时代,宋玉是战国后期的文人,贾谊是西汉初年的文人,两人虽然距离有近百年之久远,但是两人却有着一定的渊源,这种渊源主要体现在《旱云赋》对《风赋》在铺叙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艺术手法以及民本思想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5.1. 《旱云赋》对《风赋》铺叙表达方式的继承和借鉴

宋玉对战国后期赋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汉赋也有着开创之功,“宋玉赋规定了汉大赋的构成形式,而成为汉大赋之祖。”( [1], p. 177)宋玉才华横溢,在赋方面是很擅长的,他吸收前人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风赋》作为宋玉赋的代表作之一,在形式上“铺采摛文”,在内容上“体物写志”,是一篇精彩的赋代表作。贾谊处于西汉初年,这一时期的作品从骚体赋向汉大赋转移,他的代表作《旱云赋》正具有这种特性,表现出从“楚辞”向汉赋演变的特点,文章中的语言用了很多“兮”字,如“惟昊天之大旱兮”等,并且具备一些“楚辞”句式的其它特点,同时又具有汉大赋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物写志”,前半部分主要写天上变幻莫测的白云和轰鸣的雷声,仿佛一场暴雨将要到来,然而大雨没有到来,随之而来的却是白云消散后的炎炎烈日,百姓苦不堪言。贾谊正是通过刻画云变化的奇特景象来传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指出对于百姓困苦的生活应该“窃讬咎于在位”;在语言上进行铺叙,开篇以“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 [6], p. 221)引出下文阴阳失调的现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云万千变化的奇异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详写沙石、渭水和田野等在烈日下的惨状,揭示了贾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文章又夹带散文式的不押韵的句子,从总体上来看具有汉大赋的特点,贾谊的《旱云赋》和宋玉的《风赋》在语言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吸收了宋玉赋铺叙的特点,并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5.2. 《旱云赋》对《风赋》修辞方法与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借鉴

宋玉的《风赋》中主要写风,“大王之风”和“庶人之风”象征了两个不同阶层的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不同的风所具有的不同功效,以此讽谏统治者不能只贪图享乐而置百姓于不顾。贾谊的《旱云赋》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云的变幻莫测,仿佛要给人带来希望,却久不降雨,使百姓更加失望,“云”在文章中实则也象征着上层统治者的不作为。同时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表达了贾谊对上层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疾苦的怨恨以及对百姓痛苦生活的同情。贾谊赋和宋玉赋在修辞方法与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贾谊吸收宋玉在辞赋创作手法上的优点,在文章中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文采。宋玉赋和贾谊赋中运用的最为传神的就是象征手法。其中贯穿宋玉《风赋》中的“风”,是用“大王之雄风”来象征楚襄王只贪图自己的享乐,写风“猎蕙草,离秦衡”( [1], p. 62)也正是在折射着楚襄王的奢侈生活。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新颖,而且大胆独特,不直接言明意图,带有启发性。贾谊的《旱云赋》中的“云”也象征着不作为的统治者以及朝廷上的奸邪之人。贾谊认为秦王朝灭亡是因为不施行仁义的措施。他吸取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希望统治者居安思危,改革政治,却因为损害朝中大臣的利益而受阻。贾谊回到长安后,本以为他的政治生涯要出现转变,汉文帝却只问了贾谊一些关于鬼神的问题,贾谊的一生终不得志,贾谊和宋玉象征手法的使用有着相似性,都表达了对统治阶层的不满。两篇赋中运用象征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这些艺术手法和修辞方法沿用至今,对后世文人写作具有很大的启迪。

5.3. 《旱云赋》对《风赋》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借鉴

贾谊《旱云赋》和宋玉《风赋》中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宋玉《风赋》中通过“雄风”和“雌风”的对比显示出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的悬殊差距,暗示楚襄王应“与民同乐”。贾谊也在《旱云赋》中向我们展现了大旱给农民带来的灾害,劝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整体观之,宋玉和贾谊都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除此之外,宋玉与贾谊的人生遭遇也有着相似之处,两人都希望为国家的建设出谋划策,都渴望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报效国家,可是事与愿违,两人在仕途上都遭受挫折,虽然在仕途上受阻,可是两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不可低估的,他们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和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

贾谊之所以表现出对宋玉的接受,一是因为宋玉与贾谊的人生遭遇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希望为国家的建设出谋划策,渴望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报效国家。可是,两人在仕途上都受挫,具有相似的人生经历,而且导致二人痛苦的原因也有很大相似,容易形成共情。二是因为贾谊对屈原的敬仰之情。贾谊曾经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凭吊屈原,创作了著名的《吊屈原赋》,“除对楚辞的借鉴化用外,贾谊《旱云赋》极好地融合了楚骚汉赋的一些特点,表现出这一转型时期的作品特征。”( [13], p. 62)对于与自己有着相似人生经历和感情经历的屈原的继承人,对于文学上卓有建树的先贤宋玉,贾谊应该怀着共情与敬仰自觉地向宋玉学习,当自己面临与宋玉相似的人生处境和情感经历的时候,发而为文,自然表现出与宋玉作品诸多的相似点。

参考文献

[1] 金荣权. 宋玉辞赋笺评[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 61-177.
[2]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340.
[3] 龚克昌, 等. 全汉赋评注[M]. 石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 18.
[4] 唐雄山. 贾谊礼制思想研究[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110-140.
[5] 徐超, 王洲明. 贾谊文选译[M].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7-224.
[6] 王兴国. 贾谊评传(上) [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23.
[7] 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3: 118.
[8] 范晔. 后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2077.
[9] 陆侃如, 牟世金. 文心雕龙译著[M]. 济南: 齐鲁书社, 2009: 162.
[10] 陆晨琛. 汉代动物赋的悲感现象考察——兼论汉代自然美的情感维度[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2(03): 58-63.
[11] 刘磊. 名赋赏析[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12: 5.
[12] 沈约. 宋书[M].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3: 1778.
[13] 何易展. 贾谊《旱云赋》之思想及其价值述略[J]. 天中学刊, 2014, 29(2):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