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融合视野下湖北红色专题片的IP建构
IP Construction of Hubei Red Feature Fil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DOI: 10.12677/JC.2022.102008, PDF, HTML, XML, 下载: 238  浏览: 37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郭 静, 刘 静: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红色专题片IP建构文化融合 Red Feature Film IP Construc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摘要: 湖北红色专题片作为湖北红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作品频出,其中不乏口碑不错的作品。在当今时代IP热度逐渐攀升和红色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红色专题片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分别从IP结合和作品产出两个方面对现有的湖北红色专题片进行剖析,为红色专题片的创新发展路径提供参考思路。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Hubei red culture, Hubei red feature films have appeared frequently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many works with good reput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adual rise of IP popularity and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d industry, the red feature film is also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Hubei red feature films from the aspects of IP combination and work outpu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ideas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red feature films.
文章引用:郭静, 刘静. 论文化融合视野下湖北红色专题片的IP建构[J]. 新闻传播科学, 2022, 10(2): 41-46. https://doi.org/10.12677/JC.2022.102008

1. 湖北红色影视专题片中的IP建构概况

IP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主要指“创作人对其创造的智力成果所拥有的财产权利,如具有知识产权归属的图形、品牌、观念等,是一种无形的财产,可以通过分享、让渡这种权利来获取经济利益。” [1] 红色文化则是指自近代中国革命实践活动为始,以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为背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创造的一系列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生态文化的总和。因此,红色文化IP的建构不仅需要以弘扬我国的红色历史文化为核心,还将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效益,最终形成具有知识产权归属的文化资产。而就湖北地区而言,大量历史人物、地标以及红色精神符号使其具有先天优势,这为湖北红色专题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取材来源。湖北红色专题片以讲述地方红色历史为主,按照时间线的发展叙述史实,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目前湖北地方红色影视专题片的红色文化IP涵盖了事件IP、人物IP、精神文化IP等类型,而随着IP这一概念热度提升和红色产业蓬勃发展,红色文化IP在湖北红色影视专题片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

(一) 依存党史询唤集体记忆

湖北红色专题片的创作有着以国家号召为导向,集中于特殊历史节点播出的特点,比如建党周年时,宜昌党史文献专题片《百年辉煌》、阳新《阳新史话 红色足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的党史教育专题片《金戈铁马满山红》、襄阳电视台拍摄的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专题片《肖庄惊雷》、系列短视频《党史上的咸宁 + 记忆》等许多优秀的专题片都是产出于我党百年华诞之际。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认为:“每一个集体记忆,都需要得到在时空被界定的群体的支持。” [2] 红色专题片的集中放映引领了重学党史的时代精神,也实现了对观众的仪式化表达,增强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询唤出红色集体记忆,有助于维系人民信仰和维护中国人民共同精神家园。

此外,由于非特殊时间节点所创作的作品数量较少,且多由地方政府牵头,这使得红色文化IP在地方专题片主要是用于巩固和完善红色历史资料库,并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然而,红色专题片一般都是采用旁白讲述加上相关实景画面相配合的方式,偏重于历史资料、人物采访和影视画面截取,这使得红色文化IP在此类影视作品中缺乏二度创作。

(二) 以人物为载体的符号化传播

赵毅衡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认为:“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 [3] 现今的许多红色专题片都尝试运用的符号化传播方式,将历史中的留存下来的物品作为介质,一本书、一块表、一封信、一颗子弹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借助现实符号更好的表达情感,引起共鸣。《星星之火—湖北红色馆藏里的微党史》每集只有3分钟左右,制作团队走访多地采访,运用百微镜头拍摄文物,通过一个个博物馆藏里的文物引出一段历史,讲述一段故事,传达一种精神。由黄石市档案局、黄石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纪录片《铁血长征路》以在黄石大冶成立的红三军团参加长征的历史为主线,通过重走长征路的方式,对长征路上的每一处遗址都做了详细研究和真实记录,辅以人物采访和史料,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自己经历了一遍长征过程,感人至深。从实物符号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实物符号转化为IP元素,以微观元素构筑宏观整体,从而达到传播效果。

红色专题片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原有红色IP的还原与革新,将边缘单一的IP形象联结重构,挖掘旧IP中的新时代精神。湖北作为在抗战期间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的红色沃土,其诞生的优秀红色IP难以计量,通过对多个红色IP形象的提取,重新进行专一化的IP构建,不仅能够将零散的故事整合为一体,突显作品中符合大众主流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多方支撑的红色IP形象也有助于使剧情人物更为饱满,故事连接更为流畅,叙事情绪更加深刻。

湖北红安干部教育基地制作的教育专题片《为了祖国我牺牲》中,主要是讲述红安儿女在抗战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影片由多个具有鲜明特征的红色主体构成,选取了当中代表性的黄安儿女,如为掩护战友突围,六进七出黄安城,流尽最后一滴血而壮烈牺牲的潘忠汝;志同道合、矢志不渝坚绝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王鉴、夏国义夫妇;举家几代人投入斗争,满门忠烈彪炳千秋的戴克敏一家……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家族,通过不同的参与视角对其背景故事进行了分解,他们是社会中不同组成部分,更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但面对外来入侵时都归于凝聚一心的顽强抵抗奋战,通过有选择有递进的展现一个个鲜红热血的真实故事,在众多红色故事中拆解出有关联有结构的部分加以拼接组合,很好的增强了整个纪录片的逻辑性和红色情绪。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抗战27年红旗不倒,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鲜活将军县。剧情中穿插当时年代的红安地方民谣,谣例如“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借以民谣朴实的记录,描画了48万黄安儿女积极响应共产党号召,身先士卒,不畏强权的加入斗争的红色形象,进一步烘托了红安区域人民坚定的革命信仰与红色爱国主义精神。

(三) 围绕地域特色,融合传统文化。

湖北红色专题片多是围绕地域为主,进一步融合传统文化,挖掘革命精神内涵,更具地方性和特殊性,为地方红色专题片精准化服务。红安将军县、阳新采茶戏、恩施土家族在它们的地方专题片中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特色。每一个地方都有着其蕴藏深厚的文化特色,那些被忽视的地方传统文化,借由与红色专题片进行IP绑定,有助于提升公众辨识度,加深受众印象,形成记忆点,达到IP和专题片双方的宣传目的,也有利于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阳新县如今正行走在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路上,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更被誉为采茶戏之乡、布贴之乡。阳新推出的党史教育系列片《阳新史话 红色足迹》中,讲述了风气云涌的阳新革命史,生动的再现了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抗战场景。通过对革命史料、革命遗址、民间史料的访问挖掘,《阳新史话 红色足迹》将一系列老照片、古迹、遗址、老革命民谣生动的展现在了受众面前,进一步挖掘了革命时期那些未曾记载的英雄事迹。在整部专题片中,阳新的地方农民歌谣贯穿始终,这不仅是对当时农民生活的生动记录,更展示了阳新县人民积极昂扬的态度及地方魅力。

在《阳新史话 红色足迹》第四集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中,以民歌《二二七烈士歌》为主题曲,采茶戏《龙港秋夜》演绎的剧情让人眼前一亮,生动形象的演绎了当时富豪劣绅勾结破坏工农会,诋毁烧杀革命人,二二七九烈士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第六集《唤起工农千百万》中采茶戏《罗伟就义》的演绎,演员激愤的神情和台词,在演员临死前喊出:“杀尽残酷诸猛兽,红日照遍五大洲。中国共产党万岁!”时,我们仿佛真切的回到了他的身边,感受到了他的愤怒与不甘,他的豪情与信念,感受到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百折不挠、不胜不休的革命毅力。

2. 现有的湖北红色文化IP应用困境

(一) 地方特色不足

由于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文化交流频率提升,各地区在红色文化创作方面的互相交流学习活动也日益增多,而文化趋同性的问题却开始显现。对于红色主题而言,现有的湖北红色专题片主要是以我国革命历史或建国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为创作原点,或将创作视野置于大事件中与湖北有关部分,或关注重要革命人物在湖北地区的活动历程。然而,这类题材早已被前人多次翻拍,已经成为观众心中非常熟悉的文化IP,从此类文化IP中挖掘湖北特色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湖北地方红色影视专题片中对于红色IP的运用虽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创作模式,但也不免陷入原有的格式化叙事方式,使得IP应用在专题片中的创新不足。

(二) 产业化程度较低

在我国IP产业化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不少文旅性的大型IP在市场上表现出惊人的经济价值,通过一系列的产品衍生,在市场上引领了新的受众风潮,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同时极大地提升了IP影响力。然而湖北红色专题片中的红色文化IP在产业化开发上却依然缺乏动势,从整体上来看,红色专题片的受众体量十分可观,,但是现有的红色专题片在有一定知名度和话题的情况下却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并扩大IP价值。这主要是由于对红色IP的挖掘和宣传还不够深入,不能从一部作品中提炼出适合于多渠道宣发的IP产品。湖北红色影视专题片的创作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来进行,市场的经济收益较低,作品输出与经济回报极不平衡,这对于之后的专题片持续性产出并不友好。湖北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IP比如脍炙人口的武汉首义精神,现在还只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存在于受众之中,没能转向产业化发展,IP价值之外的衍生品极少,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

(三) 受众存在刻板印象

由于目前湖北红色专题片的选材所限,致使年长者对于专题片内容早已了然于心,产生审美疲劳,而年轻观众又缺乏对于我国革命历史与建国史的直接经验,难以产生真正的共情。因此,如果只是将从前的红色精神原封照搬到荧幕上,虽然在场景的搭建下能够让观众在视频中有深刻的视觉冲击与精神震撼,但在内容上只是停留在对于过去的演绎之中,便难以引导观众进一步思考,更难以让观众将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与自身生活相结合,其教育意义便会大打折扣,也就不能带来好的红色教育效果。专题片所展现出来的故事需要有一定的设计与编排,做到历史人物的生活化与历史事件的故事化,以历史关照当下,将与时代结合的红色精神赋予到剧情设计对象的过程中,是红色精神在不同角色上的再次构筑,有助于丰富人物形象,更能够基于单一精神拓展出持续性的内容。在2011年央视网发布的专题片《回望辛亥之武昌首义》中,通过对过去时代背景和历史的进一步剖析展现,上世纪40年代由辛亥革命志士张难先概括的勇敢、廉洁、公正、恬淡的辛亥革命首义精神,核心精神在影视作品中获得了更为深刻的展现,并在原有的精神上拓展出革命党人反抗压迫的历史主动精神、善抓机遇的机智果敢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振兴中华的爱民奉献精神,红色影视专题片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诠释我们对于历史的见解,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以历史为鉴,创造出适用于新时代建设的精神内涵,对于现代生活化场景提出更为正确的指导。

3. 红色文化IP在红色专题片中重构的建议

(一) 打造全新文化IP,促进产业化发展

在当前的文化产业语境中,IP开发是指多维度、多途径挖掘文化作品的内容,丰富作品的形式,延续作品的创意概念,追求作品商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4]。在如今泛IP化的时代,IP可以是任何具有传播价值的事物,一个文化IP的产生,是当地文化符号扩展到产业中的过程 [5],借由红色地方专题片承载的地方优质IP,将会衍生出以城市为主体的巨大产业链,带来超乎想象的价值。

对于IP的开发应用,现在主要集中于文旅推动、衍生产品的应用之中,红色地方专题片作为主旋律红色影视作品中的一个类别,在红色专题片中对现有的红色IP进行重组构建,一方面是结合现有文化资源与红色精神的二次创新赋能,以新时代视角挖掘红色革命历史中蕴含的深刻思想,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和理想信念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IP意识有助于打造独具特色和持续性传播价值的巨量IP,这些IP往往与某种价值观念或者地方人文特色加以绑定,运用到红色影视专题片中,能够将剧情集中至一个方向,反过来红色专题片中的IP形象也有助于借助影视模式,进一步打响名气,二者互相成就。

(二) 创新专题片表现形式,促进文化融合

在当今时代,群众所接触的媒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媒介内容的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借助专题片中的红色IP传递地方的精神与文化,必须先让受众买单,让青年乐于了解红色历史,主动了解红色历史,了解以后能够感悟有收益,制作出有深度有趣味性的专题片内容。现有湖北地方红色影视专题片中历史事件的展现模式一般以旧历史画面的演绎加上背景音介绍为主,人物传记类专题片多以讲解或是采访模式展现,表现形式显得十分单一。在数字媒体如此发达的现代,专题片应当尝试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例如通过动漫、戏剧、沙画的方式来演绎剧情,尝试新兴技术比如3D技术、交流互动、VR等技术等来丰富观看过程中的受众体验,寓教于乐,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史料视频数据的缺失,更能够让专题片与时代并进,创作出更赋有创新性的作品。

(三)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深化湖北的红色印记

IP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仅仅凭借迎合大众抓人眼球很难获得长时间的关注,其生命力也很容易消失殆尽。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红色文化IP在地方专题片中的重构过程,就是一个地方文化交流融合、推陈出新的过程。武汉保卫战、随枣战役、枣宜会战、反攻宜昌战役,湖北作为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抗日战争保驾护航,功勋卓越,整个湖北在红色历史上的作用不可谓不深重,武汉也作为首义第一枪的打响地留下了深厚的红色历史印记,首义精神在全国被人们广为传唱。然而广观武汉周边城市,虽然也有着深厚的抗战历史,却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可以与武汉首义精神一般深刻的红色印记,城市文化符号中也比较缺乏红色的重量,但这并不是由于红色基因的缺乏,而是传播环节失力。

红色专题片的创作是基于对繁重冗杂的史料提取而成,然而优质符合主旨的史料往往有限,随着新时代红色主题影视创作的增多,创作者能获得的最新史料更是凤毛麟角,如何在重复的内容中找寻新意,以独具一格的视角展现故事,这是对于创作者的一大考验。而地方专题片具有就地取材的优势,例如《阳新史话 红色足迹》中通过对民间历史知情者、烈士遗属的访问,获知了更多史料未曾记载的生动故事,并将其与地方采茶戏结合,让老的历史如蒙尘明珠般焕发了新的光彩。红色IP是对红色资源的凝练提取,其外化表现可以是一个人、一座城、一件衣服、一种信念甚至只是一个符号,出现在专题片中土家族独特的服饰和建筑让人眼前一亮;采茶戏用戏曲的方式传唱和演绎英雄就义的慷慨与众不同;咸宁与襄阳同样具有古城文化,表现在专题片中的重点则各有不同。红色地方专题片作为主旋律红色影视作品中的一个类别,在红色专题片中对现有的红色IP进行重组构建,一方面是将原有文化资源与红色精神结合的现代化创新赋能,以新时代视角挖掘红色革命历史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另一方面,是借力于红色专题片,传播地方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提升人民思想内涵,丰富软实力,进一步深化湖北的红色印记,传递红色思想。

4. 结语

一个得到广泛认同和大众喜爱的优质文化IP,其背后必然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当今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下,我们对红色文化IP进行建构和重塑,将革命者和时代建设者们留下来的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保留下来,在交融中凸显特色,在交融中革故鼎新,在交融中提取精华为我所用,充分发挥红色IP的时代价值,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塑造湖北红色文化新形象。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影视化开发与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9Q148。

参考文献

[1] 原佳丽, 缪大旺. IP视角下建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符号战略[J]. 河池学院学报, 2020, 40(1): 49-53.
[2] 莫里斯•哈布瓦赫. 论集体记忆[M]. 毕然, 郭金华,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40, 140.
[3] 赵毅衡.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4] 孔令顺, 宋彤彤. 从IP到品牌: 基于粉丝经济的全商业开发[J].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12): 5.
[5] 王霖. 活化打造地方文化IP没那么简单! [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0-08-2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