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2年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备受重视。大量小学全科师范生补充到乡村教师队伍,有效地提升了师资力量。但是农村教育的复杂性等使他们较难获得职业成就感,城乡文化落差的冲击感极易影响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导致离职意愿升高,出现了在去留之间纠结和挣扎的情况(袁丹,周昆,刘子龙,2020)。全科师范生就业的种种困境让人认识到小学全科教师已经从数量补充到结构均衡再到关注质量的过程。在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们的职业引导教育,增加职业的了解,促进完成职业成熟度发展状况。
Super最早提出了职业成熟度的概念,指个体完成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应的发展任务的程度(谢雅萍,2008)。个体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均存在一个不同的职业成熟度问题(马远,凌文辁,2006),涵盖职业选择的一致性、职业选择的现实性、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等维度(Crites & Savickas, 2011),是衡量个体职业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是评估学校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程蓉,邓冰,袁章奎,2018)。师范生职业成熟度可以来考量师范生所处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否满足成为一位合格教师的要求(陈利君,李炳煌,2015)。他们对于未来教师职业的态度和职业能力的准备直接影响其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到其自身的职业发展。
影响职业成熟的因素众多,对于全科生而言,来自社会的支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要在乡村学校服务六年以上,生活条件艰苦、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家庭对学校的教育支持较少,他们比城市教师多了几分焦虑。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够缓解社会不良因素带来的压力(王雨晴,李明蔚,2021),缓解他们的焦虑,研究已表明:学生感知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他们越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张玉红,王春晖,2018)。本研究假设有效的领悟社会支持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能接受教师职业要求,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作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心理感受(蒲阳,2018)。职业认同度可以激发职业理想、提供克服困难的动力、消除职业倦怠、提升职业满意度。职业认同高的学生更容易在工作中找到职业价值、职业意义、工作乐趣。师范生的职业意愿、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职业效能与教师职业态度成熟度、职业能力成熟度呈正相关,说明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越高则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越高(陈利君,李炳煌,2015)。师范生职业认同为做好教师打下心理基础,是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情感的源泉,在学生是否能坚持终身选择教师行业中起关键作用。当前我国教师职业认同范式的城市取向与标准取向没能考虑乡村教师的特殊性。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总体职业认同度较高,在县域服务、生源地归属、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上的认同度依次降低(李佳源,余利川,2015)。有研究者认为,加强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在于回归乡土(王肖星,2020),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和人的行为三者彼此相互联系,有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了解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职业成熟状况,探究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认同对其影响,可以提升小教全科师范生的职业成熟,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络及现场发放问卷在重庆市三所有小教全科师范生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512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其中男生被试181人名,女生254名,大一年级学生84人,大二年级学生121人,大三年级学生120人,大四年级学生110人。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的方式进行研究,其中共有三个问卷,分别是:《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师范生职业成熟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2.2.1.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中国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是由中国学者姜乾金改编Zimet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修订而成的,包括12个测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7七级计分法,分为极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极同意七个级别。选(1)得1分,选(2)得2分,其余类推。总分在12~36之间为低支持状态;总分在37~60之间为中间支持状态;总分在61~84之间为髙支持状态。总分越高,说明个体的领悟社会支持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0.889,信度良好(叶琴,朱璐瑶,2022)。在本研究中量表的α系数为0.890,效度为0.936。
2.2.2.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PISNS)由王鑫强等(2011)编制。该量表包含12个项目,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本问卷采用5点计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本次测量其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70、0.68、0.66、0.72和0.78。在本研究中量表的α系数为0.817,效度为0.838。
2.2.3. 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
采用缴润凯,王国霞,刘立立(2010)编制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该问卷由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成熟度问卷和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问卷组成,共45个项目,职业态度分问卷16题,职业能力分问卷27题,测谎2题。其中教师职业态度成熟问卷主要考察师范生在未来进行教师职业决策时的态度的成熟程度,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问卷主要考察师范生为未来能够胜任教师职业所做的能力上的准备。职业态度采用Likert五点计分,职业能力采用两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成熟度越高。量表总体和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0~0.81之间,具有良好的信度。在本研究中量表的α系数为0.877,效度为0.949。
3. 结果
3.1. 小教全科师范生职业成熟度的基本情况
对小教全科师范生职业成熟度的总分和各维度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检验,发现在性别、生源地、年级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职业态度成熟度、职业成熟度总分的评分都高于男生,在职业态度成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 = −3.89, p < 0.001),见表1。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职业态度成熟度、职业能力成熟度和职业成熟度上评分高于来自城镇学生,但只在职业态度成熟度维度(t = −3.065, p = 0.002)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职业成熟度总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F = 23.850, p < 0.001),经事后多重比较,职业能力成熟度评分大四分别比大一、大二、大三高且均有显著差异(F = 36.318, p < 0.001),见表3。

Table 1. Gender difference on general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maturity (M ± SD)
表1. 不同性别小教全科师范生在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上的差异(M ± SD)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表示p < 0.001。下同。

Table 2. Difference from home location on general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maturity (M ± SD)
表2. 不同生源地小教全科师范生在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上的差异(M ± SD)

Table 3. Grade difference on general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maturity (M ± SD)
表3. 不同年级小教全科师范生在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上的差异(M ± SD)
3.2. 职业成熟度与社会支持、职业认同之间的相关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领悟社会支持、职业认同和职业成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领悟社会支持、职业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正相关(t = 0.552, p < 0.001)
除朋友支持维度与职业意志相关不显著以外,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他维度与职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正相关。
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成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正相关(t = 0.178, p < 0.001)除家庭支持维度与职业态度成熟度、职业成熟度总分,其他支持维度与职业态度成熟度相关不显著外,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其他维度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正相关。

Table 4. The correlation amo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career maturity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表4. 领悟社会支持、职业认同和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关系
职业认同、职业成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正相关(t = 0.190, p < 0.001)除职业能力成熟度维度与职业意志相关不显著以外,职业认同总分及其他维度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及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正相关。结果如表4。
3.3. 职业认同起完全中介作用
本研究采用Process宏程序Model 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选取bootstrap进行置信区间估计的检验,职业认同在社会支持和职业成熟之间的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2, 0.16],不包含数字0,达到显著水平。且纳入职业认同后,社会支持对职业成熟的影响不显著(r = 0.097, p = 0.13),说明职业认同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0883,占总效应的比值为47.6%。社会支持可以通过职业认同对职业成熟度起间接影响。效应模型见图1。

Figure 1. Mediator effec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图1. 职业认同的中介效应图
4. 讨论
4.1. 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职业成熟度现状
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职业成熟度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各因子之间发展不平衡,职业态度成熟度高于职业能力成熟度,这与杨雨萌(杨雨萌,刘秋莲,孙世月,2019)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学生对教师职业比较熟悉,选择读师范专业时已经比较明确的知道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内容,所以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他们的职业态度成熟度更高(王鑫强,张大均等,2012),表现在对于未来焦虑较小,在学校的学习目标比较清晰等。女生职业态度成熟度明显高于男生,女生具有富有爱心、耐心、乐群的性格特征(崔文波,陈海英,2011)、有较强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观察细致,情感细腻等能力特征,这些特征与教师职业胜任力更为契合,所以女生对教师职业态度更积极。在社会角色方面,女性通常被要求承担更多家庭任务,成为家庭的主要照料者,她们期望工作稳定固定少变故。教师职业社会地位较高且经济收入稳定,对于女性而言晋升空间也不错,非常符合女生对自身职业选择的期许。研究还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更乐于从事小学全科教师。小学全科师范生根据入学协议要在乡镇学校工作至少六年,才能自由择业,城镇学生因为对农村比较陌生,对毕业后的乡村生活感到担忧。另外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如来自城镇的学生,经济需求较高,对有稳定经济收入且社会地位高的教师职业更加的充满热情和喜爱(缴润凯,刘立立,孙蕾,2010),故自农村的学生对于小教全科教师的职业态度更积极,对未来工作意愿更清晰。
职业态度积极不等同于能力过硬,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能力尚有不足,令人欣慰的是大一到大四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成熟度的评价依次增高。师范生接受了教育理论学习加深对教师职业的价值的理解,高年级后会有“三字一话”“五练一熟”等师范技能培训,学生对自己胜任教师岗位更有信心,表明师范生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有效,随着年级的增长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成熟度不断提升(陈利君,李炳煌,2015)。
4.2. 小教全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在领悟社会支持和职业成熟度起中介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职业认同、职业成熟度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是学生将人们之间的亲密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影响个体社会结构性变量的能动性反应及职业决策能力。根据社会支持缓冲效应模型,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抵御压力(姚崇等,2020),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生感到社会、父母、朋友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可以给其带来足够的职业相关知识,更广阔的职业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有利于其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增加从而引起学习兴趣增加其学习行为,进而增加其职业能力。
职业认同的高低影响了学生职业发展意识的强弱(魏淑华,宋广文,2012),师范生职业认同是对自己与自己所选择职业匹配程度的探索,即师范生对未来要从事的教师职业的感知和当前师范生身份的体验(王鑫强,张大均等2012),是一种积极的职业适应行为,那些具有较高职业认同的学生会更主动地探索职业信息,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成熟度。
本研究发现职业认同在小教全科师范生领悟社会支持和职业成熟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支持要通过人的认知起作用(黄雷晶,2020)。领悟社会支持会影响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认同,感受到社会、家庭支持的学生则更乐于选择从事乡村教师。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张佳伟,李莹,陆丽,2021),免费师范生工作一年后职业认同水平却在各个维度都显著地降低(李兵,张丽芳,林海明,李政,2019)。入职后职业认同水平降低除了入职适应等影响外,更受到了乡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留守学生家长不理解教师工作,个人发展空间受限等社会支持不足的影响(袁丹,周昆,刘子龙,2020)。职业认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领悟社会支持会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导致更为积极的职业探索行为,促成职业成熟度的提高。
综上,国家的乡村教育政策虽然利好,但是还要做好学生对乡村教师职业价值、职业发展的认同等教育。小学全科师范生是国家免费定向培养后直接奔赴农村教育一线、缓解农村教育面临的师资困境的重要力量,是全科教师的主要来源,小教全科师范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培养小教全科师范生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对乡村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对于全科学生来说,有热爱乡村教育的情怀、对乡村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乡村教师对乡村孩子与家庭的价值认同,是他们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是他们保持对教育事业热情的最持久的动力来源。对全科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会影响他们对国家政策、社会态度、家人支持的感知,对全科学生教师职业成熟度产生较大影响。
5. 结论
1) 小学全科师范生职业态度成熟度较高,女生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职业成熟度比来自城镇的学生高。小学全科师范生职业能力成熟度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升高。
2) 领悟社会支持、职业认同、职业成熟度呈显著正相关,职业认同在小学全科师范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及职业成熟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项目基金
本研究得到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17SKG167)支持。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