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越轨行为对学业成绩影响的分析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Deviant Behavior to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Collage Students
DOI: 10.12677/ASS.2022.117373, PDF, HTML, XML, 下载: 331  浏览: 650 
作者: 郭洪琛, 黄伟泉, 李舒芃, 黄 俏, 帅舒绮, 刘 妍, 孔宇轩: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大学生越轨行为学业成果College Students Deviant Behavior Academic Performance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大学校园思想环境的开放,大学生越轨行为逐渐进入学界视野。在大众普遍认为大学生越轨思想和越轨行为会对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影响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越轨思想的认知、越轨行为对其学习成绩没有直接关联。除此之外,越轨思想认知程度和越轨行为的产生、专业喜好程度对学业成果的影响、专业喜好程度和越轨均有显著相关。
Abstract: As the ideology ambient has become open in recent years, students’ deviant behavior excited attention among researchers. People always insist that this sense and behavior exist extraordinary efforts for th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Under this context, this article takes a statistical empirical stud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cognition of deviant sense or behavior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Besides, there are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cognition of deviant sense and behavior, favor to major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favor to major and deviant behavior.
文章引用:郭洪琛, 黄伟泉, 李舒芃, 黄俏, 帅舒绮, 刘妍, 孔宇轩. 大学生越轨行为对学业成绩影响的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7): 2717-272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7373

1. 问题的提出

高等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最庞大的客体,是高等教育的获得者。而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逐渐引发关注。自杀率居高不下、违法犯罪率上升等客观现实变成较大的难题摆在社会面前。大学是人三观的形成时期,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愈来愈多新的思潮进入大学,改变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大学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中,学生对价值观的选择判断尤为重要。良好的价值观能够促成学生积极的行为,不良的观念则会荼毒学生心灵,促使其出现违背公共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大学生的越轨行为逐渐出现在学者视线。

2. 文献综述

本文将大学生定义为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即“高考”)考入大学进入全日制本科学习的学生。越轨,是指超出既定的社会规范。越轨行为,指社会全体偏离或违背现有社会规范的行为 [1]。我们认为,大学生越轨是大学生出现的偏离或违反“轨道”的行为。无论其是否造成后果,只要出现违反一定轨道的行为都可以被称为越轨行为。学业成果,在本文中主要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取得的学业成绩,具体为期末成绩、CET考试成绩、专业技能证书、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当前学界对越轨行为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国外相关研究多从生理和心理机制等个体角度出发,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基础以社会学为主,其次是心理学、犯罪学、思想政治教育等。近年来交叉学科研究成为主流趋势,对学界对越轨行为研究的视角也从单一走向多元。社会学视角从内因和外因入手,认为大学生越轨行为是内部生理心理变化和外部环境影响的共同结果。如巢洁(2008)指出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有道德品质发展良莠不齐、法律意识薄弱、心理素质缺陷三个方面 [2];帅启梅、张伟强(2013)认为,消极性评价使越轨者开始接受“越轨”标签,逐渐向评价者所描绘的越轨行为者角色靠拢,最终形成越轨者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角色的建构,至此一个越轨者完成了所有越轨行为阶段的塑造,完全成为一个越轨者 [3];杜敏菊(2020)发现社会纽带张力变更、来自同伴的负面影响、通过仪式中的失败等“过程–事件”又引发或加剧部分学生的边缘化 [4]。

跨学科视角的研究逐渐兴盛,为我们研究越轨行为提供了更加多元完善的思路。邵翔(2012)从上课、作业、考试、实验课、社会实践、实习等多方面展开调查,发现总体而言频繁出现的越轨行为以轻度为主,且存在一定的阶段性 [5];王亚丽(2016)指出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成因为:教师不了解规范,授课管理能力不足;学生缺乏规范意识,学习兴趣、能力不足;管理部门规范缺失、教育不足、执行不力 [6];石发勇、杨玲丽(2017)从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入手,对34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个体因素方面,性别对大学生越轨行为有显著影响,男生的网络越轨行为比女生更普遍,程度也相对更严重 [7];陈怡(2018)将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归结于应试色彩浓厚的教育制度、校园周边不良环境的辐射、多元文化碰撞引发价值矛盾;主观原因则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生理发育的波动、法治意识的淡泊、道德感的缺乏 [8]。

可见,学界对越轨行为的研究呈现横向多领域,纵向多层次的特征。已有研究表明了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产生和影响不仅仅是单一方面因素,需要多方考虑、综合治理,这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深厚理论基础的同时带来了方向性引导。但是,发展视角下的横断设计往往会产生组群效应。已有研究在社会普遍认为越轨频次和越轨程度对人的发展会有影响的背景下较多将其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假定为负相关,越轨会阻碍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普遍意义上的“好学生”出现越轨行为的新闻逐渐涌入人们视野,对该前提的正确性提出了疑问。因此,本文以该前提为理论依据进行研究,提出假设1:越轨行为对大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具有负相关作用。近年来社会新闻中不断出现大学生因专业喜好度低而产生逃课、罢考等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个人对所学专业喜好程度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产生有影响作用。

3. 研究设计

3.1. 问卷设计

3.1.1. 分类框架

由于越轨行为是在一定轨道上发生的偏差行为,所以对轨道的选择是本研究设计的切入点。对于大学生而言,最直观、最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轨道”是校规校纪。通过研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二十一号)、《高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国内部分重点大学、笔者所在学校的校级学生行为准则,我们据定义和研究能力将大学生越轨行为操作化为具有一定包含性的层级,具体有以下几个部分:

1) 违反校规校纪:旷课、迟到、早退、逃课、考试作弊、损坏公私财物(偷窃撕毁图书馆藏书)、学术不端行为;

2) 显性学习越轨:逃课、网课代刷、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

3) 隐形学习越轨:上课走神、上课玩手机;

4) 涉及个人生活态度及个性行为: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网络攻击、欺骗行为、起哄闹事;

5) 违反社会公德:买饭插队、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涂乱画、乘车抢座位、网络违规;

6) 违反法律:盗窃、诈骗、高智能的科技犯罪、人身伤害等暴力犯罪。

3.1.2. 问卷说明

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大学生越轨思想认知调查、大学生越轨行为频率调查、大学生学业成果调查。在确定正式问卷前,我们在南京T学院某二级学院对初始问卷进行试发,回收率60%,有效率60%。通过对试发问卷的分析,小组成员又对问卷进行了反复的打磨和修改,最终形成正式问卷。现对问卷的四个部分给予说明:

1) 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部分是对被调查者基础情况的反映;

2) 大学生越轨思想认知调查问项为大学生对某种越轨行为后果的严重性认知;

3) 大学生越轨行为频率调查问项为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常见的越轨行为的发生频率;

4) 大学生学业成果调查分为四个部分:大学生期末成绩调查;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专业性证书获得情况;参加创新创业等学术性比赛情况。

3.1.3. 问卷的发放

小组成员面向南京T学院进行定向发放问卷,并通过互联网等媒介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自愿性发放填写,最终回收问卷180分,剔除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176份,有效率为97.7%。其中,98份来自南京T学院,占比55.6%,其余问卷来源丰富,包括部属院校、省部共建院校、省属一流院校、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地方直属专科院校。

4. 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星回收问卷的excel数据,导入SPSS 25.0,删除不必要统计数据并进行问卷的有效性筛选。对问卷数据进行赋值,其中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不满意”赋1分,“一般满意”赋3分,“满意”赋5分;思想方面将“没有影响”赋1分,“影响一般”赋2分,“影响严重”赋3分;行为方面“从不”赋1分,“很少”赋2分。“有时”赋3分,“经常”赋4分,“频繁”赋5分;学习成绩方面将优秀和良好成绩的出现频率分为“0门”赋1分,“1~3门”赋2分,“4~6门”赋3分,“6~9门”赋4分,“9门以上”赋5分;不及格成绩的出现频率分“0门”赋5分,“1~3门”赋3分,“3门以上”赋1分;“都没有通过”赋1分,“通过四级,但没有通过六级”赋3分,“通过四级且通过六级”赋5分;“无”赋1分,“1种”赋2分;“2种”赋3分,“3种”赋4分,“3种以上”赋5分;“否”赋1分,“是”赋3分。

4.1. 样本分布频率统计

将赋值数据导出excel格式文件,通过excel表格对赋值变量求和,使用SPSS 25.0的描述统计工具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频率统计分析得出对越轨思想的不同认知出现程度和越轨行为的产生频率,以及各类学业成果的数据。

所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大二年级的学生占比为75.6%,大三年级的学生占比为17.0%,大四年级的学生占比为7.4%。见表1

Table 1. Effective sample distribu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表1. 问卷调查有效样本的分布情况

大学生对现在所学专业不满意的比例为6.3%,满意所学专业的比例为39.8%,对现在所学专业持一般态度的比例为54.0%。见表2

Table 2. Satisfaction proportion of the major

表2. 专业满意度比例

大学生对越轨行为的意识形态认知程度,其中认为影响严重的有考试作弊(77.3%)、打架斗殴(68.8%)、酗酒(75.0%)、赌博(84.1%),认为影响一般的有逃课(51.1%)。见表3

Table 3. Questionnaire of percentage of cognition of deviant sense

表3. 问卷调查对越轨行为的意识形态认知程度百分比分布

总体看来,以上所举的越轨行为,其频繁出现的调查比列并不高。经常出现的行为主要有做与上课无关的事(25.0%),有时出现的行为主要有逃课想法(39.8%)、做与课堂无关的事(47.2%),从不出现的行为有逃课(49.4%)、拖欠不交作业(66.5%)、考试作弊(77.8%)、打架斗殴(86.4%)、酗酒(86.9%)、赌博或变相赌博(89.8%)。见表4

Table 4. The questionnaire generated sample percentage statistics for the deviant behavior

表4. 问卷调查对越轨行为产生样本百分比统计

所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大学生优秀科目数9门以上(19.3%)、4~6门(35.2%)、0门(2.8%),良好科目数9门以上(13.6%)、1~3门(39.8%)、0门(8.0%),见表5

Table 5. The questionnaire examined the percentage of excellent and good subjects

表5. 问卷调查优秀和良好科目数百分比

在所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大学生不及格科目数3门以上(2.3%)、1~3门(18.8%)、0门(79.0%)。见表6

Table 6.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ed the percentage of failed subjects

表6. 问卷调查不及格科目数百分比

回收的有效问卷中英语四六级都没有通过的学生占比39.8%,通过四级但没有通过六级的占48.3%,通过四级且通过六级的占11.9%。见表7

Table 7. Situation of the passing list of CET4 and CET6

表7. 通过英语四级、六级的情况表

获得其他证书(如计算机考级证、手语证、心理咨询师等等)的数量中,无(38.1%)、1种(27.3%)、2种(23.9%)、3种以上(9.1%)。见表8

Table 8. The number of other certificates (NCRE and Sign Language License for instance)

表8. 获得其他证书(如计算机考级证、手语证等)的数量

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大学生有参加过例如大创、菁英杯、挑战杯等活动的占42.0%,没有参加过的占58.0%。见表9

Table 9. Participation in academic activities

表9. 参与学术活动的情况

4.2. 相关性研究

使用SPSS分析相关的双变量分析越轨思想和越轨行为(见表10)、越轨思想和成绩、越轨行为和成绩(见表11)、专业满意度和越轨思想(见表12)、专业满意度和越轨行为(见表13)、专业满意程度和成绩的相关性(见表14)。以下是分析结果。

Table 10. Correlation of thought and behavior

表10. 思想和行为的相关性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Table 11. The relevance of thought and achievement

表11. 思想和成绩的相关性

Table 12. The relevance of favor to major and thought

表12. 所学专业满意度和思想的相关性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Table 13. The relevance of favor to major and behavior

表13. 所学专业满意度和行为的相关性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Table 1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atisfaction of majors studied and grades

表14. 所学专业满意度和成绩的相关性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检测,我们发现越轨思想认知和越轨行为的产生具有在0.01级别具有显著相关性*(见表10)。同时,数据和相关系数表明,越轨思想认知和学习成绩(见表11)、越轨行为和学习成绩(见表15)均无显著相关性。为确保结果无误,小组成员增加了对所学专业满意度和越轨思想认知、越轨行为、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如下。

Table 15. Correlation of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表15. 行为和成绩的相关性

Table 16. Correlation between satisfaction with the major and the number of failed subjects

表16. 所学专业满意度和不及格的科目有几门的相关性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喜好程度与越轨思想认知在0.01级别存在显著相关性(见表12),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喜好程度与越轨行为在0.05级别存在显著相关性(见表13),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喜好程度与不及格科目数在0.01级别存在显著相关性(见表16),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喜好程度与其学习成绩在0.05级别存在显著相关性(见表14)。

5. 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越轨思想、越轨行为对学生成绩影响不显著。大学生越轨思想认知程度与越轨行为的产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对自身专业的喜好程度对越轨行为认知程度和对越轨行为的产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自身专业喜好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可以认为,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喜好程度对大学生越轨具有显著相关。一方面我们认为,在高考填志愿过程中大学生的自主选择受到限制,父母对考生专业具有倾向性认知和压迫性选择;另一方面是在大学生具有一定选择权的情况下,对自身和专业了解不透彻导致学生选专业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容易使学生选择到自己并不是很适合的专业。上了大学后,学生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课程设置与自身学习能力偏差较大,专业课考试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成绩逐年下降,专业课学习的边际效用递减,自我效能感减弱,学生学习出现习得性无助。在逐渐清醒的认知下,学生的迷茫和没有达到期待值的负罪感交织,出现痛苦挣扎,约束力较差的学生会从曾经的“好学生”形象转变为不学无术的“差生”形象,在清醒中逐渐沉溺,为寻求刺激逐渐产生越轨思想、出现越轨行为。

6. 研究不足与分析

越轨思想对学习成绩和越轨行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与大众的普遍认知出现偏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自身进行思考,我们认为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如下:

第一,研究过程不谨慎,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美国社会学家道格拉斯对越轨行为的划分建立了漏斗型指标,外延由上而下按顺序缩小,分别是:1) 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2) 厌恶、反感的感觉;3) 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4) 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感觉;5) 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6) 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判断;7) 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和治安法律的判断;8) 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和刑事法律的判断;9) 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10) 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判断。考虑到自身研究能力有限,我们仅采取了第5~8层的标准对大学生越轨行为进行定义。虽然在学界的研究中普遍将越轨行为定义为存在于这部分的行为,但道格拉斯认为越轨行为是“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判定是违反其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在这一语境下,将越轨行为仅仅操作为部分主流标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大学生处于身体成熟和心理机制尚未完全成熟时期,心理断乳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影响较为明显。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偏差,大学生容易将越轨观念内化变成一种行为准则。越轨行为具有社会性、群体性、相对性特征,在某一群体内容易形成风气,从而影响、改变群体内的每一个人。如美国底层社会常见的“兄弟伙”等具有一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群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相悖,遵守社会道德会被群体视为软弱、自身无能的表现,个体成员做出如原本属于道德规范内的行为则会被群体视为越轨。这样的情况将原本属于失范的观念转化为自身的轨道。根据道格拉斯的理论,在具有不良群体影响的时候,大学生越轨行为就成了大学生违反所在群体形成的秩序性约束的行为。由于不良群体中的秩序多与社会道德相悖,所以这样的越轨行为实则对自身学习成绩和自身发展具有较为正面的作用。

第二,学生思想解放,教育理念更新。“好学生”也会出现越轨,“差学生”的长板优势得到肯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个领域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而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较高,大学校园思想环境较为开放,在解放思想中首当其冲。曾经大众印象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好学生”角色由粘液质特质逐渐演变为全面发展的多血质特质,而后又演变成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具备某一方面的专长。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部分与主流价值不符的思想也在侵害、荼毒大学生的思想,给大学生自我认知和发展带来困扰。随着近年来教育部释放“给大学生增压”的信号逐渐加强,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学生的各方面压力都在逐渐增大。长久付出使人对违背规则或道德的恐惧感减轻,心里唤醒水平较高的人群在经历较强的压力时或者经历后多会选择采取更加“刺激”的方式给自己解压,高刺激高唤醒使人的心理机制达到平衡。因此,部分学生可以在维持较好学习成绩的同时通过小部分违反校规校纪甚至轻微触犯法律的行为对学习压力进行释放。原有社会认知中的“差学生”主要有课堂纪律不佳、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低下等特质,但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唯分是从”原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中的一部分学生由于其他方面(如体育、艺术)优异而逐渐得到认可。根据莱默特和贝克尔的标签理论,这部分学生在得到认可后会将自己“也是好学生”、“在这一方面我比他们好很多”等观念内化,内生出一种“我并不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差到哪去”的观念。为了证明自己,他们会把学校规范化为自身行为准则要求自己,但缺乏引导和历史原因使自己还会有时出现越轨行为。因此,越轨思想认知和越轨行为对学习成绩或许没有直接关联性。

第三,教育与社会脱轨,教育未能阻止学生越轨。有学者指出越轨的成因是既定社会规范的失效。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初等教育、基础教育的内容难以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原有教化功能在面对社会新发展时无能为力,教育目的落空,教育行为多流于形式。新的社会发展衍生出新的规则,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地一昧在校内读书又很难接触到这样的规范,因此在面对一些新事物的时候难免因不知晓规范而做出非主观意愿的越轨。因此,在校内或校外的越轨行为或许对学习成绩无甚影响,但已然对学生身心发展埋下隐患。

参考文献

[1] 高和荣. 越轨社会学[M]. 吉林: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
[2] 巢洁. 大学生越轨行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无锡: 江南大学, 2008.
[3] 帅启梅, 张伟强. 大学人际环境中的评价对大学生行为的塑造及启示——基于“标签理论”的视角[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6): 101-104.
[4] 杜敏菊. 大学边缘学生的生活现状与转变路径[J]. 高教探索, 2020(3): 115-122.
[5] 邵翔. 大学生学习活动的越轨行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中国计量学院, 2012.
[6] 王亚丽. 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课堂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16.
[7] 石发勇, 杨玲丽. 大学生网络越轨的影响因素[J]. 当代青年研究, 2017(2): 111-115+122.
[8] 陈怡.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越轨行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政法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