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青少年认同感教育的路径及启示探析
On the Path and Enlightenment of Identity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in Singapore
DOI: 10.12677/ASS.2022.118436, PDF, HTML, XML, 下载: 406  浏览: 599 
作者: 李晓燕: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关键词: 新加坡认同感教育启示Singapore Identity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摘要: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种族、语言、文化错综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加坡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纵观新加坡发展的全过程,开展的以“国家意识”为核心的认同感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新加坡自建国以来,便开展对青少年的认同感教育,塑造“我是新加坡人”的观念,最终使不同种族的人在精神上认同新加坡并为新加坡的发展而聚力成为一股力量,这种成功的做法对我国开展认同感教育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Singapore is a country of immigrants, whose 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omplex.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Singapore has achieved economic take-off. Looking at the whole process of Singapore’s development, the identity education with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s the core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Since the founding of Singapore has carried out identity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shaped the concept of “I am Singaporean”, and finally made people of different races identify with Singapore in spirit and become a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ngapore. This successful practice has good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carry out identity education.
文章引用:李晓燕. 新加坡青少年认同感教育的路径及启示探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8): 3182-318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8436

1. 新加坡青少年认同感教育的必要性

1.1. 多元文化影响国家团结

新加坡是一个殖民地的岛国,最初人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攫取资源,直到1965年新加坡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尽管成为了主权国家,但新加坡的种族多样,宗教信仰复杂。因此,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语言,民族意识常常高于国家意识,群体内部也存在较大冲突,影响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建国以来,新加坡政府一直将民族振兴作为工作重点,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将国家认同感教育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让新加坡的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国家认同,希望青少年能够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建设者,能够更好的为新加坡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1.2. 青少年认同感较为淡薄

新加坡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他们相信只有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国家未来的发展才有足够的后备力量。但是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往往认为现在得来的幸福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习惯享受这种生活,却在一定程度上忘了祖辈们的艰苦奋斗。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出现了“知识鸿沟”问题,部分青少年国家意识淡薄,对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及国情等方面了解有限,甚至有些青少年不愿意过多的关注和参与国家的建设。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认为,这种无知将阻碍国家共同意识的建立,更不利于保持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 [1] 。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以“国家意识”为核心的认同感教育尤为重要。

2. 新加坡青少年认同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坚持国家五大共同价值观

1991年,新加坡政府颁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推出了国内各民族、各阶层、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众所共同接受和认可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念”,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2] 。这五大共同价值观是在继承儒家文化精髓和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新加坡人对于国家的认同和归属,实现新加坡内部的团结统一。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将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新加坡小学所有年级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本的上都写着国家五大共同价值观。

2.2. 强化“我是新加坡人”的身份意识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国家,不同种族因为文化、宗教及价值观上存在差异,很容易产生种族隔阂、文化冲突等各种问题,影响了国家稳定与团结。因此新加坡政府向青少年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身份意识,增强不同种族对新加坡国家的认同感,防止社会内部产生离心力,为社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通过国家认同感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在内心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3] ,希望青少年一代能够担负起作为新加坡人的社会责任,为新加坡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3. 新加坡青少年认同感教育的有效路径

新加坡独立57年以来,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活动中,一直向年轻一代灌输国家意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方面,新加坡人民的国家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更是让人们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总的来说,新加坡青少年认同感教育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政府通过设立机构和发布政策推动青少年认同感教育

3.1.1. 设立国家意识委员会

在新加坡这样的移民国家,政府一直认为树立“我是新加坡人”的意识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凝聚起所有人民的力量,推动国家的发展。早在1988年,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国家意识委员会”,通过该机构全面负责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建设,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以推动新加坡长治久安。比如,在国家意识委员会的组织和指导下,新加坡开展“国民意识周”、“全国忠诚周”等活动,使青少年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我是新加坡人”的意识。新加坡立足于国家实际,在国家层面设立专门的意识机构,对国家意识教育进行顶层设计,从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不断提升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1.2. 颁布认同感教育的相关政策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说:“我国国情特殊,必须特别重视国民教育,否则无法将下一代凝聚起来。”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国家认同感教育,一方面将国家认同感教育看作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也看作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1997年,新加坡教育部费时半年、耗资40万新元拟定了国家意识教育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作《我们是新加坡公民》的教育电视节目,希望能够在节目中向学生教授“社区精神、效忠与归属感、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法律与秩序、实际的期望、权力与责任”六大核心观念 [4] 。二是带领青少年游览国家名胜古迹和开展区域游学计划,目的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不同种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三是提供关于国家知识的配套资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的国情及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简言之,在新加坡制定的相关政策的有力保障下,青少年对国家、种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断提升了青少年国家认同感教育的效果。

3.2. 把学校作为开展认同感教育的主阵地

3.2.1. 将认同感教育渗透到青少年课程学习过程中

新加坡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对于培养新加坡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新加坡政府要求所有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国家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一,在青少年的社会研究课程、历史课程中渗透着各种“国情”元素。比如,社会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培养公民意识。通过关注一些社会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加坡的历史课程指出,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警示青少年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责任和使命。第二,在品德与公民课程中强调认同感教育。2014年实施的品格与公民课程充分融合“21世纪技能框架”内容,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要求学生形成身份认同感。例如在中小学阶段《好公民》一书中,突出强调了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等方面的教育;在《公民与道德教育》一书中,则重点讲述种族与宗教团体的文化与传统,加强学生对不同种族人群的认识与了解。

3.2.2. 将认同感教育贯穿到青少年课外活动中

除了课堂教学外,国家认同感教育还切切实实的贯彻到了青少年的课外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还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旨在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新加坡学校在每天的升旗仪式上通过让学生齐唱国歌和背诵誓约来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通过制服团体活动来灌输国家价值观,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新加坡的好公民;通过艺术表演团体,培养学生高雅的品质,能够欣赏多元种族下丰富多彩的文化……通过多样的课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对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3. 注重社会活动,加强实践锻炼

3.3.1. 积极开展社区服务计划

新加坡中小学不仅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实施国家认同感教育,而且还重视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由于新加坡特殊的国情,社区作为构成国家的基本单位,是连接居民和政府的纽带,这已经成为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战场。为了从小培育新加坡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社区自治委员会定期组织居民开展慈善义卖、尊老敬贤、清洁计划等活动。比如,青少年可以照顾自己所“领养”的小动物,也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服务计划,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到了作为国家公民的责任,进一步强化了其服务意识。

3.3.2. 充分发挥节假日的育人功能

节假日的育人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新加坡把它作为培养公民效忠国家、献身民族的重要载体。为了增进“我是新加坡人”的身份意识,新加坡抓住每年的国庆日、国际劳动节、国际儿童节等政治性节日来强化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教育 [5] 。比如,每年的8月9日是新加坡的国庆日,在6月份就能看到在大街小巷飘扬的国旗;在地铁、公交上,可以看到为庆祝国庆日制作的大海报。由于新加坡种族复杂,不同的种族都有自己相应的节日。自此基础上,新加坡实行“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政策,允许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和文化,并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不同民族的学生对彼此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接纳和包容各个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6] 。

3.4. 重视家庭教育在认同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指出:“家庭把社会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传授给下一代。” [7] 新加坡政府认为父母是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重要力量。父母要为孩子的国家认同感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将“爱、敬、孝、忠、和”的家庭价值观融入到日常道德教育中。通过实践,不断强化孩子的道德认知,磨炼其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家长要让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参观艺术馆、博物馆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培养情操;还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从心底尊重孩子,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变化。另外,家长日常的生活方式甚至举止言谈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必须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 新加坡青少年认同感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与中国在历史与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性,新加坡国家认同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4.1. 国家要高度重视认同感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坚定地认清国家主权仍是民族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强化国家认同感教育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第一,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提高国家认同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开展认同感教育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认同。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国家认同感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引领,有效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家认同感教育中的保障作用。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认同感教育的相关政策。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政策,但相关政策还应随着社会发展和实践变化不断完善。第三,国家方面要加强对认同感教育的宣传和引导。依托互联网平台,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创新认同感教育方式,进一步提升教育吸引力。

4.2. 发挥学校认同感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是国家认同感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加强青少年对国家的热爱与认同。第一,学校应该优化国家认同感教育的顶层设计。国家认同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既要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又要结合教育规律做好不同年级学生认同感教育的总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将认同感教育落到实处。第二,要在核心课程中贯穿国家认同感教育。例如在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中应将国家认同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并针对教育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实际,合理选择和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第三,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国家认同感教育。要利用班会、团会活动,抓住时政热点问题开展国家认同感教育,解答学生思想困惑与价值迷茫;要严格规范中小学升旗制度,通过国旗下讲话和奏唱国歌强化学生的国家观念;要利用国庆节、建党节等重要节日进行国家认同感教育,使学生在节日氛围中,不断增强民族自信,抒发爱国情怀;要积极开展辩论赛、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校园文化生活,不断实现国家认同感教育的常态化。

4.3. 注重活动实践,强化青少年的认同感教育

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是新加坡开展认同感教育的一大特色。新加坡政府、国家和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的将国家认同感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应该借鉴新加坡的有益做法,强化实践在国家认同感教育中的作用。第一,学校要坚持实践。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青少年国家认同感教育的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等都要基于实践这个标准并把实践作为培养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方式。第二,要鼓励青少年主动进行实践。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要让青少年明白国家认同感教育不仅仅是意识和观念,更是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教育者要让学生自觉将个人成长成才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践活动,强化青少年对国家、制度及文化的认同。如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让青少年了解国家历史,真实的感受国家发展变化;利用红色教育基地,让青少年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对国家的浓厚情感,让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可以借助一些重要节日开展青少年国家认同感教育,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4.4. 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在新加坡,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三方合力,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辅助。因此,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第一,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是接受教育的第一港湾,讲好“人生第一课”是家长的职责所在。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红色景区和历史名迹,让孩子在观赏游玩的过程中,感悟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二,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联动效应。社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主人翁的意识为国家的发展献言献策,在自我发展中不断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维, 路璐. 新加坡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与启示[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4): 80-85.
[2] 王学风. 多元文化社会的学校德育研究——以新加坡为个案[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47+104+191.
[3] 张青连.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2): 85-89.
[4] 史海威. 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0(8): 121-123.
[5] 吴礼昌. “我是新加坡人”——新加坡中小学的“国家意识”教育[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9(4): 45-49.
[6] 吴玉军, 吴玉玲. 新加坡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及其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7): 47-49+13.
[7] 王玮. 新加坡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J]. 咸宁学院学报, 2009, 29(S1): 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