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综述及展望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Research Review and Prospect
DOI: 10.12677/ASS.2022.118481, PDF, HTML, XML, 下载: 445  浏览: 652 
作者: 周 翔: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高校研究综述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earch Review
摘要: 网络空间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新的主战场。高校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影响全局和关乎根本的重要意义。国内学界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形成背景、功能定位、问题论域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研究成果颇丰。借助文献研究方法,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学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需要从技术建设、内容建设、主体建设和场域建设等方面发力,以期为该领域的继续发展做出微薄贡献。
Abstract: Cyberspace has become a new main battlefield of ideological confrontation.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mainstream ideology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at affects the whole situation and concerns the fundamentals.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 has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formation background,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problem theory domain of the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quite abundant. With the help of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sorts ou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and puts forward that it needs to develop from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content construction,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field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to make a meager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文章引用:周翔.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综述及展望[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8): 3511-351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8481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高校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影响全局和关乎根本的重要意义。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研究成果,厘清其形成背景、功能定位和问题论域,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做出微薄贡献。

2.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形成背景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发展异军突起,逐步渗入到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网络化生活、数字化生产已成为一种常态。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互联网普及率最高 [3]。网络空间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新的主战场,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已是急于星火、刻不容缓。

当前,国内学界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为问题研究起点,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形成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西方无孔不入的意识形态渗透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严重障碍。牛晋芳、孔德宏(2003)提出,西方国家在网络空间中占据“信息强势”地位,意识形态渗透能力强,使我国监管国内舆论导向的难度加大、困难加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重重 [4]。魏崇辉(2012)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网络优势,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化和网络舆论的开放化与自主化,对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造成直接威胁 [5]。赵惜群、黄蓉(2014)指出,以美国为首的网络信息强国凭借其网络霸权地位,加紧对亚非拉广大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6]。二是认为网络空间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固有特征以及高校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忽视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王沛栋(2020)指出,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更新迭代速度的加快,加剧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7]。李中和(2022)认为,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及开放性使得缺乏道德自觉的高校部分学生在网络空间为所欲为、道德失范,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的自由性和及时性也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难度 [8]。三是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存在内忧与外患。韩璞庚、朱思颖(2019)提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内忧与外患,一方面,内部面临着信仰危机和价值观的认同危机,使各种不良信息和错误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其先发性技术优势和网络信息霸主的地位,通过意识形态的“西化”、“分化”和“渗透”,使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重的外部挑战 [9]。通过以上文献的梳理可知,当前国内学界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形成背景,进行了多维度、立体化的具体论述,研究成果累累。但是,对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这一更加微观的领域,目前国内学界研究的成果还相对匮乏,需要学者继续更加深入的研究。

3.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功能定位

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校园网络也得到普及和完善,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效率较以往有了几何倍数的增长,他们逐渐成为使用互联网络的主力军。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和正确思想意识尚未稳固,高校学生缺乏熟练的分辨意识和判断经验,容易受到网络中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冲击。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10]。目前学界对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功能定位方面的探讨主要倾向于从个人微观层面和国家宏观层面展开。

一是在个人微观方面,王金玲(2014)认为,高校是培育大学生健康成长,用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武装头脑,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更是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任务 [11]。伍廉松(2017)提出,网络媒体的碎片化、开放化、去中心化等特征在道德危机频发、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背景中,易造成部分师生思想混乱、削弱意识形态安全意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能增强主流意识认同、强化价值引领,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2]。陈宝、张晗琦(2021)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制度化建设能促进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目标任务的落实,促使大学生发自内心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二是在国家宏观层面,魏晓文、邵芳强(2014)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的集中呈现,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斗争,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能促进思想理论建设,并及时针对高校现实和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现实 [14]。张青磊(2021)提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事关我们党、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发展,新时代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能稳固国家的政治安全,促进高校网络空间的风朗气清,维护高校的安全和谐,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维护国家主流意识的时代新人 [15]。

4.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问题论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攀高、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不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给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带来了助力。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新变局、新时代、新阶段,面临诸多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究其根本,既有外部客观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带来的强烈冲击,也有内部主观忽视和意识不足带来的不良后果。只有对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精准剖析,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及时、准确化解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危机。

首先,在外部客观社会环境方面,全球发展环境的复杂多变、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加紧渗透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主要威胁。谭向阳(2018)认为,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激增的今天,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生态建设也不可避免面临着多元文化相互激荡、错误思潮渗透蔓延、网络传媒异军突起等诸多网络现实困境 [16]。潘红涛(2021)认为,高校担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但如今网络的发展使得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传播具有新特点、新形式,以愈加隐蔽的方式侵蚀高校学生的思想,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渗透等,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不小的挑战 [17]。魏晓文、邵芳强(2014)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网络的开放性、自主性和隐蔽性强烈冲击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管控方式发起严峻挑战,使中西方意识形态冲突更尖锐、更直接,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造就不良环境 [13]。

其次,在主观内部忽视和意识不足方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师生缺乏筑牢正确网络意识形态的观念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威胁。李治勇、李兴(2017)提出,尽管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有利于拓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空间,但同时也弱化了高校师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使部分意志不够坚定的高校教师丧失讲台阵地意识、思想不成熟的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 [18]。伍廉松(2017)提出,网络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体,其碎片化、开放化、去中心化在道德危机频发、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背景中,易造成部分师生思想混乱、削弱意识形态安全意识 [11]。刘芳丽、张映文(2021)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与管理欠缺导致意识形态话语能力不强,各种非主流思想充斥网络导致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与能力亟需提升等是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5.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实践进路

5.1. 技术建设:夯实核心技术基础,提升高校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一旦受制于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将成为镜中花、水中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20] 对此,我们要加速推动互联网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一方面,加强在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工作中的资金投入力度,组建产学研用联盟、“互联网+”联盟,加强意识形态安全顶层战略研究、中层技术支撑、基层终端应用的联系,将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网舆生产、接收、采集和反馈机制相结合,使技术创新真正作用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第一线。另一方面,提升网络技术设施安全防护水平,建立健全互联网全行业安全信息统筹机制,建立政府和企业网络信息共享机制,网络安全行业与主管部门联手攻关,协同发力,做好互联网舆情监测和研判,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5.2. 内容建设: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引领力

首先,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方面的规章制度越健全,在面对校园突发事件时,高校越能从容面对和化解危机,从而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稳定和谐的校园。因此,要在高校建立科学的分析预测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点和标准对网络传播的错误思潮进行分析、预测,研究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并在高校建立适当的疏通引导机制。其次,善用网络平台、网络话语传播马克思主义,巩固其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网络是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网络新媒体在给意识形态教育开拓新渠道、发展新方式的同时,也使得网络空间的各种错误思潮、非主流意识更轻易侵蚀涉世未深的高校学生的思想,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因此,网络空间这一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占领是必要的且是必须的。高校要科学地发挥网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功能,通过筛选和辨别网络意识形态建立健康的网络平台。最后,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对大学生进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注重组织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并重视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可实践性。

5.3. 主体建设:聚集网络人才队伍,守住高校网络安全的主阵地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要把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业发展好,就要“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技能精湛的网络意识形态人才队伍。首先,在吸引人才方面,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从业氛围、坚实物质保障以及自由的发展空间,引导其自觉主动加入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首先要做到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人才队伍里不论资排辈,搞官僚主义。其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以党员领导干部为抓手,明晰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边界“红线”,使其“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同时,助力人才队伍克服“本领恐慌”、加速自我更新,明辨网络空间不同声音背后的复杂利益,对于舆论问题精准应对、把握分寸,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适时发声。最后,在留住人才方面,要提供相对广阔的职业前景持续激发优秀人才创新潜力。充分发挥各相关领域的专家优势,协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判断形势、提出方案、追踪反馈、诊断症结,从而有效打击错误言论,扼制事态发酵,保护互联网舆论生态,巩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5.4. 场域建设: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构建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

首先,要以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建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互联网空间内,意识形态安全如若动摇了,国家政治、文化产业、科学技术、社会稳定都会遭受巨大损害,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将其放到大环境中,以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关照其前路走向。其次,要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开放合作。开放是为了在交流中合作,在互动中学习,从而吸收外界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最后,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意识形态的共同安全意味着团结广泛的参与群体,承担起共同的主体责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把爱国统一战线延伸到互联网空间。我们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动广大学生网民参与网络“自治”,加强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共同维护互联网空间天朗气清的美好生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 人民日报, 2013-08-21(001).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6.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北京: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2/P020220311493378715650.pdf, 2022-6-15.
[4] 牛晋芳, 孔德宏. 必须重视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J]. 理论探索, 2003(1): 57-59.
[5] 魏崇辉.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之威胁、压力及其应对——基于全球化、网络化与社会转型视域[J]. 太平洋学报, 2012, 20(1): 63-72.
https://doi.org/10.14015/j.cnki.1004-8049.2012.01.008
[6] 赵惜群, 黄蓉.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7(6): 59-63.
https://doi.org/10.13582/j.cnki.1672-7835.2014.06.011
[7] 王沛栋. 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风险挑战[J].新闻爱好者, 2020(3): 63-66.
https://doi.org/10.16017/j.cnki.xwahz.20200417.005
[8] 李中和. 意识形态网络渗透背景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2(3): 162-169.
[9] 韩璞庚, 朱思颖.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19(12): 32-38.
https://doi.org/10.13713/j.cnki.cssci.2019.12.005
[10]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党建, 2017(11): 15-34.
[11] 王金玲. 论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 理论界, 2014(5): 160-163.
https://doi.org/10.13221/j.cnki.lljj.2014.05.046
[12] 伍廉松. 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J]. 教育评论, 2017(5): 40-43.
[13] 陈宝, 张晗琦.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21(6): 183-188.
[14] 魏晓文, 邵芳强. 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 思想教育研究, 2014(6): 29-33.
[15] 张青磊.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挑战、成因及应对路径[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1, 34(3): 53-60.
https://doi.org/10.19828/j.issn1673-2391.2021.03.006
[16] 谭向阳.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生态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5): 34-38.
[17] 潘红涛. 关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新考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5): 34-37.
https://doi.org/10.19865/j.cnki.xxdj.2021.05.009
[18] 李治勇, 李兴.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再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2): 74-76.
[19] 刘芳丽, 张映文. 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若干思考[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1, 39(6): 126-130.
[20] 习近平.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