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文化传播对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Taekwondo Culture to Spread the Cultur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DOI: 10.12677/CnC.2022.103019, PDF, HTML, XML, 下载: 256  浏览: 574 
作者: 谢 燕, 王 珂, 秦培元#: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关键词: 武术跆拳道文化传播 Martial Arts Taekwondo Culture Dissemination
摘要: 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背景下,西方国家形成了以人为本、超越对手、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体育价值观。而东方体育注重的是修身养性,重在修身养性的内向性、封闭性、圆满性为主要特色的体育文化。从而淡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两种不同体育文化差异,阻碍了东方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而跆拳道是东方武术传播中的成功典范,并且已经作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相比于武术传播的更好。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指出我国当前武术文化传播的困境,并且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入手,研究跆拳道的文化传播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启示。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Western countries have formed sports values that are people-oriented, surpass opponents, transcend nature, and surpass self. Eastern sports, on the other hand, focus on the sports culture of self-cultiv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ntroversion, closure and consummation. Thus, it dilutes people’s sense of competi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sports cultures hinder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oriental sports culture. Taekwondo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in the spread of oriental martial arts, and has been used as an official competition in the Olympic Games, which is better than the spread of martial arts.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point out the dilemma of the current martial arts culture dissemination in China,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ssemination, we study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of taekwondo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tial arts culture.
文章引用:谢燕, 王珂, 秦培元. 跆拳道文化传播对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启示[J]. 国学, 2022, 10(3): 109-114.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2.103019

1. 引言

武术是由狩猎、扩张领地等人类早期生活实践逐渐衍生而来的,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吸取了儒家、道家、兵法、医学等思想,逐渐形成了中国武术的文化雏形,人类由武力征服演变为精神征服的方式转变,使得武术逐渐演化为一种修养身心人格的手段 [1]。在千年的武术发展演变中,武术在构建国民精神和国民性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武术的发展传承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正是武术技术动作所呈现的文化魅力,在武术的习练过程中不仅要习得基本的拳法,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以中国武术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道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武德亦是武术的灵魂,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组成部分 [2]。武德表现为重义、爱国、有礼、宽容、勇敢等品质。当代青少年应该拥有勇敢、坚韧、威武不屈的精神,以及宽容、礼让、和谐、文明的品格。武术文化的传播恰恰可以弘扬中华民族自古流传至今的这些传统美德。所以说,武术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传播资源。

跆拳道是东亚武学在朝鲜半岛发展而来。东亚诸多国家共享儒家文化,跆拳道也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度嵌造。其技术具有明显的祭祀性,仪式化程度明显,带有明显的尊卑高下的特性 [3]。跆拳道强调“以礼始、以礼终”。儒家的礼义廉耻观念处于跆拳道精神的首要地位。跆拳道的生成是东亚武技现代性实践的具体事象 [4]。跆拳道的现代化进程中武学传统价值不容忽略。由于中国和韩国朝贡关系的历史存在,可以说中国儒家文化是韩国的母体文化。近代,韩国过分强调国家民族中心主义,对邻国产生抵制甚至敌视态度,对于韩国将来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僭越,中国民众反应激烈,反而从中国武术分流出来的并作为韩国“国技”的跆拳道这个民族标签在中国被广泛接受,很少有人关注其对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借鉴意义 [5]。

2. 跆拳道文化传播方式方法

2.1. 跆拳道文化与青少年认同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中韩正式建交,韩文化涌入中国。韩国电视剧《嫉妒》登陆内地荧屏拉开了韩流席卷中国的序幕。随后《蓝色生死恋》《爱情是什么》《冬季恋歌》等韩剧赚足了正处于青春懵懂期观众的眼泪。2001年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被引入中国,刮起“野蛮女友风”,韩国电影也开始进军中国。青少年群体是“韩流”文化最重要追捧的力量。这些年轻人喜欢买韩式服装、百货,吃韩国料理,听韩国流行歌曲,甚至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财力,学习韩语,进一步了解韩国文化。身处中国向现代性社会的转型阶段。因而对于传统和现代具有双重需求,兼具东西方长处的“韩流”恰可迎合青年人的文化需求。而青少年对跆拳道的广泛接受,也存在类似的动机。2000年后,中国青春文学以及电影电视剧出现了多以跆拳道为主题的题材,其中跆拳道往往和励志、热血、梦想、爱情、友谊等词联系在一起。被赋予了青春、积极、向上的涵义 [6]。

当然,跆拳道能够被全世界青年喜爱,不单单靠跆拳道影视的宣传,其自身同样散发着魅力。跆拳道的级别分为十级、九段和四品。段比级的级别高,其中级分为十个级别,从十级到一级分别由不同的颜色代表。用以区别技能水平和身份地位,在段位设置上,跆拳道段位划分更加细致,练习者在不同段位掌握不同难度的技术动作,循序渐进不断挑战自我使得练习过程变得丰富有趣 [7]。跆拳道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训练场域,也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强调“以礼始、以礼终”。礼义廉耻观念处于跆拳道精神的首要地位,练习者在练习中潜移默化约束自己,做到进退有礼、举止有度。跆拳道有效得分部位为躯干。头部锁骨以上的头颈部位包括颈部、双耳和后脑在内的整个头部。不同的得分部位反映出不同的技击思想。跆拳道则表现出目标直接的标记和较大程度地游戏性技击特点。

2.2.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在韩国,跆拳道的发展受到韩国政府极大重视,并被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跆拳道还被尊崇为“国技”,使它在韩国国内的传播具有巨大的传播动力 [8]。

1961年,在韩国总统朴正熙的主持下完成了对以五馆为中心派生出来的四十余的道馆派系进行的合并工作。紧接着跆拳道入选大韩体育会、全国体育大会,开启了跆拳道竞赛化的里程 [9]。

韩国政府就不断向国外派出跆拳道教员,开设跆拳道馆并组织表演团在各国巡回演出 [10]。据统计,仅在美国就有多名美籍韩人从事执教工作。对于在跆拳道普及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人士,韩国政府予以重视。

2.3. 重视学校的传播效应

现代社会由于学校教育的普及,大部分人进入社会前都要进行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是作为知识、文化传播传承的优秀平台。现在,跆拳道已成为韩国各类学校体育教育的必修课,学校同时向学生普及跆拳道文化,使学生在强壮体魄的同时还能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同 [11]。除重视在中小学传播外,韩国还特别重视跆拳道在大学的传播。如:经常举行各类大学生跆拳道比赛,组织表演团在在各大学进行巡回演出,这些都极大促进了跆拳道在大学的传播 [12]。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跆拳道的社会地位,并使它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获得韩国国人的认同。跆拳道成功在学校扎根,保证了跆拳道在韩国有了长期、稳定的传播对象保持了传播的持续性。为跆拳道向外传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跆拳道文化的现代化洗礼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东方体育项目具有修身养心、回归自然的价值。在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全球背景下,东方体育项目的推广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韩国曾是中国的藩属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本国文字、语言创立时间短,文化包容性强。近代,韩国在美国的殖民下深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这种兼具东西方文化长处的韩文化深受亚洲人的喜爱 [13]。跆拳道亦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例如跆拳道礼仪,它强调对外在行为约束,习武者通过对自身言行的规范。例如“练习中如果要有身体接触的话必须先敬礼、在练习前和结束后要向国旗、向教练行鞠躬礼、在整理道服时一定要背对国旗和教练”等,不断加深对礼仪的认识。跆拳道的评分标准亦简单明了、直观准确、操作性强而且容易评判和推广,迎合了西方人简单直接的体育评价标准。跆拳道竞赛规则中规定的“每次准确有力击中对方身体得分部位得一分”。这些经由韩国人现代化的升华和包装融入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和流行元素的跆拳道文化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播 [14]。深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现代体育注重更高、更快、趣味性。人们抗拒练习枯燥、磨练意志的体育项目。跆拳道这项体育项目就是在保留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又完成了现代化的升华,对于东方体育项目的现代化调整具有极大借鉴意义和价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韩国为了发展跆拳道相继成立了跆拳道国技院、世界跆拳道联合会,并把跆拳道尊为“国技”。现代化改进融合在礼仪方面,跆拳道强调礼仪是“学”来的,其融入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和流行元素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播。在评判分值上,击中有效区域即得分,评分标准具有直接简洁性,符合西方人的思想。文化传播上,利用本国影视在亚洲火热的势头,凭借以跆拳道为主题的影视剧并在剧情的辅助下附以跆拳道青春、积极向上等意义。影视剧的受众多为青少年具有求新逐异的新思想。带动跆拳道的发展。韩国非常注重校园传播这个平台,使本国青少年从小了解跆拳道文化、习练跆拳道。

3.2. 建议

3.2.1. 发挥举国体制的优越性

跆拳道能够在中国武术之前进入奥运会,不难发现他们在对外传播之前都会做好对内传播的工作 [15]。跆拳道在其国内的地位非常高,基本是作为“国技”来传播的。我国政府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提高武术在国内的地位,增加国人对武术的认识,提高民族认同感。我们国家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采取举国体制,对于竞技体育,国家集中全国资源、三级训练网选拔人才为竞技体育发展创造条件 [16]。在群众体育发展上,国家统一部署、制定相应方案。武术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承和推广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能够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综合国力。对内传播是作为对外传播的基础,提高武术的在国内地位是做好对内传播的前提。因此,我们依然要坚决坚持举国体制的发展战略,站在国家高度、提高武术地位。

3.2.2. 完成现代化转型

现代奥运会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其追求更符合西方人的思想,事实上现代奥运会的确是西方人主场。已经入奥的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无疑是东方体育现代化转型的典范。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文化结构由“技”、“艺”、“德”、“道”四部分缀合而成。其“技”为外在形态,“艺”为美学造诣,“德”为动作内核,“道”蕴含着丰富的东方哲理。跆拳道作为东亚武学的一支也具备同样的文化结构,其生成随着时空的改变不断调整,文化结构依然保持相对稳定。在追求简约性改造自身的同时也未舍弃“技”的庞杂性;既保留体育的功利性又约束自身遵从利他性的“德” [17]。尽管跆拳道的价值观念、组织结构、秩序规范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其在过滤部分内容时内部结构一样稳定、持续发展。作为东亚武学的核心,我们在推广武术的时候应把跆拳道作为标榜,积极发挥武术传统对西方现代体育所具有补遗性价值,增添武术的文化魅力增强武术吸引力完成武术文化现代升华。

3.2.3. 简化和统一武术竞赛体系

传统武术内容庞大,单单拳种就达129种,包括南拳、长拳、太极拳、刀、枪、棍、剑等各种拳种风格各异,且动作复杂,短时间不易掌握。而跆拳道品势包括基本型和黑带型两种,共17种标准型,内容精炼,且易掌握,可以速成,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跆拳道更容易接受 [18]。

武术的评价标准注重整体攻势和重视谋略的思想。跆拳道的评价标准则体现了简单明了、直观准确的特点。操作性强而且容易评判,迎合了西方人简单直接的体育评价标准。

因此,制定武术评判标准要相对简便、可操作性强、适应现代竞技比赛的竞赛规则,同时完善武术的理论体系,统一武术文化、技术、训练等方面的标准,向武术爱好者全面展示武术的艺术和文化魅力。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段位考核制度,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把套路演练和实战有机结合起来,演练和实战两手都要抓两者都要兼顾,考生要想通过相应的段位资格考核,必须同时通过套路演练和实战对抗的考核,否则不予通过 [19]。合理设置武术段位等级,发挥段位激励作用,树立武术段位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练习者不断学习和超越。

3.2.4. 借助其他媒介传播

武术不能只通过“比赛”传播,它还包括一个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教育”,教育是传播武术文化最有效的方式。跆拳道在进行其文化传播时,特别注重学校跆拳道文化传播,将武技作为学校的必修课,不仅在中小学,韩国高校武道专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更值得学习,韩国高校武道专业在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安排、育人效果、人才流向,以及人才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亦值得我们国家借鉴学习 [20]。因此,武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正确道路应该是武术教育传播之路。媒介指的是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的纸媒、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平台等大众传媒介质,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适应社会信息交流需要而出现的产物。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影视媒介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其以美学方式表现和诠释大千世界,并潜移默化地输出价值观念,引领生活方式,履行文化交流和传播职能。

韩国是借助影视传播文化的典范。1990年,韩国政府颁布《文化发展十年规划》,随后又出台《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这两项政策的颁布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 [21]。受欧美流行文化启发,韩国政府通过重点扶持文化项目和明星,让他们作为文化传播使者输出韩国的文化理念。深受韩国影视剧的影响,年轻人把追求“韩流”作为潮流,跆拳道通过“韩流”浪潮更迅速地传播至全世界。“韩流”强化了跆拳道的时尚性 [22]。可以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让传播的速度更快、途径更多、内容更丰富,跆拳道的推广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不仅要借助常规的体育项目推广方式,更应该去尝试其他媒介方式传播推广。

3.2.5. 完善武术研究体系

相较于跆拳道习练内容、技能层级的划分、评分规则、礼仪等方面,武术较为庞杂,武术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技能体系多、技能层级划分跨度大且评分标准不完善,不仅对于习练者来说操练困难,对于资深的研究者探索研究更困难。在我国,武术具有的最高研究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中心。但是,其下属研究机构还有待完善,还需成立更多的武术研究部门,进行专门的武术研究。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牛健壮, 陈盼盼, 战鹏, 牛峥, 于雪梅, 高妮娜, 邵妮娜, 张承意. 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入奥成因的比较研究[J]. 武术研究, 2020, 5(8): 48-51.
https://doi.org/10.13293/j.cnki.wskx.008505
[2] 施飞洋. 全球化时代韩国跆拳道成功的经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20.
https://doi.org/10.27245/d.cnki.gnjsu.2020.001818
[3] 刘长姣. 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传播模式的差异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体育学院, 2020.
https://doi.org/10.27247/d.cnki.gnjtc.2020.000086
[4] 赵泽浩, 刘志豪. 武术与跆拳道传播的比较性研究与反思——基于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J]. 湖北体育科技, 2020, 39(3): 224-226+244.
[5] 孙行行. 跆拳道文化传播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启示[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9): 74+66.
https://doi.org/10.16730/j.cnki.61-1019/g8.2019.09.040
[6] 厉爽. 跆拳道运动的中国本土化及其传播特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2019.
https://doi.org/10.27351/d.cnki.gszhu.2019.000208
[7] 张长念, 魏梓萌. 韩国跆拳道国际推广人才培养对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启示[J]. 军事体育学报, 2018, 37(3): 81-88.
[8] 段天龙, 刘天宇, 沈映制. 韩国跆拳道振兴计划对我国武术散打发展的启示[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 33(4): 32-36.
https://doi.org/10.14104/j.cnki.1006-2076.2017.04.006
[9] 张修昌.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竞技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对比与探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7(2): 28-32.
[10] 李宗柏. 韩国跆拳道在中国的兴起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11] 杨俊峰. 跆拳道的发展历程及对武术的启示[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 28(1): 73-76.
[12] 聂梦俭. 武术与跆拳道推广形式的对比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3] 郭海洲. 跆拳道在中国传播的跨文化交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师范大学, 2012.
[14] 王国志, 王岗, 吴志强. 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比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1): 48-51.
https://doi.org/10.15942/j.jcsu.2010.01.013
[15] 武勇成. 从微观角度解析现代跆拳道运动的推广策略[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9(4): 47-50.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09.04.013
[16] 王林. 跆拳道的推广传播对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启示[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4): 51-54.
https://doi.org/10.16207/j.cnki.2095-235x.2005.04.018
[17] 胡红权. 竞赛视域下散打与跆拳道竞技项目比较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 11(24): 203-205.
https://doi.org/10.16655/j.cnki.2095-2813.2012-1579-3088
[18] 裴梦冉. 跆拳道品势教学中融入儒家文化的价值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 11(23): 232-234.
https://doi.org/10.16655/j.cnki.2095-2813.2012-1579-7729
[19] 张贵正. 现代素养背景下跆拳道全素养教育模式及实现路径[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 11(20): 87-89.
https://doi.org/10.16655/j.cnki.2095-2813.2011-1579-3232
[20] 鞠凯凯, 鞠凯利, 高开通. 影响跆拳道新品势推广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 28(11): 133-135.
https://doi.org/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20.11.052
[21] 马乐虹, 金琪卓. 跆拳道推广模式下中国武术的国际发展路径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 20(10): 152-156.
https://doi.org/10.16792/j.cnki.1672-6758.2020.10.026
[22] 罗兴国. 世界跆拳道竞技格局演变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https://doi.org/10.27019/d.cnki.gfjsu.2020.00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