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维语言接触中汉语对维吾尔语动词构词方式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on Uyghur Verb Formation in the Contact between Chinese and Uyghur
DOI: 10.12677/ML.2022.109278, PDF, HTML, XML,   
作者: 阿娜尔古丽•卡吾力: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关键词: 汉语维吾尔语动词语言接触Chinese Uyghur Verb Language Contact
摘要: 本文从接触语言学入手,探讨汉语对维吾尔语动词构词方式的影响,并进行归类。根据访谈及调查结果,本文举例分析维吾尔语中动词性汉语借词在语音方面存在的“改音”、“减音”等现象,从而得出维吾尔语对汉语动词性借词的消化规律。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contact linguistic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on the word formation of Uyghur verbs and classifies them. Based on the interview and survey results, this paper give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pronunciation change” and “sound reduction” of verbal Chinese borrowings in the Uyghur language, so as to find out the rules of the Uyghur language’s digestion of Chinese verbal borrowings.
文章引用:阿娜尔古丽•卡吾力. 汉维语言接触中汉语对维吾尔语动词构词方式的影响[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9): 2067-207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9278

1. 引言

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是指不同语言由于使用的接触而出现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变化 [1]。语言接触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语言接触关系 [2]。民族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影响一个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的发展(戴庆厦,1992)。民族之间长时间的和谐、团结共处的局面促进语言的频繁接触,从而导致语言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织。在当前新疆民族关系和谐融洽的背景下,汉、维语言接触关系紧密,相互影响程度越来越深 [3]。因此,汉维语言接触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 汉维语言接触现状

2.1. 书面语中的接触情况

在与维吾尔语接触的众多语言当中,从古至今,汉语一直对维吾尔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随着维吾尔群体汉语水平的提高,维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接触也很频繁。下面是以新疆日报为例统计出来的从1953年到2006年期间的维吾尔语书面语中的汉语借词数量 [4] 统计图(见图1,动态图),通过图标体现出解放后的不同时期维吾尔语所有借词中汉语借词所占的比例情况。在本统计表当中,虽关于2006年以后的书面语借词情况还没有具体数据,但作为本族语言使用者,可以推算出近几年在维吾尔语中包括书面语中,汉语借词数量处在增多趋势。

Figure 1. Statistics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Uyghur written language (Taking Xinjiang Daily as an example)

图1. 维吾尔语书面语中的汉语借词统计(以“新疆日报”为例)

图1我们不难看出,汉语对维吾尔语产生的重要作用从未削弱过或停止过。汉维语言接触的直接结果反映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例如:借词的增多、语音系统的演变、语言的混用、专用以及各种双语现象等语言问题相继出现。

2.2. 现代维吾尔语中汉语借词的分布情况

2.2.1. 书面语借词的语域分布

从不同时期的各类文献资料来看,维吾尔语书面语中的汉语借词涉及到社会生活许多领域。据统计,2006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维汉大词典》中,在军事、政治、地名、饮食、生活用品、经贸等七个方面共有208条汉语借词(见图2);在《维吾尔语详解词典》(3万4千544条词语)中,共有7344条借词,其中有355条为汉语借词,占借词总数的4.83% [5]。下图2是《维汉大词典》中的汉语借词语域分布情况。

Figure 2. The register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the Uygur Chinese Dictionary

图2. 《维汉大词典》中的汉语借词语域分布情况

2.2.2. 口语借词的语域分布

调查资料显示,维吾尔语口语中的汉语借词的语域分布比书面语更为广泛,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进入书面语的汉语借词排除在外,截至目前,被学者搜集并记录的用于口语的汉语借词1345条。据借词内容,口语借词中饮食、服饰和生活用品类借词最多 [6]。这充分说明了口语层面的汉维语言接触日趋大众化的客观事实。

3. 汉语对维吾尔语动词构词方式的影响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7]。语法一般分为词法学和句法学。现代维吾尔语当中主要有两种形式的构词方法,第一种是形态构词法(又称作综合型构词法或附加构词法),第二种是句法构词法(又称作分析型构词法)。现代维吾尔语的构词方式主要是在词根或词干上附加各种构词词缀,构词词缀作为维吾尔语词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体上可将其分为两类,分别是构成静词和构成动词的词缀。汉语和维吾尔语的构词方式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一定差别。汉语动词进入到维吾尔语之后对维吾尔语原有的构词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现以维吾尔语构词方式为参考,将维吾尔语中存在的动词类汉语借词类型举例说明。

3.1. 音译加维吾尔语构词词缀“la\lɛ”(لا\لە)

“la\lɛ”(لا\لە)是维吾尔语中常用的派生动词的词缀,大部分动词性汉语借词原来是单纯词(根词),但借入维吾尔语时,在原来的语素后经常缀加维吾尔语动词词缀“la\lɛ”。

A. 在维吾尔语口语和书面语通用的动词性汉语借词:

(1) sola (سولىماق): so (锁) + la = sola (上锁);

(2) syjlɛ (سۈيلىمەك): syj (催) + lɛ = syjlɛ (催);

(3) ʤiŋla (جىڭلىماق): ʤiŋ (秤) + la = ʤiŋla (秤);

(4) jala (يالىماق): ja (押) + la = jala (押);

(5) puŋla (پۇڭلىماق): puŋ (分) + la = puŋla (量地、丈地);

(6) mola (مولىماق): mo (亩) + la = mola (量地、丈地);

(7) dawlilaʃ (داۋلىلاشماق): dawli (道理) + la + ʃ (动词共同态) = dawlilaʃ (讲道理);

(8) toŋla (توڭلىماق): toŋ (冻) + la = toŋla (挨冻、感觉冷);

(9) pala (پالىماق): pa (发放、流放) + la = pala (流放)。

“改音”现象:以上汉语词语中的单纯词与维吾尔语动词词缀组合,在维吾尔语口语和书面语粘合到不可分隔的地步。但是,因汉语和维吾尔语属于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在语音方面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差异。以上动词性汉语借词以音译加维吾尔语构词词缀的方式进入到维吾尔语之后,经过“维吾尔语化”,发生一些语音变化,即出现“改音”现象(见表1)。例如:

Table 1. Phonetic changes of Chinese verbal loanwords after borrowing Uyghur

表1. 汉语动词性借词借入维吾尔语后的语音变化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语言接触对语言产生的影响首先反映在词汇中,但语音也会受到影响。不同语音系统的语言在长期的接触中,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对语音音位的影响、语音弱化及语音和谐规律的影响和语音音节的影响,随着借词的增加,维吾尔语固有的语音系统也会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B. 用在维吾尔语口语的动词性汉语借词

笔者为了更精准掌握当前汉语动词性借词的使用情况,选择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北疆),还有在喀什(南疆)进行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调查对象有不同年龄段的精英阶层、大学生、个体户、农民等。根据访谈,无论北疆还是南疆,无论什么年龄和职业,在口语基本都一样使用以下动词性借词:

(1) ʤala (جالىماق): ʤa (加) + la = ʤala (加“油”、添加);

(2) bola (بولىماق): bo (包、承包) + la = bola (包、承包);

(3) dyjlɛʃ (دۈيلەشمەك):dyj (对上、对质) + lɛ + ʃ (动词共同态) = dyjlɛʃ (对上、对质);

(4) zula (زۇلىماق): zu (租) + la = zula (租用、出租);

(5) ʃila (شىلىماق): ʃi (洗“牌”) + la = ʃila (洗“牌”)。

“减音”现象:以上汉语借词从汉语音译过来后,同样发生一些语音变化,即出现“减音”现象。维吾尔语音节里有复合辅音、长元音和重音,但没有复合元音和声调,因此,例(1)汉语动词“加、添加”中的复合元音[ia],进入到维吾尔语之后变为[a],元音[i]脱落后变为“ʤa”;例(2)“包”中的复合元音[ao]进入到维吾尔语之后变为[o],元音[a]脱落。

3.2. 音译加维吾尔语助动词“qilmaq\bolmaq”(قىلماق\ بولماق)

汉语复合动词词根后加维吾尔语助动词——“qilmaq\bolmaq”,在口语中替代维吾尔语原有的动词。这类汉语动词性借词在维吾尔语口语比较广泛使用,根据访谈和调查,基本没有地区或城乡差异。例如:

(1) pipɛn + qilmaq (批判);

(2) ʤa gong + qilmaq (加工);

(3) gyɛnʤi + qilmaq (关机);

(4) tiŋʤi + bolmaq (停机);

(5) dajin + qilmaq (打印);

(6) fujin + qilmaq (复印);

(7) gomin + qilmaq (过敏);

(8) geli + qilmaq (隔离);

(9) geli + bolmaq (被隔离);

(10) xesyɛn + qilmaq (做核酸)。

以上动词性汉语借词在维吾尔语口语中广泛使用,有些已经开始吸收到书面语,比如以上例句当中,例(1)“批判”已经完全进入到维吾尔语书面语了,在口语书面语都广泛使用;例(10)中的“做核酸”这一词之前在维吾尔语各类媒体中用“nokliek kislatasini tɛkʃyryʃ”,现在维吾尔语口语和书面语都统一使用“xesyɛnqilmaq”,因为比起前者,后者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动词性汉语借词在维吾尔语口语呈增多趋势。

随着汉维语言接触更加紧密,在维吾尔语口语中还有通过音译加汉语“了”再加维吾尔语助动词“qilmaq”等方式借进来的动词也越来越普遍。根据访谈,在精通汉维两种语言的人当中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并有一定的职业和城乡差异,例如:zɛn le qilmaq——点赞,saw le qilmaq——扫(二维码),feŋ le qilmaq——封(城),ʃua le qilmaq——刷(卡)等。除了以上提到的借词之外,其他动词借入维吾尔语口语时也可以按这个规律使用。这些例子足以说明,新疆汉维语言接触越来越紧密,汉语对维吾尔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静词上,还逐渐体现在动词上、语法上包括动词的构词方式等。

4. 结语

维吾尔语在不同时期接触过的诸多语言中,汉语和维吾尔语的接触持续时间较长,汉语对维吾尔语产生的影响也比较深。近几十年汉语对维吾尔语尤其是对维吾尔语口语产生的影响更加深刻,对维吾尔语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本文探讨汉语对维吾尔语动词构词方式产生的具体影响,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缺。在构词方式上,汉语借词的增多,有利于派生词构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挖掘了维吾尔语固有词根的造词能力。同时,汉语动词借入后不仅丰富维吾尔语动词的构词方式,还在语义和语用上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词义的扩大和词义的缩小等。因此,可以说汉维语言接触的影响不仅仅限于表层影响,而且已经开始扩大到更深层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袁焱. 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 阿昌语个案调查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1: 1.
[2] 何俊芳. 语言人类学教程[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1.
[3] 康春阳. 汉维语言接触研究综述[J]. 语言文学学术研究, 202(10): 28-29.
[4] 任炜. 解放以来维晋尔语词汇的发展[J]. 新疆大学学报, 1988(3): 44-46.
[5] 阿不都若夫∙塔吉. 汉维语言接触中汉语对维吾尔语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08: 50.
[6] 阿不都若夫∙塔吉. 汉维语言接触中汉语对维吾尔语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08: 55.
[7]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下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