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该V的(NP)都V了”构式分析
Microscopic pore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hale of Longtan Formation/ Wujiaping formation in eastern Sichuan
摘要: 本文首先对“该V的(NP)都V了”进行构式鉴定,认为“该V的(NP)都V了”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典型构式。接着研究了它的形成过程,然后对该构式的内部构件逐一分析并总结归纳出其构式义为:“说话者对已然事态的极性程度表达主观强调”。另外“该V的(NP)都V了”构式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它站在说话人的角度,表现着说话者不同的情感、态度与看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gai V de (NP) dou V le” is identified,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gai V de (NP) dou V le” is a typical construction in modern Chinese. Then the forming of process of “gai V de (NP) dou V le” construction is studied. In addition, the 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is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one by on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aning is summarized as: “The speaker expresses subjective emphasis on the polarity of the existing state of affairs”. In addi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gai V de (NP) dou V le” is highly subjective. It stands on the speaker’s point of view and expresses the speaker’s different feelings, attitudes and opinions.
文章引用:张潇敏. 现代汉语“该V的(NP)都V了”构式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0): 2277-228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0308

1. 引言

“该V的(NP)都V了”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表达形式,它出现频次高,应用范围广。例如“该想的都想了”、“该找的都找了”,指说话者对已然事态的极性程度表达主观强调。意义上常项“该”表示理应如此,“都”表示“全部所有”,因此该结构表示的整体意义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所表达的意义中直接推测出来。可见,“该V的(NP)都V了”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典型构式。

近年来,袁耀辉和禹平(2017)、张雪琴(2018)、袁胜楠(2019)等对“该X就X”构式进行多角度研究;李文浩(2010)、刘明东(2018)分析了“都XP了”构式;罗芬(2016)、钱小慧(2017)分别对“都XP了,还VP呢”“不都X了吗”构式展开主观性分析。上述成果与本文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关于“该V的(NP)都V了”结构,还没有学者进行过专门研究。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结合BCC语料分析,对“该V的(NP)都V了”构式的内部构件、形成过程、构式义及其主观性进行探究。

2. 构式鉴定

“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 ,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 [1]。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该V的(NP)都V了”形式——意义配对,但是意义上常项“该”表示理应如此,“都”表示“全部所有”,因此该结构表示的整体意义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所表达的意义中直接推测出来。请看下面的例子:

(1) 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微博语料)

(2) 国生该找的地方都找了,就连看守所也没消息,她能去哪宿。(电视剧《爷们儿》)

上面两个例子中,例(1)“的”后省略名词,根据语境可补充为“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说话者意在陈述自己为达成某个目标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构式对这种主观努力的强调性不能从其构成部分中推演出来;同理例(2)国生为了找人费劲心思,连看守所也不放过,从侧面对国生为达成目标所做的努力表示强调肯定,同样具有不可推断性。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该V的(NP)都V了”结构界定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构式。

3. “该V的(NP)都V了”的形成过程

现代汉语一般采用“主–谓–宾”的语句顺序,构式“该V的(NP)都V了”的原始形式应为“V了该V的(NP)”,其中“V”为谓语动词,“该V的(NP)”为动词后的宾语,此时的句子只是客观陈述某事件,不具备典型性。请看下面的例子:

(3) 然后,他们都不再说话,望向叶红。他们已说了该说的话。他们要听叶红的意见。叶红很喜欢听他们说话。——只有从年轻人和老前辈的对话里,他才可以得到新的激发和启示。(温瑞安《刀丛里的诗》)

(4) 比尔下来了,拿着他的烟斗。我把饭菜都摆好,他们坐了该坐的位置。家明很礼貌,他说他是我家的朋友,有事来看我。比尔听了很释然。(亦舒《人淡如菊》)

随着“把”字的语法化,介词“把”把动词后的宾语提到动词前,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句式变换出了“把”字句。构式的原始形式“V了该V的(NP)”也随之变换成“把该V的(NP)V了”,宾语“该V的(NP)”被提到了谓语动词的前面:

(5) 趁着快递放假前,赶紧把该买的买了。(微博语料)

(6) 在观看的人群中,有人说:“前几天就已经听到了风声,早把该转移的转移了。”随后,打假人员到原先没被列入打假计划的与白庙村毗邻的刘烟店村。由于事先没有走漏消息,该村制假者没来得及转移设备和假烟。(《人民日报》1999年)

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观认为,人们认知上想要凸显的对象往往用特定的语言方式强调表达。焦点算子“都”被引入“把该V的(NP)V了”中用以突显新事态“V了”。后来“把”字脱落,除不及物动词外,其它动词也相继进入“该V的(NP)都V了”结构,随着使用频率的不断增高,“该V的(NP)都V了”结构更加稳定,意义更加凝固,逐渐成为了一个主观性极强的构式。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该V的(NP)都V了”的形成过程(见图1):

Figure 1. The forming process of “gai V de (NP) dou V le” construction

图1. “该V的(NP)都V了”的形成过程

4. “该V的(NP)都V了”的内部构件

构式“该V的(NP)都V了”由常项“该”“的”“都”“了”和变项“V”“NP”组成。其中变项“NP”是构式中的非必现成分,经常被省略,但有时也可根据语境把它补出来。下面本文将对“该V的(NP)都V了”的构成部分逐一分析。

4.1. 常项“该”

“该”在此构式中是助动词,充当状语修饰其后的动词。“该”作为助动词有两种用法:一表示理应如此,应该。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否定形式是“不该”;二是估计情况应该如此。不能单独回答问题,没有否定形式 [2]。结合本文的考察,“该”在构式中有否定形式,比如说“不该得罪的都得罪了”、“不该洗的衣服都洗了”,所以说作为助动词,“该”在此处表示理应如此,应该。

另外,助动词大多是用来表达情态的,即说话人对由主要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态度 [3]。“该”表示“理应如此”之义时是道义情态,即说话者认为负有道义责任的施事有实施某行为的必要性。例子如下:

(7)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院张森根在追思会上表示,周老虽然人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是永远存在下去的,他的闪光点将永远得到大家的公认。“周先生这一生该说的都说了,该写的都写了,你们想听就听,不想听就拉倒。”张森根说。(澎湃新闻2017-01-15)

上述例子中,“该”做助动词修饰后面的动词“说”“写”,说话人张森根先生认为周有光先生有“说”和“写”的必要性,并且他全部做到了,表达出他对周有光为人处事态度的肯定与赞扬。

4.2. 常项“的”

谓词性成分后加“的”可以用来指称名词,这种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用法称为“转指”1:当谓词性成分加上助词“的”构成“VP+的”结构时,原用以陈述的VP就转变成用以指称的“VP的” [4]。在构式“该V的(NP)都V了”当中,“V的”就是谓词的转指用法,用来转指“NP”。请对比如下两个例子:

(8) 该炒的都炒了 炒的 转指 (9) 菜

该教的都教了 教的 知识

该想的都想了 想的 办法

“的”后的“NP”可出现也可省略,当其省略时也承担一定的语义角色,可以指施事、受事、与事等等,“VP的”转指意义是非常广泛的。例如:

(10) 该走的(人)都走了 人走(NP指施事)

该想的(办法)都想了 想办法(NP指受事)

该用的(工具)都用了 用工具(NP指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NP具体指什么,还需要在句子中结合语境去推断。

4.3. 常项“都”

以往关于副词“都”的性质用法的看法和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都”是时间副词,相当于“已经”;(2)“都”是范围副词,有总括义;(3)“都”是语气副词,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的状态所达程度之深,有强调义 [5]。在“该V的(NP)都V了”构式中,“都”是表“总括”的范围副词,但同时兼有语气成分,表示对事情完毕程度的主观强调。例如:

(11) 考了多少次事业单位,一次没进面,方法也换了,该试的都试了,可还是考不上。(微博语料)

(12) 该说的似乎都说到了。然而只知不行,只是知识;知而不行,只是知“道”。知而行之才是真知!(腾讯网2020-06-18)

例(11)的语句表达出说话人考事业单位屡次失败的无奈与心酸,“该试的方法都试了”中的“都试了”表示“试验”这个重复进行的状态深,“都”表达对“试了好多学习方法”这件事情的极性强调;例(12)也是表示说话者对“每件事情都说了”程度的强调。

4.4. 常项“了”

助词“了”可以分为“了1”和“了2”两个:“了1”是动态助词,跟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完成;“了2”是语气助词,表示肯定事态的变化或即将变化,用于句末有成句功能 [6]。结合相关论述,笔者认为,“该V的(NP)都V了”里的“了”紧跟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为“了1”;若“了”出现在一句话的结尾,则同时表示动作完成和事态变化,为“了1”“了2”的结合体。大多例句中“了”是“了1”“了2”的结合体。请对比如下两个例句:

(13) 起床了就在等一笔一笔的帐,该联系的都联系了,剩下的就只有等了。(微博语料) (“了1”)

(14) 无论是男单、女单,还是刚刚开赛的男、女双打,该赢的都赢了。于是,澳大利亚的观众把掌声留给了受伤的13号种子罗迪克。当他蹒跚着离开赛场时,人们对这位年轻的选手给了莫大的鼓励。(《文汇报》2002年) (“了1”+“了2”)

例(13)为“了1”,表示联系欠账人这一动作的结束与完成;例(14)为“了1” + “了2”,“了”出现在句末,既表示“赢”这一动作的结束与完成,又意味着比赛全都赢得胜利这一局面的开始与出现。

4.5. 变项“V”

“该V的(NP)都V了”构式中,前后两个“V”一般同形,或者V2是V1基础上的变形,但也有例外情况,本文只讨论前后变项“V”相同的情况2。从BCC语料库中检索出表层形式为“该V的都V了”的语料共337条,剔除不相关例句17条,还剩满足条件的例句320条(其中单音节动词267个,占比83.4%;双音节动词53个,占比16.6%),除掉重复出现的动词,共统计动词111个(单音节动词75个,双音节动词36个),下面是筛选出的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见表1):

Table 1.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the verb (V) in the “gai V de (NP) dou V le” construction

表1. “该V的(NP)都V了”构式中动词(V)的出现频率统计

由上可知:1) 能够进入“该V的(NP)都V了”构式的动词中,单音节动词占绝对优势;2) 只有少部分动词出现频率高,绝大多数动词在统计结果中只出现1次,说明能够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范围较广。根据语言事实经验并结合语料,我们认为能够进入“该V的(NP)都V了”构式的动词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大多数“V”的动态性较强。变项“V”进入“该V的(NP)都V了”构式后,该构式对动词V形成限制作用,使得无论是具有极强动作性的“说”“做”“走”“写”,还是行为性较强的“原谅”“准备”“出现”都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体现了某事物在说话人心理中从无到有再到主观极性的一个变化过程。所以“V”具有[+动态性]的语义特征。

第二,大多数“V”具有自主性。构式中出现的“写”“洗”“表白”“支持”都是人有意识地进行的,写不写、洗不洗、表白不表白、支持不支持是人主观上能决定控制的。有些非自主性的动词也会出现在该构式中,例如“丢”“输”“忘记”等等,但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数“V”具有[+自主性]的语义特征。

5. “该V的(NP)都V了”的构式义与主观性分析

5.1. “该V的(NP)都V了”的构式义

结合语料分析,“该V的(NP)都V了”的构式义为“说话者对已然事态的极性程度表达主观强调”。例子如下:

(15) 有几个人知道我这半年都经历了什么?没有人知道。我该做的都做了,我该想的办法都想了,为什么你会走的如此坚决?为什么?(微博语料)

(16) 原来电话是若兰打来的,她告诉书君,一切都办妥了,该拿的都拿到了。(张险峰《再婚家庭》)

例(15)说话者叙述自己半年时间为达成某目的做了很多事情,想了很多办法,意在强调“做”和“想”的程度之高;例(16)“该拿到的都拿到了”表示拿到的东西占大量,所以若兰认为自己离成功不远了,与前文的“一切都办妥了”相呼应。

5.2. “该V的(NP)都V了”的主观性分析

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话语当中的“自我表现”。换句话说,就是说话人通过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 [7]。

在“该V的(NP)都V了”中,助动词“该”表示说话者主观上认为具有实施某行为的必要性;“都”既有主观义也有客观义 [8],而构式中的副词“都”表达说话者对已然事态极性程度的一种主观强调;“了”做语气助词时在表意和功能上都暗含说话人的主观感受。所以笔者认为“该V的(NP)都V了”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构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其主观性:

5.2.1. 说话人的视角

构式“该V的(NP)都V了”是言语者以自己或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某一事件或评价某一行为,比如说:

(17) 我说没别的什么情况了,该汇报的都汇报了。又有几分不放心地问:“小邵你为什么只记录了三分之一就不记录了啊?”小邵说:“你放心吧!该我记住的,我用脑子全记住了。”(梁晓声《尾巴》)

(18) 中山路一家舞厅管理混乱,三陪现象十分严重,干警来了,三陪女就走了,你走了她又来了,舞厅面貌始终没有改观,派出所干警发现舞厅没有安全通道后,责令其立即停业整改,一停业,老板着急了,该改的改了,该处理的都处理了。(科技文献)

例(17)是从说话人角度切入述说自己完成汇报这件事;例(18)说话人以旁观者角度描述舞厅被迫停业后老板的着急状态。它们表达的都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与内心想法。

5.2.2. 说话人的情感

指人们言语中总是透露说话人的个人情感,如开心、肯定、不满等。“该V的(NP)都V了”构式主要表达说话者对已然事态的肯定情绪,有时还体现说话者的无奈、不满等消极情绪,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着不同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从构式中的“该”和“都”体现出来。例如:

(19) 我该说的都说了,你不信就算,我没必要跪着求你相信求你原谅。(微博语料)

(20) 老熊带了四个弟兄来看我。被我臭骂一通,这不是害我!好像一个侦察班!他们说一切安排得很好,该做的都做了,该安置的都安置了。但却说还要耐心等待,时间上还太紧了一些,不可操之过急。(张平《十面埋伏》)

例(19)表示说话者努力去解释某事,在依旧得不到听话者理解之后表现出无奈与委屈;例(20)连用两个“该V的都V了”,与前句“安排得很好”形成呼应,表达说话者对事情安排妥当的肯定与高兴。

5.2.3. 说话人的认识

一般指表现在话语中的说话者对客观事件的立场、看法与态度,主要跟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有关。针对“该V的(NP)都V了”构式,常项“该”是情态动词,为道义情态,它表示说话者认为施事有实施某行为的必要性;“都”是情态副词,它表示说话者主观上对已然事态的强调。例句如下:

(21) 周末很忙,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家庭妇女,尽管十一点才回家我也把该收拾的都收拾了,家里一尘不染真好。(微博语料)

(22) 从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看,该上学的都上学了。学费按有关规定可减免的基本上都减免了。但除学费外厦门市的一名小学生一个学期的费用大约在300左右、初中生的费用大约是600元。(科技文献)

例(21)说话人认为自己有收拾屋子的必要性并把必要去做的工作已全部做完,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家庭妇女”;例(22)“该上学的都上学了”表明了说话者对义务教育现状的肯定看法。

6. 结语

本文以现代汉语常用表达式“该V的(NP)都V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他的形成过程和内部构件,解析出其构式义为“说话者对已然事态的极性程度表达主观强调”,分析出该构式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说话人的态度与情感。“该V的(NP)都V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但相关文献与成果却不多,希望以后学者们以后可以多多关注该构式,为本文研究提供指导。

NOTES

1转指“VP的”用来指称名词,可离开后面的中心语单独使用,而自指“VP的”只充当定语,而不能单独使用。

2此处的“相同”是广义的。“该放的都放下了”“该拿的都拿来了”属于“相同,而“该忘的都忘记了”属于“不同”,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 Goldberg, A.E. (2006)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3] 朱冠明. 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J]. 山东外语教学, 2005(2): 17-21.
[4]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 1983(1): 16-31.
[5] 李文浩. 作为构式的“都XP了”及其形成机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5): 57-63.
[6] 何文彬. 论语气助词“了”的主观性[J]. 语言研究, 2013, 33(1): 10-18.
[7]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33(4): 268-275+320.
[8] 徐以中, 杨亦鸣. 副词“都”的主观性、客观性及语用歧义[J]. 语言研究, 2005, 25(3):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