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Marx’s Thought on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Its Practical Inspiration
DOI: 10.12677/ACPP.2023.121016, PDF, HTML, XML, 下载: 275  浏览: 805 
作者: 赵 彦: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arx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摘要: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和对物的依赖性,并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个人发展及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本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出发,考察经典著作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完善并分析其具体内涵,从而探寻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启示。
Abstract: The idea of free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s anthropological theory. Marx profoundly revealed the one-sidedness and material dependence of human development i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propos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free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dialectical unity between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Marx’s thought on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n the classic works and analyzes its specific connotat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inspiration of Marx’s thought on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文章引用:赵彦.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哲学进展, 2023, 12(1): 82-87.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016

1. 引言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从提出到最终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在批判继承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他人和自身的理论进行批判、扬弃,从而形成并确立起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思想来考察现实的人从而探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深刻意蕴。在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具体内涵前,理应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历史考察。

2. 马克思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2.1. 萌芽时期:从中学时代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较大,故而其著作中蕴含着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自由主义精神,包含着深刻的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出人要基于“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进行职业选择,将个人的理想和幸福同全人类的理想紧密结合,并融入追求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中。除此之外,马克思将职业选择同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人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关系而随意选择职业,从而将人视为社会人并将其放在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条件下进行考察,并明确其人的职业选择应该同全人类的幸福紧密结合。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从哲学角度批判宗教的虚伪性,表达谋求人的解放的追求,还利用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进一步强调人要实现个性独立和主体自由。由此可见萌芽时期马克思高度强调人的自由同时不可避免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开始,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解放问题,他提出德国解放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因其和被压迫人民的利益相一致,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自我解放。由此,马克思在对人类解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阐明人的解放理论的过程中提及人的解放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充分发展的问题,以实现人的解放为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标志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以异化劳动为出发点,考察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发展程度,阐明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正是异化劳动使得人丧失了其类本质,影响人的发展。由此,马克思提出只有消除私有制,消灭异化劳动才能使人的本质复归,从而在人的类本质的基础之上对人的发展做了规定,也就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个性将得到全面的解放。马克思从《手稿》开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逐渐丰富起来。

2.2. 形成时期: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神圣家族》的提出批判了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开始带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色彩,与此同时对人的本质的解释也开始从抽象的人进行转变,逐渐从社会生产关系中考察人的本质,提出人只有改变自身生存的现实条件,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即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改造世界的实践之上。同时,在《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提出用异化劳动理论来揭示人的本质的异化以及人的发展,从而论证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至此,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初步界定,并开始考察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的存在和发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逻辑起点和基础,马克思在其中批判了费尔巴哈及“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并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以此考察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纲》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这就揭示了人具有社会性,要放在具体社会生活实践和社会关系中考察人的存在,并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 以及“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1] 这两个重大论述,为进一步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而后对人的发展的考察都是基于此进行阐发。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成,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立足点,对人的属性和存在进行考察,从而阐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前提即“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1],现实的人的生存及其生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人的生存需要则是一切关于人的发展的重要前提,未能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料,则人的生存无从谈起,若仅仅满足生存需要则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难以实现。此时已经将人的发展放到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并从多个角度研究人本身。而后马克思分析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人对物的依赖性而导致的人的个性被压制,故而提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个性独立和主体自由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3. 发展时期: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普鲁东主义并围绕现实的历史的创造问题研究人在社会历史中地位作用,马克思将人看作是社会发展中的人,将人作为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并探讨人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但人作为劳动的主体和产物只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而不能脱离其历史时期来创造历史,由此可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同时也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提出其辩证关系。《共产党宣言》中蕴含了对人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全面阐述,即追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开始,尽管资产阶级创造的生产力在推动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他也将人固定在物之上,强化了人对物的依赖性,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想状态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特征。同时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就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消灭旧的生产关系,进行生产教育,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依赖于消灭私有制和共产主义的实现。生产力决定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程度,唯有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物质条件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才能享受高度发达的社会物质生活,这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人们能够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非劳动时间才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空间,只有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才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展现自身个性,不仅如此生产关系的变革、发展,尤其是更为丰富的社会关系的出现能够促使人们通过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来不断展现、提高自身的能力。

2.4. 成熟时期:从《资本论》到《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化了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人的发展要经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以来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物的依赖关系”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个性”三个阶段,由此马克思将劳动作为了逻辑起点,分析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动力,并强调自由个性的重要性。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的考察,提出人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将可支配的自由时间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的需要也日益增多,只有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阶段,摆脱人对物的依赖性,人的需要才能实现全面化,而在扬弃人的需要的过程中,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此外,资本家的剥削关系使得工人的自由时间被剥夺了,只有拥有更多闲暇即自由支配的劳动时间,才能增强人的自由程度,从而根据自身个性喜好等自主进行劳动活动从而在各个领域强化自身发展。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将人的发展同社会历史变迁结合起来进行考察,逐步探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哥达纲领批判》详细描述了未来社会发展阶段,强调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需要经过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才能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自身将从第一阶段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在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且不够发达,人们难以提高自身精神文化水平并充分开展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而在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高度和谐的高级阶段才能真正实现将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劳动实践推动人的发展。至此,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得到极大丰富,利用唯物史观考察当时人的状态,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提出推进人的发展的未来进路。

3. 马克思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3.1. 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导致个体会着重发展某一部分的能力,而唯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且物质财富极度丰富,人们才能摆脱对物的依赖性,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消灭了旧式分工也就是导致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的分工,那么人就能在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的同时更多从事科学、艺术等社会活动,从而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协调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求实现人的自然力、潜力和社会能力的不断发展,劳动作为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并改造自身。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人要通过物质生产活动、社会管理实践等全面发展自己的劳动能力。故而,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自然力,在改造世界也就是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社会能力,更为主要的是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同时开发自身潜力并在集体劳动时候不断发展这种潜力,“人类自由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即人类不断全面、充分发挥和发展主体自由力量的过程” [2]。但是,个人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以其历史背景为依托,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影响,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具有历史性。

3.2. 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

马克思强调现实的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考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要考虑到社会关系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人应该拥有全面的、丰富的社会关系,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不断丰富并完善自身的社会关系,同时发展自己全面的能力,但人的社会关系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铸就了多样的社会关系,但是由于私有制和分工的存在,人被束缚在生产环节上,由此人的发展受到物化世界的限制从而只有相对的自由未能满足个体需求,不仅如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为了生存仅仅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并与一部分人建立起社会关系,这样一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样受到了限制。故而,个人和人类存在发展之间存在矛盾,作为在整体的人的类发展,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会牺牲个体发展程度,诸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私有制,极力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导致个体发展的片面化,而个体的发展又是在劳动实践中不断生成又不断深化的,因此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个体和类的统一发展。

3.3. 人的需要充分满足和个性自由发展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表现,通过劳动和社会交往使得需要得到满足,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彰显人的主体地位,需要是人们进行劳动实践的动力,人们积极地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和社会条件,就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且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人的需要会向更高层次演变,也正是如此人才会逐渐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在未来形成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人都是个性自由的个人,在自由时间从事自由自觉的劳动,人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并且个人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发展,由此彰显个人的独特性,体现人类个体自由自觉进行实践活动以丰富自己的能力、素质等。由此人能够通过自在自为的活动实现自由并能够完全占有自己的社会本质,自由地进行社会交往,形成社会关系,此外人们还能自主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身主体性,最终能够根据自身意志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充分表现出来,全面地占有人的本质并自由自觉地实践自己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4. 马克思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相比于柏拉图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寄托在抽象的理念世界、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出发以宗教思想或者理性思维来研究人的发展,马克思将人的考察放在了现实的社会关系中,重视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联系具有无限的丰富性” [3],当前中国正处于不断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理应以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在领导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故而要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营造和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全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外,一方面要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保证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人民幸福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实现人民生活富足同时引导人民重视其精神需求并极力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要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从而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党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今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为人民发展提供各方面条件,同时人民在自身劳动实践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逐渐推动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而不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程。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又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故而要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个人发展的条件,在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最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任务,注重社会发展同时关注个体需求,积极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实现两者协调统一发展。由此,通过推动文化繁荣,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并不断推动生产实践变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强化个体价值追求,实现自身的发展的同时又能形成并扩展人的社会关系从而构建起和谐社会,更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5. 结语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在“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历史地、动态地生成” [4],因此对其思想形成进行历史考察有利于更为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辩证统一,最终经由人的解放达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状态。而今步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马克思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为当前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启示,进而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理好人的发展的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指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 程从柱. 劳动教育何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发展观的考察[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16-26.
[3] 沈现斌, 曾家华.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及实践启示[J]. 理论视野, 2022(9): 19-24.
[4] 刘卓红, 刘倩. 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命题的三个维度: 内在意蕴、当下形态与实现思路[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1, 6(7): 10-18+97.